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470|《見識》(1)邁向社會頂層的邏輯


共計 2,736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人類社會要實踐烏托邦式的平等,每人共同擁有相同資源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達到,但是在短時間內,又會回到一部分人擁有相對多資源,一部分人的資源則是少得無法維生。

這一切的原因來自於「資源上的有限」,而人類認知中,或是自然界的商曾,天然會走向複雜化的趨向。這意味著,人們的認知沒有對於趨向複雜,想要更多的想法上,建立起認知覺察的反射機制,就會自然而然的走向,追求更多的認知邏輯裡。

當「有限資源」解決「無限的內在想要」時,必然會產生「分配不均」的結果。換言之,社會階層的出現,是人類社會中必然出現的結果。

這種社會階層的打破,通常來自於,動盪,混亂的非理智文明時期,然而,進入到互聯網時代,這種非理智性突然加劇,人們獨立思考的覺察性,反而成為一種反社會性的存在。所以社會階層的穩定性,就成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基礎,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認知水平,看到背後潛在的真實邏輯。

01社會階層下的實力落差


社會階層第一層假設為1,最底層為100。整體數量分布如同一座金字塔般,上面只有一小點人,愈到下層人數就呈現指數級飆升。

愈是上層的人,只需要花費10%的努力,所換來的成效,將是第70層級的人花費100%努力,才能達到相對對等的成果。

這意味著,愈上層,只須一點努力,就能達成你過往一切努力與成就。然而,這同樣是努力,為何會有這種差距。

這就是效率上的偏差,愈上層者所連結的資源與網絡,往往佔據世界關鍵20%,但所產生的影響力卻是80%的效果。

愈下層者所得得到的資源與網絡,即便聚集到某種程度,這種網絡規模的影響力,還是被受限在網絡中的「品質」上。

這也就可以說明,為什麼有些人即便不努力,也能成就一番事業,然而,即便有些人在怎努力,最終只是停留在某一階層,或者說上升一層的結果。因為社會階層本質上,就是在抑制人類達成均等化的結果。

但是,真實事實是,如果一但均等,必然會產生文明社會的崩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同等的見識。

02「見識」是社會階層的第一壁壘


一個人的見識,會決定一個人未來能夠走到哪裡。舉例來說,當一個看到特價,為了省幾塊錢,就花上大把時間在等待、排隊上。這種人的未來也就只是在小錢上的賺取。

這種見識上的心態,就是「撿芝麻,丟西瓜。」所謂的芝麻,是讓我們會認為這重要,但卻不一定對於我們有實質助益的事情。西瓜則比芝麻兩百多倍,卻代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然而,為什麼會只注意到眼前一整片的芝麻,卻忽視了一顆西瓜地的重要。所有決斷的觀點,來自於一個人見識的高低。

如果你對於一個人講話,對方一直聽不懂,講不通的感覺,其實並非是溝通上的問題,更有可能是見識水平上的落差。換言之,這是高維與低維度世界觀的區別,好比你站在池塘上看池塘裡的魚,魚以為這個池塘就是全世界,你確知到這池塘只是世界的一個點。

可以說,見識高低,不只是過去存量上的積累,更關乎數量裡的質。

03突破自我見識的價值網絡


人類所有知識基礎,都建立在各領域的第一性原理。見識的質化,就是看到事物本質性,而非表現現狀的看到。

可以說,一個人是否有見識,最有效的判斷,取決於「眼光」,眼光不被當下的看到所認定,而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持續發展。

《創新者的窘境》中在解釋過去成功企業,之所以無法持續成功,有一個依賴關鍵,那就是「價值網絡的依賴」。

也就是,你的客戶或是你的服務對象,本身會限制你持續創新。因為當你在持續滿足現有客戶時,就會陷入到客戶思維的認知框架中。

但這並表示,服務好客戶一定能持續成長,因為所有企業,如同是產品的載體,透過你這家企業來創造產品的價值。然而,產品本身都會有它的週期性,都會有成長期、衰退期。

如果只緊盯客戶需求,最終市場轉向,有另一個新價值網絡的突現,並且為現有客戶提供沒有見過的痛點需求。這也代表,企業衰減,或消亡就會成為必然的結果。

如果沒有突破現有客戶提供的價值網絡,從跨領域、跨界來看整體的未來性,就會從原有的龍頭,走向夕陽的彼端。

同樣,你的認知水平所產生的見識,就來自於你處在的環境,一個人生處在社會頂層跟社會頂層,兩個人所接受到的認知維度,會逐不演變成你認為的世界觀。

換言之,你常與什麼樣的人接觸,你的朋友圈都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這樣的「見識」。

如果要打破見識水平,就必須先意識到,這種意識是知道「這世界總有人知道怎麼解決你目前的困難。」只是你受限於,你所處的環境,影響了你選擇解決的方式。

04看到未曾想像的未來


獨特眼光,也就是看到表象,事實以外的真理價值,這種真理價值的看見,往往是被個人的認知框架所侷限。另一種驅動力,則來自於社會心理學上的「群眾效應」《影響力》一書中,就針對這個議題闡述,人們為什麼總是追求從群體的共同想像。

《人類簡史》把智人這一類群體,之所以能在進化的剪刀下,持續生存在生態鏈的頂端,源自於「想像共同體」的想像力。能夠把「看不到的幻想」,真實的呈現出來。這是智人這一支人種,發展成現在人類文明的結果。

這意味著,「想像力」是人類持續生存的唯一競爭力。因為只要你能想像到別人不曾想像的未來,接下來就是能力上的跟進。

社會分層的結果,也就是因為底層想像不到上層人的想像世界。這種世界觀,則是聚焦於單一點的共同認知。這些認知則來自於,人類文明走到現在的第一原理。

見識的高低,本質上就是在這些認知維度上的高低,並非是底層人看不到,而是即便看到了這種認知維度,你也無法建立起同樣水平的認知結構。

因為這等同於你把兩千年前的人類,帶到現代文明,當想像成為現實,中間的落差是需要逐層逐步慢慢地接受,如果一但躍升到到最高階層的認知結構,反而會認為這怎麼會這麼簡單。

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常會說到,成功人士的幾種習慣,持續堅持、閱讀學習,培養運動等,雖然看似簡單的認知,卻是社會頂層逐步打磨積累後,所沉澱出來的精華智慧。

但是對於擁有底層認知結構的人來說,即便是知道,也會覺得太容易,護者說背後有其他的因素。但這些不理解的背後,往往都是認知水平間的差距。

05突破社會階層的唯一


最後認知上的差距,可以藉由個人不斷掌握世界真裡的過程,逐步逼近社會頂層的認知水平。

然而,只有認知的跌代還不夠,更重要的在於能力上持續精進。這就是努力的過程。因為這世界的真實情況是,你要邁向社會底層的道路,永遠敞開,只要你不努力。遲早就會被比你底層,但是卻比你更努力的人持續超過去。

在互聯網加速全球競爭的互聯下,以及智慧科技的逐步跌代升級,人的存在價值也就會逐步流失。世界頂層與底層間的落差也就會愈來愈加劇。

如果只是生存在底層者,往往已被自己生處的環境給認知侷限住,所以,即便是看到更高維度的社會階層,因為沒有想像到,就會認為這是全世界。

如果想要持續往社會頂層走,就必須讓自身的能力與認知水平持續提升,外加個人的持續努力,向上的通道,總是困難,但是向下的階梯永遠是敞開容易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