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364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金融+移動+社群+遊戲」,這八個字就概括了微信支付成功的核心。過去我們常認為,一項領域與另一個領域是完全不相關,但如今,很多迅速崛起的企業都是把握住所謂的「跨界」結合不同領域的功能,最終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然而,跨界的本質,只是停留在結合兩者不同領域的想法,等於完全沒有理解,因為最根本的不是結合,而是「價值行為的型態轉變」。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這張照片,裡面的人都可說是東半球最有價值的人,可能沒用過但至少你聽過。包含騰訊馬化騰、京東劉強東、小米雷軍等人,也可以說是這一代互聯網的領軍。
但這並不代表,大就會一直保持不變,因為後續會有人持續的追上。那些被追上或是被時代淘汰的人,往往都是因為固有的領域成功下,形成固化的成功經驗,以至於出現「過去的成功,不代表未來的成功。」
過去渠道為王,只要有錢,你就可以賣下任何廣告渠道,就能夠讓所有用戶看到你的品牌。但如今,這種方式除了大型企業還可以參考之外,絕大多數品牌如果也跟著這麼做,絕對是把錢價值發揮到最低的功效。
用戶所在乎的已經不是平台上能夠看到什麼,
對於互聯網的認知,如果只是認為把產品拿到線上,就等同於完成互聯網轉型,這意味著還不了解,互聯網的本質,其實是連結。
這種連結感,不是把產品直接放到網上就成功,它更是一種人與人間的情感連結。
這就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存在的理由是什麼?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產品與服務,真正存在的是「意義與價值的創造。」
01企業為什麼存在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就曾說:「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創造顧客。」
所謂創造顧客,並非是你直接拿出一個產品或服務就好,而是人們在你的產品上看到未來感。企業的存在,就是意義與價值的再創造。
例如當車子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前,你問絕大多數的人,你希望如何更快速地到達另一的地方,人們絕大多數會跟你說,給我一匹跑更快的馬。
背後的價值是「想要更快」,「馬」只是載體或是媒介,這意味著,這是一種可替代性的。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是可以替換掉原本的事物,原來的價值還是持續保持著,那麼就等同於完成一次產業升級的過程。
汽車的全面性開展,就是在同樣的價值下,透過新一代的媒介創造出了新市場。
所以,整個市場的核心並非是產品本身來設定界線,根本的本質來是要回到「價值點」來看。只要有能夠提供相似「價值點」的企業存在,即便生產的產品與服務不同,還是有存在競爭性。
回到企業的本質是意義與價值的創造,那麼,互聯網連結的是價值點,還是產品,就可以清晰的明白。
02侷限,源自我們的定義
餐飲店的發展,很多人會認為做飲食就是餐飲,那種思維只是停留在「產品視角」。為什麼餐飲業不能發展文化?換句話說,是我們本身對於產業的定義,而局限了自身價值點的擴張。
Google的核心業務是搜索引擎,有95%的收益都是來自收尋引擎的業務,但是為什麼Google還會不斷的往人工智能、穿戴式裝置、無人汽車等方向發展,原因就是:
績效目標的不斷增長,必然驅使企業發展出多元化
大型企業發展到最後,必然會出現一個窘境,也就是產業飽和,這種產業飽和意旨,我們所認定的產業範圍,會「限制」住我們的發展業績。
從Google的例子來看,全球搜索引擎的市場價值約170億美元,相對於,全球科技市場的價值約9460億美元。雖然Google進九成業績來自搜尋引擎,但是你可以發現,即便做到全球第一大,最多也只能賺到170億美元的市場。
同樣是定義,如果把市場定義為「全球科技市場」170億美元的增長空間,一下子躍升至9460億美元。這也是為什麼Google或者是其他企業紛紛轉向更大市場來做為定位。
因為我們所設定的市場格局,將決定我們影響的群眾以及獲利空間。
03人們想像的市場,源自文化的傳遞
回到前面提到的問題「為什麼餐飲業不能定位成文化產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的認知框架把我們所想的侷限。
如同為什麼移動加上金融可以成為支付寶,又會什麼不能夠成為類似銀行價值的轉型。於是餘額寶就誕生。
但這又會延伸出一個問題,如果跨界這麼容易,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都想不到?
這就牽涉到兩個層面:一個是個人,一個是社會
個人層面來說,就是我們是否相信,這是個事實。
社會層面則牽扯到更廣的,更多的協作網絡。
所以,一但嘗試跨界,必然會遭到原有領域的經營者反抗或拒絕,因為你這種跨界是在侵害到他們所獲益的價值網絡。
然而,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僅僅是停留在這兩個層面的限制是還不夠,因為我們只是看到「可不可行」卻忽略了一個根本的事實。
為什麼過去這些跨界行徑,在互聯網的發展下逐步地成為可能?
就是因為過去是從大平台來分發訊息,也就是點對點的對接,這種連結方式很容以預測,你只要知道那些大型平台可以做為廣告的渠道就好,剩下的就等時間,讓人群逐步的流進我們的平台裡。
然而,互聯網的出現,不只是產生更便利的連結性,另一個觀點則來自,小眾社群的力量。這種就類似,你不會知道你什麼時候會重頭獎的感覺,因為每個社群點,都有可能是流量的創造點,但你無法預測。
這就會出現一種現象,當我們砸大錢在各種廣告上,你卻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流量會突然出現,又或者完全沒有流量。
但是,同樣是流量,精準流量更微有價值,那些才是你的目標用戶。可是會遇到一個問題點是,跨界發展本身沒有人會知道怎麼操作,因為人們也不知道這是他們所需要的。
可是,有一項核心價值卻是不變的事實,那就是「價值點」的共鳴。
換句話說,餐飲業的文化價值,不是因為餐飲本身,可以是做餐飲的過程、材料的源頭、服務的典藏、衍伸性產品的發展。
這些都代表著不同的側面,但卻都是從同一個品牌理念所放射出來的價值點。人們會因為你所定義的想像,最終感覺到這種想像所帶來的氛圍。文化的積累就源自這些一點一滴的想像過程。
你可以是賣產品,但卻不能忘記,產品只是載體,最終必須回到價值點。
從價值點來出發,才能孕育出文化的生成。
品牌價值也就是由此而生。
互聯網的應用則是讓點滴的積累被逐步放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