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快速成長,就必須到大城市。在個人層面主要有兩點:第一,見識廣,人口愈密集的城市,所產生的協作效應就愈大,往往創新模式、科技的應用就相對容易。例如做外送,一個是在大城市裡送外賣的只要騎腳踏車就可以快速的送到;相對於,在郊區或偏鄉地區你是必須要騎車或耗費更長的時間。這種差距就無法創造出高效率合作。第二,知道你的可能,一個住在鄉下的孩子,家裡是做木工的,因為環境對外界接觸少,所以只能知道做木工。然而,這孩子可能在繪畫方面有天分,卻因為不知道這件事,而喪失了做畫家的可能。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提及社會分工的基本背景來自於人群的協作。對於全球化的發展來看,就是擴大了全球資源了協作。我們從宏觀的視野來看全球化包含了兩項要素經濟和政府,經濟主要由貨物、資本、技術和人口四項要素結合。缺少其中一項都將使全球化的平衡機制被受限。
例如美國在全球化下只開放資本與貨物的開放,技術與人口是不流出國外以及讓外國人口引入,也就使得需要大量勞動市場在本地沒辦法得到相對應的需求,從而轉向其他國家來製造,導致本土中低收入的工作機會失去。
如果全球化是開放的,就會導致全球資源將集中到相對密集的地方,就像是一個國家內可以沒有關稅壁壘,到任何地方都不用簽證,就會讓整個國家的資源集中到相對發達的地區。就舉例美國的三大城市群紐約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洛杉磯城市群,佔美國國土百分之零點五,但是他積聚的人口有三分之一,GDP占一半一上;日本的大東京圈包含了3600萬人口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百分之九十的企業總部都設在那。
從城市化到全球化,可以發現,如果不把個人或組織投放到這密集的市場中,是沒有辦法創造持續性的資本收益。同樣在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中,該如何從掌握競爭態勢。全球化也許不是必須的過程,但卻是失去與全球資源對接的可能,明清兩代歷史就告訴著我們這件鮮明的事實。
THE REAL LIFE MBA
領導 組織 經營 成長
全球化 風險 人才 世界對接
共計 3,219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1
我們的全球化提案是雙贏嗎?
貴公司的全球化有損失嗎?如果有,你可不孤單。基於某些原因,許多企業、就連優秀精明的企業,在進行全球化提案時,都帶著一種想要「大賺一筆」的心態。他們打算讓自家產品進入當地配銷通路,開闢新的出口市場,或是盡量壓低對外國供應商的採購成本。
然而,這種出發點往往會造成失敗的局面。當你把錢投入出口策略時,必須三思而後行。你必須問:「我們真的具備國外目標市場想要的獨特之物嗎?我們的技術既出眾有創新嗎?我們能保護本身的技術不被輕易模仿和價格迅速暴跌嗎?」如果這些問題中,有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的通路商可能就是贏家,而你可能是輸家。
如果你的產品和技術不夠獨特,就要利用強勢品牌,做為正在創造雙贏的情境時,大大減輕不利情勢重要因素。
如果不能提供國外廠商合理的利益沒有真正讓買賣雙方贏的條件,本來簽訂的合作協議最後都會告吹。
許多合資企業最後拆夥的原因,都是從一開始那麼美好。大家握手笑著,雙方都覺得互惠平等。大企業認為自己引進技術或品牌,小公司覺得自己將對方帶進當地市場、提供聯繫和法規知識。這是一個既棒又公平的交易。
但是當合資企業營運相當成功,大企業想要擴大規模。有時,大企業直接收購當地合作夥伴到達這項目的,最後讓合作夥伴覺得自己被利用了。有時,甚至讓當地合作夥伴氣到自己被剝削,最後改變主意變成競爭對手。
通常大企業找到另一位「更願意配合」的當地廠商,也就是口袋更深的當地廠商,因此原先的合作關係破局。原先的合作夥伴就被拋棄。
這種問題的發生,就在於合作雙方在一開始並沒有坐下來,好好想想五年或十年的計畫。這似乎是很簡單的事,但是卻很少人這樣做。
如果你的目標是在全球化中達成一個雙贏的狀態,那麼我們要講的是,除了講究公平,也要為長期合作做打算。因為到最後,時間就是創造雙贏的關鍵。
2
全球化最需要有洞察力的人才
把最優秀、最有本事的人才派駐國外,就是這種方式。從表面來看,派駐國外似乎令人嚮往,但實際上,那是衝鋒陷陣,極為艱辛,要應付各種阻礙和政府官僚。
在異國闖天下,什麼狀況都會發生,一路跌跌撞撞,讓你驚恐萬分,動彈不得。
而且,大家都知道,安排外派人員這件事有多難。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企業,最後安排不太適合的人員外派。
在外派人員上最需要發揮效力的特質就是洞察力。
洞察力是什麼?
基本上就是明智判斷。或者在情況下更準確地說,洞察力是生意頭腦、文化敏感度和古老智慧的結合,是有能力和自信知道,在尊重當地風俗的情況下,何時將公司的意願和做法順水推舟,何時要放手。
3
我們有認清風險嗎
將事業全球化,當然會為公司帶來全新程度的風險。要回應這項事實,最直接也最顯而易見的做法就是,國外業務不要只仰賴單一國家,尤其國外採購更是如此。
管理全球風險的一種方式,就是遵照母公司本國的規定。不管你往來國家的規定為何,都沒關係,即使當地允許員工每週工作七天,或是不挖地基就能蓋工廠等等。
針對貴公司的所有流程,你必須一心想著要做到「全球最佳實務」。這樣做會花大錢。但是沒關心,因為萬一有意外發生,你當初為求方便,後來在人事和財務上付出的代價,絕對比落實全球最佳實務花的錢還更多。
講到符合規定,或許有人會跟你提到「給點小費」或「塞點錢」這類字眼。有賄賂就是那樣開始。
不管怎樣,你都要堅守立場。你就走開,不管怎樣都別屈服。在短期內,你的生意或許會被其他對手搶走。但是,長遠來說,有了誠信這個金字招牌,是會受到獎勵的。而且,你的風險概況也會更加安穩。
因為只要一個錯誤,就會把幾十年小心建立的良心事業毀於一旦。
最後,談到管理全球風險,或許有一件事情值得提,那就是連小事都親力親為的重要性。
真正地親力親為,因為你不能只派中間商幫你進行海外活動,尤其是在初期階段。
那樣會很花時間,但卻很有必要。重要的是,當事業開始有起色,這種時間投資可不能減少。
要認清風險就要那樣做。除了做到分散海外合作據點和符合母公司規定這些顯而易見的大事外,你還必須應付小事,有時甚至要親力親為。
4
我們有充分利用國外優勢嗎
許多公司對國外活動的看法是,公司只知道自己在印度有一間客服中心,戶在印尼有一間製鞋工廠,就這樣。
全球化既花錢,風險又高,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獲利。但大多數公司卻不明白,其實可以藉由盡可能拓展鄰近市場。
現在有愈來愈多公司利用本身境外做為總部,將採購的產品銷售到全球各地。
充分利用國外活動的另一個做法是也創新的觀點利用國外活動所提供的一切。
最重要的是,全球市場不只有利出口或採購,也能從中學習與創新。錯失那個機會,就錯失掉全球化一半的樂趣與價值。
掌握到在商場實戰中讓事業全球化成功的要領,讓每個合夥關係都達到雙贏。企業只要外派有洞察力的人才,好好評估風險,別再把境外作業只當做境外作業看待,而要把他們當成公司擴展和創新的前哨。
在那樣做之後,好消息就會出現。只要做對,全球化就能為公司利潤和群體智慧帶來可觀的報酬。
結語
市場的成長,源自於全球化的協同合作。企業領導者就必須知道,如何去降低風險,跳脫既有的產業束縛,能放眼全球化的資源與發展的配置。
這是做企業做到愈大愈需要具備的國際視野與眼光。有一句話這麼說:「創業者比的不是你有多少資金、技術、能力,而是比格局。」你的格局在哪,你的市場發展就會在哪。
未來預告|
135【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如何強化學習連結:培訓準備的8步驟學習設計者在針對培訓的時候,如何有效把學習內容與學員做有效連結的關鍵要素。
136【可用在職涯發展上】任務模式:增進勞資關係的任務承諾
勞資雙方的關係如何以任務模式來達成企業與個人的成長,並創造高效信任的關係承諾。
137【可用在會議溝通上】釐清溝通的意義;遠景、使命與溝通的過程最常犯的誤區
組織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對於團隊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的溝通與傳遞。
138【可用在品牌打造上】品牌願景的形塑:系統化模型的構建與調整
品牌願景如何建構以及需要具備的要素事實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