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收入?同樣的職位,有的人能拿高薪有的人只能拿著基本的生活費,很多人甚至都不清楚最終為他們的工作買單的到底是誰,盲目地一頭栽到工作裡,希望用自己「努力」 的工作狀態博得老闆肯定,換取升職加薪,只可惜為努力買單的是老闆嗎?不是。為你買單的是消費者,換言之,是市場。我們能為市場帶來多大價值,就會獲得什麼樣的酬勞。市場不在乎你付出過多少努力,它只在乎最後的結果。市場能按照每個人的實際價值給予相應的報酬。
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又或是公司的某某某為何看上去幹的活比自己少,收入卻比自己高。事實上你眼中的這些「閒人」 不僅是單位時間產出的價值比你高(1 個人工作效率等於N 個人用),而且他們還能創造你永遠無法提供的價值—— 「創造型」 人才會主動完善體系中潛藏的漏洞,還會主動發現並開拓未曾探險過的盲區,他們時不時給老闆提出意想不到的好策劃,這些行為都給公司帶來了更多效益。
經濟學裡有一條最基本的原理:價格是由市場供需決定的。在勞動力市場供需中,「創造型」 人才數量少而需求多,他們的 「稀缺度」 決定了他們的高 「價格」。
稀缺的 「創造型」 人才永遠是老闆的焦點,老闆們願意為其支付高昂的費用,以免讓他們為競爭對手所用,同時讓自己失去左膀右臂。也就是說,如果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都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 「創造型」人才。
「創造型」 人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並不是僅僅靠努力就可以縮短的,相反,「創造型」人才看上去似乎並不努力—— 他們會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努力前的思考上,以確保自己付出的每一分鐘時間都能得到市場的最大化收益,再根據市場的實踐反饋來糾正自己的思考誤區。
這意味著在同等努力的條件下,「思考」的質量拉開了兩類人的差距,而不是單純的就業時間長短,這也是為何工作多年的職場「老油條」 有時甚至不如畢業一兩年的職場新人賺的多的原因。
因此,想要有大幅度的收入突破,你就必須培養自己成為「創造型」人才,換句話說 —— 你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思考的質量。
以下幾條原則將幫助你有效地提升思考質量。
1
透過現像看本質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你是手忙腳亂地處理眼前的問題,還是花些時間去思考引發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呢?以過往的經驗來看,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於是總是剛解決了眼前的麻煩,下一個麻煩又接踵而至。
計劃難以實現的根本原因是實現目標的慾望強度還不夠 「致命」,而意志力薄弱、懶惰、拖延症只是其衍生出來的副產品而已。如果我們只分析出了表面淺層的意志力與拖延等問題,簡單粗暴地把現象當作問題產生的根源,就會發現為現象制定解決方案根本沒法完成目標,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會變得極其複雜與鬧心,治標不治本。
其實只要抓住問題本質,所有的表面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努力培養實現目標的慾望,讓它遠遠大於其他所有慾望,這樣我們就能發自內心地堅持到最終完成目標的那一刻。
謹記:不要執著於事件,要看到事件背後的結構,找到一個能夠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短期有效的方法,這樣的錯誤我們隨處可見。
如何抓住問題的本質呢?方法很簡單: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借用金字塔原理的思想,從底部的現象往上推原因: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當得出了上一級答案再試著問自己: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嗎?一直推到無法再推的頂層,就是這個問題的本質。從金字塔的底部到頂尖,試著去收集表層現象,歸納出更深層的原因,從而建造成堅實的金字塔。專注於解決頂尖的根源問題,你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質的飛躍。
2
切合實際地完整思考
二八原則指出,生活中 80% 的事情只由 20% 的事情決定,在經濟學裡這個原則依舊適用:我們 80% 的收入來源於 20% 的工作。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浪費了 80% 的時間在沒有用的點子上。這個問題在初入職場的新人身上格外明顯 —— 因為沒有太多實踐經驗,所以總是不由自主地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人特徵很明顯:常常只是想到了一個點子就開始興奮,而又因此忽略了所有的局限。事實上只有能轉化成完整性行動的點子才是有價值的。
比如說一篇完整的「實用型」文章至少分為三部分: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怎麼做),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讓讀者看得莫名其妙,感覺很不爽。同樣的道理,你興致勃勃地跟老闆說了你自以為是的好想法,然後給不出任何後續的可操作步驟,你是想讓老闆自己策劃出整個方案?先不論想法的優劣,給出一套完整性方案是最基本的態度體現,很多人卻連這一點都意識不到。
對於「創造型」人才來說,完整性是做事最基本的原則,然後他們還會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添磚加瓦、修繕方案,確保整個流程走下來可以給用戶最完美的體驗。
相比於給出完整性方案,切合實際地思考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則更加困難,因為這一步完全依靠過往的實踐與經驗。新人更容易理想化地制定方案,考慮不到方案中有執行難度的部分。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最老套卻最實用的方法依舊是:大量的實踐。不要忘記上文中提到的 20% 的創收工作,最好的實踐範圍便是這 20% 的工作區域。事實上,「創造型」人才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創收工作上,因此他們得到的回報率總是最高的。仔細想想你的工作,哪些部分是真正產生經濟效益的,不斷地去做這些工作就好!
3
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法,不斷學習積累複利效應
對於手上拿著錘子的人來說,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像釘子。對於長期處於同一種知識領域的人來說,解決問題的思維很容易養成一種定式。然而有時候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只涉及一個學科時,擁有多種工具就變得極其重要了,也就是說掌握跨學科的知識有助於打開我們解決問題的突破點,產生一些創造性解決方法。
從歷史的維度上看,這個時代需要跨學科的思維。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是在繪畫、音樂、科學等各領域都有建樹的罕見的天才。達文西的成就,一方面來自於他的天才,另外一方面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環境。當時各個領域可謂百廢待興,一個全才式的人物,在各個領域都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當時間流動到了今天,我們似乎又迎來了新的文藝復興,只不過不是百廢待興,而是百花齊放,因為各門學科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就比如像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都站在知識的海平面上,而天才如達文西的人物,在許多領域都站在了高於海平面的平原上;現在,通過無數傑出人物的努力和探索,人類在許多領域都到達了喜馬拉雅山的高度,於是,當大部分人還站在平原上的時候,一些掌握了各個學科的最重要的知識的人,會站在高於平原的位置。有極少數人,在各個領域都能學習到很高的程度,或許能夠站在青藏高原的高度。
「創造型」人才會有意培養自己的跨學科思維,他們平常會盡可能地吸收多學科最有效的基本知識。比如說概率學、物理中的冗餘概念以及心理學等。當他們著手某一方面的問題時,會試著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合進去,不會讓自己的思維局限於某一領域的思維圈子裡,從而產生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新知識此起彼伏地出現,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任何可積累的事物都具有強大的複利效應,我們學習到的所有知識終將在某一天起到爆發式的作用。波克夏副董事長 查理蒙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4
每日反思,避開自己慣犯的誤區
「創造型」人才深知犯錯誤是進步的必然結果,他們從來都不害怕犯錯誤,但絕不會在同一個坑里摔上兩次。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很明確什麼能讓我們更成功,但我們很清楚什麼讓我們更痛苦。負面認識比正面認識的影響更大,只要避開常犯的錯誤,我們便能飛速地進步,這條提升之路是通過否定方式實現的。
一個很實用的方法就是每日堅持寫反思日記,把常年來積累的錯誤都總結一遍,你會發現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是在反覆地犯同樣的錯誤,要是能提前把這些錯誤矯正不知該少受多少折磨、工作效率提高多少倍!
5
一切取決於我們的行動
你薪資的高低取決於你能為市場提供多少價值,稀缺度高的「創造型」人才是市場供需中炙手可熱的,市場願意為其勞動成果支付高昂的購買費。思考的質量拉開了「創造型」人才與普通人的差距,幸運的是,思考的質量完全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成,這四個原則能夠有效地提升思考質量:
透過現像看本質
切合實際地完整思考
掌握跨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法,不斷學習積累複利效應
每日反思,避開自己慣犯的誤區
也許,我們不能決定自己起點的位置,但是提升自我的資源公平地擺在每個人的面前。但是在每天進步一點點積累的複利影響力,成為「創造型」人才也就等於創造了一個新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