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255|走到生命盡頭時,尊嚴才是我們生命的最後旅程


生命的價值,有時是等到我們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時,回首發現我們還有所謂的責任在。

這次讀完《凝視死亡》之後,讓我開啟對於這些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們,以及在面對是否接受治療繼續活下去,與讓生命活的有尊嚴間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作者帶著我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其實幾乎所有的年長者,都是討厭進安養機構。這是為什麼,因為事實上所謂的養老院,就如同是監獄,只是裡面的人在對待這些長者的方式不同。

第一節,長者到在接近生命盡頭時,在乎的是什麼


如果有當過兵,就會知道。在當兵的那段時間基本上是你的生命可以說是被剝奪了,然後過著被別人安排好的表來過日子。

同樣的,養老院裡遵守最大的價值就是「安全」,為了怕稍有一點疏忽就會有很大的爭議。

為了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一定走向標準化,一大早被廣播叫醒,排隊上化妝室,接著所有人吃早餐。然後開始被人到處推著輪椅走,轉圈圈走走。

可以發現,這等於是把人當做犯人一樣,只是我們對待的方式不同。這兩者之間的共同特徵就是,「個人隱私」也可以說「尊嚴」

第二節,長者心目中的關鍵詞「家」


這本書裡面提到有看到這樣現況,於是找遍全美各地的機構,都沒有一間能夠做到給人的尊重隱私。

於是他就與他的妻子一起成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以「家」為核心態念。他們逐步規劃、建房他們的理念是讓每位長者都有一間能夠由內而外反鎖的房間。這些護理人員、水電工、醫生要進去長者的房間時,都必須要先行敲門詢問,並且保有非常大的自由度,要睡到幾點由個人決定。

這時就會有一個問題,萬一長者躺在裡面一睡不醒那該怎麼辦?這就是這間機溝創辦的初衷,因為那是長者們自己所選擇。

在尊重隱私與生活品質上就必須有所取捨,如果以安全為考量,那麼大眾的養老院模式最合適,然而,從個人生活的「家」為出發時,就代表尊重個人的生活習性。

其實,這也讓我反思到,是否只要是到一定的年紀,個人的生活品質,就注定需要被控管,能否以更尊重個人生命的角度來重新看待他們真正的需求,而不只是我們一心想要的結果。

第三節,延續生命意義


在書裏面得到另一種起法,那就是為什麼有些長者到老後,就好等待著生命結束。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責任感」的喪失。

這時長者會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價值時,對於活下去的動力也就日漸淡化。書中看到一個案例說,有家養老院引進了兩隻狗、四隻貓,一百隻鳥,分給每位長者飼養。當這些長者開始發覺自己有責任、能力照顧這些動物時,所有人的精神與行為開始有了轉變,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照顧好這些動物。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生命意義,來自於他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或者是貢獻程度決定。所以要激勵起一個人的生命鬥志,可以讓他們知道,他們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有能力取影響其他生命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