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19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成功,第一層級的渲染方式就來自這個人的努力、動機。然而,這一層只是基礎,再到成功之間,其實還有著幾層未知,不被外人所知的事實。
這就會導致一件事情,看似成功者,都不是絕對可相信。因為世界上的人很多,能夠真正成功的就那麼幾個,所以,不是所有訊息都該被列為思考的基礎,一但這些訊息本身,是以主觀歸納所做出的結論,會讓你做決策時,出現認知偏差。
這就是渴望要成功者必須清楚意識到,思想、認知都有它的本質性,只有從本質性出發,也就是從演繹法所推論出來的結果,才可以稱得上是可性。
不然一切的憑感覺、憑經驗的認知想像,都經不起在不確定性、複雜性下生存,以此為基礎的決斷選擇,也將得出不可控的結果。
01不負責的名句都長得什麼樣子
如果你聽到有人說:「創業就是要全職創業才會成功。」如果只憑這一句話,沒有告訴你,這一句話事實的依據是什麼,又是用什麼樣的基礎假設,邏輯推導所產生的總結,只憑感覺、想像就說出口的話,這種話語,基本上毫無可信與參考價值。
從這就可以總結出一個情況,如果聽看似成功者分享的總結時,如果他可以把這些結果用一套邏輯推導給你看,這才是有價值的認知。
如果聽到的都只是單點、單點的歸納總結,彼此之間找不出邏輯性,這種分享最多只是心靈雞湯,又或者是毫無價值的分享。
你的時間很寶貴,也是你這一生唯一的資產。只有當你愈接近世界的真理,你才會知道,有很多東西不是全然必要的,而那些讓你接近真理的事物,就是思想上能夠幫助你走向本質,並且完整自洽邏輯的演繹出來。
02創業,你是為了什麼
如果成功你以為是你的成功,你離幸運也就愈來愈遠,這就可以知道,當一個人的成功,其實,並不取決於他自身的成功才會成功,而是人們希望他成功,才會成功。
這也就得出一件事實,你創業的動機,心態,會影響你的幸運程度,連帶牽引著你成功的可能性。
這種動機回、心態回到前面所提到的,成功是源自周遭人們希望他成功,所以,又是什麼讓人們希望,想要這項事情,而並非是實體的物質,而是人本身所追求的善良精神。
03努力已成基本,創業成功與否你還要有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裡提到,人本有存在最初的善良價值,這種心態隨著戰爭,衝突,彼此的互相攻擊下,逐漸產生新的融合,新觀點。
漸漸的這種新觀點,隨著互聯網,讓這一世代新衝突、新交流中,再一次昇華為新的善良初心。
換言之,上世紀企業創業成功,跟這世紀你想創業成功,兩這的本質已出現新一輪的改變,這種改變是隨著人類更緊密的衝突下,所凸顯出來的新觀點。
上世紀你創業只要你想要賺錢,你非常得渴望,你要加上你努力,創業成功只是早晚,剩下的就是二次轉型的變革關卡能否過得了。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任何機會都有可能做出一片天。
然而,在這世紀來看,整體性的大機會已儼然所剩無幾,接下來比的就只剩下誰夠有創意,想像到未來的世界可能的模樣。如果你的想像力夠大,你現在就已經著手設計電動汽車的普及計畫,以及怎麼把人送上火星。
另一方面,現在創業如果只是憑藉的努力,那只是基本功,因為這世紀還必須多加新的觀點,也就是善良。
04你想贏,就要有長跑的心態
前面基本說明了,從創業者的初心,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成功與否,初心的原動力必須包含個人的善良。但這不能說明,即便有些人沒有這樣的初心,還是可能創業成功,這又是為什麼?
換句話說,初心有可能是偽議題,但並不是,因為初心是面對成功與失敗時,才會看得出未來的持續性,而非短暫性的光點。
這就點出創業這件事,它不是一天、兩天的像短跑衝刺的比賽,而是一段長期快跑的長跑,時間會篩選出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初心。
一但拉長的時間戰線,你就必須捨棄掉一個觀點「絕對完美」。
05創業,永遠是測試版
創業成功與否,並非一開始就做出一項驚為天人的事件,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反覆積累,最終把這件事情打磨到極致。
發射火箭,並且回收火箭,這件事情本身就有難度,如果只想著全面性的完美,遇到任何危機前都把所有事情近乎到極致,雖然這是必要,但對於一般我們來說,反而會變成執行力不佳的阻礙因素。
因為任何的主觀假設,都比不上實際驗證實來的有效,因為在驗證的過程中,你才更清楚知道,那些環節是沒有設想過,哪些環節又是太毫無效益。
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創業成功,不是先求完美,而是先求「有」。一但有了1,才會有接下來一連串的演算基礎。
這也是《精實創業》裡提到的關鍵「最小可行性產品」,你所推出的產品,都是一次的嘗試,一次的反饋,把用戶的實際體驗與觀感,做為下一代產品的基礎,以此不斷作為跌代。
06產品,就是你的初心
然而,這種以客戶為主的改善,就會與賈伯斯所提出:「用戶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是不知道的」。這句話如同你問,馬車橫行的年代裡:「你最想要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麼?」人們總是會回答你:「跑更快的馬」。
這種基礎假設是,人們看不到未來。但對於創業者來說,你看待用戶的心態,會決定你成功發展的速度。不免其然的會出現一些看似曠世奇才,可以準確掌握用戶的心理,但本質上,他們所看到的都是人本的核心需求。
這就連結到前面所講,創業者本身的初心,會適時的反應到對於用戶的想法,間接烙印在產品上。所以,成功與否,不只是要追求執行力,還看人們願不願意讓這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