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2018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下〉-未來,屬於影響力的時代
共計 4,83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4 分
你想一輩子縮在角落裡,還是為了夢想不顧一切,玩命的往前衝?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此,你要相信,人是一種反脆弱的物種,即便遇到困難也能再造顛峰,
馬雲在卸任執行長的演講中曾提到:「感謝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沒有變化輪不到我們這一代人的崛起。變化的時代,也是感恩的時代,這才讓我們有真實崛起的機會。」
如果這世界沒有變化,哪有我們的機會,退一步來講,當變化發生的時候,我們還有選擇嗎?
面對不可掌控的趨勢,回歸我們可以掌控的自我。即便面對不確定的時代下,還能保持樂觀的精神,並且實際的執行做出成果來。
為了在你做事情的當下,能夠少走彎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可以從五個問題來檢視現在在哪裡,以及你該往哪個方向前去。
第一問題:我能看到事實嗎?解構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的還原能力
第二問題:我能感知「非共識」嗎?往回看,從人類需求本質來做創新基礎
第三問題:我的時間夠用嗎?時間夠用,只是我們該具備哪些新人生座標思維
第四問題:力量從哪裡來?回歸人本精神,找回你內在的良知、良能的覺察力
第五問題:時間願意和你做朋友嗎?長期主義的時間複利法則
05第三問題:我的時間夠用嗎?
為何這一代人對於「時間」的感受愈來愈急迫,甚至到恐慌焦慮,以至於我們更傾向於在碎片化時間下,通過各種碎片化訊息來填滿。
這些成因背後,都是源自「不熟悉」。換言之,是因為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讓我們能夠快速接受到各種新訊息,但新訊息的背後,都是在不斷跨入未知領域,這種不熟悉感,反而加深我們對於理解的恐懼。好比不斷從舒適區邁向恐慌區。
所以這一代人面對時間不夠的真實原因,在於訊息過載下的不熟悉,以至於我們不斷想邁向熟悉的環境中,整個邏輯鍊條就會是:
資訊過載→不斷邁入不熟悉區→從學習區進入恐慌區→填滿時間。
但是回到人類的時間源頭,就是生命本身,而人類生命都在朝向一個方向展示,那就是活得更長久。這意味著,「人人都有機會活過一百歲」。
對於未來小趨勢的判斷,已經不是我們時間夠不夠用的問題,而是,你時間太夠用,我們該怎麼升級現有的人生觀,做好這個即將到來趨勢。
在可預見的將來,基本就會出現五個挑戰:
第一:退休後做什麼?
第二:我和我的孩子怎麼相處?
第三:怎麼重新定位婚姻?
第四:職業會發生什麼變化?
第五:如何面對挫折?
可以說人類文明社會對於這五個問題,將會出現新的解釋,這解釋與以往不同,因為人類壽命的拉長,過去以為的問題或是以
第一:退休後做什麼?
這是對於做事者的第一個挑戰,首先要先理解,退休這個概念,是在上個世紀才出現,原本的社會認知中,根本沒有退休。
原本預定65歲就退休,那是因為當初制定的時候,人類的最高壽命在65歲左右,就會邁向生命的凋謝。當人類壽命持續拉長可以活到100多歲時,就產生另一個問題,退休人口將會成為國家的負擔。
回過頭來看,未來對於「退休」這個概念,將會逐漸淡化掉,轉而是以百歲來做人生的時間規劃,這是第一個認知上的翻轉。
第二;我和我的孩子怎麼相處?
當你的母親92歲,你62歲,此時兩個人可以說是相似,只有關係上的差別。這就產生一種問題,因為兩代人的價值觀念不同,經驗的傳承將會受到挑戰。
也就是「誰教育誰?」過往認為有經驗,就代表有智慧,然而,隨著變化快速,新科技、新訊息持續撲面而來。代際傳承的秩序,將以新的形態出現。
代際關係將轉換成,持續共同向上的群體中,換言之,你要如何跟孩子相處,首先要先成為跟著孩子或是持續向上者的潮流中,「終身學習」就是這一代人最基礎的認知。
第三:怎麼重新定位婚姻
婚姻原來的認知是,你成為成年人的第一件事,只有當你進入婚姻,才代表你是合格的。
但這觀念,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人類生育或是生命,將逐漸推翻以往的想像。最大的影響就是「婚姻不再是成年的第一件事」而是「最後一件事」。
我喜歡誰、愛什麼樣的人,想跟誰過一輩子,這些問題擺在年輕者的面前,你是勞無招架之力,第一,你想過跟這個過70年會什麼樣子,婚姻是否只能一次;第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要在城市擁有生存下去的機會,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當你擁有足夠的時間後,婚姻的定義將會是「頂石婚」,也就是門上的拱頂石,證明這座建築可以使用,所以婚姻不用扯金婚、銀婚、鑽石婚,而是每個人要的頂石婚。
第四:職業會發生什麼變化?
每個行業都是一座大山,以至於這麼多人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會慎重思考,深怕選了之後,就不能在換其他賽道。
但是當人類的壽命有一百多歲,第一份職業的意義或是重要性已經不這麼重要,而是能夠回歸到個人,用自己所需要的來決定你的職業。
可以說「新的座標,決定了新的人生觀」,因為有這種觀點上的不同,雇傭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不對等的角度,而是一種相互的關係,我能在你這裡獲得什麼,你能替公司帶來什麼價值。從個人到企業的雇用,都將受到生命的影響,產生新的用人觀念。
回過頭來看個人在職業變化中,我們又該保有什麼樣的觀點,就是「切換對於生命的設想」。
2018年,有一個收費站的員工,因為收費站被撤掉,這名員工就說「我都三十六歲,啥也學不會」。有一位百歲老人特別後悔說:「六十歲沒有學小提琴,否則我現在就有四十年的演奏經驗,而不是一百歲什麼都沒有。」
這不是在對比生命有沒有出息,而是在「兩種生命座標」的生命感慨
如果你認為你的生命座標只有65年,你所有的精力就會在65歲後戛然停止;相對的,當你意識到生命座標有100年,就不會有所謂的退休,或是停止不前的想法,因為此時你對待人生的態度是,任何時刻,都是最好的開始。
如同一句話所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第五:如何面對挫折?
如果說人生可以活到一百多歲,很多人生的價值判斷就會有另一種解讀,換言之,壽命的變化,我們選擇人生的「標準」也進一步產生變化。
對於「挫折」這一件事也產生新的觀點,對於企業家或是創業者來說,不像藝術家一樣,一生只要創作出幾部經典的著作,人們對你的評價就來自這些著作上。相反的,無論是企業家、創業者,或是我們本身,任何的評價,都不只是一時的高峰,而是到我們死後才能定論。
同樣,在面對挫折時,不只是需要像邱吉爾所說的「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還要了解「這不是結束,甚至不只是結束的開始,這只是開始的結束。」
人生座標的衡量,決定我們以什麼樣的角度、動力與精力來聚焦在現有的行為上。所以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太夠用,以至於我們容易迷失了方向。
如同在《獲利優勢》題到,你擁有多少資源,你都能使用掉。當你有一天的時間,跟一周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你都有辦法解決,只是在這段期間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不同。
反過來來思考,當時間夠用的情況下,什麼才是我們該堅守的東西,哪些東西不會被時間給過濾掉。就像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Bezos〉對於亞馬遜戰略的發展所講題到的核心精神:「聚焦在未來十年不變的事物上。」
06第四問題:力量從哪裡來?
你的力量從哪裡來,除了人工智能的力量,我們還能倚賴什麼?拚多多創辦人黃崢曾對拚多多的電商發展有這麼解釋「拚多多之所以能成長起來,除了有些人認為的消費降級,或是天貓、淘寶發展後所留下外圍市場的機會,更多的原因在於人的邏輯。」
其中最著名的理論就屬「錯位競爭」,人的需求不會只是定位理論下的一種需要,而是面相各種需求下的瞬息需要。例如,會上高檔餐廳的人,也會有在路邊攤吃飯的需求。當我們在探討一個人的需求時,不只是從我們知道的角度來思考,更要從一個人生活的全面性來做思考,錯位競爭的起源,就源自「潛需求」下潛在情感的喚醒。
對這種需求的覺察,就是人類獨有的特質。它不是人工智能能夠演算出來的結果,而是人體本身用來丈量世界的基礎。
就比如一家快遞公司的核心,除了我們能夠想到的公司算法、飛機、汽車,更重要的核心是「交貨的那瞬間」,就是人與人面對面的時候,那個瞬間,你譨夠判斷出這個人快不快樂,喜不喜歡這份工作。
順風快遞有幾十萬的快遞員,面對這些快遞員所創造出來的那瞬間,這是人工智能和算法無法觸及,更別提優化,更是一種巨大的業務風險點。
順風老闆,就只能玩命對員工好,讓我的員工在這家公司有尊嚴、有幸福感。當你能夠創造出這些情感樞紐後,所產生的不僅是一點點的信任,而是信任後推動著另一筆信任,這就是所謂的「信任飛輪」。
好比我們把這種感受傳遞出去,他喜歡這份工作,這份信用繼續轉動,當面對客戶的那瞬間,也會從員工身上感受到這份感覺。
所以在人工智能下的世界,反而更關注「人的感知能力」,又或者說是一種洞察能力,能夠判斷出是否有真實情感。
信用飛輪只是通過時間不斷積累後,最終所產生出來的影響力,你可以通過身處在其中的人感受到最真實的感受。
當你能夠了解用自己的良知、良能來丈量世界時,感知會引領你找到小趨勢的脈絡,更是回歸到人類心靈層面感悟。
07第五問題:時間願意和你做朋友嗎?
不論是殺時間,還是省時間的產品,本質上都是在不斷獲取用戶注意力,把你牢牢抓在這平台中,拉長你的停留時間。
例如抖音的演算法,不斷要你停留在此,最終就像進入一個時間黑洞,出來時你的時間已經流逝掉。
但是,有些人卻不售算法的影響,就認為這是工具,可以好好的使用,這過程就是所謂的「訓化」。
任何訓化,都是需要長時間來影響,這就是一種「長期主義」的行動模式。對於行動派來講,要能配得上時間,你就要先擁有與時間做朋友的心態。
你要持續堅持想做的事情,而且還不能中斷,不能被誘惑。一但中斷就會前功盡棄,當所有條件拼起來,才叫做「長期主義」。
小趨勢這麼小,也就很難把握順時間的風口,所以只有擁有長期主義,才能用更長遠的眼光來持續準備,放大時間的風口期。可以說,長期主義就是微弱信號的放大器。
但你也會說,如果都要向長期時間來做準備,能不能有又短又快的方式能夠證明這套算法。
其實時間有多少,我們就有多少的應付能力。一千年有一千年的幹法,一個月有一個月的幹法,如同一次性的贈送禮物誰都會,當你能夠把東西區分好幾次給,這種簡單事情就會變得不簡單。長期主義的帶入,就會讓你有擁有不同的人生見解。
2017年就曾提到,一個人的成就來自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複動作的平方。
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複動作²
08共同向上的力量
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曾有句話說到:「所有的努力,都是讓你知道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你只有真正努力過,你才知道這個世界長什麼樣。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真實的存在。」
歲月不饒人,我們又曾饒過歲月,一個人使用時間的方式,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模樣,而使用時間的想法,都源自我們在面對一件困難問題時,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
如果說今天看到整體的經濟環境很多負面聲音,或者是看衰,這時我們有兩種選擇:
第一:害怕
第二:竊喜
選擇竊喜,是因為知道,機會來了,任何最壞的時代,也都是最好的時代,如同一個人具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卻還能精準做出選擇。
因為你相信,外界環境的好壞與你無關,我們頂多是抬起頭來,看看世界上發生哪些事情,再來繼續在你的長期主義的到路上,繼續前進著。
這就是所謂的成熟,只有從內而外的相信,才能看見,因為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往往不是我們預測的多好,而是「創造」未來,只有當你內心充足圓滿,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做事的人不僅是做事,更是在做自己。
即便有挫折,也只是為了迎向下一個高峰前的準備。如同要上春晚的企業,也都要有能夠應付一億流量的基本能力。每次挑戰都是在為我們做足這種抗打擊的能力。這就是尼采所提到的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變化中,歷史一直是一個反轉大師,當反轉大師提供的機會不能辜負。
中華文明這塊大地上,無論多麼邊緣的地方,都有著向上的力量。見到小孩都還是會跟他說,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因為種教養是從孔老夫子那一代人所積累出來,長達兩千五百年的精神紅利,
未來不論好與壞,本質都是在邁向好的層面發展,因為「向上」是人性的本質,更是讓人性中最珍貴的精神。
當我們理解順勢而為,就是以無為而為之時,就不會只侷限在外部環境的影響,反而是由內而外來影響環境。如果還沒看到好的一面,代表還在路上,就像約翰·藍儂所說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如果還不是,那就還沒有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