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可用在團隊文化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可用在團隊文化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144【可用在團隊文化上】如何打造當責的團隊文化:當責精神4大元素



「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聽風的歌》

一個人20多歲寫了一本暢銷小說,是不是很厲害?
其實,在20多歲寫出一本暢銷書的人,現在都可以舉得上500個以上。
但是有一位卻能長久持續的堅持,他就是村上春樹,在29歲時,寫了短篇小說《聽風的歌》,從此一舉成名。另外他更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從1979年,29歲的時候,每年都能寫出一本書。

這背後的代表兩層涵義:

第一,你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第二,你需要對每年的作品做一個長期的規劃。

換句話說,你今年寫這本小說的時候,你就已經規劃好明年要寫什麼,後年要寫什麼。它不是一個串聯的行為,而是一個並聯的行為。

而且你不可能每年都寫一本大本的暢銷小說,所以村上春樹會在一兩年在寫長篇小說,中間會隔一個隨筆記、短篇小說等。透長短篇交叉結合的安排,讓他在30多年的時間裡,能夠持續的寫作。

這也就是能夠持續地、有節奏地在長達10年、20年,甚至到30年的時間裡,重複地做一件事。

也可以說,要不斷試驗,因為所謂的「成功」,就是一場長期的戰爭。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什麼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就在於你有沒有拒絕戲劇性。」

有沒有拒絕戲劇性?有沒有穩定成長?不管事企業還是個人都一樣,關鍵就在於你能否提供一個穩定、可持續的成長。

一個人的成功一定不是來自於心血來潮,一定不是來自某一時刻的靈感激發。

而是你比需要維持對一份事務的熱情,以及對它的好奇心,對自我身體、知識體系的更新與管理。

所以,成功,就如同一場長期的戰爭。

面對團隊內部,如何讓每的人都持續性的、長久的做一件事情,就需要有當責的心態。對整體事物的過程來負責。換句話說,沒有強大的當責心態,就無法創造出高績效的團隊,而回歸根本,就是把持續、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並做好長遠的規劃。

然而,如何把當責文化帶入團隊,在過程中我們又該如何清晰的定位當責文化,以及怎麼樣的情況會激起責任感的心態。


Smart Tribes How Teams Become Brilliant Together
領導 組織 釐清 團隊文化
當責 責任 期望 共識 獎懲
共計 4,089字 | 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鐘



協調的團隊在於仰賴每個人各司其職,在該做的時候去做,創造出應有的成果。每個人都喜歡認為自己負責了該負責的責任,但真的是如此嗎?

身為領導者,你要確認你的團隊真的付了該負的責任。

當責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是不是代表你說到做到?代表別人可以相信你一定會全力以赴?代表你會設定期望並實現它們嗎?你的團隊負擔了太多或是太少責任?我們要如何做到當責,並鼓勵團隊也這麼做?

當責,對於領導、感到具有影響力以及讓團隊感到你值得信賴等面向來說,至為重要。當我們能負起重責大任時,我們會覺得深受激勵,因為自己正在創造高價值的成就,團隊也會覺得我們的所作所為清楚透明,值得信賴。

那麼,為什麼有時候要做到當責這麼困難?是因為要做到持續地許下承諾並履行承諾,我們必須真正地考慮周詳,包括考慮自己與考慮他人。要做到當責,我們就必須打起精神、徹底完成,就算當我們不喜歡這項任務時也不能逃避。我們也要評估自己,評估他人。


1
高智能團隊的因子:當責


讓一群人做到全面當責,就像同步划槳的團隊一樣上下一心。以下這四大關鍵作法,來解析當責的建構:

1.當責的公式
2.利用推助因素打造明確的當責架構
3.透過週報追蹤結果
4.獎勵高績效,並決定低績效應接受的懲罰

一、善用當責公式

大多數的組織都會施行獎懲當成文化的一部分,藉此鼓勵當責。這是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如果當責是你奉行的核心價值之一,因此被你置入組織文化當中並大力讚揚,會更有幫助。以下就是所謂的當責公式:

指派者提出明確期望 + 受命者同意接受 + 個人要面對的獎懲 = 任務的自我所有權和負起當責之責

當責始於高層,而這也是讓很多公司辛苦掙扎的原因。
當領導者為沒有明說的期望負起責任時,團隊成員也會自動調整,反映主管的行徑。反面的說法同樣也成立,在低當責的文化當中,我們看到的是問題始於高層,整家公司就是效仿高階主管所展現出來不願負責的態度而已。

你必須針對不負當責之擇定下那些獎懲,必要時將用在你自己與團隊身上?懲罰提醒我們,不信守承諾就必須承受後果。多數人都會因為有懲罰而強化自我的行為,因此,透過制定並執行懲罰,有助於培養信任。

我們都要面對同樣的懲罰後果,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彼此是一個團隊,我們彼此歸屬。如果我表現好,我可以看出來我所創造的影響。同樣的,如果我表現不好,我會讓整個團隊失望。

二、利用推助因素打造明確的當責架構
辨識出關鍵活動,著重可以推動新局的活動上:這些活動能快速推動企業向前邁進。例如更多銷售推薦、成交更多案子,或是訓練團隊自我管理。

在任何時間點,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要聚焦在他們自己的推助因素,並時時報告。將推動因素濃縮至三項,因為這三項大活動之下還會有次要活動,而且,三項優線活動已經會費盡你大部分的注意力了。

「推動因素」代表有多少成果就有多少成果質量,而且這些成果都將推動你的企業向前邁進。

推助因素指的是特定的成果,對於企業的成敗會造成重大影響,一但你判定了你的助推因素是什麼,然後發展出一套完整計畫並嚴格遵循,你就能每天、每週、每月、每季到每年看到成果。

針對推助因素設定標靶、低標語高標。標靶是你想要的成果,低標示你願意接受的最低標準,高標則是會讓你一鳴驚人的好結局。

當你開始深入探究推助因素後,你會看到在未來幾個月內以及在各團隊成員之間,將如何分配工作。

三、透過週報追蹤結果
當責有一個很重要的面向,那就是要可見,每個星期都要知道團隊成員在做什麼,以避免意外或錯失成果。

四、獎勵高績效,決定低績效的懲罰
激勵誘因方案會依據企業文化以及團隊成員特定角色的不同而量身打造,但不論你具體的激勵方案是什麼,重點是什麼,重點是,當我們說明卓越、平凡與糟糕的表現對每一個人有何影響時,就能營造出更強烈的情感投入、興奮以及對獎勵的期待。

公司要有獎勵制度,才能讓團隊和個人都處於高智能狀態。其中認同是最佳的獎勵之一,所以,除了激勵方案外,你還要建立其他的制度,例如視客戶訂定的「每月之星」等方案。

2
有用的懲罰後果


當團隊成員無法信守承諾時,以下的標準流程很有用:
第一次失誤:先問:「你還好嗎?」也許你的團隊成員正在處理私人的大災難,他的人生已經天翻地覆了。

如果他說還好,那麼,請提醒他,當責對於公司的文化以及你對他的信任來說,都非常重要,如果有必要的話,和他一起設定行事曆提醒功能。

第二次失誤:問:「你的工作量是不是太大了?」如果是,請幫忙減輕他的工作量。如果否,請強調當責對於信任來說至關重要,並要求他保證未來一定會負起當責的責任。

第三次失誤:「你擔任的職務是不是太高了?」就顯然,以他的能力來說,他的職務要求太高了。現在高討論他擔任的職務是否恰當,並且你能看到他承諾的績效。

第四次失誤:「你真的想在這裡工作嗎?」他的行為顯示他不想,這沒問題。開誠布公談談目前的情況,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如果他堅持要留在公司並擔任現職,那就要設計一個諮商期,讓他展現並維持已經強化的績效,而且要馬上 使。

如果諮商期結束,他的績效仍未見提升,那就該執行過渡方案了。

3
信任如何崩解


當責與承諾、信任緊緊相連,一旦該負責的人不負責,就會很快地損害信任感。身為領導者,在祭出懲罰時,關鍵就是要判斷該負責人不負責的原因是什麼?

信任的崩解主要有三層次:
能力:此人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到他承諾的?能力方面的信任崩壞最容易修復,我們可以幫助他培養必要的技能,或者將他調往他職。

承諾:他是否承諾徹底做到自己答應的?承諾方面的信任崩壞會比較麻煩,當一個人重複地放棄承諾不顧時,我們必須看看根本的理由是什麼。


  • 你想要什麼?
  • 擁有這個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 你什麼時候會知道自己已經擁有想要的?


一旦釐清之後,我們可以幫助他改變態度,信守承諾。

人格:如果一個人不斷地承諾後又無法做到,那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格方面的信任崩壞是最嚴重,因為我們現在會懷疑對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一切的表現都是表面的嗎?面具下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類信任崩壞需要花好幾年展現一致的人格,才能贏回信賴。

4
自我意識如何被挑動


自我意識如何被觸動,以及對我們如何在無意間讓對方陷入非理性狀態。主要是當我們質疑對方以下各項食,就會發生這種事:

稱職性:若你公開質疑一個人的能力,就是在戳對方的自尊,因此,聽到咆哮聲可別驚訝。比較好的作法是去發掘對方的水準在哪裡,並協助他們成長。

重要性:如果你鄙視對方,視對方低你好幾等,那就等著對方的自尊回擊,這很可能是以被動攻擊的方式出現。

可親性:領導者通常認為,在商業情境下不用質疑可親性。但是團隊裡成員總是有幾個人在大家眼中是和小群體在一起,也就是說,比較受人喜愛。被排擠在外人很可能會透過憤恨來損傷你的文化,所以最好要一視同仁。

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強化、讚頌對方的能力,認同他們的貢獻與重要性,並促成平等與透明的文化時,就可以幫助團隊留在高智能狀態當中。


結語


負責,就是對結果負起全部的責任。
當責,就是對整個流程都負起責任。

當責文化的創造,也就是激起所有人不管是做大做小,最重要的是專注當下眼前的事物,把它做好,做到極致。

另外,當責情緒的建立上,我們探討了稱職性、重要性、可親性等三面來強化當責的態度。

其實回歸到根本,優秀的人才,自控力本身就極佳,需要的只是遠景與使命和方向,並看到自我成長的軌跡。

更重要的是,當責,不能只是口頭上的說,能否成功推行的關鍵,還是在於領導層是否能以身作則,示範當責文化與價值的行為。

因為在團隊中,大家不會記得你說了什麼,只會記得你做了什麼。



未來預告|

145【可用在品牌建構上】品牌個性的建構:創造與人互動的真實情感
品牌個性對用戶的影響以及如何引導品牌個性到產品或服務上。

146【可用在學習設計上】提升學習轉化效率:流程檢視與學習成效
強化學習成效,找出學習轉化的關鍵問題,以及對應之道。

147【可用在服務話語上】顧客在乎的是什麼:增加服務視角的4種廣度
服務用詞的轉化與釐清,站在顧客角度的過程思考如何更好。

148【可用在行銷規劃上】行銷五元素:增進產品與服務的顧客的連結點
行銷基本概要的解析,連結現代行銷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要點。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133【可用在團隊文化上】服務細節:如何締造服務精神的基本認知


一個好的故事的關鍵,就在於「細節」,這是能否讓人記得深刻的關鍵要素。在美國有一項實驗,在一個雙親爭取扶養權的官司,媽媽想要讓陪審團知道我有多愛小孩,透過陪審團在對證人證詞的影響,用了兩組相同的場景、話語等一切都相同,只有在一個地方不一樣,第一組在回答的過程中描述她和女兒在浴室裡幫女兒刷牙;另一組也講的一樣,卻多加了一句「用了米老鼠的牙刷」幫女兒刷牙。

這一個小小的差距卻產生極大的效果,我們可以想像媽媽拿著米老鼠牙刷跟女兒刷牙的畫面,並且感覺到小孩子的感情、氛圍。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卻能夠幫助我們把這畫面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從而相信我們所相信的事情。

相對於服務來講,細節,也就是我們能否創造出差異化的關鍵。或者說,創造出讓顧客超乎期待的感受,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顧客不斷地傳遞超越期待的服務體驗。

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講,最能創造超越期待的服務之一「海底撈」。其中有許多創造出超乎期待的故事流傳著,就像是當客人吃不完西瓜後,還有些剩下,客人想要打包剩下的西瓜,然而,服務員沒有把剩下的打包,而是打包了一顆完整的西瓜給客人。

這種超越期待的服務,不僅取決於服務人員對顧客的用心。另一方面,服務者本身必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服務細節才是顧客真正在乎的事情。

接下來從領導服務品質的層面來看,領導者對於服務不僅卓眼於設定、確立品質、要求服務的好,更重要的是如何創造出讓員工都能知道你所謂好的服務以及重要的細節是什麼的關鍵要點。


The Customer Rules
服務 經營 顧客 細節
速度 需求 保證 更好
共計 3,872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1
讓顧客隨時找到你


如何創造好的顧客滿意,速度就成了關鍵。
必須立刻為顧客騰出時間,放下手邊的工作,不遺餘力滿足顧客的需求。盡最大努力為顧客騰出時間,看似天經地義,但是,現實中卻有如此多的員工和企業把這一點拋諸腦後。

有句話說:「只要店裡還有顧客,就不要讓員工在儲藏室閒晃。」這句話對所有企業和機關都適用。

這道理也不光說給台前的服務人員聽得,無論你的工作是什麼,無論你的頭銜大小,都沒有資格例外。你的權力愈大,就愈應該讓顧客看得見你、找得到你。

如果某位員工闖了禍,比如與顧客發生爭執,或沒有能力也沒有權限滿足顧客的特殊需求,能夠負起責任的人就必須立刻跳出來面對。

不管你在公司擔任什麼職務,為顧客騰出時間就意味著,只要情況需要,你都應該立刻為顧客解燃眉之急。在以優質客服著稱的企業,公司的經理人是無時無刻不在為客戶做服務準備。迪士尼世界要求前台管理人員用80%的時間在園區內巡邏待命,這也是遊客回頭率之所以高的原因之一。

在西南航空和捷藍航空,主管甚至得親自出馬,幫忙做飛機上的清潔工作。這些工作雖然沒有出現在職務說明書,並不代表你有權利不做。主管的投入參與,有助於營造更加和諧快樂的工作環境,如果你身處管理高層,就必須與大家同心協力一起做事,才能在每個人的心中留下好的樂章。

因為領導者的一舉一動大家都看在眼底,以身作則,讓自己隨時可以被找到,那麼他們很快就會理解並學習你服務導向的態度。

2
比顧客更懂他的需求


亨利福特曾說:「如果讓我詢問顧客需要什麼更快的交通工具,他們會說想要更快的馬。」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具體的商品還沒有發明出來之前,有時候連顧客本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福特先生就是以汽車顛覆了消費者的期待。

想要知道顧客需求無疑是讓你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捷徑。在顧客服務中,理解需求更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在問題發生之前,預先處理解決。

此外,這種作法還能讓顧客感覺到你了解他,並且為他的滿意而費盡心力。

想要磨練看到顧客需求的能力,你可以觀察顧客與你的同事或員工之間的對話,聽聽對話中出現什麼問題,或差點而出現什麼問題,然後問問自己該如何防範類似情況。

留意顧客表現出不耐煩或心煩情緒的蛛絲馬跡,思考一下,你該如何避免這類情況,你的同事應該如何妥善處理顧客的不安情緒。


我們可以藉由團隊定期的進行座談,針對顧客未來客能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進行腦力激盪。一但有想法,團隊成員就自由說出自己的觀點,由其他成員紀錄在白紙。鼓勵每個人大膽提出想法,不要做任何判斷、批評或評估。

儘管不可能完全不加選擇立即實施全部或大部分的點子,但只要將這些想法記錄,並定期重新審視這些點子,一些看起來很奇快的點子,經過一段時間後,說不定會變成引爆大創意的源頭。

如何看見顧客的需求,是們永無止境的學問。顧客的記憶力有限,隨著環境、科技以及社會壓力的改變,他們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一但某個需求得到滿足,往往就會萌生新的需求。

3
不只給承諾,更要有保證


顧客希望體會到的是你的關懷。
而一份周密、體貼的保證,正是你看重顧客的佐證。

如果你只是想拿保證當作商業噱頭,那麼世界上最好的保證也會適得其反。
可以說「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輕易承諾。」

無論你的企業經營哪種產品或服務,你都應該讓每位顧客容易對公司有個大智的理解。你應該做出明確的承諾,透明清楚,好讓顧客和公司都能理解。把承諾寫下來,展示在辦公室和企業等明顯的地方,讓每個人都能看見。

如此的承諾,彰顯企業對自家產品和服務品質負責任的態度,也證明公司有信心持續滿足顧客的需求。

一份措辭恰當的保證文字,不僅能讓顧客吃下定心丸,也是一種品牌宣言。
撰寫的過程需要注意三個重點:

第一:包含明確的細節資訊「我們會在六十分鐘內為您安裝好輪胎。」要比「我們會盡快為您安裝好輪胎」有力的多。明確的措辭讓顧客清楚知道自己的權益。

第二:對顧客要有意義。如果顧客大多是行色匆匆的人,自然比較在乎服務效率的承諾。如果大多數的顧客比較在乎產品或服務的奢華感或便利性,你也應該具顧客所需提出保證。

第三:若無法履行承諾,應該做出什麼賠償也要講清楚。
如果沒有讓顧客滿意,能否現金退款或直抵消費?還是下次消費時獲取一份獎品。另一方面,不要讓顧客為了尋求賠償而經歷層層批准,或是和各式各樣的人周旋,簡化就是必要的關鍵。

4
專注好每一個細節


隨著時間推移,許多人對細節的注重都有降低的趨勢。時間、成功以及經驗,都是細節的大敵。

維珍公司的創始人理查‧布蘭森曾說到:「差強人意的服務與卓越服務之間的唯一區別,就在於對細節的關注。」
這句話套用在顧客服務時,就成了決勝的關鍵。

在關注細節方面,能像快遞巨頭聯邦快遞(FedEx)一樣一絲不苟的公司,屈指可數。聯邦快遞在兩百二十的國家和地區擁有三十萬名員工,公司每天都要為每一名員工提供送貨路線指示,這些路線精心計算了每個遞送點之間的最短距離,以節省時間和汽油。這種關注細節不僅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還能為客戶提供更快省前的遞送服務。

常常我們會在熟悉工作任務後,便很容易會對經驗抱持理所當然的態度,也就難免陷入見「林」不見「樹」的陷阱。

要想讓自己和他人不忘注重細節,列出一份檢查清單無疑是非常有效的工具,這件事看起來雖然簡單,卻可以發揮極大的功用。

在針對細節的注意上,可以關注以下以點:

  • 設計詳細具體的政策和流程,把內容傳達給每一名直接或間接接觸顧客的工作人員。
  • 在工作中定時安排休息時間,以確保負責例行性和重複性工作的人員保持頭腦清醒。
  • 培養每一位員工洞察潛力在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透過便捷安全的管道發現問題,以便防微杜漸。
  • 設立開放溝通的企業文化,讓各級員工都很容易與高層進行溝通。
  • 使用紀錄表來記錄日常操作流程,標記出有問題的細節,立刻做出修正。


魔鬼藏在細節裡。上商業中,忽略細節可能會讓你功虧一簣。如果能緊盯這些具體有魔力的細節,所得到的回報將是更棒的客服品質、更好的企業獲利,以及客戶滿滿的感謝。

5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你沉浸於為從前的成就沾沾自喜,小心對手很快就會追上你。你今天也許能博得顧客的喜愛,但明天他們還愛你嗎?在你志得意滿、不思進取時,其他公司可能會用更好的服務挖走你的顧客。

一流的公司和頂級的運動員、偉大的藝術家以及眼光長遠的投資者,都擁有同樣心態:「在進步的路上,絕不止步。」

如果你希望公司能以顧客服務聞名,那麼每一位員工都必須進取不輟,要做得一天比一天好。

「更好」並不是目的,而是一場旅程。「更好」永遠是不可觸及的,永遠在前方,因為在服務顧客的路上,永遠都有更好的方式等著你去發掘。你應當任勞任怨,永遠朝更光明的方向前進,而不要向後看。

把過去的成就封存在過去,擺在你眼前的是今天。問問自己我們如何在明天做得更好。

結語


服務的核心並不是在於說我們做了多好的服務流程、服務制度等,最重要的核心在於,我們是否把真正的服務意涵傳遞到了每位夥伴的心中。

從你所用的「用詞」、「行為」、「面對情的態度」都將會對你要創造的核心產生變化。可以這麼說,就如同一面鏡子,你希望有什麼樣的服務品質,重點不再於你告訴夥伴什麼,而是在於你做了什麼。你的一舉一動,你的信念,你的心態,都將對服務核心產生不同的差異。

細節的決勝點,也是有賴於領導者的重視什麼,知道什麼,以及放下身段才能看見一般人所見不到的視野。



未來預告|

134【可用在全球發展上】全球化業務拓展的4大核心要點
全球化的時代下,該如何避免可能會觸及到的狀況,並且把風險的問題依序解析。

135【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如何強化學習連結:培訓準備的8步驟
學習設計者在針對培訓的時候,如何有效把學習內容與學員做有效連結的關鍵要素。

136【可用在職涯發展上】任務模式:增進勞資關係的任務承諾
勞資雙方的關係如何以任務模式來達成企業與個人的成長,並創造高效信任的關係承諾。

137【可用在會議溝通上】釐清溝通的意義;遠景、使命與溝通的過程最常犯的誤區
組織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對於團隊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的溝通與傳遞。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123【可用在團隊文化上】原始到高智化:從大腦到團隊文化的驅動關鍵


幼兒教育的一個黃金期在0到7歲這區段,這是建構幼兒在碰到外界任何刺激時,它大腦會怎麼做反應。如果讓幼兒不斷接受、反饋、刺激連結,也就是,讓幼兒能知道面對任何事情的可接受度,家庭教育就成了形成連結的關鍵,如何引導與調適將會影響人們未來面對任何事情的可接受程度。

有一種情況是,在演講完後,發覺自己當時應該講這個的,可是卻忘了講。或者,遇到一些重大的時刻,因為一緊張,而忘了先前所準備的事務。這是為什麼?

我們必須回歸到人類大腦演化的過程,首先,大腦區分三區塊為腦幹、哺乳類腦、新皮質。

接著先基本介紹這幾塊的概念:腦幹為控制基本生理例如呼吸;哺乳類腦,當意外發生時會驅動的區塊;新皮質,高效能溝通的過程就有賴於此區域。

一萬多年前我們祖先生活時,碰到一些外來的危險,例如野獸襲擊、風災暴雨等,就會激發哺乳類腦產生生存的信號,讓我們的血液流向四肢,這時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就缺乏連結到新皮質的部分。

換句話說,當我們碰到緊張或失去理智就是因為我們只用哺乳類腦來驅動,阻止了與新皮質的訊息交流,然而,新皮質就是提供我們豐富資訊以及幫助我們做決策的思考的地方。所以,就只剩下基本的生存功能來應付外界的回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生氣或是進入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聽到任何意見。只有當我們情緒緩和下來時,才能恢復新皮質與哺乳腦的連結,也就回歸到穩定的狀態。

從幼兒所形成對外界刺激的回饋影響,是否有辦法做調整或修正,可以說,當遇到外界刺激時,還能夠讓哺乳腦與新皮質的連結。

同樣的,對於團隊領導者,如何透過團隊文化、價值,塑造新的溝通與連結氛圍。當每個人都能有效地進入到兩腦區塊的連結時,就是發揮團隊效能最佳方式。

接下來將從大腦演化的發展過程,如何應用連結到團隊能力的激發以及創造高智能的團隊基因。

Smart Tribes How Teams Become Brilliant Together
領導 組織 大腦 連結 刺激
高智能 獸性狀態 願景 文化
共計 3,964字 | 建議閱讀時間 7 分鐘

適合對象
組織領導|願景傳遞|親子教育|心理諮商



1
大腦和文化之間的關係


觸動—反應,一整天、每一天的循環下去。

人類是會創造意義的生物,但麻煩的是,我們通常會附加並不存在的意義。

我們大部分的內心程式(也就是由我們賦予、使經驗變得有意義的神經連結與關聯)都是從出生到七歲之間「寫好」的程式,其中有很多若不是由父母提供,就是由我們在年紀很小、毫無經驗的時候,根據當時我們自認有威脅的人物或情境而生成的反應來編譯的。

現在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問題變成,我們要如何改寫程式,重新設定意義並獲得我們想要的成果?此外,身為領導者,我們該如何協助他人獲得他們想要的成果與經驗?我們應如何善用這些知識,強化自身和團隊的績效、創新與投入的程度?

我們人類的大腦可大致分為獸性狀態與高智能狀態,然而,它們是如何在職場中運作,例如,某人公開搶下你的功勞,或是把你當成犧牲品,若你處在獸性狀態,你就會憤怒、沮喪、害怕,或是你因為震驚訝異而沉默不語。

若處在高智能狀態,你會選擇一個合宜的姿態,並善用高智能加速因子的聚焦和釐清,以此為憑據在過程中進行溝通並發揮影響力,來達成你想要的結果。

當我們理解了基本的概念後,如何解除自己和團隊成員的恐懼扳機並賦予適當的意義,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支行事作風確實像團隊的真正團隊,在這團隊當中,所有的團隊會互相支援、彼此合作,達成你希望看到的成果。這樣的團隊文化,正是你一手栽培的,擁有這樣的高知能團隊。

2
大腦如何阻礙進步與績效


人類大腦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腦幹,為在頭殼的基部,這個部分通常稱為爬蟲類腦。這是大腦中最古老、最原始的部分,這個區塊根據本能行事,基本上著重於重生存的刺激反應機制。

大腦的第二部分,是在腦幹上方的哺乳類腦,哺乳類腦控制並表現情緒、短期記憶,還有身體如何因應危險。我們大腦的情緒中樞,戰鬥、逃避與凍結的反應就會出現在這裡。它的主要焦點也是生存,但也掌管憤怒、沮喪、快樂和愛。

讓我們把邊緣系統和爬蟲類腦中的生存機制兩相結合,這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組合,我們將成為獸性腦。

獸性腦將特定現象判定為安全或可生存,它就會繼續執行相同的程式,只要我們不死,它就會用同樣的方式一直做下去,因為獸性腦並不在乎我們的生活品質,只管我們能不能活下去。然而,存活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要有歸屬感,或者說是,要和同樣環境裡的其他獸性一樣。

安全與生存當然是好事,但這裡有個陷阱,由於獸性腦並不在乎我們的生活品質,因此通常只會選擇最能保障安全的行為。

從生存觀點來看,偵測威脅比求快樂更重要,也因此,語言中的負面用詞多於正面。

大腦的第三部分:新皮質。大腦這部分進化最快,在這當中,我們最在乎的就是前額葉皮質。前額葉皮質讓我們可以規劃、創新、解決複雜問題、思考抽象概念並想像出富有遠見的想法。

它也讓我們可以衡量經驗的品質,將實際經驗拿來和抽象的理想相比較,並且可望改變。

前額葉皮質主管多種先進的行為,包括社交行為、工具製造、語言及高階意識。

為求簡化,我們要從以上的論述中求出精華,濃縮成兩種狀態:一種是獸性狀態,在這狀態下,我們無法運用大腦的所有部分,因此會出現戰鬥、逃避與凍結的反應並執行注重安全的程式;另一個是高智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可以輕鬆取用所有的資源並可以從選項中選取反應方式。

如今,要以創新和成長走過下一個營收轉折點,靠的是確定我們能以高智能狀態而非獸性狀態,帶動管理決策與關係中的行為。仰賴恐懼以強化服從的管理做法,會讓人們困在獸性狀態中,處於古老的安全與生存模式,減少創新。


若我們想要重新點燃創新與熱情,就必須重新賦予工作人性。讓人們身陷獸性狀態的管理作風,不僅愈來愈不合時宜,也愈來愈無效。

當然,獸性還是有用,我們也會利用它來達成情緒上的投入。我們只有想要確定我們可以完全利用大腦的每一個部分,好讓自己處於正面的情緒並擁有正面的動能。


3
轉變的可能


所有行為模式與行為在最初出現時,都是為了要達成某些正面的結果,在某方面這些行為與模式很有用,可以協助當事人得到他所追求的正面結果。

麻煩的是,當我們漸漸長大、有了改變之後,某些行為模式就不再適合我們了。它可能需要更新,才會有益於現在我們所追求的福祉

當發生績效綁架的現象時,我們的獸性狀態會嘗試執行過去曾有用的程式以確保我們的安全。綁架的範例無所不包,任何會觸動我們無法有意識地選擇自主反應事物都算在內。

獸性狀態永遠都勝過高智能狀態,因為生存都被設定為最高無上的優先項目。這裡的重點是,要提高安全感、歸屬感與受重視感。當我們這麼做時,甚至當我們讓團隊成員覺得很安全,能夠去體會自己何時被觸動,也願意脫離原先設定的模式時,我們就會加入了更多的選擇,允許改變發生,也推動創新。

4
恐懼是推力,願景是拉力


工業革命時出現的管理技巧,可以發現這些技巧多半是以獸性的狀態為基礎,而非根據高智能狀態而革新。

生存的基礎是要你要競爭到最後一分一秒,再加上普遍的大自然法則:強大者勝出。

如果你面臨的競爭是在公司內部,如果公司文化鼓勵你和自己競爭,那沒有問題。理論上,當你在不斷和自己比較的同時,會創造出更高的績效。但如果企業文化有點惡性競爭,就會演身成高績效的代價。


恐懼或許能推動人們採取行動,但無法持久,最後若非導向過勞,就是變成冷酷無情。請想像一個更新、更好的未來,在那裏,拉動、吸引並牽引人們向前邁進,並讓人們在情感上更投入並愛上我們的工作,並願意長時間投入。

這套系統的作用就像是連接器,將皮質中意識比較強烈的部分和管理人體生理反應的爬蟲類(獸性狀態)連在一起。關鍵是,有了高智能部落團隊,我們就能得到「高智能」大腦以及「情緒加安全性」大腦的綜合體,而且是取兩者的精華。

5
成長心態


現在該是讓領導人學習如何變得機敏,如何快速的失敗,如何學會活在高智能狀態,並引領團隊也這麼做的時候了。

如果我們能擁抱成長型心態,就可以成功。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改善一切,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真的想要而且努力去做。這表示,我們不僅需要學習著接受失敗與回饋,更要主動去尋求,我們處理失敗的方法,決定我們的成就。我們有沒有取得所有的資訊,並善用這些資訊再試一次?我們有沒有認真努力,試著不斷克服自身的限制?

如今,比較聰明會贏果比較強大的。比較聰明的才會擁有工具與能力去管理,讓自己與團隊從獸性狀態轉化到高智能狀態。

6
相對關係


組織根據世界該如何運作的信念,以及何謂「正常」,也會演變出一套文化基準。這些基準的組成創造出認同,因此,如果團隊成員對彼此大吼大叫或者是大家對於互不尊重、蜚短流長與公開懲罰等行為已經見怪不怪,那你要面對的可就是獸性狀態、恐懼驅動的企業文化。

若健康的衝突、彼此尊重不同的意見以及有效的回饋才是常態,那這就代表著你已經順利進入了高智能團隊的文化。

使用額葉中的資源,能讓你規劃、創新、解決複雜的問題、思考抽象概念、想出有遠見的想法、體驗更強烈的意識並去愛,也就是進入高智能狀態。

某些高慣例性或高壓力的角色,比方說資料輸入員、生產線員工與客服人員,更易於進入獸性狀態。在這個文化儀式中,團隊成員的貢獻受到肯定,同樣的隊高度情緒化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幫助也非常大。

高智能狀態隊業務公事而言是較好的,尤其是當創新和改變對企業來說是必要的時候。高智能狀態同時也是有利於領導、銷售、成長與生活的最佳狀態。

結語

人類的文明發展,不是一蹴可幾的,這是好幾代人不斷努力所累績的果實。我們只是站在這些前人的努力上不斷的發展。

從最初原始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到現在,文字、法律、組織、外交,等所有人類選擇都是人類智能不斷成長的結果。換句話說,現在對事物情緒上的判斷都源自我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文化智慧。

同樣在組織領導中,如何讓每個人在溝通與交流中,以最能激發大腦的連結,就是高智能團隊的發展的基石。


未來預告|

124【可用在品牌認知上】戰術到戰略:品牌權益價值的提升與挑戰
品牌如何成為策略規劃的相關認知,以及建立品牌策略時會碰到的問題與挑戰。

125【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學習設計4階段:如何準備好強化學習成效的關鍵認知
規劃學習像目前期時,我們如何透過課程期望、管理者支持、流程轉化來增強學習轉化效果,以及對前期準備的相關認知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