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241【思維認知】專注,源自於內心的平穩


美國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Jim Rohn)曾說:「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也就說,你平時與什麼樣的人接觸,就會形成你現在的模樣。如果你想變得優秀,就需要找優秀的人,這也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

就像牛頓的經典名言:「如果我看的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所提到的「巨人」就是從加利略、哥白尼、迪卡爾、虎克等哲學、數學、物理學家的眼見為基礎來探究更遠的未知世界。

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中,最至關重要的價值。我們現在享有的任何物質生活、思想模式,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所創造出來的成果,我們則是站在這些基礎上享受著文明發展的果實。

然而,在這個最好的時代,卻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成功,或者不斷傑出優秀。

其中,很大原因來自於:自己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落後於別人的,其實在心裡都特別清楚,無非是從生活中的一點點差距開始。

為什麼別人能夠減肥成功,而你的體重卻呈直線上升?

別人在控制飲食的時候,你在暴飲暴食;別人在操場跑步的時候,你在房間睡覺;別人在健身房流汗的時候,你在空調房躺著。

很多事情別問為什麼,因為你自己知道答案。

只是不去做。對於缺乏實踐能力的人來說,無論什麼道理最終都是沒有用的。因為這一切的價值,都需要靠自身的行動去實現。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道理、一個方法,最終在一個人身上沒有用,是不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去實踐所導致的?

另一方面,在理解一個道理方法,就需要先擁有吸收、學習的能力。然而,要如何強化自身學習力,讓同樣的時間能夠發揮雙倍的效果。接下來從《如何高效學習》中提到三的學習時,所需要釐清的三個認知。

專注 學習 心流 時間
共計 1,982 字| 閱讀時間 2分鐘

《如何高效學習》的作者他用 10 天搞定線性代數,一年搞定麻省理工 4 年的課程並成為歷史上最快畢業的人。還在 TED 登台演講,向全世界宣講自己的學習經驗。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的學習時間,不過兩個小時而已。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論稱為 “整體學習法”,也就是:

把新知識與頭腦中的已知聯繫在一起,形成知識網絡。

這套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專注,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專注真的像你說的這麼重要嗎?

是的,專注真的很重要。

我們在做一件事兒的時候,注意力會不斷提升。一旦有人打擾,思路就會分散,之後我們想要再次達到之前的專注度,就需要額外的時間。

讀書的時候,手機上突然跳出幾條吸引人的訊息。如果忍不住打開看了幾分鐘,想要再接著讀書,就需要一段時間重新進入“狀態”。

再比如說,編程、做數學題這類邏輯性較強的事情,如果在中途被打斷,下一次想接著做就需要回想一下之前的步驟了。

一來一回,中間浪費的時間就不止看起來那麼少了。

認知心理學中有個 “雞尾酒會效應”(cocktail party effect),是指人的聽力選擇能力。比如說在嘈雜的雞尾酒會上,突然有個聲音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我們會很敏感地注意到。

同樣的,假如有一件我們日夜都在思考的事,潛意識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件事上,一旦發現了相關信息,很快就會產生靈感,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至於如何保持專注,我想從三個角度跟大家分享:

01專注與心流

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進入忘我愉快的狀態就是心流。

心流發生時,我們會全神貫注,感覺時光飛逝,這就是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最佳狀態。

心流可以幫助我們迅速進步,達到巔峰。比如說:作曲中的貝多芬與投籃時的喬丹。

而心流產生的關鍵在於:目標、反饋、專注。

設定目標,是為了讓我們對行動的初心進行思考,以免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質疑。同時,目標的存在也為了讓我們獲得成就感,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要求,持續突破。

反饋讓我們看清事情的進度,對實力進行現實地評估,進而不斷調整,以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能。

專注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在身體、心理條件都具備時,才會體驗到深度的心流。

心流會帶給我們愉悅感,但這種愉悅又會分散注意力。因而我們需要第一步明確的目標來告訴我們:

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畢竟,那些能讓我們分心的事物,本質上是因為它比我們正在做的事更有吸引力。

02 時間管理

1. 熬過萬事開頭難。

如果能夠通過最初那段時間,把最重要的基礎搞清楚,後面的效率會越來越高。

很多人放棄,都是因為開始的時候太難了。就像學英語的那位朋友,等他了解基本的詞彙和用法之後,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看電影等其他方式繼續提高英語水平。

2. 重要的事情優先做,用整塊時間做。

一方面,第一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緩解內心的壓力。另一方面,趁著早上最清醒的時間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心理暗示:

“今天有一個好的開始!”

有些邏輯性比較強的書,或者是某個連接性比較緊密的知識點,最好不要拆開來學,因為分散的邏輯不利於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03抗干擾

讀書的時候,我們有整塊的時間可以專注於一件事。

可是工作之後,手頭的事情就多了起來,有時還需要我們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這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

1. 不斷切換於各任務之間,會虛耗我們很多精力。

2. 在一件事沒做完的時候,突然想起另一件沒做完的事情。

抗干擾能力可以通過刻意鍛煉提高。

上下班的時候,我經常在地鐵上閱讀,不能坐就站著看,事實證明在強干擾環境下看書還是很有效果的。

另外,規律的運動也可以增強抗干擾能力,比如說跑步。

如果你曾把問題放在大腦中很長時間,應該也會有類似於頓悟的經歷。

當我們專注於某個問題時,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變成了與問題相關的樣子,很多平時難以察覺的細節也會浮現出來,帶來出乎意料的靈感。

結語

在很多成功人的身上都會看到一種特質,那就是很強的專注力,或者說對於事物發生時,以一種平穩的心態來面對,不會因為外在的變化,讓自身內在世界產生太大的起伏。

如果外界發生什麼就跟著一起變動,就也代表著你連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因為專注,不僅是看到現狀,更多的是放在未來,只有清楚了方向,才能把所有的精力時間投注在正確的事情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