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181【思維認知】你能掌握時間嗎?時間價值的倒推


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緣如冰,握在手中的冰塊,你不放,它也會慢慢融化,以為手裡有,卻什麼也沒有-《擺渡人》。就像時間,一直以為能夠掌控,其實卻也什麼都抓不住。

電影《死期大公開》中,就講述當人們都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活在這世上時,我們所有的想法、行為都將由內而外來探究生命的意義。

相反的,當我們忽略的時間價值的衡量,所產生出的行為都將認為「會一直這樣」來做規劃。沒有盡頭,只有我們選擇所想的出發,這時外界環境反而會制衡我們的初始方向。

例如,為什麼有的人工作三年就可以獲得10年的經驗,不是因為不斷的加班做事。而是一種思考方式的轉變。就是說,10年的經驗,究竟意味著什麼。是能快速解決問題、找到更好的辦法,還是習得更有效的技能來完成事情。不同的出發點,將會決定時間的使用價值。

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提出的黃金圈思維就可以解釋思維方式的不同,對呈現的結果會有什麼影響。可以說,初心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當初心有了,才使選擇上的判斷,任何路口,都將通往不一樣的結局。如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在於把事情做好,而是在於選擇對的事情來做。」

當方向契合初心,才能把力量集中在上面,這也就呼應到第三圈的意涵,把事情做到極致比起做到全面來得好。

那麼,當我們知道初始邏輯的順序後,接下來要怎麼讓這些時間創造價值。《異數》書中提到一個非常經典的概念,那就是要成為一個高手,就必須要花上一萬個小時才能達到頂尖的水平。

但是,僅僅知道把時間投放在上面,就真的能夠成為卓越嗎?如果簡單的動作重複做真的需要一萬小時嗎?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還是我們所認為投入時間就一定有結果?對於不同的專業,有的時間投入與產出,是呈現指數級發展,有的則是對數級發展。我們怎麼找到好的初心,首先,就必須先理解時間投入上可能會產生那些誤區,以及如何應對。


認知 思維 時間 成長
共計 1,981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很多人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意思是說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需要一萬個小時。但對“一萬小時定律”的理解,很容易陷入4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有些人一直在重複做一些低層次的簡單工作,這樣怎麼能成為專家呢?就像求學時做數學題,你只是重複地做一些簡單的題,考試成績不可能提高。

第二個誤區是習慣性失敗,有些人迷信“失敗是成功之母”,覺得失敗幾次自然就成功了,所以懶得總結教訓,也不願意虛心請教別人。其實,簡單地重複失敗,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

第三個誤區是專業牢籠的困境。有的人很有才華很有內涵,想問題想得很深,但這也是致命的弱點,對外界了解越來越少,適應性也就越來越差。

第四個誤區是每次從頭開始。一萬小時的努力是需要積累,你第二次的努力,應該能最大程度用上前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比如希臘科學體系,任何發明都是可以疊加的。形成對比的,是東方工匠式的知識體系,其實不成體系,都是零碎的知識,很容易失傳,後來的人又要從頭開始。


那怎麼破解這四個困境呢?可以從3種層次來做解決

第一個辦法可以破解簡單重複誤區,就是你要明確自己的願景、目標和道路。

例如,比如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軟體工程師,你需要給自己確立階段性目標,每個階段要掌握什麼能力。這樣你就不至於連續好幾年都在死學某一種編程語言,等你練熟了,可能也過時了。

除了願景和目標,道路也很重要,也就是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驟,真正實現願景。

第二個辦法是,就算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從裡面找出合理的地方,這可以幫我們避免習慣性失敗困境。

比如有人跟你說了個觀點,你第一反應可能覺得他是胡說八道。一定要想第二遍,別假設自己是對的,想想是不是我有做錯的地方。如果還是覺得自己對,那就想第三遍,是不是我的境界不夠,不能理解他的想法。為什麼要想這三遍呢?因為任何一個想精進的人,都要主動和比自己強的人來往。既然是對方比你強,對方的話又不中聽,有可能是你境界不夠。

最後一個辦法是,凡事做記錄,可以避免每次都從頭開始。

做任何職業的人,像工程師、會計、律師,都會遇上一些難題。大部分人都太相信自己的記憶,覺得這次解決了難題下次我會更順手,但實際上很快就忘了,下次再碰到同一個問題,還是束手無策。所以記錄的好處就是,這個過程中你會再思考一遍,這樣進步會更快。



結語


其實這三種解決層次,呼應黃金圈的邏輯順序,從最初的初心、方向到最後專精。這一脈邏輯中,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擁有什麼?以及該放棄什麼?

就如同許多領導學的書籍,在一開始都會從自我領導的概念來講起,只有當我們理解自身的優劣條件,知道自己的性格、什麼做事方式最適合自己,才能創造出最大的行動價值。

《禮記》的《大學》篇中就說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有平天下的能力,最初的根本,就是要回到自我修練,當我們能夠完善自己,才能夠有能力去發揮我們的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