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421|《少,但是更好》(2)專注的養成:捨棄掉你以為重要的安全感


共計 2,458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每天從零開始,不意味著你所有的積累都歸零,而是知道,此時此刻的你,什麼事情才是重要的。愈多的事項要做,只會埋沒了你真正需要做的事。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不在於你想要的選擇,而是你對哪些選項說「不」。你的時間精力有限,愈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愈想要達成完美極致的狀態,反而會因為這種近乎全面性的完美,忘了你自己該有的模樣。

我們不會因為沒做什麼而變得不一樣,恰恰是因為做了某項事情,從而成就了自己。但這件成就的事情,不會因為你做了很多,成就了你,反而是專注下的延伸價值。

01先有「1」後面的「0」才有意義


《斜槓青年》中提到未來的工作型態將有可能成為多職業的人生。但是,如果只從「多職涯」的觀點,只會陷入一種,所有事情都可以做,卻沒有一項事情是你拿得出手的。換句話說,你沒有一項專精到頂的能力,即便往多元化職業發展,最終會因為這種多元化導致什麼事情都無法有所成。

這其實也說到一個事實,在沒有一項專業能力超越80%的人之前,你所做的多元職業的發展,都只會讓人記不得你是誰。

這就如同創業的三階段,首先你得先把自己變成一頭豬,也就是找到透做自身找視野發展找到第一桶金,接下來到時代性的風口,最終才是走向橫向擴張的階段。

然而,有太多人卻忽略了變成豬的基本功,人們為什麼投你,是因為你背後有某項核心技能,能夠與超越80%的競爭者,要不然你連被看見的可能性都沒有。

02你的專業有超過80%的人嗎


80/20論點裡,就解釋說,所有成果的展現,往往取決於你所做的那20%的關鍵行為。從這個概念進一步延伸到職業多元化發展,任何領域的擴張都需要從讓你生存下去的20%關鍵能力開始。

當我們專注在能夠使我們生存的領域下,是從生存階段至發展階段的專注。

因為最初我們把專注投入在能夠使你生存的領域,並且能夠產生出最高效益。而非從所有事情都開始。也就是把自己所擅長可以存活性的角度來出發,最終對於這項生存技能能夠發展成為一項多元化的職業基礎。

從能力技能的角度來看,任何一項專精的背後,都必然要有清楚的發展脈絡,例如,小說者不是先會寫故事,而是對具體事務的深刻描繪。在文學性上,你愈是能夠把生活中的感覺,清楚、具體的描述透過文字把這種感覺描繪出來,才是所有故事創造的基本功。

換句話說,任何執業的多元化發展,都必須要從單一的專精職業來延伸,而延伸的基礎來自於專精領域的能力模組化,技能化,以及基礎能力為基底。
一但沒有建立好這種基底功,任何想嘗試多元職業的發展,都將會只碰觸到邊,無法達成20%的頂尖。

03興趣導向,可能加速希望破滅


即便知道專精背後,是源自對基本功的發展,接下來就是選擇往哪個基本功來發展,這時絕大多數人認為從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開始做,必然可以超越那80%,因為我所做的事情是我所熱愛的。

但是事實證明80%的人即便是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務上,也無法成為卓越,原因就在於,「希望的破碎」。

人對一件事情有熱情,是因為看到對於未來的可能性,所以在此不斷的努力,但如果一件事情即便努力也看不到成果,或者說這個成果跟自己所設想的不同,想像與現實的落差感,往往是導致興趣的幻滅,因為有所期待,反而被這份期待給的所扼殺了持續下去的動力。

04成就,都是給予而來


《優秀到無法被忽視》裡講到一個概念,任何在每項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人,往往都不是因為先對這些領域有「興趣」才不斷的投入,最終成為一種專業的技能。也就是說,那些專業到卓越的人,都不是先有興趣才有優秀,而是現有專注才有後來的興趣已到後來的優秀。

這個觀點的不同其實就是給予跟想要的差異。興趣使然,是因為你的想要,相對於給予,因為沒有設想的期待,讓你任何一點成果都是你的成就感來源。

如同前美國總統甘迺迪說的:「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是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後者的出發點,就是從給予的角度出發,釐清自身的能力來做為貢獻。對於前者的觀點,則因為太在乎擁有,以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必然要有所回報,也因為這種想法,反而在當你遇到挫折,停滯不前的時候,更容易有放棄的想法。

05你真正想要嗎


一但釐清了各個概念,要發展你的專業,成為前20%的核心技能,其實都是把現有的事務給做到最好。

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專業,不是興趣使然的原因就在於,當你把這些你所想要的結果,跟你所處的現實有所不同時,那種落差感,進一步扼殺了你對於你未來的想像,更多的是你覺得這不是你所想要的。

相反,如果不是興趣那會是什麼情況,因為對於未來沒有期待,這種落差感的呈現,也就自然不存在,因為在未曾設想過的領域中只要有一點成就,都是對個人的社會價值與認同感的增加。

這就說明,沒有一項事務是我們所設想的結果,因為路途上都會充滿著各種挑戰與激情,你無準確知道道路上的會有哪些突發。

但總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問自己:「這件事情是你真正想要的嗎?」


06專精,都是放棄掉部分安全感


當我們已經擁有,以及還沒有擁有的對比中,人們往往會傾向於把已經擁有的事務賦予更高的價值感,即便你已經沒有再用到了,也會想盡辦法說服自己,這些都是過往的回憶與成就。

也因為這樣更是愈放不開,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對於已經失去的東西,還是會難過,但這些行為的背後,都隱含著某些潛意識的存在。就如佛洛伊德曾提到:「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實的流露。」

其實不想捨棄的背後,源自於不安全感,因為一但承認認同捨去,等同於否定了自己,承認這件事,你看起來不重要,但是通常願意出來「承認」。就必須要放起部分的安全感。

這就解釋道,當我們要專精做一件事情時,但就是不知該如何果斷決斷掉其他的事情。因為任何一像放棄,都意味著你在生活中的安全感將被抽離。

同時也意味著當一個人愈是展現自己的忙碌時,某種程度上是透過這種方式來獲取社會上的認同與安全感,並非是出於想要忙碌。

所以,你看到許多頂尖人士,都是在某些領域放棄掉部分的安全感,從而獲得更大的專注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愈讓你感到安全感的,愈容易進入到舒適圈,然而,持續突破自我的過程,就是在走向不安的領域。換言之,專精的本質,就是在透過一次有一次的放棄自我,最終成就自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