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127【可用在團隊成長上】從0到100:組織漸進式成長的6大驅動因子



《Google模式》中提到,在招聘人才的時候,只選擇招聘A級的人才。如果招聘到B級或C級的人才,或導致兩種情況。第一組織內部的A級人才開始流失;第二,B級C級人才會帶動更劣級的人才進入到公司。

這也是為什麼Google在招聘時有一個原則:永遠找尋比他們更優秀的人才。
從中也可以看出企業領導者的格局與視野。頂尖的領導者永遠會找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來合作。相對於,普通領導者會避免頂尖人才超越自己,所以會吸引到比他們更劣質的人才。

所以Google會集中精力,聚焦在人才的徵別上。這也是對企業領導者來講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從傑出企業的人才徵選上就可以看出兩項特點:第一:找尋頂尖人才;第二:專注聚焦於重要的事情上。

這兩點可以說是不斷為企業注入新動力的因子。然而,究竟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因素是決定企業能否不斷成長的關鍵要素。接下來透過企業可執行面的六點來做進一步解析,成長背後是由於什麼樣的抉擇而引發成長。

THE REAL LIFE MBA
領導 組織 經營 成長
聚焦 人才 激勵 定義
共計 3,894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成長是一種思維,是一種態度,是從領導這開始做起,然後透過組織階層傳遞,像用一支蠟燭將下一個暗示照亮,直到整個地方都被照亮為止。

每個人每天來上班,必須知道自己的公司正在成長。成長不可憑空發生,如果你不是每天顧及成長、談論成長、那就成長就不會出現。

成長是讓事業有樂趣的一大部分。

可用之前提到的,將企業的使命與價值觀互相連結,採用那種激勵績效與創新的領導方式。狂熱地分析數據以驅動績效,利用迅速靈活的策略制定流程。。設置符合時宜的社群架構,擔心真正擔心的事。這些做法能帶動成長。

不過,我們將進一步延伸如何用另外六個帶動成長的催化劑,來加速成長的因子:


  • 雇用全新觀點的人才
  • 別把資源分散掉
  • 重新定義創新
  • 安排最優秀的人參與成長提案
  • 確保薪資獎金能激勵員工
  • 拉攏抗拒成長者


1
雇用全新觀點的人才


過去最常犯的思考誤區在於,把過往思考方式的問題以為,可能什麼方式都試過了,並且一直接受目前的處境。要跳脫那種狀況,就必須找新的人才加入。

現在,由於你的事業並未迅速成長,所以你最不想做的就是繼續招募人員。你喜歡現有的團隊,即使連你在內只有四個人,但是大家都經驗老到,跟你並肩作戰過,也正努力嘗試新的提案。

但是,事實上,你跟你的團隊不明白自己不知道什麼。

為了引進全新的觀點,就必須將全新的觀點來看待組織,了解組織現況,並探討組織有何發展的新主管。

如果你想成長,不管貴公司規模大小,不管你是團隊主管或部門主管,千萬別拖延,趕快找一、二位能以嶄新觀點看待組織的人才進來吧。

2
集中火力,別把資源分散掉


大多數事業每年只有一定經費用在成長提案上,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管這筆錢是十萬美元或一千萬美元都不夠用。

但常見的情況是,成長的問題不在於有多少錢可用,而在於主管如何分配這些錢。

問題是,他們亂撒錢。花一點錢做這項提案、花一點錢做那項提案,這裡用一些,那裏用一些,結果每項提案都只拿到一點錢,還搞得大家都不開心。或許是無能領導者長久以來的慣有思維,只想著先求自保,避免受到他人攻擊就好。

這種做法雖然常見,卻徒勞無功。如果你想要成長,就別多方下注,要做就做大,收穫才會大。

關於成長與資源分配的做後一件事是,如同我們所說,情況似乎是,若你認定成長「必須」受到資助,那麼資助成長的資金永遠不夠多。

不管怎麼樣,你遇到問題就發揮創意。記住,是發揮創意,不是亂花錢。因為絕不可能有足夠的金資可用。所以,有多少預算就要充分利用。並且,集中資源,別亂撒錢。

3
重新定義創新,讓創新成為每個人的工作


現行商業中大多數人和專家把創新想得太狹隘,因此錯失各種成長機會。

問題出在,我們受到墨守成規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認為創新是愛迪生、愛因斯坦和賈伯斯那種人做的事。那些天才絕頂聰明、不問世事、平常埋首於實驗室或藏身處,只在發表改變一切的發明時現身。

但是,如果你想激發所屬組織的成長,就不能妄想等待這種罕世奇才向你出創新,那些孤獨天才努力創造的是具破壞性的重大突破。那種標準太高。

在商業中,當企業把逐漸改善界定為每個人的工作時,創新就最有可能發生。創新可以、也應該是一件持續進行中的日常工作。而且,創新可以、也應該是讓組織各階層的每位員工。

要培養創新的心態,就需要獎勵式的文化,領導者需要帶頭慶祝這種漸進式的改善。

創新是受到每個人的啟發,但是,成長的種種機會存在於違反直覺的想法中,在這方面大家一率平等。就算你不是天才,也能做出有意義的事,也就說漸進式改善就是創新。


4
安排最優秀的人員參與成長提案


談論到成長的資源分配,你必須充分利用資源,把資源「做大」。現在,我們要說明,這個原則也適用於指派人員進行成長提案。

你要安排最優秀的人員進行這些提案,這是讓成長提案奏效的唯一選擇。

如果想要成長,就必須指派最優秀的人才,進行最有成長潛力的提案。而且,企業要成長就必須這麼做,因為成長不會自動發生。


5
確保薪資獎金能激勵員工做對的事


另一個成長利器,就是要獎勵最盡汗馬功勞、最衝鋒陷陣、做最多苦差事的人。也就是說,評量並獎勵人們為企業成長所做的表現。

現在大數據可以告訴你許多事,但最好的做法是善用大數據,協助你專注在真正能驅動成長並降低成本的行動方案上。

並且透過釐清核心問題來幫助我們知道績效如何與獎勵搭配,可以問自己:
究竟哪些因素驅動公司的獲利能力?是營業額、利潤、顧客取得成本或是留住顧客?又是哪些因素改善公司的產品功能或長期服務合約?

但是,你有評量員工的表現,並依此獎勵員工嗎?別只是說好,卻沒有真正開始這麼做。

因為事實上,績效和薪資制度久而久之就會過時,在當今科技日新月異的世界裡,績效與薪資制度過時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十倍。

所以,或許你認為公司目前的績效評量項目很恰當,也依據績效支付員工的薪酬,但是這種想法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每隔幾年重新審視並更新企業各功能的評量與獎勵制度很重要,即使這樣做聽起來很麻煩。但這項利器,就是要獎勵最盡汗馬功勞的員工。

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情況是,薪酬制度過度僵化。而且,講到在低速成長環境中刺激組迅速成長,就要利用這個誘因來推動才能成功。


6
拉攏抗拒者


成長提案的過程中,阻礙的不只是綁手綁腳的官僚文化,還有在「舊有」組織內部,那些忌妒又小心眼的反抗者,他們不滿組織砸重金投資並特別關照新提案,卻只能挪出一點小錢投資他們的提案。

從某方面來說,這種反抗者無法真正危害新成長提案。他們只是發發牢騷和抱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的詭計可能會讓組織受到實質損失。他們可以在得知顧客或供應商的相關訊息後,百般拖延才分享出來;他們可以在會議時,故意將重要相關資訊或有用的資訊隱匿不報。而且,他們可以想盡辦法不合作、不協調,百般阻饒成長提案成功的可能性。

最糟的是,他們可以盡所有藉口,保留最優秀的人才,不讓他們參與新成長投資事業。

所以,為了刺激成長,要善用的最後一項利器,而且在這方面要更加把勁的就是,拉攏這些抗拒成長者。做法是,先把他們找出來,去除他們的危險性,並重新調配他們的職務。有時,關於使命和行為的重要談話就能發揮作用。但是,拿出重要武器當然有幫助,將針對舊有做法發放的獎金中,挪出一大部分做為成長提案成功的獎勵。在這種情況下,有錢真的能使鬼推磨。如果行不通,就必須讓反抗者走人,因為他們會扼殺組織成長。

不管你選擇哪種戰術,只要清楚這一點:每項成長提案對外部面臨艱難的競爭。領導者的職責就是,確保成長提案在內部不會遭遇競爭。

我們如何催化成長?不管事產業和地區,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都一樣。我們所到之處,所交談的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這麼難以控制的低成長環境中,獲得更快速的成長。

傑出的領導、優秀的團隊、出色的策略、有意義的數據分析,以及與時俱進又能激勵員工的薪酬計畫,全都能帶領組織獲致成長。

本質上,任何事物只要停止成長就會逐漸凋亡。事業也是一樣。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無疑是處於成長趨緩期。有時,即使前一季或前一年的業績表現良好,後來業績卻似乎停滯不前。但是,要讓工作有意義又有樂趣,成長是相當重要的關鍵,你不能讓自己以為,停滯不前就是現狀。

唯有成長才是現狀


結語


瑞士的鐘錶業為什麼會這麼發達,原因就在於在中世紀的時候,許多鐘錶業是以替教堂修大鐘為業務。但是到了16世紀中教改革從日內瓦維新教的中心,導致教堂被迫關閉。連帶影響到鐘錶業的發展,原本的業務都被流失,為了轉型成長,就必須另闢一條新的出路,於是轉而向普通大眾做起鐘表。可以說從B2B成長為B2C。

從行業、組織到個人,成長始終扮演著推動我們朝向更好的未來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們把六點轉化成個人的成長也就會變成:

  • 找到好的學習環境
  • 向最頂尖的人才學習
  • 找到優勢集中聚焦創造屬於個人的長板
  • 把阻礙化為動力
  • 找到屬於自己的激勵因子


成長的道路上永遠不缺人,缺的只是我們是否願意跨出那第一步。

未來預告|

128【可用在職涯面談上】共創新成長模式:企業與員工的聯盟新概念
未來新的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將如何有效合作,將是決定組織是否能長遠發展的一大關鍵。

129【可用在培訓設計上】如何增進培訓效用:創造以學員為中的學習環境
重新定義學習的價值,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角,講師成為引導的角色。並且在學習設計前什麼樣的之概念有助於讓培訓增加它的績效轉換。

130【可用在領導聚焦上】聚焦當下:化解團隊衝突的核心思維
組織衝突的逃避是人的本能,如何透過建立信任,聚焦問題,讓團隊自主找出解決方式。

131【可用在品牌評鑑上】如何衡量品牌價值:具體化建構品牌資產
品牌資產的衡量是難以量化估算,但如何藉由幾個關鍵方式,讓我們從淺至深理解品牌轉化成實際利潤時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