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辨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辨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208【人才發展】辨識人才的選擇


之前在輔導一個團隊會議,在過程中討論到財務預算的分配,是要在行銷上,還是在器材的重新替換。

這次會議的引導過程中,主要傳達的目的是透過事情的本質,進一步達成更好的方案。

首先跟會議的主持者提供一個問題給與會者:「這兩者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行銷的目的以及器材更換的目的又是什麼?」

基本上,我們很快得出第一層面的答案,例如,行銷是為了增加組織曝光,器材更新是為了更好的使用。

接著,我們在透過第二輪的問題探討,也就是深入察覺這些問題背後的問題。這時就會開始愈來愈接近核心問題。其一方面是為增加下次的招募曝光;另一方面是為了能有好的使用效率。在這之後,我們透過發散到收斂的過程,找尋到一致的共識,就是對於組織在下屆招募上的準備,針對這點,透過其可能的行銷過程,加上對活動器材的連結,創造出共同效果。

會議的過程中都會有僵持不下的時候,這時就會分享美國立憲會議的過程,富蘭克林所講:「我們這些人在這裡開會,這是人類歷史的機遇。如果我在這會開失敗了,沒有達成共識,這會給全人類帶來一種絕望。人類再也不會相信一群人靠自己的智慧能夠建成和設計一個政府,從此之後,人類只會靠衝突、征服、戰爭、偶然性的運氣,來成立自己的政府。」

人類跟其他物種的區別,就是因為我們能夠透過溝通的方式達成一種好地的解決之道。看待一件事情不是說你是對的,它就是錯的,這種二元化的選擇是無法達成更好的共識,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從彼此的需求來探究更好的選項。

所以在會議輔導的過程中,不僅是在引導出這樣的概念,也是在判斷與會者在決策、行為或思考的過程中,檢視這個人的認知水平。

這也讓我想起《人才管理大師》中提到的概念,人才的重要性,不是說第一次見面聊幾個問題就能知道,而是需要從對方的行為、思考與決策的過程中,來檢視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想。同樣的問題,你給出的答案,就可以知道你的思維層級在哪。


過去企業營運可以藉由相關的財務數據來做檢視,也同時衍伸出所謂的財務管理。但隨著外界的環境不斷的變動,單一個管理指標已無法準確地辨別企業的發展;相對的,另一項重要的指標慢慢的成為另一種焦點,那就是人才。

可以說,在未來的企業,不再是你擁有多少的資金來做競爭,而是你擁有多少的人才。例如,我們在玩三國志的時候,都你擁有很多智力、武力都高的人才時,你的擴張速度就相對容易。與此相反的是,當你的人才素質普遍低落,你就難以快速的發展,因為對方一的人才的能力所創造出來的效益,是你普通素質人才二至三倍的差異效果。

當我們在面對人才管理的時候,該如何有效的判別,所謂好的人才。

這次讀到《人才管理大戰略》中提到一個觀點,一般在面試的過程很難去決斷出個人的潛能,最大的關鍵就只有我覺得對方很好就可以,也就是看你對這個人的感覺。

然而,好的人才管理者,是在與這位人才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察覺對方的性格、態度。或者更具體的說,不能只是模稜兩可,要界定一個真正的人才,必須要對此人有全面性的了解,講出和其他人的細微差別。

這源於觀察此人的行動、決策以及行為方式,以獲得充分的訊息。

例如,賈伯斯在回歸到蘋果公司後,在一次的會議上,會議室牆邊擺滿了二十幾種蘋果公司的產品。賈伯斯把從裡面選擇了其中四樣產品,便接著說,如果能發揮這四項產品的特質,公司便能重新復甦。

從過程中見識到賈伯斯的兩種特質,第一他知道顧客要的是什麼;其次,他行事果斷。另一方面探查了賈伯斯在公司內部的行為,賈伯斯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跟100名軟體、硬體、設計、金屬、塑料和玻璃技術方面的專家在一起。每個星期一的上午,他都會招集他們回顧和改善產品設計。

它就是用這種方法聯絡各種專業人才,創造不同凡響的產品。十幾年來,他幾乎從不間斷。就是透過這種方法跟各領域的專家建立精神和和感情的聯繫,了解他們最新的創意和想法,最終創造難以忽視的產品。

人才管理的過程,就是要從個人的行動、決策和行為,來看這些特質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個性、經驗、技能和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158【性格模式】辨別性格與相對應的模式


孩子的感受是否被壓抑,很大部分是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忽略了讓孩子釋放感受的管道,反而一再壓抑孩子不准有感受的表達。就如同當孩子跌倒時,我們最常說不要哭,起來,然後說:「哭有什麼用」,不讓他哭。所以孩子愈哭父母愈生氣,當孩子在你面前不哭了。但也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

當孩子愈忽略感受,就愈無法知道如何與其他人做溝通與交流,因為人際互動的過程中,很難察覺到對方現在的心理狀況,容易使社交的過程產生極大的阻礙。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需要跟他玩看圖遊戲,例如看圖書中說他是什麼表情、現在他是什心情。

例如在看三隻小豬時,當豬大哥與豬老二的房子被大野狼破壞時,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豬大哥與豬二哥的心情,以及這時大野狼的心情又是如何。這時候你要教會他學會:高興、傷心、生氣、沮喪等感覺。

這種方式幫助孩子透過故事情境來強化對人的體察與感受,這時對孩子在社交能力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一個是在生活中觀察,看到別的小朋友生氣難過,當有母子出現吵架時,你和孩子問說,你覺得懵懵現在是什麼感覺,懵懵是怎麼跟他媽媽吵架的,她的媽媽現在是什麼心情,懵懵又是什麼心情。

這就是在幫助對方識別別人的感受。當孩子看到兩個人吵架、爭論、開心。你可以問他你現在看那個人現在是什麼感覺。

一方面是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更能洞察其他人的感受,並依此感受來找出對方需要的協助。另一方面,可以強化孩子在社交能力上建立起基礎,讓他與其他孩子交流時,可以知道怎麼來做互動。

對於組織內部的溝通,領導者也必須知道各種人格所適合的言語,以及其性格的偏向,可以幫助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使用最接近對方的言語與方式,從而達成彼此互信的關係。

Smart Tribes How Teams Become Brilliant Together
領導 組織
性格 辨識
共計 2,052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性格模式是最強效的建立特殊密切關係的技巧之一,我們可以深入某部分的潛意識心智,讓我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彼此需求。

性格模式是過濾機制,我們透過這機制來看待外部世界,大腦也同樣利用它來處理、面對這世界,並決定該如何回應。

若能理解在不同情境下應用性格模式,就可以強化對難以察覺的方法來影響他人與結果。

基本的性格模式有十六種,彈藥有效的劃分影響結果,主要的關鍵有六個分別是:

01趨向-遠離:你是接受到鼓舞朝目標邁進,還是遠離痛苦?


要想知道對方是趨向型還是遠離型,你可以問他:「你在工作上想得到什麼?」不斷的提出類似以下問題:「你還想要什麼?」或「還有什麼對你而言非常重要?」

注意對方使用的敘述,並列表整理,讓你自己的性格模式過濾掉你聽到的話。


02選項-程序:你喜歡有很多選擇可以選,還是偏好經過驗證的步驟程序?


我們可以問:「你為什麼選擇現在的職業/工作?」選擇型的人會用他的標準回答,或是列出一串特色或特質,程序型的人會用一個故事或一套詳細說明流程。

03一般-特定:你比較喜歡高層次的整體觀,還是特定的細節?在說明事物時,你會先說細節還是概況?


沒有具體的問題可以讓你了解對方是一般型還是特定型,但你可以問一些例如:「在工作上面對挑戰你如何做腦力激盪」、「你如何解決問題」等,注意他們使用那些有影響力的用語,以及他們起頭時是用透定細節還是整體概況來說明。


04主動-回應:你喜歡簡短說明然後把精力放在行動上,還是你希望先想透徹,用許多根據來說話?


我們可以問:「你如何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你如何發掘機會或挑戰」、「你什麼時候知道你需要投入」,注意使用的是句型結構與影響力的用語。


05內部-外部:你如何知道你的表現傑出?是透過外部的回饋,還是內部的監督?


想知道內部型還是外部型,你可以問:「你怎麼知道你的表現絕佳?」內部型的人會因為內心的某些因素而得知,答案通常是:「我就是知道」外部型的人會提到他人的意見、引述、推薦、事實與數據等公開認可。


06相同-差異:你喜歡在同一家公司長期擔任相同的職務,還是你每六個月就需要變換一次工作環境或職位?


你可以問:「你去年和今年的工作關係是什麼?」多數人會一臉茫然地看著你,並要求你進一步解釋這個問題,但千萬別這樣做,請他們盡量回答,並逐字重複問題。

相同型的人會找所有相同因素。差異型的人,就算他們有一點小變動也會告訴你一切都不一樣。

針對你像要提升的影響力的領域排出優先順序,從訊息接收到信隔膜是後來編制溝通訊息。


結語


性格模式是幫助我們建立起對這世界的認識,因為不同人做交流時,所在乎的所重視的往往不盡相同。理解對方的產業、領域與發展,來建構出對方溝通時最可能的偏向,可以使我們增進個人影響力,並創造高績效的團隊動能。

基本上,如果一個人會不斷的成長,理解這人際交流的溝通藝術,那也就能理解滿個人偏好的個性,但往往可能會因為知道相對的性格模式,可能會成為一種自我溝通的障礙,因為這會導致溝通多元化的喪失。所以,必須回歸根本,找出核心後,孩需透過這種不同的組合模式,來激發過去固有的思維固化,從而進入到新的思維視角。


未來預告|

159【品牌價值主張】超越功能性利益的三要點
讓感性的需求強化品牌價值,從而創造出超越功能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