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動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動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165【團隊領導】創造可持續性的動能轉變點


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提到,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任何違反自然發展的活動都會有害整個社會的進步。

從中可以找出兩條人類社會運行的規律:
第一,社會法則
第二,自然法則

然而,什麼是自然法則?什麼是社會法則?

所謂的社會法則,就是指說,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只是為了符合社會所想看見的。換句話說,可以看到功勞、名聲、權力、金錢等,這些都是整個人類社會所建構出來的象徵,認為這就是一種目標,但其實往往這些目標只是符合社會所想看見的。

另一種自然法則,就是說,不斷透過持續、穩定的發展,是一種長時間效益的過程。這種過程偏向於更核心的價值,不因一次事件的突發而改變,而是經由一步一步的過程串連起的影響力。

其中辨別社會法則與自然法則的差異,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追求社會法則的過程,往往只會注重一次性突破,或者期望關鍵事件能產生極大效益的思維模式;另一種自然法則,則是強調長時間的穩定輸出。

回歸到人類的行為模式,也可以發現有這兩種明顯的傾向。一類人追求是外顯價值;一類是追求內顯意義。而這兩類人中,往往真正有影響力的都是屬於後者,而真正轉變的關鍵則是在於一次性的社會突破。換句話說,自然法則是基本,社會法則是彎道超車的加速點。缺少其中一項,都無法邁向一個更高階的社會分層。

就如同一開始提到社會最核心的發展是趨向於自然發展的狀態,而社會運行的轉則點,往往都是來自一次轉型的契機,可以是一次性的科技突破、重大發現,認知轉換的轉型契機,才能使整個社會邁向更高維度的發展狀態。

對於團隊的持續性驅動的過程來分析,可以發現到,要使團隊不斷成長,就需要有社會性與自然性的加持。如何藉由自然性的因素來影響整個團隊的產出,以及找出破壞可持續性的思維模式。



Smart Tribes How Teams Become Brilliant 
領導 階段 持續 轉變
共計 2,400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愈是把焦點放在想要創造的結果上,就愈可以進入高智能狀態。我們愈常觸動大腦的獎勵中心,就愈能帶動著好事即將發生的方向邁進。

可持久性的重點是要在與他人之間創造出雙贏的局面。持久性是領導的必要條件,對於追求平衡感、重心感以及不要過勞者來說是如此。

那麼,為什麼保持持久性有時這麼困難?

這是因為真正的持久性代表著我們無須再自我犧牲,也不須期待團隊成員會這麼做。



01檢視持久的動能因子


首先,我們先來看我們自己的持久性有多高。針對自己「得到活力」、「喪失活力」、「兩者皆有」來寫出你的活力配置表。

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有卡些是在喪失活力那些在促進活力,針對這張表格我們打造一份行動計畫,阻攔這些會拉著你遠離目標的人,拿出策略以減少過多的壓力。

定期管理活力表的稽核,這是高智能團隊的基本因子。


02可持久性的破壞因子


所有領導者都希望多花時間從事策略性工作,少做點單調沉悶的工作。我時間到底都花在哪裡去了?

你須要花點時間想一想高價值活動(策略性活動、你真正擅長的工作)和低價值活動(你做不好的工作、會讓你精疲力盡、或延期的任務),你每周分配到這兩類活動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用一個月來平均,比重會改變嗎?

另一項會讓人勞神費力、消磨可持久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從獸性狀態採取情緒性反應,而不是從高智能狀態採取選擇的回應。

針對這種狀況我們需要理解在每個關係過程中,我們所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03你扮演什麼角色?


每一個人都有預設的角色,這是我們在人生早期就學會的。這個角色塑造了我們的人生,通常也妨礙我在自己及團隊身上陪養出可持久性的成果。我們的角色很可能會把我們留在一種不健康的依賴性。

人們的傾向基本有三種預設的角色:

  • 受害者
  • 拯救者
  • 迫害者


這三種角色相互依存,綜合起來就更了我們所謂的緊張三角形。

當我們’進入緊張三角形時,就會聚焦在問題上,傾向於用觀點來看待事情。

把焦點集中在問題上會吸引我們的活力,引導我們設法找遣責對象,並讓我們感到緊繃。

當我們聚焦在問題上時,就會陷入本能的原始狀態,採用的是戰鬥、逃避、凍結磨石。

如果這在種狀態停留太久,你會變得冷酷無情,會花掉更多精力才能脫離。

聚焦在問題上的另一個缺點,這會干涉我們自我妨礙,通常我會以兩種無意識的方式去做:

我們無法加入其他可幫助我們成長有用的新資源。
我們會停留在自我思想並試圖影響他人,但如果我們不去理解對方,就可能會錯失強而有力的影響結果。

04聚焦結果


接下來我們針對上述問題來做調整,主要的形式轉換成聚焦在成果上。這種思維的轉變,會讓人的感受大不相同,這可以帶來力量與活力,並讓我們充滿信心。

這能讓我們轉化為高智能狀態,這裡有豐富的可能性、選擇、創新與更高層次的意識。

當我們從「有什麼問題?」轉化為 「我們想要什麼?」

當我們將焦點和文化從問題導向轉為結果導向,就會發生不同的結果,我們也就改變了自己。這時你講能鼓勵團隊成員自內部感受到激勵,為自己該負責的領域負起全責,並將組織的主要舉措行動當成自己的事。

05如何將你的角色轉化為緊張的活力


透過以下方式轉移:
找出你自己以及其他人扮演的每一個角色。
用其他的正面角色和他對談。比方說,如果對方處於受害者模式,而你是拯救者,需要提出洞見的創造會問的問題。如果他是迫害者,問對方想採許什麼行動。

可持久性的重點在於要有足夠的精力去享受你所做的事,獲得一致高價值成就,並和對方達成雙贏的協議。

當團隊看到我們賣力工作而且又無須為了這份事業而犧牲自我,他們的安全感、歸屬感就會大幅提高。


結語


角色行為的轉換,對於團隊的運作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例如,對於原本著重於問題點本身,因為角色轉變為改進層面的執行者,整個思維導向結果,從中引導出結果所需的意義轉化。

另一方面,行為對應相對的結果,需要藉由不同情境作調整,可以說經由不同的面向,給予相對應的解決或者協助,整個模式轉變最大的差別在於,透過組織的核心價值與使命的連結創造聯合在一起的結果目標。



未來預告|

166【品牌形塑】創新壁壘的延伸思維
品牌落實的基本後,如何創造延續性,就需要藉由品牌的延續創新來引導。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81【思維認知】如何喚起你的內在激情?


是先有激情才會成功,還是成功後才有激情?

很多人都相信,這世上存在一種叫做「激情」的神奇力量。認為「只要我找到對生活的激情,我就會振作起來。」

激情是存在的,它的確有很厲害的作用。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激情」是招之即來的情緒,這一點卻是錯誤的認知。

現行的教育制度來自於18世紀時大英帝國為了治理廣闊的領土,所以需要大量人來支撐這龐大的體系,要讓人有好的知識、能力快速上手職位,於是就產生出專業化的教育體系。

這套系統不僅在效率與運行上都大大降低國家運營的成本。相對地,卻也缺少了彈性與變化,為了培養出相同能力,而把個人的興趣有熱情的事情抹煞掉。

然而,往往跳脫出這體系的人,才會知道激情並不是身來就擁有,而是在做某些事情成功後所帶來的激動,昇華成激情。

但在這條路上,一定會有挫折、失敗、沮喪、難過等不如意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先在某領域經歷過低谷,當我們在成長後所得到的激情,就無法超過既有的認知,可以說,沒有經歷過冬天的寒冷,怎麼知道春天所帶來的溫暖。

規則1:激情來自成功


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有存在的理由,這些理由都是有利於我們的生活的。我們感到飢餓,這種感覺讓我們去尋求食物,所以我們不會餓死。我們吃夠了食物就會感到很飽,所以我們不會一直不停地吃下去,直到撐死自己。

同理,我們感覺到體內充滿激情,以確保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值得的,是可以給我們足夠回報的。

設想你開始學習舞蹈。你覺得跳舞很容易,並且發現你學的比周圍同學更好更快。發現自己鶴立雞群時,那種迅速膨脹的激動,這就是激情,也就是這種激情讓你繼續跳舞,以獲得更多滿足感、激情和舞蹈技巧,並將這些綜合起來增強你自己的競爭力。

激情的敵人是挫敗感。如果你一直在掙扎於某事,你將永遠不會從中感受到激情。你認為應該完全避開它,以保證你永遠不會受到進一步的挫敗感。

太多的人把這個規律給倒置了。他們認為,首先我們會充滿激情,然後是激情促使我們成功。其實,找到你擅長的事才是第一要義。激情來自成功。


規則2:早在童年時期,激情就被扼殺


有個理論說,童年時期給我們提供了嘗試一切的機會,正是這些嘗試篩選出來了你的天賦所在。找到擅長的事後,對它忠貞不渝的熱愛與激情也隨之而來。

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童年造就一切」這個理論對你造成了多大傷害。假設,學校給你20個科目去學習,把你和千百名同齡孩子放在一起進行排名。其他孩子並不是另類。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有著人類平均智商水平的。無論我們如何改進教育系統都是無益於把每個孩子都培養得熱愛生活、充滿激情、專注於自己所熱愛的項目,因為人需要感覺到自己與眾不同出類拔萃,這才能感受到激情,改進教育系統無非是提昇平均受教育水平。

再假設,如果你是一個幸運的,你在國中數學課上是頂尖的那一位。教育系統會一直培養你,提升你的專長能力,直到你達到了另一個水平,直到一個到處都是你這麼聰明的人的地方。即便你的專業水平已經是很好的了,但是,一旦周圍的人都跟你一樣是社會中的佼佼者,你就會發現,曾經的激情在一點點逝去。

這還只是假設,你是幸運的、有一個在現有教育系統中得到認可的特長的情況下。如果你在繪畫方面有天賦呢?在天賦與隨之而來的激情還沒有完全顯露的童年時期,它們是被複雜的社會因素影響的。「畫畫養活不了你自己!」來自爸媽訓斥你。「你大表哥是很優秀的工程師,在看看你自己,畫畫?別想了。學學你大表哥,學點兒實際的!」於是,你的激情就被棄置,任由它枯萎凋謝。

地球上有數十億人口,很顯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學校的那些課程裡獲得成功。如果你擅長演講稿寫作,或是表演創造性的舞蹈,再不然是在YouTube上發布遊戲講解的影片呢?這些專長有可能就在教育系統這個巨大機器裡被絞碎了。

所以大多數人長大後對大多數事情都產生不了激情。

規則3:激情是可以被培養的


它有助於人們知道,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常獲得成功的人通常是不會像從書架上取一本書一樣信手拈來自己的激情。激情是自己培養出來的。

事實上,許多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是完全脫離教育系統的。不是因為他們蠢,而是因為他們發現其他領域是他們更擅長的,而這些領域則是教育系統不願收歸進來的。

是他們自己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激情。

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在一個標題是「童年允許我們做的事情」的表格中找到自己未來的生活方向,而這個表格涵蓋的內容又是極其狹窄的。在這些狹窄的領域裡,競爭的人是全世界教育系統裡的人,人數看起來多,但實則有限得可憐,我們從中獲得激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如果你看看外面的世界,你會發現更少的競爭,更多的選擇。這是你如何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提高找到激情的機率的方法。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改進方法1:創造些什麼,無論是什麼


當你創造些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就是在創建一些你可以為之付出激情的東西。

你可能會設計新奇的墊子,或寫蝙蝠俠故事,或開始一個Twitter賬號致力於對政客的過往經歷進行核對。

新事物是相對來說沒什麼競爭壓力的。通過創造新的事物,你會提升你變得與眾不同的機率,而且提升幅度很高。

要注意,這並不是違背了規則# 1:激情來自成功。如果你創建的Twitter帳戶在一年之後還是只有5個粉絲,你可能就不會對一年前的這個「新鮮事情」仍抱有激情了。但如果你有500萬粉絲,你就得放棄當前不太好的工作了。你必須找到成功的事業,歸根結底,還是成功為你的激情添磚加瓦。

但為了新鮮事物放棄當前所有,這個大前提是,你得大大提高你與眾不同的機率,因為你在新領域的競爭對手是有限的。只有少數的人會敢於嘗試新事物。你可以很輕易地成為其中一個,但這只是個開始。

你可以從歷史中的偉人身上看到這種成功模式。一個叫馬克的學生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程序員。但是他開始創建很酷的網站,然後發現他非常擅長這個,因為更好的程序員很少敢試一試。很巧的時,他的眾多試驗作品中的一個成長為了Facebook。

改進方法2:領導一個新趨勢


越是成熟的、有所建樹的領域,就越難在其中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在學術領域或者是社會、市場中。在你之前,早就有上百萬的人進入這個領域了,他們組成了分母,降低了你成功、進而獲得激情的概率。

但總是有一個新的前沿出生的地方大家都無可救藥的無力,甚至溫和的技能可以讓人印象深刻。

世上總會有一些前沿領域,一些眾人無力企及,即便是先前最最成熟的技能、知識在這些新領域面前也只是滄海一粟。

回到2005年,假設你當時就在YouTube發布視頻。你會積累一大批粉絲,你將獲得源源不斷的興奮感和激情。當整個世界發覺,你的YouTube欄目是個單日瀏覽量達到40億的獨孤求敗的欄目的時候,你可就是這個新領域裡最最有激情的巨擘老大。

這並不是幻想。有大量的youtube用戶,最開始以同樣的方式獲得大批粉絲:搶在其他人之前建立自己的地位。同樣的,第一個博客,第一位說唱歌手,第一個遊戲設計師,「第一」在新領域裡很重要。

如果你能找到一些新奇的、有快速增長趨勢的領域,而你剛好在其中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你就會發現在先前那個涵蓋領域狹窄的表格中獲得成功是不容易的,因為缺乏競爭。這個競爭並非是考試成績之類的競爭,而是緊迫性。一旦你感覺到全世界數十億人都可能搶在你前面進入一個新領域占得先機,你的競爭意識就會促使你前行。

你的新激情在新領域裡。

改進方法3:融會貫通


教育的一個限制是:它的存在是為了培養專一性人才,它會限制你的技能擴展。教育通常是發現你能做的一個最好的事情,然後就逼迫你只學那一個事情:

問題是我們大多數人,受限於大腦構造之類的,在任何領域裡都不可能成為最好最獨特的那一個。但我們可以從不同事情的組合中變得特殊。

假設你是個普通的畫家,學過繪畫,幽默感一般。你的一個藝術學位沒辦法給你換來任何你想要的,而當你把「幽默」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解剖「幽默」。你可能就是一個很棒的漫畫家。

或者,你是個普通的經管學生,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有不錯的銷售技巧。這樣在任何領域都比其他人好一些的人意外地適合成為他們的老闆。

最成功的人幾乎從未被一個專長所限制。他們是技能是融會貫通其他技能,並沒有一個特殊技能,但他們已經融合其他專長和領域。賈伯斯並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師,銷售人員、設計師或商人。但他的獨特性就在於他是以上這些身份的組合。

這是你找尋你的激情的最後一條嚮導:組合技能,讓它們組合起來成為更強大的更有價值的某某某。記住,激情來自成功。如果一個新的組合能給你更好的成果,這可能就是你的激情所在。



為什麼激情很重要

激情是有吸引力的。既然激情來自於你相信自己在某些領域有專長。

說服人們追隨你的激情。它將說服人們相信你。但最重要的是,激情會說服自己。激情是一種情感專門為了讓你發瘋,你得努力工作,因為你的大腦認為搖滾你的世界。就像愛一樣,是一個值得為之奮鬥的感覺。

激情會散發一種吸引力,讓別人信任你從而追隨你。但最重要的是,激情會說服你自己,讓你變得自信。激情是一種特殊的情緒,它能讓你變得瘋狂,它讓你為某事努力到渾身上下都勞累無比,因為激情讓你相信你正在努力的事能讓這個世界因你而不同。就如同像是,愛,一種你願意為之付出的情緒吧。

就像愛一樣,我們的激情太重要了,所以才不能把激情的主動權交給命運擺佈。如果你還沒有找到你的激情,那麼就去創造新事物,引領新趨勢,嘗試融合出新的組合。但永遠不要停止追尋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