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資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資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131【可用在品牌評鑑上】如何衡量品牌價值:具體化建構品牌資產



不同維度層級的思維,所總結對的事物只是在同一層的維度思維;但是,換到更高維度的層級時,往往對的有可能是錯的,或者說沒有任何意義。哥白尼、加利略、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圖靈,一代一代的人,一直再用生命不斷提醒著我們。

尼爾‧佛格森在《帝國》中講述著大英帝國是如何從許多海上霸主輩出的時代,其中有如何學習荷蘭的金融制度的風險,以及到英法七年戰爭對國內的影響。

同時,在1776年亞當‧斯密提出《國富論》後,更強化了英國政府對於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利益最大化,從分工、土地、到國家制度,不再侷限爭奪一寸山河,而是轉向讓資本市場來創造國家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英國讓美國十三州獨立原因之一,因為在美洲的海外殖民所付出的軍事防禦費用,就遠高過於從美洲殖民上所賺取的財富。直到二戰結束後,因為財政無法繼續支付海外的軍事費用,讓各個海外殖民紛紛獨立。

從過去到現在,整個戰略布局都是圍繞在對國家利益最大化,這種衡量的方式可藉由金融經濟的指標、國民生產總值、進出口的貿易額等明確的數據衡量。

但這種觀看的方式,只能酌眼於現在與過往,無法對未來更準確的判斷。也就是說,這些數據的價值都是現況的呈現,要想知道未來,就需要更長遠的單位目標發展。

如同我們在建設品牌,就會碰到兩個問題:第一,無法準確量化;第二,未來效益的衡量。針對這兩大問題,就需要換個維度幫助我們從不同視角來解構品牌資產的價值與衡量的指標。


Aaker on BRANDING (20 Principles That Drive Success)
行銷 品牌 資產 個案研究
品牌評價 權益定量 資產概念模型
共計 3,838字 | 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品牌資產具有真正的價值。無論是在企業策略、市場行銷、人力資源、品牌建構管理等方面,「品牌即資產」都具有重要啟示。

隨著品牌提升至策略層次,在公司決策中佔有一席之地,所有執行長及財務長即便贊同這個觀念,最終還是需要證據,以及證明其價值真正存在。觀念上的爭論勢不可免,但也需要更多的經驗佐證。

品牌資產的建構,需要多年持續的鞏固與加強,短期內回報甚微。事實上,短期內的品牌建構甚至會使公司減少。因此,我們需要從長遠角度去衡量品牌影響或其他替代性指標,因為短期見效的戰術競爭環境,已經離我們遠去。

品牌資產的價值可以藉由多種方式得到證明,包括個案研究、品牌評價、品牌權益影響的定量研究,以及品牌資產在概念性企業策略模型中發揮作用。

1
個案研究


以個案研究證明品牌資產的價值,可以說既生動且有說服力,也容易讓人記住。例如蘋果,以獨特的創造性、個性及口碑,成為業內的領導者,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
BMW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在於品牌定位「極致駕駛機具」,以及其品牌標示賦予駕駛者在自我表達上的優越性。

那些創造強大價值的品牌,即便因某些失誤而信用受損,也能夠頑強存活下來。

例如哈雷機車,歷經品質問題引發的低潮;當問題解決後,這品牌又使企業重新換發活力。透過這些個案來告訴我們,如果決策層對品牌承諾及顧客關係反應遲鈍,一個品牌再怎麼強勢,也會變得非常脆弱。

2
品牌的資產價值


另一種證明品牌資產價值的方式,就是直接評估品牌所具有的價值。藉由一套符合邏輯的程序,計算出一個品牌的資產價值,顯示這些資產在公司身處的產品市場中如何,同時也證明了品牌的確是一種資產。

要計算一種品牌的價值,首先要估測產品市場中各品牌下的營業單位所產生的價值。

這些無形資產被主觀地分配給品牌等其他方面,而關鍵測值就是品牌力量在這些無形資產價值中的占比。這類估測可由公司內部人來通力完成,或是他們各自界商業模式及其他有關品牌知名度、品牌聯想、顧客忠誠等資訊,經一番評量後加以完成。

通常,那些至少占企業價值15%的品牌,就值得加以建構及維護而其所占的比重愈大,就愈有必要確保品牌建構的預算。

一個品牌的評估價值,能夠成為一份有利宣言,為創建品牌資產的明智與否及可行性背書。

以品牌價值評估方式來建構、管理品牌,看似極具吸引力,但現實情況是品牌價值無法精確衡量,可能會被股票市場、競爭者的產品創新、企業策略、產品表現、市場動態,或其他與品牌力量無關的因素所影響;同時,評估是基於許多不確定性及偏見等主管參數而得出。

無論有多大的不確定性,品牌價值的評估都值得一試,因為它可以為品牌建構計畫及預算,提供一個參考框架。如果一個品牌價值五億美元,五百萬美元的品牌建構預算顯然太低。

此外,評估品牌資產還可以激勵品牌管理團隊,使他們仔細思考如何讓品牌更有效地在企業策略下運作,品牌建構應該包含哪些項目。由此獲得啟發,也可提升企業和品牌策略,以及相關的品牌建構來努力。

3
品牌建構計畫的回饋


另一個證明品牌價值的方式,就是通過統計方法,衡量品牌權益的變化對股票報酬的影響;這也是衡量長期資產收益的終極方法。

財務專家曾發表投資報酬率與股票價格關係密切的研究報告。一般來說,投資報酬率上升,股票價格就會上漲。另外當品牌權益增加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程度,與投資報酬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程度相當,約達70%之多。

然而,廣告投入經過測試,除了對品牌權益的建構有所貢獻外,對於股票價格毫無任何直接影響。

品牌權益和股票報酬關係密切,一部分是因為品牌權益可以支撐股票溢價。=,從而使收益提高。

這研究代表著,一旦品牌權益發生真正變化,便會對股票報酬產生可觀的影響。


4
概念性企業策略模型


那些想要證明投資品牌資產絕對合理的人,所面臨的挑戰和投資無形資產的人不相上下。

對許多企業來說,三種最重要的投資是人力、資訊科技及品牌;這三種資產都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損益平衡表上。

因此,它們賦予企業的價值難以被量化。想要為投資任何一種無形資產提出合理解釋,就得先建立一個概念性模型,清楚列出那些無形資產是企業策略成功的必要條件。

品牌投資的一個基礎概念,就是將其和另一個策略性替代方案與價格競爭做比較;其結果顯然是不樂觀的。

對於過剩產能和價格競爭的反應,就是降低售價,而這麼一來,競爭者也會相繼降低價格。於是,顧客開始關注價格更勝於產品的品質和特性。

品牌開始變得像是毫無差異性的商品,公司也開始將其視作一般商品看待,結果就是利潤逐漸遭到侵蝕。

真正的選擇就在於:該在品牌建構上下功夫,還是在差異不大的「商品」上下功夫。

在日益擁擠的市場內,只有傻瓜才會用價格去競爭。優秀管理者能夠找到在顧客心中創造恆久價值的方式。

如果這些計畫都必須數年後才能看見效益,而且致使成功發生的因素難以捉摸,那麼,為品牌建構所做的努力,該如何有效地衡量?


答案是:運用品牌權益的三元素,即知名度、品牌聯想及忠誠度。而以此三元素衡量努力方向是否正確,需要一個極具說福力的概念性企業策略模型,證明品牌力量的建構對於企業的競爭優勢及未來成功,具有直接相關性。

5
品牌建構預算的確立及分配


無形資產預算的設立、分配及辯護,任何企業均難以處理得宜。不過,對於此一過程,可以從三面向來做觀察。

首先,在概念性企業策略模型中,品牌的作用是觸發整個預算流程。品牌究竟充當什麼角色?對於策略的影響有多關鍵?品牌的優勢和弱勢是什麼?應該走什麼樣的路,以何者為目標?優先發展的該是提高知名度、創造或改變品牌認知,還是增加顧客忠誠度?市場區隔彼此之間有何不同?需要什麼樣的預算,才有可能實現目標,或至少讓策略有機會成功?

其次,溝通計畫的品質,比起預算更加重要。相較於廣告預算,廣告品質更能解釋市場衝擊的變異。

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把更多資源放在以創意方式去思考的致勝之道,因為很有可能一個五百萬美元的預算,背後是個偉大想法,而一個兩千萬美元的預算,背後是個平庸想法。這不是投下多少鈔票的問題。

最後,針對不同品牌計畫的效果加以量化和試驗,是可行的,如此經過多次推測,便可得出預算水準,但必須注意不能以短期銷量進行評估。以短期銷量作為衡量標準,會導致對價格交易的過分強調,因而損毀品牌及長期策略。

如果無法進行長期試驗,可以量化品牌權益作為替代方案,衡量長期的市場衝擊。

品牌是具有策略價值的資產。此論斷改變需要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激勵企業進行品牌建構,並維護品牌資產。所有個案研究、品牌價值評估,以及品牌資產相關的股票報酬定量研究,相當具有說服力,只是仍需要與特定環境相結合。這意味著要建立一個概念性模型,顯示品牌對於企業策略的影響。


結語

當品牌無法被衡量,最終將走向低價的銷售,也就是走向失敗的結果。

身為企業領導者或執行長,都必須要知道,品牌就如同一個國家,你所做的戰略布局只是追求短期的績效成果,透過價格的壓低,很容易有績效,但卻換來用戶的鄙視。如果做品牌不能堅守核心價值、願景、以及所要傳遞的形象保持一致,最終將被人們捨棄。

品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有時需要經營者的格局來決定品牌的成就。
換句話說,品牌的資產量,取決於經營者的視野維度,以及面臨突發狀況的時候,是否能堅守品牌的精神價值。


未來預告|

132【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學習、轉化、評估:三階段指標的關鍵作用
學習四階段的後三步驟,如何將學習成果與實際業務收益做連結,以及該怎麼具體實際在職務上。

133【可用在團隊文化上】服務細節:如何締造服務精神的基本認知
領導者將以什麼樣的方式鉅細靡遺地把服務做到極致,從中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這樣的能力。

134【可用在全球發展上】全球化業務拓展的4大核心要點
全球化的時代下,該如何避免可能會觸及到的狀況,並且把風險的問題依序解析。

135【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如何強化學習連結:培訓準備的8步驟
學習設計者在針對培訓的時候,如何有效把學習內容與學員做有效連結的關鍵要素。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124【可用在品牌認知上】戰術到戰略:品牌權益價值的提升與挑戰


人類不僅創造了工具,工具反過來也在塑造人類。

品牌,也是如此。當我們創造了一個品牌時,給予品牌的願景、價值以及形象等都將會影響我們對於產品購買的選擇。

「品牌即是資產」的概念,將使得品牌從原本應用於戰術性的層面,躍升至戰略層級,讓品牌不知是在單個活動點就結束,而是進入到一系列的過程以及品牌延伸來強化品牌對於用戶心中的想像。

然而,現在建立一品牌非常困難,因為在眾多品牌爭相成立的時候。用戶已經無法清楚知道你的品牌跟對方品牌的差別。

不僅是一場時間的考驗、也是我們怎麼用更有突破性的方式展現品牌。

如果沒有品牌的支持,消費者就只會關注價格面。到最後變成誰的價格最低誰就可以取得顧客流量。此做法可以衝高一時的買氣,卻無法為品牌創造長久的價值。因為顧客會認為只要等到降價在來購買就行,無形之中也就容易流失原本擁護品牌的人。

接著將從「品牌即是資產」的概念來分析,當品牌變得是吸引用戶的最大利器時,品牌資產如何應用在組織的行銷策略中以及可能面臨到的挑戰會是什麼。

Aaker on BRANDING (20 Principles That Drive Success)
行銷 品牌 資產 認知
戰略 品牌權益 品牌建構
共計 3,728字 | 建議閱讀時間 7 分鐘

適合對象
行銷策略|品牌設計|業務銷售


一九八零年代後期,出現了一種顛覆全新觀點,認為品牌即是資產,有其自身權益,能夠推動企業策略的制定與實現。

這一觀點的出現絕非偶然。當時,大批管理者意識到其品牌組合內的重要品牌,不論在願景還是力量上,都不足以支持公司的策略發展;他們不再鄉行銷策略的戰術性調整,做為解決問題的辦法。

試圖做出策略調整的管理者清楚意識到,除非有足以推動企業策略發展,並與顧客產生共鳴的品牌資產,否則任何策略終是死路一條。最露,有愈來愈多管理者體認到,戰術性品牌管理已然脫離現實,迫切需要一種由策略領導的品牌願景,經由組織的整體運作及技術來加以實現。

「品牌即資產」此一概念的深入人心,也跟「品牌行銷的主要作用就是刺激銷售」此觀點的衰敗有很大關係。

實驗結果顯示,八折銷售和買一送一的促銷方式,可以有效增加銷售量,但這麼做的後果就是目不暇接的價格戰。

顧客於是很快習慣等到促銷再消費,而不是以正價購買。因此,價格成為最重要的購買動力,品牌的區隔作用一落千丈。

隨著降低成本的策略逐漸喪失盈利能力,管理者體認到透過品牌資產實現營利增長,已是勢在必行。

最有效的增長與創新方式,就是發展全新品牌,或是調整現有品牌,以提供新的服務。同時,唯有當品牌資產的策略性發與管理,考慮到未來可能的延伸選項時,品牌延伸策略才有可能成功。

品牌即是資產的看法,既有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也有定量數據。表面效度來自顧客的體認;在做出購買決定及使用評價時,顧客對於品牌要素(brand element)的考慮,遠遠超過對於價格及功能的考量。


定量依據則源於大量的資料研究,顯示品牌具實質的資產價值,使得全世界的財務長及執行長都能接受這個新典範。


1
從戰術到策略


如果將品牌視為資產,品牌管理的角色就會發生劇烈改變,從戰術性應對提升至戰略性規劃。我們迫切需要將策略性品牌願景,與目前及外來的企業策略相連接,作為服務提供及行銷計劃的指引。

品牌管理的範疇也將進一步擴大,涵蓋市場洞察、突破性產品創新、企業成長策略、品牌組合策略及全球化品牌策略等多個面向。

2
行銷角色的提升


從策略的高度來看,品牌應該由該公司高層來管理,通常是行銷主管或其同仁。對於以行銷為主的公司,高層中總會有行銷人才,最終的品牌先鋒也會是高階人員,很有可能就是執行長。

把品牌和品牌建構提升到策略層面,讓行銷團隊得以進入決策核心。一但它們找到合適位置,就會先從消費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角度為企業的策略性發展提供大量協助,並為策略性資源的分配提供依據。


3
關注品牌權益


從注重短期戰術表現(比如銷量),轉變至注重品牌權益的策略規劃,以及其他長期財務表現指標,是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革新。這些變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造強勢品牌,而強勢品牌將成為企業長期競爭優勢和利潤提高的基礎。

品牌建構的最主要目標,就是要建立、並提高利用品牌權益,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品牌知名度、品牌聯想和品牌忠誠度。

品牌知名度:它會影響人們的認知、喜好,甚至購買行為。人們喜歡熟悉的冬戲,常會把所有優點都歸給那些熟悉的產品。同時,品牌知名度象徵著成功、承諾及實質價值,這些特質對大宗業務往來有的企業和購買耐用品的顧客來說至關重要。

顧客的邏輯是:一個品牌知名度高,肯定有其道理。最後,品牌知名度會影響人們在購買的關鍵時刻想起某個品牌,並將其作為考慮購買的品牌之一。

品牌聯想:透過品牌產生的聯想,包括例如使用意象的賓士、耐吉;產品線寬度如亞馬遜、萬豪酒店;全球化程度例如Visa、福特等諸多方面,這些都是顧客關係、購買決策、使用經驗及品牌忠誠度的形成基礎。因此,品牌資產管理的關鍵,就在於制定和推展那些能夠增強品牌聯想的行銷計畫。

品牌忠誠度:就是品牌的核心價值,一旦獲得,就可以長久保持。顧客慣性(customer inertia)會讓那些獲得忠誠支持的品牌受益。對於競爭者來說,想要降低已經形成的忠誠度並不容易,而且代價高昂。正因如此,品牌建構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盡可能地豐富、深化與顧客的長期關係,進一步增強每個消費群體的忠誠度。

4
從品牌到品牌家族


愈來愈多企業體認到策略性品牌管理,應該是把一整個品牌家族納入,以品牌組合的形式加以管理。品牌組合策略的精隨,在於一間公司的所有品牌(包括子品牌、背書品牌)以及品牌創新,彼此能夠協調一致、相互合作而非競爭。美個品牌的角色,包括對其他品牌的協調,都必須準確定位。

此外,角色定位應隨時間推移而做出相應調整,因為產品的範圍為不斷朝水平或垂直方向延伸。公司要找到品牌和市場的資源合理配置方式,以保護未來的品牌明星,並確保每個品牌能在目前及未來的角色中,獲得實現成功的資源。


5
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一旦被視作資產,許多公司就會抓住機會利用這個資產,給企業帶來成長。它可以做為主品牌或背書品牌,策略地進入另一產品體系,打造傳遞品牌知名度及正面品牌聯想的平台。

在「品牌即資產」的模式下,我們目標不僅是創造成功的品牌延伸,更要提升品牌及整體品牌組合。

6
解決組織的筒倉問題


幾乎所有品牌都要跨越由不同產品、市場、國家加以定義的各個獨立筒倉問題組織。

在一些公司裡,一個品牌會推動顧客關係至數千個消費市場。若從戰術角度審視,會發現筒倉的自主權發揮作用,讓最貼近顧客的組織去調整品牌,以迎合顧客的需求。
然而,筒倉式品牌建構難以控制,一旦缺乏有效管理,就會帶來效率低落、錯失機會及品牌減損的後果。要是任由不同筒倉組織朝不同方向去發展品牌,品牌便會日益模糊、萎縮。

此外,有效且高效的品牌建構,往往需要透過尺規建立,並鼓勵分享最佳實踐作為達成。

7
品牌經理主導溝通團隊


行銷任務不再只是提升銷量,還需要建立以清晰品牌願景為前導的品牌資產,增進品聯想及顧客關係。這絕非易事,而隨著主品牌跨越多種產品和多個國家,預算分配決策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由品牌資產加以驅動的行銷模式,也需公司內部充分理解且支持品牌,因為唯有員工「相信」並願意將品牌精神帶至各個顧客接觸點(customer touchpoint),品牌承諾才能實現。所以,品牌建構要內外並行。


8
為何如此艱難?


為什麼具有說服力的觀點,卻難以被接受?為什麼即便接受,也很難實施?其原因有三:

第一, 短期經濟利益難以抗拒。
管理者對某項措施的衡量,一定程度在於該方案或計畫是否能產生即時效果。

第二, 建構品牌資產異常困難
首先要確保品牌願景正確無誤,其次要尋求突破方式以發展品牌;這真是一段艱難到幾乎不可能達成的過程,尤其是面對短期經濟收益不變或下滑的情況。

如果三到五年時間來建構品牌,很難讓管理者相信此乃明智之舉,更不用說是要制定一個著眼於長期利益的新方案。所以說,即便認同此一觀點的公司,也很難將其付諸實踐。

第三,一些公司在人力資源、作業流程或企業文化等層面,並不具備行銷能力,因此在接受「品牌即資產」的觀念上相當緩慢。


結語


如果沒有品牌,消費者就只會注意到價格,從而不會知道你是誰。
想要建立與用戶的長期關係,品牌的建構就變得非常重要。

但品牌一但建成,就必須要知道什麼是品牌所堅守的信念。
換句話說,品牌不僅能選擇用戶,同樣的,用戶也在塑造品牌。
什麼樣的人購買,就是品牌價值的呈現,要使品牌不斷的發揚,就需要這些品牌擁護者。

如果缺少了人,在多的品牌價值也是無法被看見的。所以,一旦找到第一波的用戶,就需要細心經營與回饋,讓品牌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完善自身。


未來預告|

125【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學習設計4階段:如何準備好強化學習成效的關鍵認知
規劃學習像目前期時,我們如何透過課程期望、管理者支持、流程轉化來增強學習轉化效果,以及對前期準備的相關認知建構。

126【可用在服務需求上】如何找出超乎期待的需求:感動服務的四大流程
從用戶的正反面釐清可能需求,進一步深入探討用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並且如何創造高期待價值。

127【可用在團隊成長上】從0到100:組織漸進式成長的6大驅動因子
如何藉由人員的配置、資源應用以及可能的抗拒來增加它的組織成長的催化效果

128【可用在職涯面談上】共創新成長模式:企業與員工的聯盟新概念
未來新的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將如何有效合作,將是決定組織是否能長遠發展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