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性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性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366|《大敗局1》(3)職業人格缺陷:失敗至成功的人文因素


共計 2,040|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對於企業的經營者來說,企業的命脈維繫在資金鏈上,一但資金出現短缺,不僅無法應付短期的金額債務,甚至連企業擴展市場的機會也逐步喪失。

資金鏈上的問題,會連帶對組織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愛多發展的初期透過跟商家借用預付款的方式,籌得一筆龐大的資金。相對的,這筆資金的運用良好或是打水漂,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


01資金鏈危機


《大敗局1》中的案例「愛多」中有一段講道,奪取標王的過程後,胡志標遇到前任標王秦池的姬長孔。他就提醒胡志標說:「面對記者千萬不要透漏你的產值與利稅……。」後來胡志標則提:「我連自己都算不清,何況那些記者。」

你可以看出,一位企業經營者對於運營的理解情況,我事後也看了一些相關資料中寫道,愛多之所以會出現資金問題,除了經營者本身對財務方面的忽視,又或者說是對用人的方式有些誤區。

例如在財務上的管理則是由胡志標妻子在後期擔任財務大權,直到危機爆發時,最高階的職業經理人還是不知道財務狀況。

對於愛多來說,它所招聘到的人都是一流的高階管理者,甚至在品質與技術管理上都堪稱一流,就是因為以150萬元年薪挖來的專業人才,直到破產前,愛多的質量沒有出現過大的紕漏。

但為何只有在財務的部分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甚至說,愛多即便短期內暴漲,還是有很好的基底。從品牌形象,銷售狀況、多元化的發展上。

而唯一造成致命上的,卻是「財務運轉」

企業在經歷高度成長的狀況下,財務運轉的狀況,會決定企業是否能持續下去的利基。相對來說,財務缺失,也是中國民營企業最大的難題,往往是因為企業經營這缺乏適當的關注與正確有效的財務體系。

如同你坐在高速奔馳的汽車上,沒有安全氣囊與安全帶,當發展的愈成功,其危險也就愈大。

02你是賭徒嗎?


這邊也就點出一個概念,對於「賭」跟「投資」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又在哪?

以秦池的案例來看,就類似於「賭」的方式再投錢,為了爭奪標王,不惜花費3億多元的價碼,雖然這筆財務也沒有實際的付完。又或者巨人集團在決定建設巨人大廈後,從原本38層樓建案轉變為70層樓,不僅擴大了財務上的缺口,也讓面對不確定因素的承擔力大幅度減弱。

從這三個案例中都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所謂的「職業人格缺陷」

讓許多草創的創業家,因為決策上的某些性格缺陷,導致危機的降靈。這種看似一夜崩盤的現象,有的是環境、有的是制度,還有的是更深層次的人文因素。

同樣回顧到個人來看,很多有一夜致富的人,往往只有致富一夜,更多的是被這些富給沖昏了,以至於後來很多變成被債給追討。

換句話說,個人的能力、思維與格局,會隨著外界物質相對成長。這也就會梳理出一個概念,不是你先有錢了,才會知道怎麼變富人;而是你先擁有富人的思維後,你才會有錢。

同樣的概念套用在成功與失敗上,所有成功的背後,並不是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達到的。因為有人失敗了很多次,也一樣不會成功,而那些真正成功的,反而是從失敗中找到自我的性格缺陷,從而完善自我,逐步邁向成功的過程。

好比馬雲說的:「成功的路有千千萬萬條,但是失敗的路就一兩條。」

失敗並不是盡頭,相反的,失敗反而是你邁向成功的一道指引,讓你從中理解到,沒有所謂的不完美,而是在不完美的過程中,你該怎麼放下自我。

03真正看懂案例不是避免失敗


其實在看這些案例的過程中,真正看得懂得人不是去記住那些失敗的行為,因為當局外人看事情時,往往缺乏在局內人的全局視角,但也就是這樣,只憑單一的見解就決斷出一件事情的是非,就只能說明一個人的格局還是太狹隘了。

真正的看懂,則是在於當你經歷過這些失敗之後,你產生了哪些行為上的改變。換句話說,即便你記住所有失敗的因子,你還是會有走向失敗的可能,但也許只是概率變小,但不完全為零。

胡志標在經歷過後,他就說到:「看到現在創業的年輕人,就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我不想他們走彎路,我的目的就是提醒他們,幫助他們」

其實就好比我們看些勵志電影,真正讓你佇足腳步停下來看的,不是說他們多成功,而是這些主角在經歷這些低谷的過程中,他們是怎麼一次又一次的戰勝自己。

更可以說,看一個人成功與否,不要看他成功時的樣子,而是要看他面對失敗時,他所做出的行為,這邊所謂的行為,並不是只說讓大家看到他多失敗,或是想怎麼努力,這邊說的行為是,即便沒有人支持,仍舊繼續執行直到成功。

賈伯斯的故事,就說明了此,但他的成功路徑也不是所有人能夠學得來,因為重新回任執行長的歷程中,很少有人能夠重新帶領企業再次創造這麼高的績效。能與此相比的還有星巴克執行長霍華‧舒茲都是從新回任企業執行長,都成功讓企業轉型。

這也代表,即便你失敗了,如果沒有再次做出讓眾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你在歷史上的定位就會永遠被標定在那,除非在一次的成功下,這成功才算是個總結。與此同時,即便你成功還是有可能掉入下個失敗的循環之中,直到你蓋棺為止,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你的一次疏忽,讓機會變危機,或是危機變轉機。

如《歡迎來到實力至上主義教室》寫到:「這世界上「勝利」便是一切。無關乎過程。要付出多少犧牲都無所謂。只要最後我「勝出」那就行了。」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158【性格模式】辨別性格與相對應的模式


孩子的感受是否被壓抑,很大部分是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忽略了讓孩子釋放感受的管道,反而一再壓抑孩子不准有感受的表達。就如同當孩子跌倒時,我們最常說不要哭,起來,然後說:「哭有什麼用」,不讓他哭。所以孩子愈哭父母愈生氣,當孩子在你面前不哭了。但也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

當孩子愈忽略感受,就愈無法知道如何與其他人做溝通與交流,因為人際互動的過程中,很難察覺到對方現在的心理狀況,容易使社交的過程產生極大的阻礙。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需要跟他玩看圖遊戲,例如看圖書中說他是什麼表情、現在他是什心情。

例如在看三隻小豬時,當豬大哥與豬老二的房子被大野狼破壞時,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豬大哥與豬二哥的心情,以及這時大野狼的心情又是如何。這時候你要教會他學會:高興、傷心、生氣、沮喪等感覺。

這種方式幫助孩子透過故事情境來強化對人的體察與感受,這時對孩子在社交能力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一個是在生活中觀察,看到別的小朋友生氣難過,當有母子出現吵架時,你和孩子問說,你覺得懵懵現在是什麼感覺,懵懵是怎麼跟他媽媽吵架的,她的媽媽現在是什麼心情,懵懵又是什麼心情。

這就是在幫助對方識別別人的感受。當孩子看到兩個人吵架、爭論、開心。你可以問他你現在看那個人現在是什麼感覺。

一方面是對於周遭的人事物更能洞察其他人的感受,並依此感受來找出對方需要的協助。另一方面,可以強化孩子在社交能力上建立起基礎,讓他與其他孩子交流時,可以知道怎麼來做互動。

對於組織內部的溝通,領導者也必須知道各種人格所適合的言語,以及其性格的偏向,可以幫助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使用最接近對方的言語與方式,從而達成彼此互信的關係。

Smart Tribes How Teams Become Brilliant Together
領導 組織
性格 辨識
共計 2,052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性格模式是最強效的建立特殊密切關係的技巧之一,我們可以深入某部分的潛意識心智,讓我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彼此需求。

性格模式是過濾機制,我們透過這機制來看待外部世界,大腦也同樣利用它來處理、面對這世界,並決定該如何回應。

若能理解在不同情境下應用性格模式,就可以強化對難以察覺的方法來影響他人與結果。

基本的性格模式有十六種,彈藥有效的劃分影響結果,主要的關鍵有六個分別是:

01趨向-遠離:你是接受到鼓舞朝目標邁進,還是遠離痛苦?


要想知道對方是趨向型還是遠離型,你可以問他:「你在工作上想得到什麼?」不斷的提出類似以下問題:「你還想要什麼?」或「還有什麼對你而言非常重要?」

注意對方使用的敘述,並列表整理,讓你自己的性格模式過濾掉你聽到的話。


02選項-程序:你喜歡有很多選擇可以選,還是偏好經過驗證的步驟程序?


我們可以問:「你為什麼選擇現在的職業/工作?」選擇型的人會用他的標準回答,或是列出一串特色或特質,程序型的人會用一個故事或一套詳細說明流程。

03一般-特定:你比較喜歡高層次的整體觀,還是特定的細節?在說明事物時,你會先說細節還是概況?


沒有具體的問題可以讓你了解對方是一般型還是特定型,但你可以問一些例如:「在工作上面對挑戰你如何做腦力激盪」、「你如何解決問題」等,注意他們使用那些有影響力的用語,以及他們起頭時是用透定細節還是整體概況來說明。


04主動-回應:你喜歡簡短說明然後把精力放在行動上,還是你希望先想透徹,用許多根據來說話?


我們可以問:「你如何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你如何發掘機會或挑戰」、「你什麼時候知道你需要投入」,注意使用的是句型結構與影響力的用語。


05內部-外部:你如何知道你的表現傑出?是透過外部的回饋,還是內部的監督?


想知道內部型還是外部型,你可以問:「你怎麼知道你的表現絕佳?」內部型的人會因為內心的某些因素而得知,答案通常是:「我就是知道」外部型的人會提到他人的意見、引述、推薦、事實與數據等公開認可。


06相同-差異:你喜歡在同一家公司長期擔任相同的職務,還是你每六個月就需要變換一次工作環境或職位?


你可以問:「你去年和今年的工作關係是什麼?」多數人會一臉茫然地看著你,並要求你進一步解釋這個問題,但千萬別這樣做,請他們盡量回答,並逐字重複問題。

相同型的人會找所有相同因素。差異型的人,就算他們有一點小變動也會告訴你一切都不一樣。

針對你像要提升的影響力的領域排出優先順序,從訊息接收到信隔膜是後來編制溝通訊息。


結語


性格模式是幫助我們建立起對這世界的認識,因為不同人做交流時,所在乎的所重視的往往不盡相同。理解對方的產業、領域與發展,來建構出對方溝通時最可能的偏向,可以使我們增進個人影響力,並創造高績效的團隊動能。

基本上,如果一個人會不斷的成長,理解這人際交流的溝通藝術,那也就能理解滿個人偏好的個性,但往往可能會因為知道相對的性格模式,可能會成為一種自我溝通的障礙,因為這會導致溝通多元化的喪失。所以,必須回歸根本,找出核心後,孩需透過這種不同的組合模式,來激發過去固有的思維固化,從而進入到新的思維視角。


未來預告|

159【品牌價值主張】超越功能性利益的三要點
讓感性的需求強化品牌價值,從而創造出超越功能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