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企業沒有所謂的台幹、中幹、美幹,只有能幹跟不能幹。」這是郭台銘在企業裡喊出的口號,可以看出,非常務實,卻也是最真實的事實。
某次京東集團的高層會議,京東執行長劉強東問:「今年我們要提升3倍的業績,要怎麼做到?。」這時有位高管說:「今年做到1倍就已經很艱苦了,不可能達到。」這時劉強東說:「我是說怎麼達到?而不是說可不可以?」從此這位高管再也沒出席這會議。
怎麼執行,跟可不可以完全是兩回事,在所有企業領導者身上,你永遠只會看到他們說:「怎麼做到?」。「可不可以做到?」從來都不是最初的源頭。
如果說在郭台銘身上要學什麼,「執行力」肯定會是最重要的一環。對於執行力其中就包含了裡解決問題的速度。
01速度決定你的競爭程度
最近上映的電影《敦克爾克大撤退》就是描述納粹德國在發動閃電戰,迅速包圍英法聯軍的事件。當時德軍的機械化坦克部隊,讓整個作戰速度得以提升好幾倍,而當時英法聯軍的作戰意識還停留在一戰時的挖壕溝作戰方式,以至於被迅速的擊破防線。
經營一家企業如同在作戰一般,今天你做不到,遲早有人會把你給幹掉。同樣,愈是競爭激烈,你只要比別人慢,就會落後,甚至是看不到未來。
在今天的世界,沒有「大」的打敗「小」的,只有「快」的打敗「慢」的。
解決問題的速度,一直是判斷一個人未來潛力的一個關鍵。而能夠解決快,有準確,更是未來高手與一般人的差距。
一件事情你用十天完成,同樣有的人可以只用一天完成,品質更甚於你,你的競爭力也就蕩然無存。這是我在郭台銘身上學習到的精神,除非太陽不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
在業界有個經典故事,有一名從美國來的採購員準備搭機來台灣,當時宏碁派了一位協理帶領業務團隊前去接機,帶到台北跟執行長會面。當這一群人到機場後發現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已經帶領業務團隊在此等候。直到飛機降落,這群人上前去接待時,那名美國採購員和郭台銘一邊有說有笑,一邊走下飛機。因為郭台銘已經掌握採購員的行蹤,先行在機上就已經採取行動了。
02客戶決定你的身價
郭台銘有句話說:「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不是說企業裡的人都是四流人才,而是一流的客戶,會激起整個企業像一流客戶的標準看齊。
當在替蘋果設計、生產製造時,你會與一流人才接觸,看到他們對於產品的要求、流程的標準與生產的嚴謹。所以,當你要找出你的身價,就必須先擁有相對的能力。
如同查理忙格所說:「要你擁有某項東西,首先你必須配得上。」
而這一切就是格局的提升,你的格局與見識只停留在台灣,頂多是中小企業,要做到國際化企業,就必須使出任何辦法,找到與國際企業連結的可能。
因為一次的接觸,就是格局視野的提升。
03格局、布局、步局
十年後最重要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格局,來自於他的內心,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這幾天在看到郭台銘在白宮的表現,真的讓我感到佩服,能夠做到在美國有這樣的待遇,可以說,內心的格局,會決定你站在什麼高度。
30年前的1980年代,當時建設剛落成,整個台灣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王永慶、張忠謀、郭台銘那一代企業家,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在台灣還是能夠創造在全球的影響力
30年過去,很感謝有他們,在什麼都沒有、沒有資源、沒有保護、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提著皮箱,開始與全世界做生意。
用那一代人的雙手,打造出現在的成就。
然而,建立一座城市的文化需要長年累月十幾年的時間,但是毀掉它卻只需極短暫的片刻。
之前聽到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提到:「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怎麼創新?」
旁邊有個人跟我講:「台灣有希望,我想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在創新。」
後來我說:「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去創新。」
然而,是什麼擋住了我們的心胸,是什麼擋住了我們的舞台。
或許,沒有所謂對錯。只能回歸到一句話「怎麼做到?」
具體的人做具體的事,永不抱怨,即便痛苦艱難,也要胸懷千萬里、心思細如絲。這是那一代人用身教教出來的精神,也是我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