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1,927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商業則因為互聯網所帶來的效率,進行了產業重整,也就是各組織在創造商業價值時,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溝通速度來完成商業合作與對接。
同樣「人」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升效能來進一步達成組織效能。這之間就不僅是從使用工具的效率化角度來看,更是要關注人在這段時間,發生了那些根本性的變化。
這些變化才能夠使我們在提升個人效率,到團隊效率,甚至到組織效率的核心根本。
為了找出其中的差異化,就需要從大環境下的變遷來探討,其中可分為三種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網路興起
第二,財務安全感
第三,心理安全感
01驅動行為背後的觀點轉變
網路的興起,加速了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觀點上的落差。例如1990與2000年代的人,這兩代人之間相差十年,本質上就已經是兩代人
主要原因在於90與00之間對於網路的熟悉度。00年一出生下來,就已經對網路熟能熟能生巧,認為這就是一部分,不用學習即可上手。
對於90年代人來講,網路熟悉度是學習而來,這兩者從出生環境的不同,也造就了兩代截然不同的觀點。00人認為網路是習慣,90人認為網路是外物,僅僅是這個觀點上的不同,就能夠對於學習、生活、交友等行為產生直接性的影響。
然而,這並不代表這是壞的影響,而是生活方式與型態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就好比幾萬年前人類肚子餓時,就會去獵捕生物,或採集果實來填飽肚子;直到一萬兩千年前,人類漸漸地不用再到處跑,找尋食物。到現代只需要在很近距離的商店,就能夠買到食物。
對於食物需求來源的不同觀點,就衍生出不同的行為模式,更是在釋放出來的時間與精力上,創造出現在的文明基礎。
同樣網路世代後,就會進入到5G、物聯網與AI技術的生活型態,所以2020或2030年的人,對於生活上的觀點又會進入另一種想像空間。
02財物安全與心理安全感的消長
「窮」這個概念落實到00年後的孩子,就會比較少見到。不僅有各種社會福利、國家政府來協助,以至於在00後的孩子,對於「窮」這個概念已經很淡,很少會了解窮對於生活的影響。
另外,從80到90,再到00之間,家庭關係也正在逐漸的消彌,也就是孩子從家所獲得的「心理安全感」變得愈來愈少。
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生活環境的密集群聚,也就是所謂的「城市化」,你與隔壁家的鄰居已經不是重要的,因為過去在沒有網路的時候,這種「熟人關係網絡」是你能夠生存下去的關鍵點。
但是當你可以到樓下的便利店找食物,滑手機連上網就能找到解決的管道,這種空間上的近距離,已經很難再產生熟人網絡,更多的是從網路上的社群來連結關係網。
03追求內心的安全感
少子化導致獨生子女結婚後,又生下獨生子女,這種獨身子女身上的更渴求心理上的安全感。當父母無法給出足夠的關愛與注意時,這種渴望的需求就會被網路給填補。
換言之,當孩子迷戀網路上的關係時,就意味著,現實生活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導致孩子不斷在社交網路上展現自我,想引起他人的關注,以此來修復內心的空缺。
又由於前面提到,過往社會關係是熟人社會網絡,鄰居等空間上的關係網絡,能夠維繫內心的安全感。但這種關係被網路需求逐漸替代與成為問題解決的管道時,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就會在網路上不斷被放大。
所以反過來講,如果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是否意味著家庭給予足夠的安全感,這是一種可能性。但真實的問題在於,00後的孩子,會通過什麼樣的管道來獲得內心安全感。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在玩遊戲,就是因為遊戲給予的「反饋」,能夠立即被滿足,以至於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上,遠不及遊戲所帶來的即時反饋。
其實並不是孩子笨,而是我們該怎麼再次喚醒內心的渴望,並且在組織內獲得安全感,這才是能夠激化個人執行效率的方向。遠比制度來驅動,「自我驅動」將是組織效能的開端。
04個人效能到組織效能的連貫性
從「人」的角度來檢視效能的提升,就是在不斷回歸到一個問題上「什麼樣的組織設計能夠激發個人的效率?」
當00後擁有足夠的財富安全感,認為工作已經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而是我能自主決定。這時還會出現一個問題,一旦給予太多又會覺得痛苦,也就是情緒上很容易出現波動。
通常在面試的時候,你可以問「你吃過最大的苦是什麼?」通過這個問題,你就能了解這個人可能的極限在哪。但如果是近來後進行再教育又是另一個方式,重點在於,如果00後所吃苦的程度,跟我們想的有落差,又該怎麼激發每個人的動力,提高執行效率。
這就是接下來要探討到,如何創造「自我驅動」,讓對方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情時,這種執行效率才能夠被真正激發。以及在這種大環境下,又該以哪些方向來做為激發元素,就是下一章所要解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