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305|找出好問題:時間與空間的視角維度



共計 1,174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一代宗師》裡有句話:「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是習武之人的境界。好比一個人視野,所達到不同的境界,最終是否把已有的回饋,才是真的悟道。

我們面對小概率事件時,見自己,只能看到與自己有關的事;見天地,會思考這件事情關聯;見眾生,面對這件事,我能做什麼。

其實,一個人的能力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我們所見問題的視角,將決定個人的極限。

所以,如何有效並且深入地去找到問題的核心,就牽涉到我們怎麼看一件事情。

培養看問題的層次,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時間、空間。


時間:所有成功,都不是一次性事件


為什麼都要定戰略,願景、使命與價值觀,因為這些事讓我們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檢視現在自己當下所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在看一件事情時,常會有種想法,就是現在投入後,馬上就要獲得結果。如同我們在玩遊戲時,為什麼會不斷吸引我們,其中的因素就包含了在遊戲世界中的任何點擊與行為,都會立即產生相對的回應與反饋。

對於看問題的時間性來講,如果只從短期的得失來看問題,往往會局限住我們能看到的事物。例如,2003年馬斯克開始坐電動車的製造,當時很多人覺得生產一部電動車的成本很高,很難取代現有的交通系統。因為看到電動車的未來以及思考對於電動車成本雖然高,但從最高成本的層面去找出解決方法,最終打造出了特斯拉品牌。

這種思考方式,被稱為「第一性原理」找到事物的核心根本。如果一件事情,把它放在更大的時間框架下,思考這件事情的意義與價值。如同我們今天達成了一項成就,放眼十年後,再回看自己的今天,這件事情的意義也會有所不同。

好比一句話說:「現在的你,是五年前的你決定的。;未來你的模樣,由今天的你所締造的。」

時間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一件事情除了現在,在未來是否會有其他的可能性。


空間:總有早已解決這問題


有時候,不是我們做事情的方法錯了,而是我們做事情的方向錯了。必須要知道一件事,你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已經有人找到方法解決,甚至是成效比我們好。

例如當我們在位一件事情沾沾自喜時,例如,我們比賽得了獎,或者被他人誇讚時,心理會感到高興。與此同時,如果因此而幹覺自己很厲害,這就說明自己的格局太小了。在這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跟你同樣身分的人,所獲得的成就更大。

所以,面對問題時從空間的角度,是讓我們跳脫當下的世界,以虛心的心態來從新構思,這件事情的別人會怎麼做。

愛因斯坦曾講過:「試圖用同樣的想法,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所謂的精神錯亂。」老辦法無法產生新解決方案,創新也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查理盲格提到對於跨領域學習的學習,舊式幫助我們用不同領域的方式,來解決根本問題,同一類型的思維模式,在經歷不同學科的思考模式後,透過觀點、元素與知識結構的不同,反而能讓我們跳脫既有的模型框架。用更大的空間視角來探詢新的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