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55【品牌行銷】品牌決勝點:差異化的特色價值
創業就是要開拓商業的新邊疆,就是提供市場上沒有的服務、產品,如果一家公司提供的服務、產品到處都是,這家公司也就走到頭了。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公司變得越來越平庸,產品、服務越來越同質化呢?
在《哈佛最受歡迎的行銷課》,解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一個行業一般會有個衡量標準,比如餐飲行業,衡量標準就是衛生、好吃、上菜快。不過,你可能想不到,一個清晰的行業標準有時候也會壞事。
比如說,20世紀的80年代,有一批著名的醫院達成一致,要向民眾公開醫院的死亡率。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進步,因為醫院走向透明化了嘛。
醫生是個技術,其他指標就算公開了普通人也看不懂,可是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好醫生治好了很多病人,水平當然高,病人沒治好死了,那水平就是不行,所以用死亡率的高低,來判斷一家醫院的好壞,就是一個完美的標準。
可事實是,人們很快發現用死亡率作為判斷標準太不準確了,試想,如果一個人得了重病,就去大醫院治療,頭疼腦熱的就去診所看,所以時間長了,大醫院的死亡率就比小診所高很多,可這能說明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比小診所差嗎?而且,如果拿死亡率衡量醫院的水平,很多醫院會為了降低死亡率,拒絕接受重症病人。
所以,一個清晰的衡量標準也會帶來弊端。那為什麼大家會向行業標準妥協、變得同質化呢?有一個理論叫「自發性脅從」,就是說在一個競爭的環境裡,一個人向某個方向發展,它的直接競爭對手為了不被甩開,一般也會立刻跟進。大家都跟進,這就成了一個行業標準,於是所有人就都沒了個性。
比如說,如果哈佛大學承諾為學生提供一年免費出國遊學的機會,那和哈佛差不多的一流學校迫於競爭壓力,很可能也會提供免費遊學的服務,這就成了行業標準。但是如果是三流大學,本來就和哈佛就不在一個層面上競爭,所以就不會跟進。再比如,如果五星級酒店提供了24小時免費乾洗服務,那同級別的五星酒店也有可能會更進,但是快捷酒店就不會。
在商業競爭上,標準對品牌的誤導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在SUV車的市場中,吉普和尼桑一開始各有側重,吉普講究性能,尼桑講究舒適度。但行業的標準是,既追求性能,又追求舒適度,於是,這兩個品牌就在自己的短板上下功夫,結果就沒了差異性,兩個品牌都變的很平庸。
實際上呢,與其花時間補短板,不如在自己的長處上多下功夫,比如說重視教學質量的大學,就沒必要非要具備強大的研究能力;一個技巧型的網球選手,就沒有必要下大功夫提升自己的耐力。
真正的差異,不是各項全能,而是有一項獨門絕技。比如說,如果悍馬在廣告中宣傳說車子的內部很舒服,像坐在家裡的沙發上一樣,那它原來“硬漢”的形象肯定就會遭到破壞。如果法拉利宣傳自己安全性有多麼高,那它“最快跑車”的口碑也會遭到破壞。
所以,「特色化」才是品牌建設的正道。在商業競爭中,與其補短板,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長處上,避開「自發性脅」從而轉向專精特色的品牌生命力才更持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