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348|《五個選擇》(2)提升洞察力:定義角色,喚起你內心的渴望


共計 2,314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洞察力,是決定你在雜亂的事項中,還能辨別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之前提到,要提升洞察力,必須先找出,你都把你的時間與精力投放在哪。

為了讓你的時間與精力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透過柯林的緊急與重要模組來作為事務的四象限區分。另一方面在流程的部分,藉由「暫停、思考、選擇」的方式,來重新聚焦在重要的事務上。

然而,一開始在理解玩這套架構與流程後,還是會有一個問題,就是:

「什麼樣的事情才要放到第二象限(重要且不緊急)」

如果一個人追求平凡,或者生活沒有太大的目標,對於自身要聚焦在哪,其實都無所謂。

但這邊提出另一個觀點,要從「平凡」走向「非凡」的過程,更準確來說,究竟達到這種「非凡」的定義又是什麼?

首先,要來定義「非凡」這個概念,它只得不是外界所希望你成為的模樣,或是那種不斷競爭下的結果。

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最真的初始。

《動機,單純的力量》提到「人類與生俱來最強大的潛力,並非來自本能的力量,或者是透過獎罰來驅動。真正要激發個人內在的潛能,來自於喚醒每個人內心最真的渴望。」

換句話說,外在的激勵都只是短暫的,就如同一些激勵大會,當下好比大了雞血,但是長至一周,短至活動結束,你馬上又會回到原本的心理狀態。

這也提出一個議題,什麼是好的激勵?短時間的激勵,是無法創造長久性的影響,因為最終的結果還是要回到個人層面,也就是個人的思維模式、精神價值,以及他所相信的是什麼。

更具體來說,有效激勵,是必須基於內部與外部兩種方向的合力:

第一,個人內在最初的動機
第二,長時間的心智引導

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從外部引導思維,少了內心的想要,會缺少內在動機;相對於,只有內心動機,缺少外部的心智引導,會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才能找出驅動你內在的動力。

《你是來帶人,不是幫部屬做事》一開始就點出,領導者的角色,核心關鍵在於讓人看到自身的成長,讓人擁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團隊成員都能獨立思考。

《部落領導學》中更具體說到,在組織變革時,對於變化、改變,改變,多數人最初的反應一定是反抗,原因在於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

這時團隊成員的思考就回到獸性腦,也就是杏仁核,無法有效與外腦的皮質層做連結,就無法讓人有效思考。

所以,要找一個人的內在動力,除了可以透過外部的全腦思考。其實還更著重在,個人內心的動機喚醒。


01你的角色


要喚起內在的動機,找出你內在渴望,並且真正想要投入時間與精力的選擇,你需要從你的角色來探詢。

所謂的角色,就是在你的生活中,你是誰,你對於每個人來說,你的身分是什麼?

例如,你可能是:

專案經理
攝影師
朋友
父親
孩子

02你心目中新角色


從不同人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扮演的角色會有那些,從這些角色關係中,找出一到五或七種,你認為最重要的角色。

接下來,針對這些角色,你要加以定位,也就是,當你選出這些你認為重要的角色後,你希望怎麼發揮他的價值,更準確地說,賦予者些角色一種全新的意義,這種意義不是對外,而是對你來說有存在意義。

例如

專案經理→專案領導者
攝影師→風景藝術家
朋友→永遠的朋友
父親→孩子最好的依靠
孩子→一輩子的天使


當你定義出屬於你心中默認的價值後,接著要更具體描述,前面所做的是種定位過程,在定位完你心目中的角色後,你就要賦予這些新角色,獨特且可實踐的行動方式。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從分種角度來看,好比《品牌的技術與藝術》裡提到,對產品或服務的定位,你需要明確的說明三個問題:「對於那些人?我是什麼?給人們的價值?」以這個角度較可以分為:

身分:你心目中的角色名稱
我是:你所傳遞的精神價值
傳達:你透過什麼行為來傳遞這些精神價值


03實踐落地


最後,當你找出你的角色以及相關的精神與行動說明後,更具體落實到可以操作的行為,才能把這些事項,聚焦在第二象限。

這邊以兩個角度來切入,一種是檢視目標的實踐性;另一種是達成的時間性。

以實踐性的角度來看,藉由SMART原則就足夠檢視各項目標的可達成性。

所謂符合SMART原則的目標必須是:

1具體的(Specific)
2.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另一種角度是時間性:《五個選擇》提供了一個模組「在Z的時間期限,需要從A到B。」具體來說,要在十月三十日前,從100公斤增胖到200公斤。

其實在理解到這裏的時候,一開始不知道兩者間的關聯性,後來發現這兩種檢視模組,前者是再次檢視,從你所設定的角色,以及你針對角色所設定的目標,是否有關連性,或者是否有必要性。

對於後者的模型來說,是幫助具體到到第二象限的行動指南。兩這最大的關係,是檢視與達成的目標的設定過程。

總結


你的洞察力,來自於你在乎,以及重視的事情來做判斷,如果每件事情,都要達到至善至美,必然會出現無法抉擇的時候。

以角色的面向來重新定義,你對於未來你真正要聚焦在第二象限的是什麼?

我們的身命中,都對於每個人來說,扮演了一定程度的角色,這種角色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方式,同樣的,你對於角色的定義,會決定你的行為方式,也就是投放在重要不緊急的第二象限上,那是因為你的內在動機所決定的。

換句話說,沒有哪種行為,是絕對正確或者說一定要符合哪些才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這些選項,是來自於個人,而不是外界的期望你的。

如同賈伯斯(Steve Jobs)所說:「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

你會發現,世界頂尖人物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即便外界聲音怎麼說,他們都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內心最真的渴望是什麼。

是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又或者是登上火星
還是改變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