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學習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學習設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510|【學習模式】從怎麼教『翻轉』怎麼學=全局觀+關係網

510|【學習模式】從怎麼教『翻轉』怎麼學=全局觀+關係網


人,如果只是 10,247 行代碼的組成,代碼,等同於定好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影響著一生在選擇上的方向。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就只是代碼間不同組合。

換言之,命運,即是一種刻劃在基因裡,從一生下來,早就已經預設好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體驗這段代碼所寫下的路徑。

品味路徑中,各種情緒起伏。



【01翻轉未來:提升自學能力】


然而,如果把這種宿命,當成終其一生的指標,最終,也就會活成,你所設想的模樣。

一個人已經走上自己的宿命時,從話語中,就可以感受到,最明顯的例如:「不行」、「不可能」、「做不到」、「只能這樣」,這些話語的背後,已經把自己的命運給認同了。

與之相對的,是抗命論,即使命運是如此,也有翻轉的可能,這,也就是「教育」最底層的出發點。

相信人,讓人看到希望,讓人在面對未知的環境中,擁有足夠的能力、心智與眼界,來面對最壞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好時代。

教育中,如何讓學習者,擁有足夠的「學習能力」。首要關注的目標,也就是,怎麼在腦海中,建立自己的「學習模式」,這才能真正提升個人的思維模式,從「固定心態」轉化成「成長心態」,從而擁突破認知的邊界。



【02知識價值:何謂高知識價值的展現】


知識經濟快速崛起,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知識訊息,與快速更迭的頻率。一旦這種現象已成常態,知識就再也不只是封存在各個領域的象牙塔中,而是隨手可得。

但同樣都是隨手可獲取的知識,也是有高低水平。

一般能理解的知識,往往已經被系統化、結構化,最終不斷篩選淬鍊後,所形成精華的知識膠囊,這種學習成效,能夠讓你快速理解概念,知識點,感覺自己快速學習到。

與之相對的,反而是不深刻。即便擁快速學習,記憶的成效,也只是短暫停留在短期記憶裡,還沒來得及與長期記憶中的記憶點連結時,就已經被其他資訊給刷新。

這也導致,即使看起來學習了很多,最終,不是什麼都不記得,就是,印象模糊。

高知識價值的展現,往往牽涉到更複雜,更多層次的知識點連結。也就說,擁有高價值的知識,不僅讓你看到一條線,而是一整個面的網絡。每個知識彼此相互呼應,每個知識也彼此矛盾與衝突。



【03啟動大腦:給困難的「思考」】


兩者最大的差異,也就在於,前者讓人感覺很愉快,後者讓人有思考。

當人開始有思考,這些思考的問題點,就會啟動大腦的運作,找出深藏在長期記憶中的記憶點。

這一解釋,也代表要達到「有效學習」,需要給「困難」。這種困難,也就是讓學習者停下來思考。

學習,不是為了追求有趣好玩,更多的是沉靜下來,重複思考,與自我對話的一段歷程。

這不代表學習過程沒有快樂,而是要反問「什麼抑制了學習的動力」,同樣的,問題的源頭出發反了,結果只會為了追求快樂而快樂,忽略學習過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沉澱與積累。



【04換位思考:不變的出發點】


這時就需要回歸到,學習時,什麼樣的要素,才能使學習被沉澱下來,成為個人的知識資產。

過往在教學設計上,第一反應從「我們怎麼教」出發,這就衍伸出各種教學設計的手法,如何從問題出發,解構解決方案,分析知識要點,設計呈現方式等。

這些思考點,大部分的比例來自「我們的出發點」。相反的,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來看「怎麼學習」又會是另一個思考點。

《重構學習體驗》的開頭就不斷強調,設計者的出發點,會影響學習成效。所以在設計學習體驗上,首先以「學員為中心」,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出發,以此設計一整套的學習結構。

這時,我們就要反問,「學習者真正在乎的又是什麼?」



【05全局視角:知識地圖+關係網絡】


如果把學習比擬為一項遊戲,玩遊戲前,要知道遊戲的目標,也就是終點是什麼,與此相對的,學習者在乎的,就是「了解全局」。

如果學習者對於這次學習的邊界不清楚,當你在教授知識點時,你說什麼,學習者就接受什麼,直到你解開整片知識地圖後,學習者才會慢慢的意識到,先前的知識點,為什麼需要學習。

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學習設計時,給出「全局觀」有助於讓學習者了解「我們現在在哪?」以及現在學習的知識點,對於整個知識體系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還有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讓每個知識點,不僅是碎片化的知識,還要能夠讓學習者知道,彼此之間的關聯。

任何一個知識點,並非是獨立存在,彼此都會有相互牽引的關係,從結構、階層、流程、順序、並行等不同的知識系統中,找出知識的關聯性。

反過來看,自學者在學習時,同樣能從「全局觀」與「知識關聯」來思考怎麼學,讓你在腦海中,建立起初步的知識地圖,明確知道現在在哪裡。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157【學習設計】教學材料的應用與連結


藝術作品都有其代表性,其中背後包含了作者的處境、時代的環境,或者是為信仰而生,同時,也可能代表著一個時代、一門領域的轉折點。

《亞維農的少女》是畢卡索最重要的最品之一,主要創作在於“玫瑰時期”。
這時的作品有兩個特點:
第一,都是用粉紅色,色彩單一
第二,引入了幾何學的圖形,尤其是在立體的方塊上來設計人體構造,這種畫法被翻譯為立體主義(Cubism)。

呈現更準確的立體方塊,以及簡潔線條單一色系的構圖為主,這也是畢卡索在這個時期的特點。

這幅畫拋棄了過往以人體為目的,反而凸顯出主觀情緒,在《亞維農的少女》中反映出一種渴望和恐懼交織的情緒。

《亞維農的少女》被認為是畢卡索繪畫的轉折點,因為在此之後,畢卡索的畫風開始愈來愈抽象。因此是繪畫藝術進入了20世紀的標誌。

在創作的過程中畢卡索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為了擺放相對應的位置和姿勢,畢卡索創作了上百種的素描和草稿,這幅畫是最後定稿時的作品。其餘的草稿也都被全部銷毀。畢卡索的作品看上去很隨意,但背後卻都是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與付出才形成的一個創作品。

其實,現在看到的作品都源自於造年時期的努力與積累。畢卡索在七歲時接受了父親的訓練,讓他在人物的素描與油畫上模仿大師的作品。也因此為畢卡索打下了在藝術上的基本功。

不論是在任何行業、領域,其基本功的扎實與否將決定你是否能在這條路上走的穩走得久。以學習設計的角度,案例的研討與角色扮演的設計,對於學員學習的過程有極大的幫助,這種效益會呈現在學習轉化的部分,將有助於從基礎的知識與技巧,轉化為實際的應用技能,並透過各方的參與研討,找出其他可能精進的可能。

CREATIVE TRAINING TECHNIQUES HANDBOOK
學習 培訓 設計
共計 2,192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人的記憶力有限,依照一般講話的速度來講,基本一分鐘可以產生出30個想法。假設有一半的想法是重要或新的,這就代表著一分鐘內產生15個想法,但是學員的學習力只能處理6個的時候,這時學員會盡可能抓取更多訊息,或者出於沮喪失望等原因,而不再去聽。

為了使學習的過程能夠有效,如何創造學習的情境,如何讓學員能從既有的知識體系來學習,講師就必須理解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使學員連結自己的經驗和訊息拿到自我知識系統的擴展,以達到學習效果的放大。

01建構學習模型


在進行培訓項目的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時,我們必須先準備七個步驟:

步驟1:選擇一個主題
步驟2:選擇一個事件或情境
步驟3:提供充足的細節來讓學員理解判別
步驟4:詳細地說清楚你要學員做什麼
步驟5:設置小組
步驟6:安排夥伴
步驟7:設置時間限制

這七個步驟幫助我們在準備教材時,如何讓學員在學習上更能透過載體來全面化分析。


02角色扮演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有哪些素材可以提供我們做角色扮演。

第一,貼近生活情境,透過最貼近的實例來做角色扮演,並看我們怎麼處理種狀況。

第二,角色扮演的書面腳本
這就是依據腳本,並根據各角色的觀點、偏見,來深入 探討。

第三,理想化的角色扮驗
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常會忽略或是不會做的事情。


針對角色扮演的過程,必須要先釐清幾個要點:

1.每個角色都需要設計,以便每個扮演者都有具體觀點。
2.每個進入到扮演角色中,都有他的具體流程。
3.角色扮演對於現實的目的在於:觀察各種觀點、可能產生的結果來討論、特定情境下的情感釋放、還有哪些替代方案來解決。


03設計有效的案例分析


通常在設計案例時,有幾個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在案例的學習上有效地做連結:
1.給學員提供選擇
通常案例分析時,我們透過不同情境下的案例讓學員選擇,讓整體的教學更加靈活。

2.注意語言
如果你閱讀的教學材料,不能具體描繪出角色形象或特徵,很容易模糊設定的目標。

3.有助於討論的觀點
在案例中我們必須具體指出可能產生的問題,並讓各組能夠相互討論。


04網格概念


這個練習有助於對主題教學對於有一定經驗和知識的學員尤其有效。網格概念的一個好處是能夠針對你所教的特定小組進行制定。

一開始,大家透過主題來做腦力激盪,接著讓每個小組討列出討論的列表,而在發表中一次只說明一個特點,直到每組將各項特點都講完。過程中讓各小組紀錄整體所有的建議,就會形成有效的網格。

接著針對這網格讓學員挑選認為三大優勢與三大需求,以及列出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並加以做出排序。

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看出整個培訓的關注點,以及應該幫助學員獲得、開發和管理那些有效技能和性格。


05開發自己的網格圖


在設計上我們可以遵循以下步驟,幫助我們創造出更有效的教學設計;
1.思考你希望學員認識那些概念和觀點:
針對這一主軸把這些概念和特點展開互動,把它們列成一張表。並依據這些特點來設計相關的途徑,並且如何達到。

2.依據重要性來排列:
因為我們可能會有許多概念、性格和特質,而一個網格能涵蓋的內容有限,你必須聚焦在最有價值的概念上。

3.選擇有助於網格的詞彙:
這種詞彙是幫助我們清楚釐清與定義的話語,以避免模糊最初所設計的方向。

4.決定是否需要學員選出三大最大的需求或優勢:
就如上述的網格必須連結學員的需求來做教學的調整。

結語


情境學習、角色扮演,案例研討,這些方式對於學習都有所成效,與此同時,來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彙整與引導提問的指導者。

換句話說,要使這些教學方式達到最大化,還需要有一位引導者的輔助。其角色就是扮演反饋與提問,以及給出各種面向的可能和個案延伸。

對於學習者本身,學習到的新事物、新認知,要有效的結合到實際工作上,就需要有兩種:

其一,及時反饋
其二,連結自有的知識體系

如何強化自身學習,會規基本,除了上述的基礎,還需要會到核心的學習模式,也就是刻意的反覆練習,才能達到所謂的庖丁解牛的境界。

未來預告|

158【性格模式】辨別性格與相對應的模式
溝通過程中如何從話與辨別相對應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