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痛苦,才懂得世間之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因為真正體會過,才能理解世人的苦。
在燈紅柳綠的絢爛場所,你為什麼買醉?你又為了什麼而堅持?那個一直讓你放不下的回憶,在心中盤旋了多久。曾有過的瘋狂、偏執與堅持,當我們洗盡鉛華後,所剩下的純粹,就只為期盼另一種的旋律。
如同帕格尼尼的音樂,有著惡魔一般的技巧,快速滑音、左手播弦,以及極具戲劇的強弱運弓。當所有高超技巧同時應用在一首樂曲中,這種感受,將會變成一種純粹的感動。透過音樂的純粹,可以不用像浮士德一樣出賣靈魂,就能找到那最真的感動。
如何透過人腦的潛意識,讓回憶的旋律烙印在心,或者說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使我們走向所不知道的知道。
行銷 意識 運營 傳播
共 1,993字 | 閱讀時間 3 分鐘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偶然聽到一首沒聽過的歌,跟著哼了幾下,然後忘了。過一段時間,又聽到了,覺得好像在哪聽過。這時如果有人和你說,他也在聽這首歌。你可能就會去上網搜尋一下歌名,看看是誰唱的,然後可能就喜歡上了這首歌。
我們是意識不到自己為什麼會做某件事。這是因為,我們從感覺到認知分為三個階段: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
- 潛意識是人們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
- 前意識,是我們還模模糊糊的時候。
- 意識就是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
例如音樂傳播中用這三個階段解釋。
潛意識階段,你聽到一段陌生旋律,哼了幾句。你沒意識到,但你的行為已經產生了。前意識階段,你已經有了模糊的意識,再聽到的時候,有點兒熟悉,但不知道在哪聽過。意識形成的階段,你已經想要找這首歌了,你需要知道它是誰唱的。
這個原理也可以應用在運營上面。因為人們剛觸陌生信息時,往往是無意識的。如果信息一直留在潛意識裡,不能進入前意識,就很難形成印象。運營的時候,要想讓用戶主動意識到自己需要產品,在用戶沒意識到的時候就要施加影響。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從影響潛意識,到喚醒前意識,再到形成意識,是需要引導的。你要在潛意識施加影響,強化用戶的心理訴求,引導用戶意識到自己確實需要這個產品。
那怎麼才能引導用戶呢?這裡介紹三種方法。
第一種,製造不適感
生活中,總有一些讓人不滿意的事情,你要發現這些不合理的事情,把它放大,讓人們意識到,習慣這些不合理,後果會是多麼可怕。
例如,有個洗手液的廣告說:「細菌不可怕,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才可怕。」這個廣告從潛意識的角度來說,大家都怕孩子被細菌感染,所以就採取一些措施,盡量不讓孩子在外面玩,但沒意識到這樣做有什麼後果。
從前意識的角度來看,孩子不接觸大自然,玩的就不暢快,童年就不完整不快樂,但沒有意識到有什麼解決方式。最後,廣告讓你意識到,原因是以前的洗手液殺菌效果不徹底,你需要更換家裡的洗手液了。
在我們的常規意識裡,洗手液殺菌和孩子成長沒什麼必然聯繫,家長也不會因為孩子玩的痛不痛快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把這兩者聯繫起來之後,就會讓用戶有不舒服的感覺。於是他就會主動意識到,自己需要這個洗手液。有了這個洗衣液,才能緩解心理上的不舒服。
第二種,捕捉避開功能描述
很多產品喜歡不斷的提示用戶,我的產品功能如何強大,用戶量如何大,但轉化效果不一定就好。因為這種明確的需求,就是在和你的競爭對手搶市場,大家面對的用戶都一樣,競爭肯定很激烈。所以有時候我們要避開對產品的直接描述。
有個教育廣告是這樣的:「我們總覺得光明近了,卻不知道夜路還要走多久。」
這個廣告的潛意識是說,即使沒有光,走夜路的我早已經習慣。
前意識是說,我被動的接受黑暗,是因為不知道哪裡有光。然後你就會意識到,意識到自己走過那麼長的夜路,是因為缺乏學習,沒有把學習當作信仰。所以,要繼續學習,至於學什麼,就由你的意識決定了。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減少了競爭,不直接描述自己的產品,而且讓無意識人群,有了意識,吸引了那些非目標用戶的關注。
第三種,製造直覺反差
一般運營的時候,我們都習慣給用戶一個場景,告訴他產品在這時候有什麼作用。而高手更善於製造直覺反差。他們往往先會說在什麼情況下,你不需要產品。
比如,有個SUV的廣告:「晚上想和朋友放鬆下,遍地找不到停車位。即使有個週末,活動半徑也在三公里內。大多數情況下,你或許未必需要一輛這麼專業的城市SUV。但下週六,草原的草綠了。更優越的生活,來自關鍵時刻的專業表現。」
這裡沒有直接說在什麼情境下,產品有不可替代的功效。而是先描述在什麼情況下,你不需要它。然後讓你自己意識到:草原的草綠了。
潛台詞是:有了它,就可以和家人共度更美好的時光了。因為這裡的需求是你自己的渴望,所以就能有效進入你的意識。
結語
在賣藥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要有多好的功效,真正重要的是,你為這個要創造了什麼樣的疾病。
如同溝通、談判、說服的過程中,必須要先挖個洞,才知道怎麼去填補。創造需求,滿足需求,是運營的核心思維,才能透過體驗、反差與無意識的引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