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497|《雙軌轉型》(1)組織創新,突破組織邊界的創新之道


共計 2,459 字 | 閱讀時間 4 分鐘

《雙軌轉型》中透過一個核心內涵與雙軌的創新模型,還有一條創新價值鏈,解析《創新者的兩難》裡面所創新者如何突破現有的困難,以及解釋雙軌創新模型的發展思路。

往往殺死人,不是人們手裡拿的武器,而是落後的觀念知識,面對創新改變最大的無奈是,即便你想保存著既有的思維認知,直到老去衰亡後,這些曾經堅守的事物,也都只是過往雲煙。

好比一句話所說:「讓所有人認同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式是,就是那些反抗者都已經不再了。」這也意味著,時間是檢驗真理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式。

轉型、變遷、升級、改變、變革,這系列的話語,都在讓我們從當下的平衡點,轉向下一個平衡點上。在此過程中,不斷打破現有平衡,逐漸進入到下一平衡狀態時。

我們常會以「打破」現狀為出發,卻忽略了,達到創新型態後所需要的知識、能力、技術與觀念來支持。

這意味著「一次性」完成創新,反而會適得其反。《雙軌轉型》的價值,就是以「漸進式」的方式,逐漸滿足達到下一個平衡點。

然而,即便知道怎麼創新,還是會「不想」、「不會」創新,這時就要回歸到「人」本身來思考,是什麼束縛住創新的是什麼。





01束縛住人們的創新思維是什麼


《創新者的兩難》書裡面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價值網」,也就是每間企業的發展歷程中,當企業獲得「正反饋」的同時,就會自然而然的把這個行為結果,認為是有效的:相對的,這這個行為會有「負反饋」的結果時,往往就會偏向抗拒這件事情。

久而久之,就會形價值網依賴,主要原因在於,人類通過「歸納法」把過去認為做這件事情會有「正反饋」的行為,給記住歸納起來,這時就會出現一歸納思考法常有的盲點,也就是「過去與未來」一樣的假設上。

換言之,當外部環境的變化是一百多年才會有一項新技術的變革時,這種思考的假設就會成立。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現在訊息快速的更新,再加上像是,AI、大數據、等技術不斷的演進。

如同我們面臨到市場出現破壞原有商業模式的企業,或是突然出現一場黑天鵝事件,導致原有的商業模式失效。這也就對現在企業經營、管理者提出,需要讓企業擁有「反脆弱」的能力,讓企業在面臨這些變化時,能夠「適應」這些變化。

但這種能力不只是心理認知說,我們已經知道會有變化,還要更深一層來思考,怎麼有「方法」來面對。






02破壞式創新的3個問題


這種「線性化」的思考方式,面對外部環境的變遷下,要如何找出對應的方式,就需要打破既有的認知框架,也就是從原有價值網中,找出新的「觀測視角。」

《創新的兩難》就針對上述的問題點,深度的解釋說,我們為何無法創新,以及創新時會面臨到的阻礙點。

但這時還留下幾個問題點,還需要再被確認那就是:
1.如何善用這些變革來推動公司進入下一波的成長?
2.怎麼知道公司將面臨到發展的極限點?
3.如何重新建立公司的新動能?

這三個問題的背後,就是在為組織領導者、管理層所提出的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做出轉變。

目前在變革領域上,任誰都無法清楚地預測到,為什麼過去很強大的企業,為何突然衰敗,為何那些霸主沒有做任何的失誤,卻還是會面臨被淘汰的機會。

這時就會出現最常見的做法,「整合所有資源進行一次性的變革」,這就導致,變革的過程中出現不適應,最後整個組織發展的過程進入到一種失衡的狀態。

因為本質的解決方式,不是將整個組織進行轉型,這種單一型態的轉型過程,往往遭到的抗拒是最為激烈,就好比,達爾文在出版《物種起源》時,就顛覆人們過往的認知,從原本神創論,轉變成進化論,這種論證不僅讓人類自身的價值感被貶值。

所以在進行變革時,不能只想一次性解決這問題,而是需要「漸進式」的發展,為我們達到下一個均衡點做好準備。以此來針對這三個問題的深度解析,就是幫助我們在解決問題上,擁有更全面性的思考方式,把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點與阻礙點給全面分析。

03解決「漸進式」創新的思路:雙軌模型


《雙軌轉型》在書中以一組核心內涵、兩組模型與一條價值鏈來全面分析,企業在進行創新變革上,如何將組織拆分成「原有業務」與「創新業務」的雙軌進行變革,

這些問題的最後,都是在告訴我們,「創新」不是線性化的思考過程能夠產出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提到:「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與滿足顧客。」

為了達成顧客的期望與需求,企業端就會設計出「目標」與「達成方式」也就,也就是這本書裡所提到「任務」與「做法」。

任務:解決問題,達成顧客目標的核心價值。
做法:進行過程,設計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流程。

所謂「任務」就是每間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換句話說,人們通過你來解決消費者什麼樣的問題,這是本質性的思考過程。例如,交通運輸業的本質任務,就是把人群送往另一個地點。至於過程是安全、滿意、舒服、愉快等感受,則是「做法」來決定。

這就能解釋「做法」是我們達到目標的路徑,各家企業對於達成任務的方向各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追求效率、有的追求安全、有的注重品質。依據關注點的不同,產生出對應的做法。

我們在面對不同的情況中,要如何找出相對應的解決知道,這時就是「定位」的功效,讓你在紅海中,給消費者獨有的價值感受。


04雙軌創新模型到分形結構


理解了核心內涵後,接著就是設計創新模型,《雙軌轉型》裡面提到兩組創新模型,分別時:轉型A、轉型B。

轉型A:原有業務的重新定義,任務「不變」+做法「轉變」
轉型B:創造另一個驅動引擎,任務「轉變」+做法「轉變」

這兩套模型,不只是一種分散風險的概念,而是「持續創造」增長的動力,當原有事業經歷到極限點時,通過新的驅動引擎持續帶動組織另一個新高峰。

換言之,企業持續增長,來自多套轉型A與轉型B的結合,讓轉型成為一整套「分形結構。」

這過程讓企業保持在不斷「適應」的過程,這意味的變動成為常態。但這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當變化太常出現,對於內部的人才能否有辦法適應,所以才會需要有「能力鏈C」來取得原有事業下的能力與創新時所需要的能力。

綜合轉型模型與能力鏈,就會得出:
轉型A + 轉型B + 能力鏈C =雙軌轉型公式

不論是事業經營者、管理者,還是個人,都需要了解,要想突破現有認知與能力框架,通過原有能力與認知的深耕化,與未來市場的需求趨勢,來設計出一整套創新結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