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成長思維】建立價值壁壘的破局思維,打破成長天花板的邊界
共計 2,793 | 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鐘
要個了解一個人是沒有發展的天花板,那就要看這人有沒有向價伯斯所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人群中,要論技術不是最好,或是經驗也不是最多,有該如何讓人快速成長。其實會發現,有人畢業三年後,就可以獨當一面,有人畢業十年後,還要想辦法透過跳槽來爭取溢價。
這之間的區別就在於,看問題的深度、思考問題的解題邊界,以及接收新事物的適應程度。
01突破成長的天花板:找出規律並放大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一條發展的脈絡,就是以「確定性」的方向來前進,通過對萬物規律的掌握,確定彼此之間的發展規律,最後建立起一套文明世界的生存模式。
這種進步,來自「可重複性」,與「有積累性」,例如:通過數據的不斷演算,讓過往認為是機率的事情,能夠準確知道何時會發生,以利於我在投放資訊時,可以更有效率達到觸及。
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下,過往被認為不可解釋,不能解釋的事情,都能在這背後找出它的規律。如同獵豹移動的執行長傅盛所說:「現象即規律。」
當某個現象發生時,一定有某種規律。我們必須藉由這種現象,看到背後的規律。絕對不認為是運氣好,就直接省略。如果這麼看問題,容易成為一位批判者。
這就好比是把大象裝進冰箱裡,如果是用固定型思維來看,會覺得這不可能做到,然而,對於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這可以把它當作「工程學問題」來看待,首先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把冰箱門大開。
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冰箱。
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再來針對大箱如何裝進冰箱,是要大衣冰箱,還是小一點的大象,這就有方向可以來解決。
02奇蹟,來自心態的轉變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在《心態致勝》的書裡面提到,人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普遍會出現兩種心理心態,分別是:固定型心態、成長型心態。
成長型心態:藉由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勇於嘗試以更新的方式來試驗是否有效。
固定型心態:內心擁有不安,不願意面對難題,容易受到別人評價而有所影響。
綜和來看,固定型心態的普遍特徵在於,認為一件事情就這樣,沒有其他機會或改變的可能,相反的,用成長型心態來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轉變,即便是在普通的事情,也會因為我們一點想法上的轉變,產生不同的結果。
從對應關係來看,對於固定型心態的人來說,一切問題的原因,都歸咎在「外在環境」。因為…導致…什麼的想法,這種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都是外界環境所導致的心態,進一步加深人人在想法上的固化,反而讓環境本身的觀點成為影響個人的來源。
成長型心態的人則認為,即便外界的環境變化不如原先設想,也會持續讓自己適應,在每份經歷中獲取養分,成為成長路徑上的助力。
固定型心態的人,習慣把思維侷限在某個範圍,不願意去跟自身能力有差距的事情,也因為這樣,錯失了很多機會,最終就會不斷在原地踏步,沒有看到任何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