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貝佐斯傳》(1)增量市場:時代機遇下的全新戰場
一萬億美元級別的企業,到一百萬億美元的企業間,絕不只是從現有的市場框架來看,而是突破有限框架的侷限,另闢出一個全新領域,這一概念也是《航向藍海》的核心概念,卻也是企業要永保長青與增長的底層思維。在《有限與無限遊戲》中更進一步闡述了,在有限遊戲的世界裡,最終都會達到一個極限點,也就讓整個遊戲迎來的終點。但卻也提出一個核心的論點,那就是有限遊戲的存在,是為了讓無限遊戲繼續下去。
亞馬遜做到全世界,又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時代潮流中,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背後包含了經營者的決策思路,以及運營過程中,企業所聚焦的焦點。
通過《貝佐斯傳》中,除了看到決策與思考點,所在乎與關注的焦點在哪時,也讓我們看到,從一間網路賣書的網站,到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商之一。這中間的戰略與布局眼界,是以什麼樣的視野在做決策。
01線上與線下
亞馬遜的第一步起家,起源於線上賣書,讓消費者可以在線上直接購買到書籍。直到現在,原以為線上零售會擊垮線下實體店,但這樣的結果,卻並非事實,真實的情況在於,線上與線下之間,並不存在著零和博弈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
線上的平台,只是體顧客提供了一種更便捷的管道,但並非是全部。因為不同商品所帶來的價值感,有時需要更全面的感官才能被體現出來。
例如珠寶行頁,這類商品通常戶在特殊日子才會有需求,最常見的是在婚禮上,戒指得鑽石,如果在線上看了下單,比起直接到店裡挑選,兩者情境帶來的感覺有絕大的落差。
線上下單購買,讓人們體驗到便利,卻也忽略了過程的感受,在與配偶選擇婚戒,或是訂做時,實體店不只是提供商品,還有服務人員的服務、空間裡的聲音、環境裡的氣味,皮膚所帶來的觸感,實際觸碰的溫度與配戴,這些是目前線上購物的技術還沒辦法達到。
02回歸線下
從中也可以看出,體驗與購物之間,存在著一到「感覺」的鴻溝。亞馬遜也思考過把珠寶拿到亞馬遜平台來賣,此外還提供訂製等功能,但最後整體的成效並沒有達到預先得設想,也就是面臨到線上購物的侷限性。
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除了擁有網路平台外,還會朝向線下實體店來發展,因為線下帶來的,不僅僅是購物消費,還包含了,在購物時的多層次體驗,也就是五感上的感覺外,更重要的是享受在當下的情境中。
換言之,實體書店並不會因為線上書店,也販售同樣的書籍就會倒掉。因為兩者之間只是消費者在選擇購物時,管道上的不同。真正的差異則在於「感覺上的需求」,例如追求便宜,或比較,就會在線上,相對於追求體驗感,選書感,書店帶來的氛圍感,或是想襯托出個人身分感,也就因為環境的影響而做出購物的行為。
03社會分化
可以說線下書店有著絕對的優勢,但面對線下書店的銷量下滑,並不代表人們不在需要實體書店,而是連線上書店的銷量也在跟著下滑,所以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已經不再閱讀,尤其在互聯網上。
隨著社群媒體不斷透過演算法來抓住眼球,讓人們閱讀的注意力愈來愈短暫後,反而回到閱讀一本書時,就會發覺沒有閱覽社群媒體來的刺激,以至於閱讀時,沒有帶多的注意力與興趣繼續下去。
這也點出,衝擊出版業的是未來人們的習慣出現的變化。與此同是,社會階層的分化,也會因為演算技術不斷地強化,導致社會分化的結果愈來愈加劇。因為讓人們墮落的,從來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個人的選擇所導致。
如同人類在馴化科技時,科技也在馴化人類,前者多指社會高階層者的有意識引導,後者則是人類自身是否對自己負責的結果。
04顧客導向
亞馬遜的發展,有一條至始至終不變的精神,那就是「以顧客為導向」這一條看似在所以企業都知道的道理,為何到了亞馬遜就能夠把這句話發揮到極致,最大的差異在於,企業執行長對於這件事情的「相信程度」。
在《貝佐斯傳》會發現隨著亞馬遜從剛開始販賣書籍,到無所不賣,甚至還有次與星巴克執行長談論合作關係時,對著對方說:「我們會做到月球上。」這就不難看出,亞馬遜最初的不僅僅是設定在賣書,而是為了顧客的需求,把所有一切盡可能的商品都拿到亞馬遜的網站來販售。這一切的初心,則來自為了帶給顧客更全面的選擇。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空椅子」,據傳在開會的時候,都會在會議室裏面,擺上一張空的椅子。當大家討論到有膠著、癥結無法前進時,這時就會先拋開一切,看著那張空椅子,用來思考「假如我是顧客,這件事情又會有什麼想法?」
05時代機遇
在亞馬遜發展的過程中,不乏大量的競爭者,有著同樣是線上平台eBay,與當時的書店龍頭諾邦,加上在物流系統的挑戰,讓亞馬遜在初期發展上,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然而,即便面臨著不可預知的結果,還是有可能在浪潮中找到存生之地。因為在亞馬遜剛起步時,正好是網路革命的開端,1990年代,正是網路浪潮開始的時候,也就說,這是在一個全新的市場架構下,另闢出的新戰場,過往還沒有人在此嘗試過。
所以,一但這裡做出些什麼,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領域的佼佼者。這也就是「時代性的機遇」。換言之,要想突破現有的框架,就不能在原有的有限遊戲中找尋新契機,就必須在新的遊戲框架中來尋找。
當年貝佐斯就是因為這樣的機遇,有著這樣的機會,但並不是說,只要跟著時代潮流走,就一定會大放異彩,而是在這條道路上,比較容易的順。
而要走的長、走的久,又會需要另一套邏輯鍊條,也就是在既有的框架中,再次跳脫,不斷尋找增量的市場,而非一直在存量市場中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