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285|講不出好見解是因為認知層級的差異



共計 1,626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4 分鐘

為什麼我們總是聽完很多大道理後,卻依然過不好一生。
其實,我們聽了很多訊息,那些訊息如果沒有變成行動的知識,就如同網路上的訊息一樣,擁有很多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

只有當這些訊息變成行動的依據或判斷時,才能被稱得「知識」。

然而,有些人擁有很多知識、見識與想法,卻還是會被一些後來者給居上或者是超越,其中很重要的差異在於,認知上的深度。

表面上擁有很多知識,但那些只是我們行動的依據,是幫助我們判斷的指標,但是,當大家都擁有相同的知識量時,人與人的差異就體現在對於這些知識背後的更生一層的理解。也就是所謂的認知深度,當我們看到一件事情時,不僅是看見表面現象,更能看到背後沒有被察覺或發現,更有可能在未來所產生的影響。

01認知深度


首先,我們埤西里解什麼才算是深度認知。如果有人說石油的價格愈漲愈高這是為什麼?這時有兩種回答,第一,就是被石油集團所共同調漲;第二,因為全球石油的產量逐漸下滑,加上使用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替代性能源的價格是石油價格的十倍,導致使用石油的市場性無法被充分利用,所以石油勢必會不斷調漲,以最優化石油的市場分配。

又或者,有人問當團隊發生衝突時,要怎麼解決?第一個回答是,讓領導者來制止;第二個回答是,首先要有人站出來釐清雙方的衝突點是什麼,除了聽彼此的意見外,還要從第三方的視角來審視,究竟有沒有某一方誇大事實,確認完彼此的衝突點後,針對雙方最關注的利益做交流、溝通與理解彼此不退讓的理由,最終由雙方達成共識的承諾。

從上述的兩個問題以及回答可以觀察到,第一種回答都是偏向單一解決特定問題,然而,有深度的答案,則是能夠具體分析出事實以及找出規律與驗證事實的假設。

換句話說,深度認知是能夠跳脫問題本身,並且在尋求理由來判斷是否可性。


02認知升級


雖然理解認知深度,但是,要怎麼具體的把這樣的概念加以內化,成為我們的能力。

接著,我們就要從提升能力的層面來看,提升能力時,我們通常有兩種面向,一種是針對技術上的層面;另一種則是認知上的層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學習到許多工具能夠應對於工作過程與問題解決的方法,但那都只是在技術層面的提升。這種狀況下,每當碰到一個新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去學習新知識。

但另一種認知層面的學習,就是在了解問題的本質是什麼,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底層原理是什麼,找到它最關鍵的核心要點。

換句話說,我們絕大多數學習後,之所以無法提升能力,就是因為我們只理解追求技術本身。最終只會讓我們愈學愈多,看似很努力但卻都是在原地打轉。

同樣的掌握那關鍵的概念,並且讓這些概念之間彼此串聯,連結成一種新的認知體系,這才能算得上是融會貫通。

03認知的價值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就曾提到:「第一性原理」是他做事的根本原則,也就是做每一件事情時,找出那最關鍵核心的事情是什麼。例如大家都說坐電動車很貴,他最思考一輛電動車拆開後,那些部分是占用最大的成本,當找到那個最高成本的部分後,開始思考如何把這些轉化成原材料,然後自己組件一個。

這種思維方式,找到那關鍵的20%卻影響著整體80%的價值。

其實,所謂的認知價值,並不局限於我們所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有時可能是來自於其他領域的結合,或者說是快跨界才能讓我們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例如米開朗基羅原本是一位雕術家,卻能完成一幅教堂頂上的繪畫,名為「創世紀」,如果是一般的繪畫家,很難接受這樣的工程難度,搖一直抬頭在天花板上繪製非常長的時間,但也因為這樣,米開朗基羅創造出了一幅人類文明上非常標誌性的壁畫。


當我們用一種視角來檢視那些是最有價值的認知時,反而會扼殺掉其他認知價值的可能性。

換言之,認知的深層都有它的意義與價值存在,當我們能夠擁有各種不同的認知價值時,不短的探究這些認知更深層的原理並且連結,編織成為認知網絡時,就會發現到,所謂的有獨特的見解眼光,就是能夠把所有的大道理,從更最底層來去探究其背後的意涵,並且連結到已有的認知框架中,並不斷的成長與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