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280|讓孩子得到與這世界相處的機會


共計 1,304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你就做什麼樣的人。人格、休養和氣度這一切來自於我們用什麼樣的觀點來看待孩子。

其實,孩子對我們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這一切也就是所謂的「陪伴」。

在教育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一昧的灌輸我們自己的經驗,長大後,頂多變成你。所以,參與生命的過程中,更應該順應孩子的個性,引導陪伴,讓他成長成為自己。

有一個人,十二歲,她用筆寫下她的生活,在巴基斯坦。

馬拉拉,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為爭取婦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聞名。12歲的她用筆寫下這段抗爭的歷程。並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欄中撰寫「巴基斯坦女學生日記」。在她的日記裡,記錄著塔利班統治下的女孩生活。

日記裡寫:塔利班不許女童接受教育、並讓男孩洗腦接受恐怖主義、日復一日的轟炸與攻擊,她的日記很快引起西方世界的關注。接著被美國電視新聞台的拍成紀錄片,這樣的聲望也導致危險的發生。

2012年10月,在放學的途中,因為遭遇恐怖份子的暗殺。身重兩槍。她被轉入英國接受治療後,逐漸康復,但卻讓世界更加關注。於是聯合國成立馬拉拉基金,讓更多孩童可以平安求學。

馬拉拉之後,世界各地的女孩受到這件事情激勵,一個又一個馬拉拉選擇不再成莫,讓更多人走出被看見。

這一切的背後源自於馬拉拉的父親,父親是一位熱心於政治的教育教。他相信女性的教育對於巴基斯坦未來至關重要。

為此,他開辦了大學,並且大力推廣女童進教育,並培養女兒為大的信念,並在女兒背後成為最堅強的後盾。

可以說在他的學校裡,每個女孩都是馬拉拉。

龍應台曾說到:「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完全可以依靠,這是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到父母一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後,父母的有效期限也就快到了。所以,後期父母再怎麼教育,也比不上10年前來得有效。」

一位好的父母親比得上一百的教師。好的榜樣是一種力量,影響著孩子,甚至是一生。

其實,陪伴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在成長。因為成長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它是從無到有,中間的過程艱難,藏著孩子成長與父母的付出。

有次見到一位媽媽這樣跟孩子說:「你在不跟上來,媽媽就不要你了。」其實,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因為這意味著最安全的地方沒有了,頓時會讓孩子失去一個安全感。也許,當下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很快順自己,但是也間接的是傷害了這段關係。

更多的應該是以尊重孩子,並且對來子的意願來想,不喋喋不休的講道理,不用不悅的方式讓孩子順從,以及不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

告訴孩子每個選擇背後的可能會是什麼,讓孩子自己決定。最後,尊重孩子的選擇,更應該對對孩子的決定說好。

但是,一昧的任由孩子,是不是對他不負責任。

光陰如水,十年前之前,我們也不會想到我們現在的樣子,十年之後,又有多少人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模樣。

換句話說,把握當下,此時此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同樣,對於孩子的陪伴,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信任。尊重他們的選擇,給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

培養他依照自己的內心,做出的選擇,讓他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我們的責任,更應該是創造這樣的環境,如同人格、休養和氣度更多的取決於對孩子的陪伴與引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