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436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三十年前,決定歌手人氣,常透過銷售唱片數量來統計;現在,決定的指標,變成了影音平台上的點閱數。
兩者之間的差異前者只有公司方面知道,後者則是在公開平台上的量化。當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如果還只是從單一的管道來做為營收的來源,很有可能會為了要保守舊有的營收來源,而忽略甚至是放棄新的行銷通路。
這也意謂著,你怎麼看待使用科技的轉變,會決定你的未來發展的潛力。同樣是對於互聯網平台的公開化,有的人就會思考到,它是一種平台,而不是獲利通路,因為看到它真正的價值來自於曝光度,有了曝光才會有後來鐵粉的支持,系列化的商品才是真正的獲利來源。
如同一句話講:「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你認為的營收方式,也許不是真正的營收來源,反而是你所看不到的地方,才會是企業主要的營收業務。
這也說明,每項產品必須要能有爆量,也就是有足夠的市場份額。但是,產品經理在設計時,往往只從高層決定,或是自己團隊設想架構來作為產品開發,卻少有與行銷經理理解市場的反饋與真實需求。
換句話說,產品經理看或高層領導團看到某項產品在市場上大賣,就想說我們是否也能做到一樣的成果,往往這種想法都是單一主觀,忽略了市場真實需求,失敗的產品也有相繼而成。
01提升產品價值的三區塊
這也是作者在經歷二十多年的產品開發中最深的體悟:「如果開發的產品沒有市場價值,即便開發團隊在優秀也無濟於事。」
可以說,僅僅是做出好產品是不夠的,還要確認產品的價值、可用與可行性。
從上述的講述中也道出了,要產出一件好的產品,不可或缺三個關鍵點:
人員
流程
產品
三者是組成產品優劣的關鍵要素,即便有好的團隊,少了好的檢視流程,如同有好的團隊,卻往錯的方向走。流程本身就是一個檢視與需求再確認的過程。
產品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一種互動,更具體的來講,它就是一種情境感受,因為你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你不僅是在使用功能,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價值依賴。
最後,人員對於產品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一環節,最常會認為,只要有好的團隊就會有相對的成果,但,很多企業產品之所以會失敗,就在於內部的人所導致。
這種影響性是來自於分工的職責。
02分工的必然性
《對手偷不走的優勢》中就曾提到:「即便團隊裡解存在價值、要做的事情,以及我們是考什麼贏得市場,在分配事物給團隊,很容易陷入,以為大家都有共同默契,而產生結果的失敗,最終誰也沒有要對結果負責。」
同樣,對於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為了釐清在什麼環節最容易發生這種爭議,必須從產品構想,開發到最後的市場行銷流程來逐步解構,每個人在此期間的任務與職責。
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基本會有三個階段:
設計構想:產品經理、用戶體驗設計師
專案執行:專案管理者、開發團隊
行銷維護:維護團隊、產品行銷經理
對組織人手充裕來講,各都會有相對應的人員來擔任,就是分工明確給各部的人。對於有些組織的人手不足以做出這些分工時,一職兼任兩身分就是常見的現象。
這也是讓一個產品衰敗的禍因。其中又以,產品經理身兼產品行銷經理。通常兼任兩項很少有人能夠負起相對的能力。另一方面,會壓縮個人時間的使用最佳化。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已生產釘子的案例來說明,如果一個人自己生產製作到完工一天最多不到100個。但是,當每個人只負責一的部分,整個生產量就可達到4000多支。
分工是發揮社會效益最佳的行為模式。雖然這套概念有些人認為這種模式會使人喪失創造性,但後續產生的職能疲勞、倦怠感這部分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解決,而這邊著重的點在於,組織分工對於產出的結果為導向,分工確實必然是組織發展的關鍵。
然而,對於產品失敗的原因,為什麼會在產品經理與行銷經理之間。
其中以相對能力來看,產品經理對於產品本身知道它相關功能、操作與特點,以及可能發生的狀況排除。對於行銷經理,理解行銷通路的推廣、市場布局的時間點,用戶關係如何經營等對於市場需求的辨識。
如果兩項同時兼任,對於個人來說會是一種極大負擔,因為兩種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完全不是一人可以擔負起,尤其對於全球性市場的布局,乃至區域性都很難單一來達成。
可是,很多企業還是以這種方式來發展產品,說是財務不支持,或是這不是太重要,所以常常忽略於此。也就容易導致兩件事情的發生:
人員無法勝任
就是筋疲力盡無法把兩項都做好
作者一再強調分工的重要性,原因就在於,兩者的職責必須明確定義出來,更具體來說,所有優秀或是成功的產品背後,都一定有位明確的人,為此產品做出全部的負責。
這跟前面說到分工的意義,原因相同,都是聚焦在責任地確實。但這邊會提出一個疑問,如果身兼兩職,責任不就會具體落實在個人身上,那是因為,產品的價值與否,跟市場行銷的成功與否,是分開來的兩件事情。
03產品背後的人
就但從個人特質來看,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可以擔起產品經理,或行銷經理,兩者對於團隊來講都是不可或缺,因為好的產品經理是辨識產品價值與可行性,行銷經理則是市場銷售與需求辨別。
其本身的專業性都需有相當成果,以個人特質來看,還需要有三項面向:
高效率
嚴格要求
嚴格遵循
這是對於產品經理本身來看,因為產品開發過程,任何一項細節都無法被忽視,或是跳脫。如同飛起起飛的時候,駕駛員必須逐一確認各項指標數值是否達到標準,一但有指標缺失,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飛航事件。
換句話說,這些特質的背後,是對於做事情的態度,更準確來說是一種匠人般的精神。
沒有經過這樣的打磨與淬鍊,草草出產的產品,很容易被消費市場給看出來,因為「細節」往往是區分你與一般產品差異的決勝點。
這種「細節」對於行銷人來講,就是一種定位,一種在你腦海中的一場爭奪之戰。
回到產品本身,它的開發過程,必須包含:人員、流程與產品三要素。
從人員的角度來看,一件好的產品,必須從分工職責來看,換句話說,當你看一件產品是否能成就卓越,可以從設計、生產到銷售的過程中,內部人員對於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否都明確知道,自己負責的環節與責任是什麼。
一但有模糊地帶,或者沒有人對產聘做最終負責,產品開發生產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中斷的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