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202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我們在衡量領導者的發展時,常會以他做過什麼,或是產出什麼來衡量。但是卻少有去關注到領導者的心智層次。依據這種視角,可以把前者劃分為水平向的知識與時間的積累,當你投入愈多資源與學習後,你對於某項領導面有顯著的提升。
然而,從領導者的心智層面來看,它就是屬於垂直面向的檢視。當我看到這概念後,也才完全明白,同樣是領導者的發展,有些人可以做得好,有些則反之,其背後的原因就在於此。
01
過去在領導者的發展上,常會從個人知識、技能與態度面來作為引導與發展。但在這本書中又開拓出新的維度,就是領導者「心智層次」。
因為即便教導同樣的認知概念,對於不同層度的人來理解,又會呈現出不同的想法。更具體來說,沒有達到相對心智就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涵。這間接地導致領導者在領導團隊時的績效表現與行為反應。
例如,如果你的部屬與另外部門的經理直接繞過你來討論事情,這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第一,感到生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第二,感到不安,在談話的過程中,是不是講了些什麼
第三,理解找尋問題,什麼原因或是討論的議題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來看,就會產生出不同的想法與情緒。而這邊要先釐清一個觀點。所有人格上的表現,都不能直接對對方「貼上標籤」,因為一但有了這種想法,對於領導力的發展上,會產生嚴重的阻礙,這意味著,你的眼界格局會影響你所領導人的潛能。
在上述所分析的三種感受,都只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就是對於「觀看事情的解釋程度」。
例如,剛出生的小孩,這時孩子的心智只能區分「母親」與「非母親」之間的辨識。直到後來,開始慢慢從「非母親」之間辨識到更多不同的身分存在。
這時孩子的心智模式有了「成長」。而我們則不會用「學習」這兩個字,換句話說,領導力的發展過程中,是一系列的「成長」,而非「學習」。
因為只有成長,你才能用另一種視角來解釋同一件事情,如同一開始提到的問題,當你感受到生氣,會被認為是種不成熟的象徵;當你感受到不安,這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當你試著解決,探詢問題時,你是用另一種視角來看待,而且是跳脫於個人層面。
這邊需要對「學習」、「成長」兩的自做出定義,才能清楚知道彼此之間的關係。
過去我們對於學習的解釋會來自於,這次從這本書中從新對「學習」與「成長」更為準確的解釋性,也就是「什麼是學習」「什麼是成長」。
如果只是純粹獲得知識,不斷增廣知識的邊界,那種過程就被稱為「學習」。相對於「成長」的角度,所謂的成長,是你能夠用另一種思考框架來看待同樣一件事情。
02
回到前者的觀點,如果對一件事情的判斷不能以「貼標籤」來分析,那麼需要從什麼樣的視角來解釋上述面對同一件事情,卻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
這就是另一種思考模型「心智結構」。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都是因為個人用不同的心智結構來感受這件事。
這也就說明,人們所看到的世界,取決於個人所想像的世界。
之前讀到拉姆•查蘭所寫的《領導梯隊》中,針對不同領導階層,需要擁有不同的領導視野與能力,正說明了,領導者的成長過程,它是一段又一段的個人成長經歷,而非一次又一次的知識灌輸。
但書中只針對個人的知識、技能與態度面向來分析,卻少有從心智層次的觀點來切入,因為對於不同的成人,其心智結構也有所差異,為了嘗試把心智層次具體化,基本上可劃分為四種:
以我為尊:只能接受自己的觀點
規範為主:借助外部觀點來決斷
自主導向:不僅多角度,同時保有自己觀點
內觀自變:除了看到別人觀點,還能利用觀點來提升自我
這四種心智結構,基本上是不斷理解這世界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隨著對於這世界愈來愈了解,你對於理解「複雜性」的能力會有增進。
這種複雜性的增加,會讓你的思維模式不斷產生變化,如同從更高維度來看一件事情。《調適性領導》裡提到一個概念,當你參加舞會時,領導者必須要抽離出舞會,並且站在陽台上觀看整個舞會。
從舞會中抽身對於領導者來說有兩個意涵,第一,領導者必須從外部或者是更大的格局來檢視你所處的環境,這樣你才能清楚看到你平時所沒有察覺的細節。第二,你所站的「陽台位置」會決定你所看見的細節,這邊所只得「陽台」就是你的心智模式。
換句話說,當你的心智模式成長後,過去你所看到的舞會,會放大到更大富含更多細節,更是多了一種新看見。
03
心智層次的四個劃分,基本有個共通點,就是格局的拓展。從本我的自我主義到後來的以他人為主,最終的多元視角的個人觀點,對於領導者來說,即便在同一的水平下理解各知識與技巧。但是一但心智層次侷限於個人主義,你的所有能力都只個人,而非團隊。
相對於內觀自變者來說,所有的知識與技巧,是會因為他所處的垂直心智高度而有所發揮。
從中你也會得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對於領導者的好壞辨識,不再於對方擁有多少的知識、技巧與經驗,而在於領導者本身所處的心智層次。」
通常辨識領導者心智層次的方式,你可以從對方的話語中可略知一二,如同最初所提到的問題,面對同樣的情況,會有三種情緒反應,而這些反應也說明某些特徵。
然而,一但理解這一概念後,很容易陷入另一種陷阱,那就是貼標籤與只為追求高層次為目標。領導者本身要有其概念,但又不能被此概念給限制,因為最容易犯下的錯誤是,為了省力而標籤。同時是喪失了可能性,但有時又會太主觀。
所以,對於領導者來說,心智層次的提升,是個人主觀的成長。同樣,對於團隊成員來說也是一樣的概念,你的責任則是引導看到其主觀的看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