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我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我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426|一字幸福:每天十秒相遇的瞬間,卻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刻


共計 3,090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裡提到: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看著妳照顧孩子的樣子,總是這麼氣轟轟,但那時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不管怎麼樣妳,都還是這麼美。」

當時看了三毛這句話,讓我有勇氣,提筆寫下屬於我們的情書,因為我知道:「人只有這一輩子」。

對我來說,即便是一瞬間的悸動,都想把份感動,留存到永遠。


01


一直還記得,在那老舊的抽屜盒子裡,放滿了曾經的信。

每天早上到學校時,總是會經過一條隧道,雖然不會說很長,但是對於要遲到的時候,就變得極為長。

總是喜歡在隧道裡快速的衝刺,因為能享受那種突破隧道口的感覺。從一片黑暗,到後來你可以看隱約的微光,當你不斷的加速時,一小點的光芒,變愈來愈大。

也因為喜歡這種一路追著光的感覺,漸漸地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02


隧道的兩頭是完全不同的風景,靠近家這邊的出口,有兩排高大的椰子樹,有時樹上的椰子還會無預警的掉下來,但那種高度的對於一般來人說,也許,不會有生命危機,但也可能會昏倒。

隧道的另一端則是學校,你可以聞得到濃濃的海水味,因為在學校的一旁就是港口。

這個隧道可以說一面朝著海洋,一面朝的山陵。

每天早上衝往學校的時候,都喜歡那種迎面而來的海水味以及湛藍的大海,總是能讓人忘記學校繁雜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一如往常的網隧道口衝的時候,一片湛藍的光芒中,出現了一到身影。


03


那時我直接進入隧道後,像往常一樣追逐著光的感覺,卻忽然間看到有一個人也騎著腳踏車過來,當時距離還很遠,只能看見她身穿米白色的制服和黑色長裙,正在一點一點地向我靠近。

但我也沒有想要放慢速度,還是一如往常一樣飛快的衝過去。其實每次要衝出隧道口時,都會不自覺的大叫,這次也不例外的大喊,卻忽然聽到後方一震刺耳的煞車聲。

當我回頭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剛才擦肩而過的女孩,這時我才看清楚她的身影,當我雙眼看到她的眼睛時,看到了這輩子從來都沒見果那一雙清澈的雙眼,不自覺的被迷惑,而妳卻一臉疑惑著望著我,像是在說為什麼要突然大叫一聲?

這時的時間如同被靜止一般,一切都停止了下來,我也就呆呆地站在那看著妳。

過了一會,妳轉過身,繼續往隧道的另外一頭騎了出去,消失在隧道盡頭的光影中。這時我才恍過神來,迷迷糊糊地踩著踏板往學校的方向騎去。

那時的我心想,原來,在這世上還有這麼耀眼的光芒。


04


這一天在學校裡,腦海中不時的浮現出她的身影,一直思考著之前有見果她嗎?還是在這附近?

於是到了隔天到學校的途中,我一股腦地衝到隧道口外,這時發現兩旁的椰子樹已經開始在節熟果子了,但還不至於會掉下來。

我也就在那裏等,等待著她出現在隧道裡,然後我再裝作若無其事地騎過去。後來在隧道裡出現了一點小黑影,但我卻確信那就是昨天遇到的妳,於是踩上踏板,深吸一口氣,慢慢地朝著妳騎了過去。

當我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進時,我故意放慢了速度,只為了再次看見妳的身影。當時妳的臉一點一點的清晰,我完全忘了看前面的路,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她。

然而,那位女孩卻完全沒有正眼看我,甚至是沒有看到我一般地繼續往前騎,直到擦肩而過後,我如同洩了氣的氣球,毫無生氣一般。

當我回頭看時,她微微地抬起頭,看著兩旁的椰子樹,感覺連樹都比我還要有魅力。

05


這次騎在隧道裡,騎得非常慢,因為已經不想再追著光,第一次有想要停留在黑暗裡的感覺,因為這時的我對於外面的湛藍海洋已經不再美麗。

到了學校裡後,看有朋友分享三毛所寫的書裡提到一句話說:「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當時的我沒聽懂,直到後來才明白,原來,在我心中也已經形成了一座薩哈拉。那時,我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讓女來注意到我。

隔天,我同樣守在椰子林這頭的隧道口,手裡握著一張紙,那時的手緊張到
冒手汗,連紙都快變濕了,但是我卻沒有發現。

因為我專注著盯著隧道的那一頭,只期望她的出現。

後來,一個身影突然出現,我確信是她,於是跨上腳踏車,慢慢地朝她騎了過去。當時她還是微微地抬起頭,注視著椰子樹,完全沒有看到我。

當我們在交會的那一瞬間,我伸長了手,把那張紙丟進了女孩車前的鐵籃子。

頓時,聽見一聲「几」的聲音,我知道那是她突然煞車的聲音,我也停了下來,回頭看著她。

她把手伸進鐵籃子裡,拿出那張紙後,把這張對摺的紙打開。然後,她就回了頭,用很淺很輕的微笑對我說點點頭。

接著,她又繼續轉身過去,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才回過神來。這時的我,高興地全速衝進了隧道,不斷的大聲叫著。

但我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她,也聽到了這個聲音。

06


之後的每一天,我都重複著這件事情,等待著她在隧道口的出現,並且在擦肩而過的時候,把那封信丟進她的鐵籃子裡。

每次,她也都只是輕輕地點個投,又繼續地往前騎。

接下來的幾個月,雖然只有投信,卻沒有任何的交談,我連她是誰都不知道,雖然只是點個頭的微笑,卻也讓我開始心急了。

因為那時的我已經高三了,再過幾個愈就要畢業,我怕畢業以後,到外地讀書就再也見不到她。

其實,在我內心裡也一直想寫很多個字,想告訴她,但是又擔心她會怎麼想?連我也無法預測她的反應。

萬一她生氣了,從此不再對我微笑,我該怎麼辦?

儘管內心依舊焦急,但卻還是讓日子一天一天地這樣過去了,直到我畢了業。

07


這是我最後一次在這顆椰子樹下等她,我很清楚,在這次擦肩而過後,或許,以後就再也不法再碰到了。

當我看見她出現在隧道的那一頭時,我也伸長了手,準備把這封信給丟進她的鐵籃子中。

但卻不知道怎麼了,我突然被重擊似的跌倒在地。

她也停下車來,蹲在我旁邊對我說:「妳沒事吧?」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她的聲音,感覺非常的輕柔,卻也讓我難以忘記這個聲音。

「我…我沒事。」我看見她滿臉笑容,頓時,痛也已經不是痛了。

「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被椰子打中。」她繼續說道。我第一次看到她笑得這麼燦爛。

我摸著摸著頭說,「我也是第一次被椰子打到。」我不知道那時的我,是傻笑,還是真的笑,但這種笑,卻帶幸福的味道。

08


一開始的她一直注視的椰子樹,讓我對椰子樹感到非常的氣憤,如今,我卻是最感謝椰子樹的人,因為有它的存在,讓我在最後一次的機會中,聽見了她的聲音,以及看到那最甜的笑容。

我這麼想,卻只放在心底。

我拍著拍著屁股,牽起腳踏車,跟她說「我今天要畢業。」

「真的嗎?恭喜妳」她回到她的車旁,輕輕地笑著說。
「那…再見。」我當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免強想到這句話。
「再見。」她回完後,也點點頭,轉身騎著車離開。

我卻後悔了,一直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再次地消失。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寫的信,還在我的手上,而這封信卻是我想了很久才寫好的。

也許,這就是緣分吧。


09


二十年後,我和我老婆在整理房間,我們的女兒也一同跟整理,但是,她總是喜歡到處亂翻,跟本沒有整理的樣子,後還在幫媽媽整理化妝台時,女兒發現一個很舊的牛皮紙袋。

當時我在一旁驚覺,那不是普通的紙。

我輕輕地從女兒手中,把這封牛皮紙袋中拿了過來,拆開後發現,裡面裝了厚厚一疊的日曆紙,每一張都是二十年前的日子,這不是我以前寫的字嗎,每張日曆上,都只寫了一個字「早」。

二十年前,我完全不知道該跟她說什麼,於是只想到寫這個字。但是在這信封裡,還有一疊測驗紙,也是被折疊好好的。當我打開後,裡面也只寫了一個字「早」。

這時老婆走進房來說你在做什麼,並且還附加一句「這些你不是之前就看過了嗎。」

我站起身來,微微地笑容,輕輕地對著妳說「要不是妳把信放在我的鐵籃子裡,也許,我們在那一天後,就真的再也見不到了。」

「每天那十秒鐘的相遇,雖然,沒有語言,卻也是我一天動力的開始。」

一直到現在。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302|想像共同體:我的,你的,我們的


共計 1,705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A:我們把白軍和紅軍埋在一起嗎?
B:都埋在一起,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並沒有把我們分成不同的顏色。

這是《末世薔薇》電影中的一段話,卻也總結了1918年俄國發生內戰時,當時是紅軍與白軍的對抗,但在內戰結束,沒有所謂誰勝利或是誰失敗,因為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沒有任何區別。

如同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俾斯麥曾講:「政治的目的不是要從戰敗的對手身上奪取更多利益,而是要考慮它在政治上的必要性。」

這也體現出一個成熟國家在對待內戰後的態度,最著名的可以說是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南方將領羅伯特‧李將軍與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的商談。


01美國內戰


對於商談中,由戰敗方李將軍開始提說,敗軍不能受辱,不能當戰犯處理,接著格蘭特將軍就簽特赦令,這些人投降後都是美國的公民,不能當作歷史的反叛者,接著讓每個人都拿這份特赦令。

接著,李將軍希望他們的士兵能保留自己的馬匹,因為那些馬匹曾是戰爭工具。格蘭特說:「這些士兵沒有馬匹的幫助,很難收穫下一季的農作物養活家裡,我完全同意」

但格蘭特和羅伯特‧李沒有忘記,美國需要的是和解。

當時北軍士兵開始慶祝勝利。開始點燃大砲來慶祝,當格蘭特聽到炮聲,立即禁止。他說:「他們曾是叛軍,現在是我們的同胞,我們停止對他們失敗的慶祝,人家政打敗仗正在痛苦,才是我們對勝利的最好表達。」

當時發了電報給在華盛頓的林肯總統說:「南方的羅伯特‧李投降了。」。這時林肯總統高興在白宮晚上舉辦宴會。

當時發生這麼一幕,林肯的夫人在宴會上說:「敵人投降了。」這時林肯迅速制止說:「沒有敵人,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胞,我的美國同胞。當時是敵人,但是放下武器後,就不是敵人了。」


02想像共同體


在二次大戰期間,《大公報》有名記者曾經採訪過一位中國軍隊的軍官,他問這名軍官:「你對中日戰爭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

軍官說:「我們必勝,中華民族必勝。」記者接著問:「那麼勝利之後,你要做什麼呢?」

軍官笑了笑說:「勝利,我肯定也死了。」這場戰爭軍人肯定要死光。也因為這場戰爭讓中國成為真正的民族國家。

過去的中國是有共同的想像,但卻沒有共同體。只要誰有能力,誰的實力強大,人民就認他為擁戴的對象。

直到中日戰爭,因為有共同抵抗的目標,已經不是為了那個軍閥而是為了整個民族,最終讓各的軍閥集結起來,認同我們是一個中華民族,正是有了民族認同,才驅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甘願為民族去對抗。

共同體的意義,不在於區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而是我們都認同一種想像,這種想像是驅使我們為了這想像而貢獻或者紀念。

例如有些士兵的墓,就是作為民族的紀念,對外宣稱這些士兵是屬於我們的。不管這些無名士兵的實際來源是什麼,因為為了尋求共同的認同,所以民族已經將他們想像共同體寄託到這些載體上。


03我的,你的,我們的


總結來說,一個成熟的國家在經歷內戰後,可以發現沒有民族英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勝利的那一刻,因為有勝利方的寬容,願意為了犧牲了個人榮譽,來贏得國家的永久和平。

如果一直強調誰在內戰中有什麼樣的榮譽,只會讓內部的衝突、矛盾激化,從而使一個團對發生離散。

可以說,這是從一個時間長短來看,19世紀普魯士在擊敗奧地利後,準備繼續攻下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這時普魯士宰相俾斯麥跟威廉一世說:「我們已經贏了,這對我們士兵回憶起來是有意義的,但卻對未來的達成一個新的平衡,造就了毫無必要的困難。同樣都是講德語的民族,將來是要是要成為一個大國共同民族。」

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或者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差異,也就從這些視角可以看出未來的樣貌。愈講究是非,愈講究立即獲得,都是因為只看到現在,從而忽略了未來。一件事必要性,同樣取決於未來達到一個新的平衡時,這件事所佔的位置與未來價值。換句話說,一件事情的價值取向,是在於所有人共同認同它存在的意義,以及對於所有人的價值,最終產生一個新的平衡態勢。

這些均衡的背後是透過一個更大個框架所構建出來的認同。當個人的內心能容得下愈大的格局與視野,所能打造的行為與能力,將會遠超於只關注身邊事物的人。因為他們不以現在的能力來評價未來,而是以未來的地位,找出一條最適的道路,而這條道路上,不會只有一個人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