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勤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勤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62【思維認知】別再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



什麼是對勤奮理解只在於表層的認識呢?

重複性地做一件事情,卻缺乏思考。
長時間地做一件事情,卻缺乏思考。

以上兩種便是最為常見的勤奮誤區,也是大部分勤奮卻平庸者陷入發展困境的本質原因。

重複且長時間地做事情其實並不難,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難的其實是思考。

就如同看完一本書很容易,看懂一本書很難。
看懂一本書,還能把書裡的知識、方法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難。

看書不是目的,學以致用,重點是後面的致用。
所以每天都看書,一個月看多少本書,其實都不是勤奮。

勤奮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書本身,當然也是沒問題的。

但你就別抱怨別人看書比你少,掌握的知識卻比你多。

問題在於:大多數人流於表面的勤奮,偏偏要求真正勤奮才能得到的東西。

堅持做事情很重要,但做事情的同時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再次強調:勤奮的目的不是勤奮,是偷懶。

是為了把原來需要1個小時才能做完的事情半個小時做完,是為了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而不是把最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持續下去。



1
「勤奮」與「結果」


大概因為畢業的學校還不錯,又乾著實際上苦逼但外人看來高大上的創業,網絡上和現實中經常有人向我取經。

有位名為小A,剛畢業兩年,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最近有件事讓他憤憤不平:公司有位和他同期入職的同事剛剛升職了,但在小A看來不管從哪方面看升職的都應該是他。

「我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公司的,幾乎都是最後一個離開的,而他每天都是準點來,準點離開。論勤奮程度,我比他更勤奮。論個人能力,我也絕對不比他差。為什麼老闆就是看不到這一點,反而提拔他了呢?」

小A是個性格很不錯的夥伴,能讓他都感到如此氣憤,顯然在他心中覺得那位同事跟自己是有比較大差距的。

無獨有偶,有個親戚嬸嬸最近也特別煩惱。她家小孩眼看就要上高三,面臨考大學了。孩子學習特別辛苦,幾乎每天都要學到十一二點鐘,但成績就是不上不下。甚至有些原來成績不如他,也遠不如他勤奮的同學都紛紛超越他。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明明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別人似乎就是看不到,甚至老天爺也沒看到,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


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奇怪的現象,在這背後真正的原因。這裡並不想探討「勤奮」與「結果」之間的哲學關係,而是讓我思考,到底怎樣的「勤奮」才算是真正的勤奮。

2
勤奮誤區


可以明顯的發現:大部分的人在勤奮方面往往流於形式,並且容易自我陶醉於「我在進步」的假象當中,反而疏忽了去做那些真正有助於自我提升的事情。

說得更不好聽一點,這些人其實是在用勤奮掩飾自己的懶惰。

每天都加班,從早上7點半就到公司,直到下午6點下班。出去買個晚餐,回到公司接著拼命到晚上十一點才回家。

這樣很辛苦,但不叫勤奮。

你每天早起晨跑、讀書、冥想。你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俯視周圍芸芸眾生,覺得唯有自己卓爾不群,優秀得耀眼。

你是個有追求的孩子,但這也不叫勤奮。

大部分人對勤奮的理解,都膚淺地停留在這種表面的表面層級的感覺上,而忽視了勤奮的本質意義。更可怕的是一旦你習慣了這樣的過程,便很容易從中得到滿足,最後當發現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的時候開始怨天尤人,覺得天道不公。


什麼是對勤奮膚淺的認識呢?

重複性地做一件事情,卻缺乏思考。
長時間地做一件事情,卻缺乏思考。

以上兩種便是最為常見的勤奮誤區,也是大部分勤奮卻平庸者陷入發展困境的本質原因。

3
 有益的思考+堅持做事情


重複且長時間地做事情其實並不難,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難的其實是思考。

有位小B工作大概3年的時候,因為應酬工作太多,體重劇增。大學畢業時差不多是110多斤,可巔峰時期差不多到了150斤。

於是小B決定減肥,採取的方式是每天早上7點鐘起來去跑步。

自己意志力還算是不錯的,啟動減肥計劃後的一個月,每天都準時去跑步,每次3到5公里,但減肥效果並不理想。客觀地說,效益甚微。

接著去請教一位運動和減肥方面特別專業的朋友,他了解完小B具體狀況後說,你這樣跑步身體素質是會提升的,但對減肥沒有作用,方法完全就錯了。

後來他給了小B一堆資料,硬著頭皮全部看完,這時才從門外漢才開始了解什麼是無氧運動,什麼是有氧運動。什麼是正確的跑步方式,該給自己配置什麼樣的裝備。開始學會計算自己的攝入熱量,知道大部分食物的卡路里。

後面的一個月狀況完全不一樣了,體重開始有規律的下降,而且跑起來更加輕鬆,完全不像原來感覺就像是在服苦役一樣。

但在外人看來,這兩段時期我的「勤奮」程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結果是天壤之別。一般來說,後面好的結果會被解釋為「這是堅持的力量」。

只有我們自己明白,這是思考的力量。



有益的思考+堅持做事情,這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勤奮。

勤奮不是為了努力,是為了偷懶!

怎樣的偷懶?就是更快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是讓自己能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4
 無效的勤奮


某間企業在創業的第二年,開除了公司一位非常「努力」的員工。有些同事,都不是很理解。勤奮的員工不是所有老闆都喜歡的嗎,為什麼沒有耐心再給他多些時間,而是採取如此決絕的手段?

原因很簡單:這名員工已經中了很深的「勤奮病」,儘管主管和他有過多次溝通,但仍然沒法改變,最後只好痛下殺手了。

他每天7點多一些就到公司了,大部分員工下午6點下班,但他每次都差不多8、9點才會離開。但問題是,他所在崗位的工作量根本沒這麼大,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時間用在工作上呢?主管便開始觀察他。

首先主管發現的一個狀況是:因為每天起得太早(他家到公司差不多要1個小時的車程),所以上午的工作效率是極低的。差不多到10點鐘開始,就會頻頻打呵欠,直到午休後才會有所改觀。

所以大部分的工作,他其實都是在下午的時間完成的。如此倉促,完成的質量自然一般。有時候實在弄不完,還會弄到更晚,這也是為什麼他必須比別人遲下班的其中一個原因。

有的時候按時完成了工作,下班後他留在辦公室,其實也並沒有拿這段時間來學習提升,或者總結工作。他做的最多的,還是提前去做明天的工作。有幾次他下班後甚至開始打掃辦公室,做清潔人員做的事情。

很多次和他交流的時候,主管都有意無意提醒他每天不用那麼早來上班,同時每天能做好當天的活就可以了,與其加班去做更多的活,還不如多學點專業方面的知識,提高下自己的水平。

可惜的是提醒沒什麼效果,最後的結果是:他每天工作時間是最長的,但專業水準提昇在同期員工中卻是最慢的。後面加薪、職位提升如果不照顧他的話,肯定會心理失衡,影響公司整個氛圍,沒辦法只好勸退。

這個員工最大的問題就是:沉迷於無效的勤奮,而忽略的勤奮的目的本身。

5
勤奮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麼

看完一本書很容易,看懂一本書很難。
看懂一本書,還能把書裡的知識、方法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難。

看書不是目的,學以致用,重點是後面的致用。
所以每天都看書,一個月看多少本書,其實都不是勤奮。

勤奮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書本身,當然也是沒問題的。

但你就別抱怨別人看書比你少,掌握的知識卻比你多。

問題在於:大多數人流於表面的勤奮,偏偏要求真正勤奮才能得到的東西。

堅持做事情很重要,但做事情的同時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再次強調:勤奮的目的不是勤奮,是偷懶。

是為了把原來需要1個小時才能做完的事情半個小時做完,是為了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而不是把最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持續下去。


反思我們,有時候難道不是同樣陶醉於這樣的勤奮?
如果真的想要進步,請別再用勤奮掩飾自己的懶惰,而是真正開動起來。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自我成長】你的優勢是扼殺你成功的關鍵



如果一生當中你有能力去改變什麼,你會做出什麼貢獻?
有一位老爺爺名叫白芳禮,在城市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已經可以回家養老安享天年的時候。在一次搭火車回鄉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子沒上學就問他們:「為什麼你們沒有去學校上課。」。孩童們回答說:「因為沒有錢讓我們上學。」。這件事,讓這位爺爺想透過自己所能的力氣,來去賺錢幫助這些孩童。他選擇騎三輪車來提供孩子上學的學費,透過自己努力地賺錢讓他知道這些錢都是一點一滴努力而來的。從1982騎到1999年這19年間,他總共賺了35萬,先後贊助了近300位貧困的孩童。直到某一個冬天,到一所學校送上500元後說:「我做不動了,以後可能就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一筆錢了」當下所有老師都哭了。

而他在晚年住入病房後,每天都會有人去看他,這些人都是他所贊助後的學生。

如果說勤奮努力,可以換得什麼。我想就是對這世界做出所能的貢獻。而才華也就是讓這貢獻發揮更大的價值。

然而,有些人擁有才華卻沒有把這項優勢給發揮,反而是沒有天賦與才華的人所做出的貢獻遠比這些人來的大,究竟是為什麼?


1
天才VS勤奮


這世界上有所謂的天才存在,只需要一點時間及精力的投入,就能創造出比別人高的產能與成果。有人對過去二十多年的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的得主進行一項統計,他們發現當中有很多人是非常有天賦與才華。

可是,大多數的人資質平凡,際遇一般,在茫茫人海中不斷努力求生,只為了看到一點成功的光芒。那麼,才華在我們一生當中究竟占了多少成功的比例?

如果說,才華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這也有可能是一種懲罰。

因為擁有這項才華的人,更容易比別人獲得,也就變得缺乏動力,不願意辛苦與持續投入。有才華的人往往會被各種事物所誘惑,也就讓自己本身的優勢給掩蓋住。也就是說,才華有可能導致我們迷失自我。

相對沒有才華的人,反而會用更多時間與精力投入於其中。
這也就代表著,他隨時都在準備一次機會的出現,讓這些努力變成一種助力。

回到我們身上來看,就必須問我們自己:
為了人生的目標與夢想
●你做了什麼準備?
●你有在道路上嗎?
●你的方向正確嗎?
●你如何提高前進的速度?


2
勤奮到生命價值


才華很重要,但是後天的努力更為關鍵。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在鋒利的刀刃,時間長久不磨,也是會生鏽。
只有勤奮,才華才會更耀眼,缺少了勤奮,再好的才華也會被消磨殆盡。

沒有人一出生就才華洋溢,大部分都是透過後天努力與勤奮才擁有這樣的才華。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帶有使命,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才能體現出人生的意義,才會真正感覺到活著。

為什麼白芳禮要用可以享福的日子來幫助這些孩童,為什麼擁有才華的人卻沒有做出這種貢獻?

當我們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回顧這一生最後悔的事情,絕對是「自己年輕時不夠努力,以至於現在沒有任何成就感。」只有極少數的人因為沒有賺到足夠的錢或錯過美好的愛情而後悔的。

時間有限,生命的價值卻可以是無限的,而要能發揮這樣的價值,除了知道所做的努力是為了什麼,更重要的是靠後天努力與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