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331|為什麼企業的事,就是大腦的事?(2):團隊歸屬感的建立


共計 2,298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馬雲曾說:「員工離職原因,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內心會有委屈,是因為沒有人知道。同樣,對於團隊來說,你在一個團隊裡沒有歸屬感或是連結感時,離開的想法必然會油然而生。

團隊如何建立歸屬感,首先,要從領導團隊做起,也就是你如何在團隊內部建立訊息透明。


01歸屬感,是在團隊被尊重的開始


2008年金融海嘯後,德國一家從事汽車技術的一萬五千人團隊,面臨企業成長的推退。當時在2009年預估會到8%的衰退,為了因應這衰退,企業內部決定縮編一千萬歐元的成本來應付。但是到2009年到2010年,企業衰退從原本6%不斷上升到15%最終到25%。

這意味著要省下一億歐元才可以應付這次危機,面對這次危機,團隊領導決定從所有人員減薪以換取裁員。並在員工大會上開誠布公的所有地區的員工說明現在的狀況,以及一但衰退至34%整個企業將面臨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問題,更是代表裁員將是不得已的手段。

雖然大會上員工精神陣陣,但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無助與絕望,這是當時團隊領導在現在時所說。並在之後的面談中提到,面對這次的衰退,你真的會沒有把握他什麼時候會停止,當下的內心感到非常焦慮與慌張,因為當你對團隊說出不裁員,與此共度這段時間時,你會面臨到對員工的責任與他們的家人以及企業是否能繼續存活下去的問題。

另一位內部人員也說,因為在事前的培訓讓已經讓員工知道,當面臨這樣的事情時,什麼是我們重視的,所以在面對到這波衝擊時,大家的內心已經有了基本的建設。但卻無法知道未來是否能夠繼續,這就是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在2011年後,企業的衰退開始降低至23%,直到後來衰退持續降低,當時所所節省下的一億歐元卻變成企業能持續發展的動力。

當年度票選企業的最佳雇主時,團隊領導認為這次票選會非常低,但事實卻是非常高票的企業代表。事後詢問員工才知道,當初公司向我們公布這些事實,心裡雖然會不安,卻也讓我們嘗試許多創新性的發展,以至於這些創新變成現在推動企業前進的主力。


02好、壞消息共同面對


如果當團隊面對壞消息,你會選擇封鎖,還是讓所有人知道?如果所有人只知道好的資訊,並不意味著就是好。

可以說,當團隊只會告知好消息,代表團隊內部並不夠信任,你會不知道這些不可預知的行為。團隊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狀況。當你獲得的資訊愈少,你對團隊的連結感、歸屬感,相對稀疏。

相反,如果當團隊缺乏資訊,會產生什麼狀況?

所有人會彼此猜疑,個人主義以及部門主義就會逐漸形成,當團隊各自為所屬單位爭利時,只會加速團隊的衰退。

團隊建立的基礎在於信任,因為有信任才能擁有「我們」的核心,要達到「我們」關係,就需要從彼此的關係開始。


03少了歸屬,心也委屈了


研究人員有項實驗,分成三組受試者,這三組分別是:第一,知道自己未來有良好人際關係;第二,知道現在人際關係會讓自己未來容易身體受傷常進醫院;第三,知道自己未來人際關係會非常糟糕,非常邊緣。

這些受試者在前一次測驗後得知上述的資訊後,接下來,讓他們做一場智能測驗,第一組和第二組的表現相當,第三組的平均則與前兩組低了15%。

最後這次試驗得出結果表明,一但人們知道自己在人際關係上沒有所屬的位置,容易讓大腦的運作水平降低。

為了更準確地測試,另一組研究人員透過讓受試者戴上虛擬實境的裝置,並從中監控腦中的反應。

受試者在裡面會被告知,他會和其他兩名受試者藉由虛擬裝置玩丟球的實驗。當然,其他兩名受試者是研究人員設計出的影像。

實驗一開始,受試者與兩名影像開始互相丟球,直到受試者傳出第七次球之後,變成只有兩個影像開始互相丟球,也就是受試者看著兩個影像互相丟球的畫面,並且持續了五十幾球。

這時研究人員發現到,受試者的腦中開始有了反應,這個反應的區塊是我們受傷時感到疼痛所發出的位置。這說明了,人類的社會歸屬神經,它是屬於神經疼痛神經裡。

可以說明,當嬰兒在沒有受到人們的關注時,為什麼會哭,因為感受不到人對嬰兒的照顧,大腦中的社會歸屬神經觸發疼痛神經,這種歸屬感,是我們人類本能的反應。

總結


其實,當團隊成員可以知道,我不是一個人的時候,或者,他們在這個團隊裡看到自己的連結與歸屬,對於團隊的向心力與執行力必然會趨向正反饋。

同樣,當我們忽略,或者是不讓團隊的參與其中,如同一個又一個小團體時,不僅會加速團隊內部的對立更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損耗。

對於個人來說,缺少歸屬,你無法透過人際網絡中看到對自我的反饋,也就無法知道你在團隊的重要性,當一個人在團隊愈是被孤立,內心疼痛與委屈就會逐漸成為離開團隊的原因。

最近在看迪士尼企業是如何做領導力培訓發展中發現到,他們在對於領導者的定位,並不是因為你有了這項職權,你才成為了領導者。換句話說,領導者並不是一項職務,而是一項責任。

在迪士尼團隊發展核心裡,有一項就是領導者對於團隊的重視與責任。進一步探討,這項責任,是讓所有演員知道他們在迪士尼裡的使命與精神,他們不僅僅是表演,更是為人們帶來歡笑的天使。

團隊領導者必須意識到,在你的團隊裡,沒有人是孤立的,每個人永遠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去發掘與看到他們的潛能。相對的,在繼續發展會碰到一個問題,如果這項潛力看不出,並且這人不符合,或者已經無法為團隊創造價值時又該怎麼辦?你會裁了他嗎?

如同一開始提到的個案,你的團隊使命、願景與價值觀是什麼?領導者的信念,以及他所重視的又是什麼?以及最重要的你是否願意溝通透明?

歸屬感的建立必須從上述中為基礎,並且不斷以行為來貫徹使命的責任。不然即便讓團隊有了歸屬感,還只能算平庸的團隊,因為團隊的發展力就是領導力的展現。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311|人生最重要的投資:讓每一秒變成遠恆



共計 674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巴菲特曾在發表會中提到,他投資時所考量的標準是什麼?

其中講到兩點,第一:是否回報;第二,對投資人是否好。

這背後都有同樣的邏輯,就是即使你再喜歡,如果不能長期對你好,就是值得的投資。

同樣,在我們一生中會遇見無數的人,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繼續往來。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個幫助過你的人,比一個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幫你。」

01


人類有一種傾向那就是「社會性」,也就是群區物種,每個人都不是完全獨立於這個世界。

我們是被一個巨大的人際網絡中所包覆著,這意味著人與人的關係是無法避免的。

那麼什麼樣的人際關係值得我們投資?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有什麼特色?

《窮查理寶典》有句經典的話:「你要獲得某樣東西,你就必須先配得上。」

也就是說,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在於我們自己。你必須要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狀態,只有當自己可以不再依附任何人時,你才有足夠能力與心態,才能夠找到值得投入的人際網絡中。


02


只要是人,都會有優點與缺點,同樣,對於每個人的弱點,都必須要以認同和讚美的角度去欣賞。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人只看到得對方的不足,或者常以這種心態來看一個人時,很容易因自我成見,而忽視對人的潛能或者故步自封。

恰恰是哪一些知道你這人優點與長處的人,並且不斷認同你的人,才是值得繼續往來的人。

03


建立好的人際首先是內心的強大,再來才是對不同的人進行區分。而一段好的關係,或者說理解一個人是否有善意和意願,不會是短時間就能夠看到的。

但是,它還是有一個基本的邏輯,這段關係中他對你的好,是曇花一現,還是細水長流。

時間,或許能帶走許多曾經的美好,同樣也能讓我們看到值得珍惜人。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205【思維認知】幸福,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彼此


從離開家鄉的那一刻起,就已決心在這座城市闖出名堂。不是沒有過徬徨、無助或者失落,日復一日的打拼,換來了金錢卻帶走了最珍貴的陪伴。停不下來的腳步,推著我愈走愈遠。

三百六十一公里,是這一年和家之間的距離。太久不見,愛會生疏,也會膽怯。總是會到某個時候,會突然明白,有些東西什麼都替代不了。

這也讓我想起《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書中提到的片段。

有關男女的問題,很小的時候,我問過姐姐。
我:「姐姐,什麼叫淫蕩?」
姐姐:「......熱情奔放,活潑開朗。」
我:「姐姐妳真淫蕩。」
「啪」我的左臉被抽腫。
我:「姐姐,什麼叫下賤?」
姐姐:「......就是謙恭有禮,勤勞節約。」
我:「姐姐妳真下賤。」
「啪」我的右臉被抽腫。
我:「姐姐,什麼叫愛情?」
姐姐:「......愛情就是淫蕩加下賤。」
我:「姐姐妳一點兒也不愛情。」
過了半天,姐姐「嗯」了一聲。
過了十年,我才明白,為什麼淚水突然在她的眼框裡打轉。

一開始看不懂,隨著反覆閱覽後,眼眶也朦朧了起來。也許,就像電影《擺渡人》裡所講的:「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為別人拚過命。」明白了,也就傷了。

究竟什麼是幸福,也許,有一種幸福是:你故鄉一直在那,等著你回來。

不管你是誰
也不必成為誰

哪怕相聚短暫
哪怕又要離開


幸福 關係 人際
共 2,613字 | 閱讀時間 3 分鐘

幸福從何而來?金錢、名望或是成就感?

76年前,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跟踪724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故事從1938年開始。

這個名叫The Grant & Glueck Study的研究持續了76年,在此期間,他們跟踪記錄了724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年復一年地詢問和記載他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狀況等,這個項目至今還在繼續中。

2015年11月,第四任負責此項目的主管、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下這個史上最長的研究及其結論。


這項研究選擇從兩大群背景迥異的美國波士頓居民開始。

第一組研究人員從當年哈佛大學本科生中選出了268名高材生,他們當年才大二,他們後來全都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大部分人都參軍作戰了。

與此同時,哈佛法學院的教授Sheldon Glueck從波士頓貧民區選出了456名家庭貧困的小男孩,他們來自20世紀30年代波士頓最困難最貧困的家庭。

大部分住在廉價公寓裡,很多人家裡甚至連熱水供應也沒有。

最終這兩組研究合二為一。這些年輕人都接受了面試,並接受了身體檢查。研究人員挨家挨戶走訪了他們的父母。

這批人可謂“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經濟復甦、金融海嘯,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順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毀健康早早夭亡。

在76年的時間裡,這些年輕人長大成人,進入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了工人、律師、磚匠、醫生,有人成為酒鬼,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有人從社會最底層一路青雲直上,也有人恰恰相反,掉落雲端。


這些人裡包括四位美國參議院議員,有一位內閣成員,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美國總統——對,沒錯,其中哈佛的那一組人中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約翰·肯尼迪。

大概在75年前,根本沒有人可以想像這個研究至今仍持續進行。然而沒想到負責人換了四代,這項前所未有的研究居然成功持續了下來。

現如今還在人世的研究對像都已經是90多歲的耄耋老人。

那麼,這七十幾年來、幾十萬頁的訪談資料與醫療記錄,究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研究結果與啟發?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是我們想要的?如何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錢,名望,或者成就感?但並非如此。

一句話:好的社會關係能讓我們過得開心、幸福。

好的社會關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具體來說:

01孤獨寂寞有害健康


研究發現,那些跟家庭成員更親近的人、更愛與朋友鄰居交往的人,會比那些不善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

孤獨的人不是可恥的,而是有害健康的。

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們人到中年時,健康狀況下降更快,大腦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沒那麼長壽。

02關係的質量要比數量更重要


不是說結了婚你就不孤獨了。而且即便你身在人群中,甚至已經結婚了,你還是可能感到孤獨。

朋友的數量、結婚與否,都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整天吵吵鬧鬧的關係對健康是有害的。成天吵架、沒有愛的婚姻,對健康的影響或許比離婚還大。

不必在意朋友的數量,而應關注自己人際關係的滿意程度,心態決定一切。

良好和親密的婚姻關係能減緩衰老帶來的痛苦。

參與者中那些最幸福的夫妻告訴我們,在他們80多歲時哪怕身體出現各種毛病,他們依舊覺得日子很幸福。而那些婚姻不快樂的人,身體上會出現更多不適,因為壞情緒把身體的痛苦放大了。

03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保護人的大腦


幸福的婚姻不單能保護我們的身體,還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如果在80多歲時,你的婚姻生活還溫暖和睦,你對自己的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對方在關鍵時刻能指望得上,那麼你的記憶力都不容易衰退。

而反過來,那些覺得無法信任自己的另一半的人,記憶力會更早表現出衰退。

幸福的婚姻,並不意味著從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歲了,還天天鬥嘴,但只要他們堅信,在關鍵時刻,對方能靠得住,那這些爭吵頂多只是生活的調味劑。

除了以上,這個研究還有很多有趣的結論。比如:

1.當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與他人的關係水平;

2.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係”(warm relationships)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3.智力水平在110-115之間的人與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別;

4.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5.孩提時代和母親關係差的人,年老後更有可能換上老年癡呆症;

6.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一個人兒童時代和母親的關係,與他們的工作效率正相關;

7.兒童時代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後的焦慮較少。

既然幸福和睦的關係對健康是有利的,但為什麼我們總是辦不到呢?

教授說,在他們研究的一開始,不管貧富,年輕人都堅信名望、財富和成就是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保證。而回顧他們的一生,他們發現並非如此。

100多年前,馬克·吐溫回首自己的人生,寫下這樣一段話:
 「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間,也不要辜負。」


結語


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幸福,其實都是建立在關係上,從孩童時父母與我們的關係到社會關係,一切的根本以此為基礎。

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就,其實不適源自於個人有多成功,而是我們能幫助多少人一起成功。可以說最幸福的人,往往是在付出的過程中找到自己。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171【校友網絡】延續聯盟關係的操作應用


當企業與個人的邊界愈來愈模糊,終身雇用制度將會逐漸被替換掉,勞資雙方將會以合同任期方式的轉化,來強化人力資本的市場,同時,企業或組織的淘汰率將會大幅度的上升,如同達爾文在1859年的《物種起源》中提到,「不是最大或最強的生存下去,而是最適應環境的生物。」,換句話說,當市場逐漸趨向跨界領域的顛覆,過往企業使個體轉變成更靈活的互利群體,將會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被逐漸的淘汰掉。

這時就會出現一個關鍵議題,那就是人力資本的釋放,也就是勞資雙方成為對等,當雙方達成共同協議,為組織成長提供價值,替個人發展提供環境,讓勞資成為一種互利共存的聯盟關係。這種趨勢已經在全球頂尖企業,例如Google、DANONE、百度、ARCA、talkspirit、SAFRAN等創新型企業的實踐。

這種勞資雙方的合作關係,能否永續的建立關係,就會是企業發展持續性的關鍵,例如,Linkedin、特斯拉、YouTube、Yammer、SpaceX,這些企業的創始人都來自PayPal。

而這些企業都有一項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員工在完成任務之後,還能存在的合作關係,即使離職後依然保持著。例如,linkedin現在有118000個公司社群,涵蓋百分之九十八的財富500強企業。

這也是為什麼linkedin可以在市場上,可以跨領域、跨企業的找尋合適的人才,因為這種聯盟的關係來持續維持著。不僅可以讓前員工推薦的客戶,也可以是你的品牌大使。

但對於前員工聯盟的關係中,還是有必要作篩選與評估,解決掉存在糾紛與法律道德的員工,並且如何有效建立關係與期望的相關受益。當企業能夠建構出相對應的系統,就能夠在離職面談中,與員工鞏固終身的聯盟關係,


THE ALLIANCE
領導 經營 團隊
人際 網絡 連結
共計 2,600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公司與員工均可以因為聯盟關係的延續而受惠。一家公司生意興旺時,前員工也會受到敬重。

為了令企業「校友會」網絡產生最大的好處,公司應該清楚說明延續勞資關係對雙方均有價值。

01校友會網絡的四大益處


第一,有助於招攬人才

公司可聘請回鍋的員工,在他們離開公司一段時間後,回來展開一段新的任務,回鍋員工有獨特的價值,熟悉公司文化和程序,又能提供外來者的觀點和角度。

運作良好的校友會網絡,可以幫助雇主網羅人才。應徵者不必猜測在公司完成一段或多段任務對自己有何作用,他們只需要看看公司前員工的情況,便能大致理解自己是否會喜歡這份工作。

第二,提供有用的資訊

企業校友會是人脈情報網絡的好來源,可帶給公司有關的競爭情況、高效率的商業做法以及新興產業趨勢等有用的資訊。

他們不僅掌握現職員工沒有的外界資訊,還了解公司的運作方式。前員工可以提供公司迫切需要的外界觀點。企業太容易感覺自我良好,前員工因為有必要的客觀性,而且與公司有尊重和信任的關係,當他們指出令人不舒服的事實時,公司往往比較能接受意見。

另外,前員工在替公司測試新產品的試用版時,會比現職員工更有可能提供誠實的評價。

第三,介紹顧客

前員工可以成為公司的顧客或公司介紹顧客,尤其是當公司提供誘因鼓勵他們這麼做時。

第四,擔任品牌大使
公司的品牌已經不再是管理層可以完全控制的。花錢在廣告上確實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口碑來自口耳相傳,尤其是社群媒體上的議論,如果他們的人數超過現職員工的話更能發揮效用。

02決定加入成員


組織校友會網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所有前員工,包括明星級人物、中間階層,以及最基層的前員工。

有些人應該被排除,例如那些本人或其他新雇主與公司有位了結法律訴訟的前員工,以及約聘員工和實習生或許也應該排除。

廣納前員工可能導致一些難處理的情況,例如前員工可能加入對手公司、對組織群來說有不利的舉動、替新雇主在公司挖角,或是離職後在媒體上唱衰公司。身為雇主,你會希望在前員工行為嚴重不當時,將他們踢出校友網絡。

建立傑出校友群是解決這些難題較俐落的長遠方案。公司可藉此嚴格篩選往來對象,並為他們提供與眾不同的福利。公司主管因此獲得以為傑出的前員工提供更高層次的服務,換取他們更高程度的參與。

03界定期望和成員福利


為前員工身上獲益,公司必須以實質福利回報他們。

獎勵校友和維繫關係的方法包括:

1.介紹獎金

既然聘請好員工如此重要,為什麼不鼓勵前員工更容易做這件事?公司可以將朝聘訊息寄給校友,並以獎金回報成功推薦人選的員工。

2.產品折扣與體驗名單

讓他們可以早一步試用新產品。這種做法對前員工和公司均有好處,公司有機會獲得專業但客觀的人提供與新產品有用的意見。

3.辦活動

公司可以藉由辦活動,利用面對面互動的神奇作用,鞏固與前員工的關係。

4.正式表彰傑出友人

企業經營校友會網絡,應參考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公司做法。確實會有公司對公然偏愛某些前員工感到不自在,一如任何公開的獎勵或表彰,管理層必須衡量這麼做是否利大於弊。

5.幫助前員工掌握公司動態

當前員工愈了解公司的現況,就愈有能力提供有用的意見和協助。

04建立周全的退出程序


雇主如果沒有把握好離職面談的機會,鞏固與員工的長期關係,這就好像在展覽會上設攤但沒有蒐集訪客名片一樣。

員工離職時,主管應評估是否要讓他加入,傑出校友會網絡,然後應這名員工蒐集公司與他維持長期關係所需的資料,包括聯絡資料、專長,以及未來可能希望在哪方面協助公司等等。

05經理人的忠告


主管有三種時候必須與直屬部屬談到校友會網絡,在招聘過程中,員工在職期間,以及員工離職成為校友的時候。

這三種時候的對話各有所不同。

1.朝聘過程中,以校友會網絡為賣點

應結合統計數據和故事,以求發揮最大說服力。升級任務的承諾是在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後,個人事業發展可以脫胎換骨,而兌現這個承諾有賴於校友會網絡發揮作用。

2.設法讓員工方便向校友蒐集情報

提醒他們有這些寶貴的資源可用。

3.員工離職時鞏固長期的聯盟關係

主管應該在離職面談中強調,雖然勞資關係結束了,聯盟關係來會延續下去,不僅是在主管與離職員工之間,也在公司與離職員工之間。

校友會網絡不一定只會耗費公司的資源,這很可能成為一個營利部門。建立校友會網路也是雇主擁護勞資聯盟關係的有利訊號。


結語


未來企業的邊界將會被徹底模糊化,也就會使得個人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將逐漸被淡化掉,終身雇傭將逐漸被替代成合約制度,也就是一定時間的任期,這將會使人力資本進一步放大,使人力市場能夠更有效的備用運。

與此同時,企業被汰換的機會將逐漸提高,當企業無法提供員工相對應的需求,將會無法持續發展下去。所以人力的連結與延續將會成為企業發展與持續性的關鍵。


未來預告|

172【高智能團隊】高智能團隊的建構要素與影響因素
影響組織要素的解構,理解什麼元素是影響團隊文化。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164【團隊網絡】建立勞資聯盟的情報網絡


Facebook在成長階段獲得24億美元投資。這筆投資對臉書傳統報財報中的那些造成影響?

它沒有取得工廠、器具或財產,也沒有生產獲利或維持利潤率,只有虧損。
但是,它還有一項最重要的資產,那就是使用者的數據。

臉書作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廣告企業之一,它取得近二十億名使用者的個人簡介,是它事業的骨幹。

但在這些紀錄轉換成廣告營收之前,很難把這些數據登錄在任何一種財報裡。即使臉書現在市值已超過兩千億美元,且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前面提到的那些數據,投資人仍難以平價臉書擁有的資訊。

資訊能用來創造價值。就如《模仿遊戲》中把恩尼格瑪密碼機解密的同時,也就獲得有利於戰場策略的布局。如果缺少了解密的資訊,也就可能推遲站大戰的結束。

同樣對於一間企業,我們所獲得的資訊並不僅限於外部市場可見的訊息,還有一項重要的資產,那就是在組織裡的人,透過企業夥伴建立起協同合作的聯繫網絡,可以串聯更廣、更深層面的訊息交流。

為了建構這樣的資訊情報,我們就必須要理解在建設過程中,所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與設置。


THE ALLIANCE
領導 經營 團隊
人際 網絡 連結
共計 2,345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企業應將員工蒐集情報是為管理上的大事。管理層應以具體方案加強蒐集情報的工作,以求吸引和留住最佳員工,同時提升公司績效。

以下是在個別團隊或整家公司執行情報網絡地的指南:


01聘請有人脈的人


招聘的時候,明確地優先考慮人脈較強的應徵者。但是,正確界定人脈實力之關重要。有些人誤以為一個人的人脈實力等同於他在社群媒體上的追蹤人數。我們應該去判別,是否有能力利用這關係得到有用的資訊,或是動員其他人做某些事。

主管可以在面試時,尋摁應徵者職業上最強的盟友是那些人,了解他們如何解決問題。主管必須強調人脈實力的作為也可以在公司內部釋放出人脈的重要的有利訊息。

02教導員工蒐集情報


主管應該鼓勵員工在這方面積極而為,鼓勵直屬部屬與他們認識的人討論工作上的關鍵難題。主管應該提供讓他們去請教朋友,並讓他們回報自己得到的資料。

以下是我們可以與朋友討論的問題:


  • 某個重要的技術趨勢,正如何改變我們的產業?
  • 其他公司和競爭對手正在做什麼?他們的做法行得通嗎?
  • 我們的顧客怎麼想?他們受什麼激勵?已經有什麼改變?
  • 在我們產業中,有哪些重要人物是我們必須交住的?
  • 我們產業目前的招聘趨勢如何?
  • 市場有哪些新進業者?哪一家正在做有特別的事情?


為了提升討論品質,你自己也必須能夠回答這些問題。

當然,員工必須運用自己的判斷力,而且不忘正直處事。如果員工與在對手公司的朋友交談,最好的是各談公司以外的同業。員工將資料回報公司時,也可能必須隱藏提供資料者的身分。

最後,為了確保公司能分享到這些資訊,主管應該建立一個「推進流程」,使情報能經由員工流向管理團隊。換句話說,工作相關的見解不應該僅存在訪客的內部網絡,這些知識必須分享出去才有價值。



03建立人脈的方案和政策


1.鼓勵員工積極使用社群媒體

管理層應堆動一項政策,容許員工建立個人品牌,並且成為某領域的權威。但是強制要求員工做這種事,會使他們心生怨恨。

參與社群媒體確實可能對公司的業績有幫助,例如員工在社群軟體上擴展自己的職業人脈,對組織品牌大有幫助,或是吸引相對的應徵者。


2.建立「交際基金」

所謂「交際基金」,就是用來支付與有意思的人吃飯聊天的費用。這個概念應用在公司,就是為了員工報銷交際用餐的費用。

因為企業的高階主管幾乎全都時常為了交際在外吃飯,而他們的公司也受惠於這種活動。主管不僅應允許員工做同樣的事,還應使員工覺得公司期望他們這麼做,並且回報他們因此得到的資訊。

這種做法不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只需要公司推出政策和承擔很少的費用。

3.在辦公室辦活動

主管應該善用公司的設備。有規模的公司尤其應該主辦會議和活動。這些活動可吸引外界人士到公司,方便員工見面互動。

這種做法不應僅限於需要公司贊助的正式活動。允許員工利用公司的設施辦俱樂部和社團活動,這是鼓勵位外交際的低成本方法。



04要求員工分享情報


員工在他們的人脈中學習到許多東西,如果你不積極將這些知識引入公司,幫助解決問題,就會像累積里程數一樣,資產他就在那裡,但你不伸手去拿。

主管應該設法讓員工將學到的東西與同事分享。分享的形式可以從簡單的電子郵件到完整的報告都行。

05經理人的忠告


人脈情報網絡必須成為勞資聯盟與決定任務的對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管界定員工的任務時,必須就勞資雙方將如何投資和受惠於人脈情報網絡來設定明確的期望。
例如主管可以告訴員工:「我們會給妳時間建立你的人脈,並且負擔你參加活動以擴展人脈的費用。而我們要求你給公司的回報是在工作中利用你的人脈與蒐集到的情報,幫助你和公司完成任務。」

以下是幾個具體的做法:
1.說明人脈情報網絡為何對雇主與員工都很重要:
勞資聯盟關係的基礎是:公司幫助員工促進他的事業發展,員工幫助公司改造,以及提升適應能力。
太多公司會讓員工覺得,在外參加會議或交際應酬是愧疚或矛盾的事情。主管必須說明一件事:公司支持員工擴展人脈不是一種員工福利,而是一種對公司也有幫主的互惠行為。

2.親自解釋政策,並親自示範如何解決工作難題
主管應以身作則,鼓勵員工善用這些福利。主管與員工談人脈情報網絡時
,應先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明自己如何求助於個人的人脈,解決工作上的某個具體難題。這既可提供實用的指導,也有助於建立規範。


結語


情報網絡的成功與否,關鍵要看管理層級對此項目的重視程度,以及是否親自示範。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環節,就會讓大家以為只是口號,並不會產生實際作為。另外,我們還必須針對此辦法來設立獎勵回饋的機制,如果做這件事情無法從中獲得好處或相對等的收穫,那等於是一項失敗的計畫。


未來預告|

165【團隊領導】創造可持續性的動能轉變點
團隊可持續性對於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轉變的準備。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156【情報網絡】連結組織內外的情報效益


《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的品質將決定孩子心理發展,如果婚姻不好的話,孩子很多負面的行為、心理的創傷,都是來自於一個不幸的婚姻。

也就是說,在家庭關係裡,夫妻關係要比親子關係重要的多,當這兩者產生矛盾的時候,就必須一無反顧地站到夫妻關係這方,不要姻親子關係而迫害夫妻關係。而且婚姻關係中把領導力的技巧應用在此未必對婚姻有效,因為家庭不是公司。

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中提到夫妻之間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兩個人能夠創造共同的意義,兩個人的婚姻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兩個人怎麼使婚姻變得更美好,彼此人生意義是什麼。

當缺少了意義,就會變成在給小孩找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孩子一上大學之後就變了沒意義,這時候一段婚姻就會開始走向危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孩子上了大學之後離婚,因為婚姻沒有意義了。

怎麼才能找到孩子以外更大的意義,這時就需要彼此坐下來討論,說你在人生當中最珍惜的意義是什麼?你有沒有夢想?

當你的配偶開始跟你講夢想、人生價值觀,人生最珍惜的意義得時候。這時就要安靜的傾聽,點頭表示理解。

當雙方都進行了這樣層面的溝通,對於生活的期望,談論美好家庭的理想,或者要做什麼願景規劃的時候,彼此就可以達成一個一致,就是列出家庭生活的共同願景,有了這些共同願景,才能成為彼此一直走下去的夥伴,這也就是夫妻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當彼此找到共同的願景,找到生活的共同意義。

婚姻的共同意義是如此,溝通的方式與傾聽就是能否幫助我們找到共同價值的催化劑。同樣在面對勞資關係的溝通中,我們需要理解,如何擴大彼此的合作價值,從這些價值中共同創造出更大的意義連結。

其中,人際關係的情報網絡就在此擔任一個重要的面向,當個人的情報網絡與組織連結形成一個共同的意義時,不僅能夠使個人的人際網絡變得更緊密,也能強化組織情報的連結效益。


THE ALLIANCE
領導 經營 團隊
人際 網絡 連結
共計 1,81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現在組織必須往外,向整體環境,尤其是在人脈上注重。
雇主必須了解員工在產業中的大致地位,而員工則應認識到,他的職業人脈網絡是可以促進自身事業長遠發展的一項關鍵資產。

與此同時,作為聯盟關係的一部分,員工應利用自己的人脈來促進雇主的業務,因為對雇主來說,員工在產業中的人脈可能一如員工擴展自己的職業人脈網絡。



01外部連結


員工的人脈是公司極有價值的資訊來源。相對於公司內部,外面有更多聰明的人。

所以,動用員工個人的人脈蒐集情報,是公司接觸外部世界並從中學習最有效的方式。

公司與主管面對的問題是:你可以與員工建立足夠的信任,使他們願意提供自己的人脈幫助公司。

因此,主管不應視員工在工作時間內使用社群為違規行為,反而應該鼓勵他麼這麼做。

主管也應該告訴員工,跟有意思的人吃飯可以報銷費用。主管幫助員工投資在他們的人脈情報網絡,可以營造一種互信互惠的環境。



02獲得隱密資料


人脈情報網絡,是將公司與外部的資訊來源連接起來。員工的人脈技士新知訓的來源,也是新資訊的過濾器。

人脈情報網絡的第二項功能,是讓公司有機會取得「隱密資料」,也就是在公開的資訊中找不到的知識。

為了佔據優勢,你必須利用社群網絡,直接瞭解人們正在想些什麼。最重要的競爭優勢,正是源自這種即時和細緻的資訊。



03得到意外發現


人脈情報網絡的第三項功能是產生意外發現。因為創新會出現在不同科學與文化的交會處。多數的創新並非自成一類,而是將既有的技術或做法應用在一個新領域。

將全體員工巨大和多樣的全球人脈網絡納入其中,這將幫助你更快解決問題。更好的是,整個勞資聯盟關係可因此增強。員工希望建立和維繫自己的人脈,公司的情報網絡和政策正可幫助他們做這件事。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企業看到未被察覺或錯失的機會。並且連結整個現在與未來的可能。



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連結變得愈來愈便利,同時,在無形之中替組織創造另外一種情報的網絡。

組織是由人所組織,所以,擴大人的價值,除了讓個體不斷的發展與成長,另一方面就是透過既有的人力網絡來串連起額外的價值。

就如同婚姻關係,如果不能擴大彼此的生活意義,到最後的關係只能維繫在孩子身上,彷彿整個重心只能依賴於此。最重要的從核心出發,找到彼此的共同目標、夢想、願景。並以此為出發點,除了彼此共同的成長,還可以藉由人際網絡增強對意義的動力。不但可以聯繫起過往的人際關係,更可以串連起彼此力量朝向目標前進。


未來預告|

157【學習設計】教學材料的應用與連結
在教學設計中,如何使個案、角色、情境方式來強化學習設計的轉化成效。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104【可用在人才發展上】別讓選才變成碰運氣:如何辨識領導潛能?


優秀領導者與普通領導者如何辨別?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看所帶領的成員是否不斷在成長,或者變得更優秀。另一方面,領導者除了要創造這樣不斷成長學習的環境,還需要有辨別什麼是有潛力人才,並發展培育成為領導人才。

但往往普通領導者只會知道具備潛力型領導人才,只會具備相對應的個人特質,例如:很有魅力如同《從A到A+》中所提到的第四級領導者樣貌,或者說表現最傑出的就會是未來潛力領導者等誤區思維。

其實,潛力領導人才的辨識往往還有更多層面的因素需要考量。接下來舉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經理人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發跡過程。

奇異公司當年幾乎埋沒了威爾許,幸而他在奇異的塑膠事業部門擔任工程師,被一名主管看出他的領導潛力,派給他一份需要學習行銷的職務,他掌握這難得的機會,不再回頭。

他知道自己有領導才幹,有追求成功的百分百幹勁,因此,他常努力爭取肩負盈虧責任的職務,但出於不明原因,奇異公司不再提供他這種機會,於是,他決定轉往別家公司謀求機會。他遞出辭呈,甚至出席了為他舉辦的歡送會。

然而,組織中有位更高層級的主管發現,奇異公司絕對不能失去像威爾許這樣的人才,他勸這位缺乏耐心的年輕主管留下來,並且很快地替他找到他想要的職務類型。從那時起,威爾許所接掌的每份職務都肩負盈虧責任,複雜型和不確定性的考驗更是不斷提高,促使他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領導能力。

有無數領導者都會說,在他們職涯的早期被看出的領導潛力,完全是自己運氣好。有些人談到,因為沒有被看出領導潛力而迫使他們離開公司多痛苦,以及後來在某家公司獲得賞識後的喜樂。有多少潛力領導人才因為無人看出或賞識他們的領導能力,因而黯淡地度過他們的職涯?有多少公司埋沒了它們的潛力人才?

別讓尋覓潛力領導人才變成碰運氣,或是變成機械化流程,使公司誤信它正在培育它所需要的領導者和接班候選人。每一家公司都有潛力領導人才,想在所有階級部屬優異領導者,公司首先必須學習如何辨識他們。

Leaders at all levels
領導者 企業領導 人才
人際頭腦 商業頭腦 領導人才DNA
共計 5,429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13 分鐘


優秀的領導者總是熱衷於挑選比他們更優秀的人,看待潛力人才就像一份投資機會清單。

學徒制模式仰賴儘早且正確地辨識領導人才。就算是最優秀的體育教練,若他一開始就挑選錯選手,也無法建立一支冠軍隊伍。

在組織中若沒有趁早開始,將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人才發展廣泛的技巧和能力,而非只是具備特定領域專長。身為領導高層必須具備廣泛、均衡的技巧,並了解何時及如何應用它們。


1
著眼基本要素


當你見到一位潛力領導人才時,你能辨識出他的潛能嗎?大多數公司對於領導能力和領導人所做的是抱持錯誤的見解,但是,若一開始選錯了人,不論是在人才培育花了多大的力氣,都無法強化領導人才庫。

聰穎的策略師、創意天才、財務工程師等聰明人才最受注目與重視,是理所當然的;人們賞識的知識與智慧,重視他們的意見與構想,願意追隨他們。但其實,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欠缺基本的領導特質。在擔任領導職務後,他們也許可以風光一陣子,但在缺乏領導天賦下,他們不太可在執行長或非個人專長領域的高階領導職務上獲致成功。

一位具有領導天賦的潛力人才,在25、30歲時,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一般對待這個問題的回答往往是一長串的個人特質,這些個人特質固然重要,但只看這些特質,極可能導致誤解,因為在不少政治領袖、精神領袖、體育界領導者身上也可以發現這些特質,但這些人並不等於有成為企業領袖的天賦。

此外,過去和領導力相關的許多個人特質和潛能,如今已不足以擔當優秀領導者,你必須在這些個人特質之外,尋找能夠在現今與未來商業環境下,成功率領一個部門、事業體或整個公司的其他跡象。

考慮企業領導者潛力或內在引擎的方式之一是,把它想成雙螺旋:人際頭腦(people acumen,懂得如何利用人們的精力)和商業頭腦(business acumen,了解事業如何賺錢)。有企業領導潛質的人,在二十幾歲時大致已經展露這股雙螺旋的能力。我們可以測試他們的人際頭腦和商業頭腦,提供他們拓展這些潛力的機會。

不過,對於那些完全欠缺人際頭腦和商業頭腦的成年人,迄今我們還不知道該如何把這些能力移植到他們身上,正因此,辨識領導潛力的核心課題應該是辨識這些潛能。

欠缺這些潛能的人,不論他們具備多少個人特質,不太可能有達到最高領導層級的潛力,因此,唯有此人在某種程度上展現出人際頭腦和商業頭腦,我們才需要進一步檢視他的個人特質。

其中某些特質可能潛伏著,只有在遭遇特定情況下才會浮現,例如某人並非正式領導者,但突然挺身而出負責因應某個危機。不過,內在本質未具備領導能力的成年人,你不太可能把這些才賦與特質移植到他身上,使他成為領導者。


2
人際頭腦


能動員他人達成願望、目標或任務的人,我們可以預測他具有領導人力。領導者無法親力親為去做每一件事,所以他們得透過管理,使其他人做事;他們透過委任,再加上確保貫徹執行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生產力。

當你觀察到某人善於挑選適合人選、激勵他人、使團隊合作,並且能夠診斷與解決這群人在協助和社會關係方面的問題,那麼你就是找到了,具有人際頭腦的潛力領導人才。

優秀領導者總是熱衷於挑選比他們更優秀的人,並用這些部屬幫助他們和組織提升至新的成就水準。他們善於激勵部屬,根據環境需求來栽培部屬;他們盡力留住那些幫助事業進展的人才,也有勇氣以尊重的方式裁撤那些無法幫助事業進展的人。

這類領導者一再正確辨識其他領導人才的才能、幫助他們成長,或是放出人力,讓他們轉任更可發揮才能的職務。其實,你不難辨識出優秀領導者,因為在他底下做事的人多半能幹、有活力,人們自然地會被此領導者吸引,想看到他成功。

具備人際頭腦的領導人懂得訂定明確的目標,用心提供回饋意見,指導明快果斷,以幫助部屬發揮最大潛能與努力,達成目標。這樣的領導者大多會使用不僅評量質的進展、也能影響行為的績效指標。我們稱為「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這些領導人才會留意妨礙達成KPI的問題,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人員坦率回饋意見,敏銳地判斷是否有人不稱職,並且能夠果決地做出換下不稱職者的困難決定。

許多自認為有領導潛力者,卻無法果斷地做出對人的判斷與決策,縱使他們已經洞察到誰需要什麼指導,也總是猶豫不決,遲遲不干預,有些人討好別人傾向強烈,這會導致他們在對人的判斷上讓步。

挑選及培養他人才能的能力任何人都能習得,但人際頭腦的其他層面就很難教。具有人際頭腦的領導只有敏銳的直覺,能預測出必須結合團隊合作的個人之間可能存在什麼問題,並設法化解。他們善於估量團隊動力,察覺可能爆發的衝突,設法使這類潛伏的衝突浮出表面,避免它們成為阻礙團隊進展的障礙。


3
商業頭腦


不論是街頭小販,或是全球大企業的執行長,每一位成功的商人對於事業如何賺錢都有個基本的認知。賺錢的精隨在外部背景下,管理事業的盈虧和資產負債表。這裡所指的盈虧是更廣泛的概念,而非只是獲利或虧損。管理事業的盈虧必須考量需多導致獲利或虧損的因素和資訊,連結各種衝突事項,在明確的獲利和持續產生淨現金流量等目標下,對這些相互衝突的事項做出適當取捨。領導者也必須知道盈虧和公司資產負債表之間的關聯性,資產負債表顯示一個公司的健全性。

我們無法期望30歲的領袖具有45歲領導人的商業頭腦,但是,若我們仔細留意就會發現,有些人年輕時就已經具備商業直覺,這些人能直覺地了解到顧客、獲利、它們所借的錢、和收入之間的關聯性。

你也可以在組織最底層、以及大公司中新進的一些潛力領導人才身上觀察到商業頭腦,他們了解自己的公司如何賺錢,知道公司真正提供給顧客的是什麼,也了解公司相較於其他競爭者的表現。若讓他們有機會負責一個利潤中心,他們有能力權衡從外部環境變化到內部限制等諸多因素,決定如何部屬事業,擴大獲利。他們了解變數之間的關係,能研判何種重要,並做出達成明確、可評量事業的決策。

當潛力人才的職責擴大時,涉及的變數和不確定性也增加,複雜性顯著提高,領導者需要更廣更深的智慧與思考。

在外部複雜性和錯綜複雜的獲利事務之間建立起關聯性,他也必須銳利地切入複雜性,快速剖析簡單的企業賺錢的基本原則。當領導者無法做出好決策或任何決策時,可能因為他們的商業頭腦未能進一步發展,而這樣的領導者不能被實為具有擔任執行長的潛力。

尋找具有商業頭腦的潛力領導人才,將有助於以正確的觀點看待其他人格特質和技巧。換句話說,優異的溝通技巧有助於領導者激勵他人、執行策略,贏得顧客、投資人和大眾支持,但是,你的溝通內容必須正確切要,而商業頭腦能定義要溝通的訊息重點。

有些年輕領導者能夠激勵並領導團隊達成具挑展性的目標,但他們能定義團隊該朝往什麼方向嗎?能夠果決地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正確的前進道路嗎?能運用他們的商業頭腦選擇正確的目標和KPI嗎?加以練習,任何領導者都能改善,但有些領導者很自然地做得比較好,這些領導人就是有商業頭腦的領導者。

4
其他領導潛力跡象


具有領導企業高潛力的人還具備一些其他的特徵。一位能夠預測外部環境變化將如何影響事業的執行長,或是能夠看出行銷工作和整個公司方向關聯性的行銷副總。他們的正字標記是,有寬廣的認知「頻寬」,一種以更寬廣的格局來看待事物的能力和傾向。成功大企業領導者所展現的那種思維深度和廣度,並非領導者與生俱來的,但那些不斷尋求更多資訊,並宏觀看待事物的領導者,就具有這樣的潛力。

有些年輕領導人才展現出超越細節的概念化能力,他們比同儕看得更懬,把自己和自己目前成就置於更寬闊的視野中。潛力領導人才的行動會顯現這樣的思維。

另一方面,潛力型領導者也必須能夠從收集到的所有資訊中理出頭緒,訂定明確的行動辦法。在多個管道收集資訊、形成選項後,他們必須能夠挑出重要的選項,做出決策,並據以採舉行動。即使在較低層級,資訊也往往混亂不清。但他們能把各種不同的事實和觀察連結起來,在情況發生前,清楚看出可能發生的情形。由於他們能比其他人更早看出即將發生的變化之輪廓,因此能站在主動出擊的一方。

大多數高潛力領導人才將展現歸納分析大量資料的傑出能力,他們不僅根據數據、也靠直覺。根據訊息內容和來源,過濾、區分、篩選資訊,他們會考慮第二、第三、第四順序後果,非常清楚目標與限制,能夠研擬其他替代方案,因此,當發現決策錯誤時,他們有備用計畫。

企業領導者幾乎天天都要做判斷,因為他們必須在短期、長期、股東、顧客、員工與外部利害關係人,等對立之間求取平衡。有些人就是不夠果決或剛毅而無法領導事業,讓機會溜走,被其他較強的外力阻絆,受其他人左右。這樣的人,不論他們多們深思熟慮,都無法勝任領導角色。

最後一個領導潛力明確跡象,追求持續學習與成長的熱忱,在當今混亂多變的環境中,這項挑戰尤其重要。潛力領導人才會把握機會接下挑戰其能力的工作。正是因為他們易於受到挑戰與機會的激發,尋求拓展他們在事業、人和外在世界方面的知識。當他們不知道解答時,能誠實、有自信地承認,但它們知道自己能找到解答。他們不滿足於現狀和漸漸進步,他們持續尋找新點子和看待新事物的特殊眼光,這種遠不滿足的求知欲望往往使他們比上司更跟得上潮流變化,更能察覺最先進的技術和趨勢。

而留意誠實正直這項特質,過濾掉不誠實正直的人。領導者必須永遠無畏、不考慮後果地說實話,在面臨道德或法律難題時,他們必須總是選擇符合道德的作法。領導者也必須流露出急迫感,在接受考驗的多年過程中,潛力領導人才將被派但任範圍愈來愈廣、困難度愈來愈高的職務,若卻乏奮鬥不懈的幹勁和近乎完全投入,很難有持久耐力持續於工作。

5
多元性與人才DNA


前述的標準適用於任何事業的領導者,任何公司都會想挑選符合這些標準的潛力人才。這些共通標準之外,公司也需要挑選特質、技巧和態度符合公司事業需要的高潛力領導人才,以確保這些領導者符合公司的領導力需求,並使公司擁有異於他者的優勢。

為此,你必須定義那些領導能力與特質對你的公司很重要,並確保這些領導力符合公司在短、中、長期的需要。

每個公司的領導人才庫各有一套DNA,亦即其領導者的共同基本特質。相同產業的公司,其領導人才庫的DNA通常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性。

最優異的公司知道它們的DNA,它們不緊挑選DNA吻合的潛力領導人才,也刻意塑造和競爭者有區隔性的DNA。它們在領導者挑選標準中列入它們想強調的特徵、技巧與能力,並且隨著時間演進改變領導人才庫的DNA,通常是以漸進方式改變,但也有一些公司成功地以革命方式大舉改變DNA。



評論


人才招募是尋找潛力領導人才的起點,但不是終點,潛力領導人才的年資愈長,你會獲得愈多關於他的資訊,對他的領導潛力評估也愈準確。在辨識潛力領導力人才時,常犯的錯誤是辨識出的人才其實並不具領導潛力,或是在辨識過程中遺漏了具有優異領導潛力者。

其實領導潛力不能只從單面向來看,認為表現最優異傑出就畫上領導者的等號。領導統御是門技術,或是一系列對人的敏銳、看事物的格局、以及策略性的系統推演。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或者說,最常犯的誤區在於,常會認為所有階層最終都要走向領導職。一個組織中領導職思維是必然重要,但是個人沒有明確知道領導職的核心職責也可以說是心法,就容易把領導思維走偏以致組織走偏離。

如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團隊的組成就是要讓每個人發揮個人的專長。」只有每個人都能專注當下的常能,為共同目標前進,才能讓組織常保基業長青。換句話說,領導者職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在於創造環境,讓個人能在此環境下不斷成長。而辨別組織內每個人的適性才能與職涯發展的能力,將會是領導者必備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