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138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1 分鐘
為什麼在對群眾行銷時,不管是品牌,還是銷售都會提到一個概念,那就是說故事,因為只有這樣行銷方式,才最能夠打動消費者,或者是以情感性價值來引導選擇。
最近讀到《五個選擇》中裡面有說明到,人類大腦有區分為兩層面,一層是最本能的反應,他在大腦的最核心。另一類,位於大腦最外層也就是皮質層的部分。兩者所負責的類別不同,前者屬於感性、衝動;後者屬於理性、沉著。
後來才明白,原來,從感性訴求為出發,那是基於人類大腦的反應。如果只是從功能性價值來,這時大腦的會透過整體思考,也就是內層與外層同步連結,發揮大腦的最大效能。
《部落領導學》裡也提到,當人們只從本能的獸性大腦來思考,會無法與全腦思考來,要讓團隊所有人發揮獨立思考的本事,你需要讓每個人都停下來,好好把外在的干擾排除,以達到外部內部大腦的相互連結。
理解了這一層概念,在逐漸去想,即使沒有讓消費者進入這樣的思考流程,你又該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觸發消費者的願意到你這消費的動力。
當你會選擇一家餐廳吃飯,要觸發這項選擇,就需要在用戶的心中種下「認知感」。
所謂的認知感包含兩個層面:第一,是否記住;第二,是否會回想起來。
如果缺少其中一項,那這件商品或服務,就跟其他商品一樣無從辨識。
換句話說,你要建構起你的品牌,你要讓人記住你,就必須清楚說明幾個問題:
你是誰?
你做什麼?
你的特點是?
這些問題就如《品牌的技術與藝術》裡,對於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說明:「對於什麼樣的人?你是誰?他們獲得什麼?」
如果從定位的角度來看,你不只是在定位你的產品,更準確地說,你是在建構一個認知的過程。
這個建構認知的過程,就是你能夠用一種清楚且獨特的特點,讓用戶記得住你,這個記住,就是在人們的大腦中留下一個烙印。它未必是情感導向,但卻是一項記憶的認知點。
然而,最初提到,要使消費者接受,感受到,你必須從情感價值來驅動,這種方式是最能夠讓消費者以最初的本能感知所觸發。
如果要以故事來構建,需要從消費者的共鳴情境為主體,也就是能夠有切深感,或者是使用這體驗的過程感。
這種情境打造,必須要聚焦在一點,就是從對象、使用情境、獲得感受這三個層面來聚焦作為切入點。
例如,當用戶提到,他在理頭髮的過程,你要思考,這種理髮是專攻什麼樣的客群、他們的特性,行為。第二,對於這些定位群眾,他們真正的潛在需求是什麼?從潛在需求構建起相關的情境體驗。第三,理髮過程與結束後,他們的改變,或是說,獲得了什麼?
情境的建立,必須從你所主打的定位,也就是你希望在用戶的心中建構出什麼樣的認知。這種認知定位,是驅動你後續情境構築的基礎。
打造品牌的認知定位,它是一種長時間的積累,這種積累才是你的品牌能否在未來擁有溢價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