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376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一個人使用時間的方式,決定了未來的模樣。這也就是競爭力的展現,怎麼做到更有效率,以最低成本,創造出最高的收益價值,就成了你是否能在競爭中成為被看見的那個。
然而,在提升效率化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個現象:「設定使用時間的效率總是被高估,花費的實際時間總是被低估。」
這種時間花費莫名的增加,必然存在著某種原因。如果沒有理解這一項原因,就如同規劃上缺少了精準度,所以在探究問題的本質前,就需要從耗費時間的問題點來反推這個原因。
01問題突然的出現
學習一項語言時,最常注意到的是單字量,所以初期會不斷的理解每一個單字本身的意涵。
可是當所有單字組在一起時,又會面臨到無法解讀的情況,這就讓你意識到,原來除了單字量的基礎,還需要學習文法的應用。
然而,當文法已經熟練到一定的程度,你所呈現的文章卻還是讓人們不理解,這是時再繼續探究原因,你會發現,原來是文法之間的邏輯出現了阻礙,導致閱讀的時候沒有辦法全面性的理解其中的解釋。
所以,你又開始從整個文法到邏輯上,如何才能讓人們理解。但當你在閱讀別人的文章時,你的字彙量夠,文法也行,邏輯上已經可以架構出來,卻還是讀不懂。
因此,你會發現,原來一篇文章的背後,不只是這篇文章本身,你還必須理解這邊文章的知識基礎,如果不理解化學、物理學、經濟學背後的知識模型,即便讀懂也會難以知道這些文章在表達什麼。
從上述的學習過程中,你會發現,學習語言並非只有單字量上的問題,還包含了文法、邏輯概念,以及背景知識等各方面的潛在問題。
如果習得一項語言,就必須先釐清這些問題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你也才能夠把時間有效的分配,而不只是看到問題後才開始思考,這就是一種全局觀的視角。
問題本身一定會存在,最重要的事,怎麼預先看到,知道那些問題的存在,這就是想像是否全面性的問題。
一但釐清了全面性視角的重要,接下來,就是針對可預見的問題上做排除。
02知道與不知道的差距
這個問題指的是流程上的過程,在每個階段中,將逐步分類成「熟悉」與「陌生」。
所謂的「熟悉」是說,你在執行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知道每一個環節所掌握的關鍵技巧,能夠快速地做出反應,並且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相對於「陌生」來說,這種事情你不熟悉,不知道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點,也就難以預估可能要花費的時間。
例如製作簡報時,你先從全面性的視角來檢視,製作簡報時可能會經歷那些環節,在從這些環節上,找出你是否熟悉這項目。
如果你熟悉怎麼製作設計簡報,你知道在如何把內容轉換為圖像,必且怎麼設計背後的邏輯,你就能大致清楚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另一方面,如果對於怎麼彙整資料很陌生,例如怎麼收集資料,如何找到資料的源頭,如何區分資料種類,以及如何把資料有效的精細化。這些都有可能會在你預估的時間中,耗費更多的時間,這原因就在於,不熟悉。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做一件事情時,我們所設想的時間會比實際花費的時間來的少,都是因為忽略了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事情上,可能產生的時間耗損。
03進入心流的速度,決定時間使用的效率
對一件事情的熟悉度,會影響我們做事的效率,因為在執行時所出現的意外,通常都是我們不熟悉而導致。
《異數》裡提到,在一門領域中成就為天才,你需要花費一萬小時來不斷打婆這項技巧。
這種時間上的投入,就是在同一件事情上,不斷面對各種不同的問題,並且嘗試在這些問題中持續的刻意練習。
在普通與卓越之間,就因為有執行上了熟練度所產生效率化的差異。然而,這不能說明,為什麼同樣都是執行上,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快速完成,有的人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因為上述的推論都只是從執行者的全局觀與對於事物拆解的角度來分析,所以,必須還有另一個角度來檢視,為何人都不會有解決問題的想法。
這牽涉到的心態模型與刻意練習這兩者的觀點。
其中先以心態模型來解釋,人們在心態層面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成長型
固定型
《心態致勝》中所強調的,所有頂尖的優秀者,都來自於「成長型心態」因為他們相信,事務是能夠隨著自己的努力,所產生的改變。
然而,對於固定型心態者來說,即便努力也難以有所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固定型心態就不好,而是在相對領域中,成長型心態與固定型心態,會因為個人對於各領域的見解而有所調整。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在各領域中都已成長型心態來面對,這就會導致所有事情都是有可能改變,不確定的因素將會被擴大,也就連帶影響到確定性因素的穩定效益,最終將會影響個人在各領域上都無法達成一定的成就。
《反脆弱》中提到,不確定因素是必然存在,然而人們嚮往追求確定性因素,把所有可能的風險都給排除,才是回歸到人性的安定本質。這也是為什麼要不斷從陌生事務裡,不斷探詢出熟悉感,就是為了要讓這件情趨向於熟悉穩定的必然過程。
這是人類趨向的本性,不論是哪一種心態都會有。然而,對於固定型心態來說,面對未知的本身就是脫離既有舒適圈,也就難以創造不同經驗來解決相同事情的可能性。
所以,成長型心態更有常識突破的可能性,這種想要改變的動力,會決定你在執行事務上是否會思考「怎麼做得更好」的開始。
一但會有這種想法,你就會不自覺的進入狀況,這也就是普通人與天才之間的差距,天才總是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心流狀態。
04現在,立刻,馬上
把事情做得比別人,最大的認知在於「現在、立刻、馬上」。任何一點猶豫,都將導致時間上的損耗。
高效率人士之所以能夠掌握全局觀,並且知道每個環節該做什麼,知道可能的風險,除了先備知識外,更多的是源自個人的行動力。
一個人的行動速度愈快,就愈能知道在路上可能出現的風險與意外,這並不表示高效率,也就是低價值的結果,而是修正速度的快與慢。
從剛才的心態層面外,另一個使時間效率提升的方式,就來自於「刻意練習」,藉由反饋,意識到行為的調整,不斷的執行與修正,這都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過程。
這也說明,執行力本身,是一個維度的基礎,怎麼思考更有效率的刻意練習,又是另一個維度。底層心態,將會決定這行為是否產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