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風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風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309|領導力:相信你所相信



共計 1,410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4 分鐘

對於「領導力」一詞,的最基本含意,就是對於自己的理解:換句話說,一個領導者,會努力找出自己相信什麼,並且有勇氣依此信念行動。

領導力與你的企業規模大小,或者工作內容無關,一個人即便沒有直屬部屬或是正式指派責任,也有具備領導力。

更進一步來說,當我們願意相信一個人,源自於把相信的信念,讓人們看到且相信這是他們的。

從團隊的角度來看,一個卓越的團隊之所以卓越,就在於領導者願意將自己融入於工作中,透過獨有的領導風格,不斷鼓勵大家這樣做,並且發揮每個人的潛能。

這邊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那麼領導力沒有所謂絕對的標準?


01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如果你不清楚你要去哪裡,那麼你選擇哪條路都可以,這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一句話。卻也道出一個事實,當一位領導者不清楚自己要前往哪裡,你怎麼做也就沒有太大的差異。

也就是說,如果不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就會被外來的是事務所干擾。

例如,當我們以為我們是這樣的特質時,像是擁有高度的關懷與傾聽力。但是對於團隊成員的認知卻是截然不同時,你所產生的領導意識,只是源自於我的想法。卻不是大家所看到的現實。

這也代表,如果領導者不能持續學習、接納新事物,就容易自滿,從而導致故步自封。這類領導者最常說的口頭話語就是:「我知道」。因為這句話的背後意涵著對方已有自我的見解,很難再接受其他不同的可能性。

人生是一場不斷學習成長的旅程,如果缺乏持續學習的心態,無法放下自己的觀點就容易發生領導者的剛愎自用,最終使團隊人心疏途。

02領導無標準


如果對於領導者來說,持續學習是必然的結果,那麼變化就會是一種持續性的過程。

然而,這些變化的背後,還有需要有識別你的方式,也就是你是否認清楚你的熱情所在,你喜歡做什麼,哪些事情是你擅長的,哪些事情是你像給別人做的?

但實際上,如果自己做不來,你怎麼沒有授權給別人?其中原因在於,你相信有些事情必須自己做,無論能力和興趣。

因為會有一種想法是,認為交給別人去辦事種懦弱的表現。

這時還是要問自己,你會不會無意中忽略了你不喜歡做的事情,而且也沒有將這些事情授權出去?

而我們是否常常將時間用在真正喜歡的事情上。

成為高階領導人才時,必須要知道一點,你的工作內容將會出現變化,這些變化當中,有一項非常關鍵,就是你有授權手邊重要的工作機會。

為什麼要先理解自我,就是要先知道什麼事情是我們擅長有熱情,什麼是我們所欠缺熱情的工作。

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工作一定要很有趣,有時還是要碰觸到一些任務會感覺痛苦。而領導者必須花時間去和這些任務好相處。

可以說,只要情況允許,領導者盡量做好適合自己且有熱情的工作,同時要確保手邊的工作不論是自己來還是交給別人,都能達到應有的表準。


03適合自己的領導風格


培養好的領導力,最終源自於「做自己」。

你的領導風格代表的你的工作方法與態度。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你喜歡面對面還是團體的聚會,你喜歡直接坦率,還是比避免正面衝突?你喜歡什麼樣的激勵,或者是透過教練引導的方式來指導?

我們日常的工作行為中,都間接地透露出我們的想法與領導風格,有時我們展現出來的風格不只一種。

如果嘗試著不適合你的風格,這種作法無法持久,因為那不是你,當碰到危機或者挑戰時,遵循你的個性與特點的領導風格,才能有效發揮領導者應有的水平。

換句話說,領導風格的確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而非一種絕對的靜態標準。你必須要不斷的透過不同方法、執行不同專案的過程中,你會不斷地更了解、接受失敗反覆嘗試。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270|領導平衡性的近距與遠距視角切換


領導力發展中,領導視野,會決定我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能否更全面性的做出最適解決之道。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於華為的管理文化提出一套灰度理論,就是在說明,沒有絕對的黑與白,管理是一種走在這之間的灰色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可以說,卓越領導風格不只有一種,同樣的領導視野,也有所不同,這就是所謂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的距離,都將影響我們的行為與結果。

優秀的領導者善於調整自己的視角。例如,當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除了會在當下尋求有建設性與結構性的解決放案。另一方面,優秀領導者會拉近視角看問題,以及從遠觀視角來看,在這兩點間尋求發現的情況,不斷探詢問題的根源,從最根源的角度出發。

可以說,優秀的領導者,如同具備望遠鏡與顯微鏡,把視角拉近或拉遠審視事情的全面。更具體說,從不同視角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面,這些結果面會延伸出另一種可能情況。但對於核心的本質卻是不變,因為一切的核心都是圍繞。

但是,當領導者只用一種視角來看就會產生偏誤。如果把鏡頭拉得太近,只關注在特定的細節時,如同見樹,卻不見林;相對於把鏡頭拉得太遠,雖然可以看出整個全局,卻也喪失了部分細微之處。

回歸到我們在實際領導過程中,那些情況是屬於放大與縮小視角。

01視角短淺的誤區


首先,近距離管理者,在面對問題時,他們最先尋求快速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先退一步,思考問題的產生

第二,另外這會傾向於找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讓一些組織限制訊息,只是為了讓事情能夠快速解決。

若沒有廣闊的視角和長期的理念,會嚴重依賴個人直覺和人際關係來解決問題。換句話說,過度的個人化方式,會讓管理者只專注在微不足道的細節上。
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創造問題。



那我們如何改善跳脫邊框,主要可以體現在,當問題產生時常常會被數不清的細節給淹沒。跳脫這個框框,可以從:「總體情況是什麼?什麼事最重要的?」來出發。

針對第二種情況以最近的人找解決,就是你從個人視角看問題時,把「我」的角度放在首位。這時的解決方法是:「更大的目標是什麼?其他人面臨的風險是什麼?」

02宏觀層面的誤區


拉遠鏡頭的領導者,固然可以從大局來決策,但從長遠來看,會有一種思維,那就是你會結合具體情境和內在原理看待事物,把具體事件視為通用模式的案例,而非特殊的、個人化的偶然。

具體來講,就是在整個策畫的過程中,會專注在任務的結果,而過程中的影響都會被視為達到結果的必然因素。

所以,拉遠鏡頭適合高層領導者,但其中也有陷阱。就是在關鍵利益者希望立即看到結果,所以會特別重視細節是否有錯,然後才是支持長期的大局思考。

因此,開闊的視野同時,能否跳脫以終為始的概念,跳脫出策略,從細微點來坦尋可種可能性的延伸發展,這種延伸的發展不一定不是壞事,可能是有助於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細微調整中,看到更大的發展利基。


為什麼會說領導就如同藝術,因為沒有一種標準、規則、或者是既定的準則,能夠準確的說明這就是必然性。所以,優秀領導者的發展重點不是在於二選一,而是能夠學會用不同的鏡頭來看事情。

換句話說,跳脫二元對立的可能,從第三方、第四方等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那麼如何做到多元化的角度審視事情。其中,最大的關鍵來自於領導者的好奇心,只有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抱著還有沒有可能有其他方式來達成目的的想法,就能夠挑脫出既定的框架。更有效的工具,可以是當事情產生時,可以用:「還有其他的可能嗎?」來問自己,或者所有相關利益者,以達到最合適的平衡點。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260|如何發揮領導風格的影響力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是由許多素質所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專業知識,決策,人性,公正,勇氣,體恤,授權,忠誠,無私和風格。

但是,從眾多素質中沒有一項比得上風格重要。因為人們會記住的只有是因為風格。

01領導風格到信任感建立


同樣的概念在品牌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沒有所謂最好的品牌形象,只有最適合自身的品牌優勢。

如果在更深層次會發現,人們之所以會購買某件商品的品牌,就是源自於我們相信,信任這個品牌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切。

這種信任度越強,就越會產生強連結。連結頻率高低就是團隊執行力的高低。

換言之,領導風格會連連帶影響整個組織的運作發展。當我們越是展現出屬於我們最適合的領導風格,將會使組織發展出差異化,特色化以及組織特有的風格特色。

例如,賈伯斯在領導團隊時,就明確的跟所有人講,我們要的團隊文化,不是說那種海軍式的榮譽風範,而是找出屬於我們海盜精神的破壞式創新。甚至在公司的上面插了一支海盜旗幟。

所以,領導風格會影響團隊的文化,同樣團隊文化也會塑造領導者的領導風格。

02組織文化的契合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大型組織中,我們需要去理解這間組織文化包含了那些元素,哪些是顯性的文化價值,哪些是隱形的價值觀,相對於,中小型規模的組織,可以從對個人的認識了解,進行一對一面談中,探尋出大家一致相信,認同的價值觀。

然而,有些價值觀是難以被找到,必須從行為,溝通的話語中找出那些關鍵字。

03個人領導價值的內在探詢


從領導者的角度來看,領導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生命價值觀是什麼。可以不斷反問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有動力,碰到什麼問題最有熱情去解決,當面臨到重大抉擇時,什麼是引導我們行動的價值依據。

由內而外找出自己的生命元素,是每個卓越領導者必修的一堂課。如果沒有清楚找出自己生命的驅動因子,就容易被一次次挫折壓力所擊垮,甚至是到無法負荷。

04領導風格與組織價值是否一定要找到相符?


這個問題沒有所謂絕對,只有在最適合組織的型態下才能發揮各自的功效。可以說,領導風格與組織的衝突是帶領組織突破創新的一種可能,但對於需要堅守現有成長與穩定的發展,則是需要契合型的領導風格。

在針對組織與個人領導上的契合與否,還是要回到領導者自身。也就說,領導風格需要能夠再變化,以對於適當時機轉換不同領導風格。

所以,在引導組織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領導風格的變換與一致性,彼此會產生衝突。但對於組織來說,不管是處於成長期或是衰退期,當我們保有兩者價值,由內而外找出自身信仰的力量,就是領導風格的影響力。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246【領導品牌】建立領導者的品牌化時,須從3個問題來釐清你的領導品牌


「一位領導者的終極考驗,就是看他能否在他人身上留下堅定的信念和貫徹的意志。」這一句話是我在《遠見者麥肯錫之父》中看到,也真的體現馬文‧鮑爾(Marvin Bower)在帶領麥肯錫如何成就到今天的地位,所傳承下來的精神與價值。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馬文傳達專業願景的說明,就敘述到:「正所謂人如其言,我們說出口的話便決定我們的形象。我們不屬於哪個行業,而是自成一門專業。我們不是一家公司、一種業務,而是一所企業。我們沒有員工,而是擁有個人尊嚴的公司成員和同事。我們沒有規則,而是價值觀。」

在20世紀初,最初的管理顧問公司,主要由會計師和律師所組成,主要針對這些領域的問題作諮詢,然而,當面對一個全新的管理顧問,是針對企業執行長的問題來解決,那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不僅是對外界,對內部也是種未知。

但是,馬文‧鮑爾透過傳遞精神,我們所做的是一門專業,而不是一門生意。接受自己卻性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專案,並至始至終都對客戶講真話。他把這些原則,傳遞在每位同事,就是建立起公司的遠景,精神與價值。

這就如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的「第一原理」,不去以競爭比較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而是以最核心根本的問題,也就是一切事物的本質,找到最根本,並從中做出指引我們發展的道路。

第一原理就好比一盞燈,在一片霧茫茫的大海上,提供一盞指引。在過程中所遭遇到的任何挑戰、衝突,也許讓我們陷入沉思,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時,專注在哪盞燈,就是不斷引領我們走向目的地的唯一途徑。

航行的過程中,領導者所樹立的領導品牌尤為重要,因為那是在我們面對問題、挑戰,或者是在一切為之的情況下,透過我們所相信的精神,一步步達成卓越的成果。麥肯錫之父馬文‧鮑爾,透過這樣的精神,從最初18人增長到500人,並且最終創造了現代管理顧問產業。

也許,精神、價值是比較虛,無法用實體化的方式來呈現,但,那也是我們智人人種能夠存活到現在的一種體現,那就是願景的力量。《人類大歷史》中就提及我們是透過想像我們未來的可能,從而體現在行為上,來達成我們共同想像的目標,並且加以實現。這是在其他人種很難達成的溝通合作。

同樣,作為領導者,我們也必須先樹立起屬於我們的領導品牌。讓人們相信一個人,就是源自於我們從領導者身上看到某些元素特徵,這些特徵也就是領導品牌的元素。

如果我們打算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領導力品牌」(Leadership Brand),不妨從3個提問開始:

領導 品牌 風格
共計 2,733字| 閱讀時間 4分鐘


01你真的融入其中嗎?
You blend into the background


你與部屬相處得都還不錯,大家完成工作的情況也不賴,你當然是這個團隊的一份子,甚至堪稱積極——但也就是這樣了,沒人在乎更多了。

你總在接任務,卻永遠無關痛癢,相比之下,其他同級領導者擔當的任務可就風光得多了;沒人找你做戰略,決策會議或頭腦風暴都不會找到你。總之,比起其他同級,你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忽視的。

你真的融入了這個組織嗎?也許人們對你的領導力已經存在負面看法,或者,人們認為你的領導力根本無法支撐重要的任務。

你可能不知覺中為自己豎立起了「默認的領導力品牌」(a default leadership brand)——人們從過去的溝通和互動中感受到的你,或者只是道聽途說的你。你也許從未花足夠的時間去重視這個問題,在與人們互動、溝通、影響方式中,你都在下意識地抹黑自己的「招牌」。


02你離應有的領導力形像多遠?
Your evaluation doesn’t match your desired projection


領導力品牌是需要悉心維護的,衡量的尺度是測評與反饋。

你需時常問自己:「人們怎樣看待我?」,「我的價值表達和行為方式是否反映著真實的我?」從這些問題中,你也許會驚覺審視自我公眾形象的重要——人們了解你的第一手信息,正是你自己給出的形象符號。如果你身在領導職位,就需重視言論上是否合宜,你的社交、行為、表達與你所期望樹立的形像是否匹配。

積極獲取反饋是維護個人領導力品牌的重要途徑。來自上司、同事、朋友們的反饋都值得你好好考慮,如果還有一兩位你非常信賴的導師或是前輩,不妨去問問他們的看法,他們眼中的你,哪裡深藏潛力,哪裡有失妥當。也許某一個碰撞和火花,就會改寫你的下一段旅途。

自我期望和現實領導力聲譽之間的差距是可預期的,這亦是領導力發展的強大動能之一;但如果這個鴻溝太寬,那麼你的領導力品牌將是無效的。



03你的領導力品牌是真實的嗎?
Your brand is inauthentic


如果你想展示過去不為人知的自我,讓人們逐漸了解你,這可能只是需要時間;但如果你給人們的印像一直是「言不由衷」,那麼,你的領導力品牌注定坍塌。

如果你發現現在的領導力品牌不適合你,急切地想要改變它,這種轉變將顯得虛偽。人們將懷疑地看待激進的變化,人們大可以有這種理由,因為真實的變化很少是戲劇性的。

當你的行為與思想無法一致,或因為長久忽略領導力品牌的管理,導致無人了解你的真正價值和能力,你就得面對這個現實。這可能意味著你的價值觀並不為這個組織所認同,因此你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恐懼,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如果是這樣,你應該去尋找一片新的天地。

這3個提問多少帶著刺痛感,甚至並不陌生這代表,你已經開始在考慮如何提高和調整自己的領導力品牌,許多人尚未踏足這地。更進一步,理出實踐的頭緒,它永遠不會太晚,它的回報值得你穿越荊棘。


結語


領導品牌的塑造基本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切入:

第一,我現在在哪(知道自己有什麼)
這是對於自己的理解探索,先知道自己的優勢,特長,以及自己的短板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透過團隊的力量,可以把個人的長板發乎揮到極致,以致短板被忽視。

這是我們必須釐清的,只有找到屬於我們的特長,才能發揮出我們的領導要訣。

第二,建構領導模型

前面說道領導者本身可以不完美,但是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強化自我。因為隨著產業,趨勢的不斷轉變,一直保有過往的領導經驗,反而會限制住團隊的發展。換句話說,一個團隊的成長,來自於領導者的眼界與格局。

所以,必須要建構出屬於個人的領導模型,這裡面包含了領導思維、時間管理能力,以及相關的工作理念。在《領導梯隊》中就解釋道個階級的領導者所面臨的挑戰與可嘗試的方向會有那些。

第三,以身作則

最終我們的領導品牌能否發揮,最關鍵的是我們能否身體力行。在所有領導書籍中,一定會提到這個概念,就是「以身作則」。因為人們不會記住你所說過的話,但是會記住你所謂他們做過的事情。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就像科學革命的發展,就是因為透過科學方法一次有一次的驗證,過去的傳說是否真實,讓人們走向了啟蒙時代。

所謂的領導品牌,且就是我們希望展現給大眾什麼樣的自己。換句話說,沒有所謂絕對最好的領導風格,每一種領導風格都有他的優勢與劣勢。

真正好的領導品牌,來自於我們相信什麼,展現最真的自己,並且全以團隊的角度出發。也就是,最好的領導風格,來自於清楚理解自己有什麼?要什麼?以及團隊的需要。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220【領導風格】卓越領導者如何展現出真誠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提到一句話說:「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时候,也都有上場的时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人的一生當中都會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同樣對於領導者而言,面對不同的層級、挑戰或文化環境。

究竟是要抑制自己的個性,還是要展現出真我。這種關係之間的轉換,將會是領導力發展的一大挑戰。這也就是所謂的「真誠領導力」。

如果你嘗試學習別人那樣的領導如,像是賈伯斯、馬雲、郭台銘等一定會失敗。

領導的時候,沒有展現出自己特色的執行長,員工也不會追隨他。我們對於花言巧語、造假不實、虛有其表的領導人愈來愈不滿,因此,大家衷心期待當前的領導人具備「真誠」這特質。

換句話說,沒有哪一種領導模式、性格、方式是絕對正確的,只有當我們展現出屬於我們自我特色的領導力以及契合組織文化精神時,大家才會認為,你擁有獨特的特質,也就是真情與真誠。

然而,我們所謂的真誠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認可,還是由外界環境的評價來確定?

其實,真不真誠,不能只靠自己的認定就好。一個人的真誠與否,必須由別人來認定,這主要取決於別人在你身上看到了什麼,這些特質多半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


01
言行一致


如何建立真誠,首先就先從言行開始,就是所謂你的言行是否一致。

你必須確保你的言行是否一致,否則追隨者絕對不會認為你是真誠的。人們都知道,若要建立真程度,言行一致是必須的,但卓越領導者不僅僅是嘴上說說,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時時刻刻都展現出身體力行的表現。

可以說,卓越領導人就是一心一意的活出自己的信念。


02高度洞察力


面對不同層級,角色上的轉變,真誠的有效性是否要隨著調整,還是隨之轉變,這就有賴於領導者是否有敏銳的洞察力。

卓越領導者除了要有自知之明、具備自我審視之外,還必須要能分辨,不同種類的追隨者,尋找的是領導人真誠自我的那些面向。

大多數卓越領導者,都有高度的社會敏銳度,也就是說,他用複雜的方式綜合運用認知與觀察的技巧,來辨識追隨者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對他們發出什麼訊號。

03真誠不是毫不掩飾


如果你認為,無拘無束表達內在自我就是真誠,那他絕對不會成為真誠的領導人,卓越領導人必須明白,他們努力爭取、以及小心處理,才能贏得真誠的信譽。

表達真誠的自我,是複雜且做作的行為。所有真誠的領導者,都是複雜解做作的。就如前美國總統雷根,是真誠的總統,但他也是第一位入主白宮的專業演員。


結語


領導真誠與否,最終將來自我們相信什麼。也就是初心。如果只是為了個人利益的領導,很容易會讓人辨識出來。

因為你的一言一行所展現的只有你自己;相對於,真誠領導者,所展現的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所做出的判斷、決策,與行為,當是為了集體的共同利益為出發。

其實,所謂的真誠領導,最終的核心還是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你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出發。確實,也會有不同情況的時候,這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判斷,那些事情是我可以改變、哪些是我可以影響的,那些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們釐清付出與結果是否呈現出我們的期望時,才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