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459 字 | 閱讀時間 4 分鐘
《雙軌轉型》中透過一個核心內涵與雙軌的創新模型,還有一條創新價值鏈,解析《創新者的兩難》裡面所創新者如何突破現有的困難,以及解釋雙軌創新模型的發展思路。
往往殺死人,不是人們手裡拿的武器,而是落後的觀念知識,面對創新改變最大的無奈是,即便你想保存著既有的思維認知,直到老去衰亡後,這些曾經堅守的事物,也都只是過往雲煙。
好比一句話所說:「讓所有人認同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式是,就是那些反抗者都已經不再了。」這也意味著,時間是檢驗真理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式。
轉型、變遷、升級、改變、變革,這系列的話語,都在讓我們從當下的平衡點,轉向下一個平衡點上。在此過程中,不斷打破現有平衡,逐漸進入到下一平衡狀態時。
我們常會以「打破」現狀為出發,卻忽略了,達到創新型態後所需要的知識、能力、技術與觀念來支持。
這意味著「一次性」完成創新,反而會適得其反。《雙軌轉型》的價值,就是以「漸進式」的方式,逐漸滿足達到下一個平衡點。
然而,即便知道怎麼創新,還是會「不想」、「不會」創新,這時就要回歸到「人」本身來思考,是什麼束縛住創新的是什麼。
01束縛住人們的創新思維是什麼
《創新者的兩難》書裡面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價值網」,也就是每間企業的發展歷程中,當企業獲得「正反饋」的同時,就會自然而然的把這個行為結果,認為是有效的:相對的,這這個行為會有「負反饋」的結果時,往往就會偏向抗拒這件事情。
久而久之,就會形價值網依賴,主要原因在於,人類通過「歸納法」把過去認為做這件事情會有「正反饋」的行為,給記住歸納起來,這時就會出現一歸納思考法常有的盲點,也就是「過去與未來」一樣的假設上。
換言之,當外部環境的變化是一百多年才會有一項新技術的變革時,這種思考的假設就會成立。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現在訊息快速的更新,再加上像是,AI、大數據、等技術不斷的演進。
如同我們面臨到市場出現破壞原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或是突然出現一場黑天鵝事件,導致原有的商業模式失效。這也就對現在企業經營、管理者提出,需要讓企業擁有「反脆弱」的能力,讓企業在面臨這些變化時,能夠「適應」這些變化。
但這種能力不只是心理認知說,我們已經知道會有變化,還要更深一層來思考,怎麼有「方法」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