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110【可用在組織發展上】馬雲:什麼是好的戰略?到職涯地圖的產出


馬雲最初創業開始,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於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雲別瞎折騰了,

就連幾個合作夥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但是馬雲沒有想過放棄,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着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

當時就發生過一個抉擇,大家都覺得販賣這些小商品反而比較好賺,於是就想全部人都來做這件事情。但是馬雲卻跟合作夥伴說:「籌錢的事情就交給我,翻譯社還是要做,不能因為這個好賺就選擇做這個,因為這跟我們最初就是要做成一個翻譯社,這就是我們的戰略。」

最終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並論,從海博翻譯社的創業經歷中可以觀察到,如果沒有好的初衷、願景、使命、價值觀,碰到各種誘惑的抉擇時,將會使我們迷失方向。就會出現一種情況,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認為只要有好處的地方就是發展的機會,但卻容易忽略一件事情,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即使有,也會因為時間的推演,將爆露出致命的盲點。

換句話說,所有的發展都是有所謂的「基本功」一旦缺乏這種基礎,將會被時間所淘汰。而堅持、持續的發展基本功,就源自於願景、使命與價值,這些就如同茫茫大海上的北極星,指引著人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即使途中發現各種誘惑,都會知道什麼是對的選擇。

接著將以馬雲在湖畔大學公開課上的第一講,談戰略對於組織的價值,不管是企業家,還是創業者,又或者是管理者與個人發展規劃,都能從中找尋到所要的基礎概念。

領導 決策 經營
願景 使命 價值
共計 2,476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都會有種想法是,一定要做好、做大、做強。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何給企業製定「做好、做大、做強」的發展戰略?馬雲在湖畔大學公開課的第一講裡,就從使命、願景、價值觀三個角度,來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使命


第一個角度,使命感。要想了解使命感,馬雲說,你得先想明白三個問題: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能放棄什麼?一家公司,如果想要做戰略,那麼離開了這些問題,一切都是空的。只有理清這些問題,企業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關於這一點,馬雲拿兩個公司做例子,一個是通用電氣,一個是迪士尼。

首先通用電氣,這家公司創建於100多年前,那時候愛迪生髮明了電燈泡。通用電氣提出的第一個使命,就是「讓世界亮起來」。不過當時的電燈泡基本上是亮了兩三分鐘,燈泡裡面的絲就燒沒了。當時每個進到通用電氣的人,從老闆到員工,甚至管傳達室的,都希望這兩分鐘的亮能夠撐到二十分鐘。所以直到今天為止,通用電氣的一切都圍繞著電氣,而加入通用電氣的人也都充滿著榮耀感——「我的工作是讓世界亮起來」。

另外一個例子是迪士尼,它的使命是make the world happy——讓世界快樂起來。所以迪士尼就要求,自己招進來的員工得是很開心的人。它們的戲劇、電影等等,所有東西也都是為了讓大家開心。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使命,你招人的時候,眼光就會完全不一樣。你建立的組織也會完全不一樣。就像阿里會要求,每個加入這家公司的人,都能清楚地確定,為什麼要有阿里這家公司,所有人都圍繞這個使命去工作。馬雲說自己也一樣,他在公司5年、15年裡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阿里的使命展開。員工平時可能不太會注意「使命」這個東西,但在公司生死攸關、或者面臨重大利益的抉擇時,它就發生作用了,正是因為使命感,才讓阿里可以成長為巨頭。

願景


第二個角度是願景。你跟員工講:我們的使命是什麼,這個東西怎麼不錯,大家就會覺得。反正你就說,離我們也太遠。但是接下來大家關心的是,這個公司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我有什麼好處呢?當講到使命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還會覺得這是空頭支票。可是願景,就有階段性了,5年、10年、20年後會怎麼樣。假如一家公司跟員工說,明年我們的業績,大概差不多要增加20%,這不是願景,這是目標。只有至少10年、20年的設想和規劃,才叫願景。

經營企業時,如果你沒有明確的使命、願景,今天來一個人,跟你說這條路賺錢,你跟著走了;明天又來一個人,跟你說另外一條路賺錢,你又跟著走了,並且你還都能找到非常好的理由,認為做企業,我們得先活下來再說。做企業其實是很痛苦的,即使是阿里這樣的企業,在前面10年也很痛苦,面臨很多誘惑。比如說,阿里當時就有一個選擇:給人做解決方案,然後去說服一個老闆,掏兩百萬,阿里吃回扣。那你是這樣給人做解決方案呢,還是像原來那樣,堅持做個交易平台,點點滴滴熬下去呢?這其實就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大家都看到了,結果也不一樣。

馬雲說,自己現在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如果做的事情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不是能讓你開心的,甚至是連自己都看不起的事情,那你是不可能堅持很久的。

價值觀


第三個角度是價值觀。馬雲說,價值觀不是虛的東西,是需要用考核和製度來強化的,不考核的價值觀沒用。即使是文化,也是考核出來的。如果你的文化是貼在牆上的,你也不知道怎麼考核,那就是瞎扯。就像阿里,成立十多年來每個季度都把價值觀和業績放一起考核。一個員工業績好,價值觀不行,是不能被晉升的;熱愛公司和同事,但是因為幫助別人,自己業績沒有完成,那也不行;只有這兩個都做好了才行。

馬雲還提到,千萬不要聽人講那些空對空的戰略,每家公司的戰略是不一樣的,戰略一定是不可複制的,所有可以被複製的東西都是不值錢的。有戰略你就公佈給世界,我要做這件事,這是我的使命,這是我的願景,還有我的價值觀,這些東西就放在桌子上。

總結來說就是,先用制度強化好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基於這三樣東西,再來考慮戰略。


結語


這種企業的願景價值,對於個人又有什麼幫助,其實,面對戰略目標的設定,我們可以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可以清楚、明白的找尋到所謂的指引。

這種方式可以具體化呈現相對應的結果,也就是說,要成為這樣的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技巧、能力與相對應的經驗轉換。從而具體呈現出大框架,接著再一步步把各項目標至於其中,就成為個人的職涯地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