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429|《初心》當你回到最純淨的自己,你會知道該怎麼做


共計 2,352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料理不只是食物的昇華,更是真誠對待下的溝通與理解。讓食物不再只是吃飽,更是在吃出「心境」。

食材到烹飪,最終送上餐桌,這是頂級名廚會考慮到的,這之間包含了氣氛、音樂、燈光,背景布置,色調呈現,每一個環節都代表的飲食,不只是吃下去的感覺,更是一種情境的體驗。

如果吃東西,僅是吃下去,你只是求吃飽。但如果求吃的感動,又會是另一層境界,這中間的差異在於「故事」。

01捏出來的幸福


點一碗麵,那一刻,把滾滾煮沸的開水倒入鍋裡,廚師再把把麵下放水里開始煮,等待過後,在先把麵撈起放到黑色陶瓷碗中,靜靜的甩乾水滴後,緩緩將麵由左至右滑入到瓷碗中,最後送到你的餐桌上,緩慢地將這道料理呈現在你的眼前。

如果到這僅僅是一道料理,跟你平常在外面上餐館吃得毫無差別。這時,就需要再帶入情境。

這些麵糰,是由五百年前的村莊裡手工捏出的麵糰,這份麵糰則是由村里的奶奶經過五十小時的捏揉下,每分麵糰都是獨一無二,被賦予情感的結晶。而這份堅持,是因為奶奶小時候由媽媽教導一點一點的捏出現在的手藝,透過捏麵糰,讓奶奶能夠與媽媽溝通的連結。

讓食材不只是經過烹飪的過程,還有它背後獨一無二的感動。但這並不意味的每到料理添加了故事就會有了價值,因為缺少了一項重要的靈魂。

02每道食材,都有它的唯一性


真正懂得料理的人,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那就是「任何食材都是獨一無二」。
沒有優劣好壞,一切僅有料理的人才能賦予這食材的價值。

可以說龍蝦、松露、鵝肝、魚子醬,透過食材本身,做成一道道頂級美食,也可是當地可見的馬鈴薯,就能煮出三星級的樣貌。

因為料理,它不只是把食物煮好,更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境看待食材。」

這就是雙子星餐廳的兩位主廚Jacques和Laurent來台分享時,帶給作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即便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都有它的獨一無二的生命。

如果只憑個人想法認為,食材有它的優劣性,當沒有吃到好食物時,你也會覺得不好吃。這全都是因為心境的想法,會影響到我們吃下去的感覺,最終潛意識認為這就是比不上頂級食材做出的料理。

平凡,也有它的獨特性,全憑我們心境格局。這個心境格局的大小,取決於內心的「真誠」與否。

03生存與生活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看不到事情好的一面,原因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內心裡的心境是「幸福」的。任何看出去的種種,都有它幸福的理由,即便事情不如所想,也能夠在細微處看到不曾被察覺的感動點。

好比煮馬鈴薯,同樣都是同個父母長大的,卻有著不同的大小模樣,這也影響著在煮馬鈴薯的時候,依據大小、外觀的不同呈現,會決定誰應該在什麼時候被撈起來。

先有了對事物的體察、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後,你才會知道,原來,煮馬鈴薯不是一鍋下去,又一鍋都撈起,還有它的獨特性。

這種心境對待食材,它自然會告訴你,什麼時刻才是他們最完美的時候。如同你用心對待每道食材時,找出獨特性,就是對他們的認同。

但這就會有一個問題,如果每個都這樣做,時間與精力必然會耗費龐大,如果要有相對的利潤,這種方式反而會使效率降低。

這就不是料理的問題,而是「生存」與「生活」之間的選擇。然而,會走上料理這條路,並且走上巔峰的人,都不是為了生存而活,而是在追求一種「生活」的展現。

04追求完美,挑戰極限


江振誠的故事讓我了解到什麼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能夠為了一道料理的完整,並不斷追求不存在的完美,求學時的料理評鑑中,每個人都把食材料理好了,但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先把料理好,而是說:「這道料理必須在評審要評的時候,才會呈現出來,因為要把握這道料理最美味的時機。」

從這裡讓我看到一個人對於食物的追求,不單單只是做好,更是要做到完美。即便完美不存在,你也要拚盡全力去把這件事情給達成。

「完美」這件事情,你愈想追求,那種達不到的失落感愈強。但是,那些因為失落而不再追求完美的人,就會不斷降低標準,從而讓自己的品質逐漸降低。

換言之,要不斷超越過去,你必須追求「完美」即使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存在,做事情時,也要常保這種心境。追求完美的同時,你才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才能突破自我認知所設下的侷限。

《刻意練習》中也提到,如果僅僅是練習一萬小時,也不會產生出頂尖的高手,不然現在每個人都是吃飯大師。因為除了「一萬小時」的基本功外,還要外加「刻意練習」也就是每一次給自己設下另一個高目標,讓每一個目標逼著自己不斷刻意改變。

追求完美就是要一直不斷挑戰自己,把能力逼近零界線的突破,並再設一道完美線,周而復始不斷精進,只為了追求那完美的極限。


05一切,從零開始


除了自我突破外,最令我佩服的是「重新歸零」。當他在20歲時,成為台灣餐飲史上最年輕的法國料理主廚後,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而是毅然決然的非枉法國,到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開始學習。

那時法語不會講,加上餐廳裡的人都是來自全球各地頂級的大廚,為了追求手藝上的精進,來到此學習。所以有很多人都沒有給薪,只為了認識米其林三星的境界。

每天早上六點就開始,弄到凌晨一兩點,這種生活持續了八年,這種高壓環境所帶來的成長也是相對的,但是沒有把淚水與汗水轉化為動力,很容易就會被擊垮。

那麼什麼是支持下去的動力,就是「初心」。想要作出更好的料理,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成功,不會是偶然,都是付出極大的堅持才有現在的成就。如果只是偶然性的成功,沒有那種過程的體悟,就如同在沙灘上建立的沙堡一樣,隨時有崩塌的危機。

你願意為你的「初心」付出什麼。
當你有一定成就時,是否願意為了初心放下一切,重頭再來。

一個人登上人生巔峰時,你的初心會告訴你,該不該在走向下一個高峰。
你可以選擇「止步不前」或「繼續向前」,但這不是選擇題,因為有這道選擇提前,你必須先過一道題「你是否願意歸零」。

這意味著你必須再學習,再度向另一座頂峰的人求問。如同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說:「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428|《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嗎?》世上最幸福的女孩


共計 2,38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妳的那份幸福,就由我來守護下去,因為是妳讓我知道微笑的理由。
我想,我已經不可能在變幸福了,因為我感受到,我早就已經很幸福了。

「我們發誓要一直在一起,能夠做出誓言,是幸福的。」
「我們發誓要一直在一起,能夠做出誓言,是安穩的。」

「我想,我是喜歡這個人的。」
「我想,我是非常的珍惜她。」

「能夠有這麼感覺,讓我無比幸福的。」
「能夠有這種感受,讓我無比喜悅的。」

「他對我說,一定要讓我得到幸福。」
「我對她說,一定要讓她得到幸福。」

「能對我這樣說,讓我無比幸福。」
「能對她這樣說,讓我感到幸福。」

「他分給了我如此多的幸福。」
「她帶給了我如此多的東西,但我卻…。」

「所以,現在的我一定,不論誰說什麼,我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孩子。」
如果我們的命運不是這樣,可不可以永遠在一起?


01究竟該如何在妳心中,留下愛的印記


走廊上,腳步聲非常急促的走著,可以感受到那是一種不安感。這個腳步聲停止在了一間房門後,他對著病床上的女孩微微的一笑。

「生日快樂」男孩子氣喘吁吁地說道。

「有沒有禮物?」那名女孩,也以簡單的微笑回答著。

「應該,有吧。」男孩免強笑著說。


02還想繼續看著妳


第一次見面,還記得是在醫院裡的大花庭中,那裏是所有院所的開放空間,種植著許多花草。那時頑皮的我,因為出了車禍,所以來到這家醫院裡養傷,在休息時來到了花庭裡,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她。

那時,我就已經被她的笑容給吸引到,她輕輕捧著花朵在手中,在她的眼裡,絲毫感受不到,因為坐在輪椅上的憂傷,卻已微笑來掩飾病痛所帶來的憂傷。

可是,在我的心裡,卻是愈看愈難過。

我主動向前,跟她說:「妳好!」帶著一微微地顫抖,繼續的問道:「妳怎麼會在醫院裡?」

「醫生說,我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女孩還是保持那微微的微笑回答著我。

「以前的男朋友,聽到我有病後,就再也聯絡不到他了。」說著說著,女孩的眼裡出現了淚光,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她哭的模樣。

原來,她也是會傷心,我看著她,說出那些心疼的話。

03無法控制內心中的愛


這時的女孩,已經沒有力氣在走下床去行走,我只好每天扶著她坐在輪子上,推著輪椅來到那片花園中。

今天,則是她的生日。

「我們到花園了!」我按住興奮的情緒說著。

「禮物在哪裡?」女孩張著大眼微微的回答。

「妳先閉上眼睛。」

女孩微微的笑著,就慢慢的闔上雙眼。此時,我拿出了藏在我口袋裡的盒子,並把盒子裏頭的物品,小心翼翼地從裏頭拿出。

接著,將這份物品,緩緩的套在了女孩左手的無名指上。

女孩沒有睜開雙眼,但她的淚水,卻已經不自覺的流了下來。

女孩低著聲帶著淚水說「可不可以,不要對我這麼好。」

此時我輕撫著她的淚水,緊緊的抱住她說:「生日快樂,我們結婚吧,我想讓你幸福。」

這一分鐘擁抱,卻也跟著我一輩子。

回到病房後,最後的這一擁抱,我將她緩歡的扶上病床,默默的看著她,被推入手術房後,就再也沒有出來了。


04承擔的意義


很多人都問我說:「你有沒有後悔?」

我卻總是笑著回答說:「沒有,從不後悔,因為她,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微笑。」

女孩的笑容,是我這一生,讓我看到最值得守護的笑容,如果人生只有一次,我也絕對不會看不清楚這一切。


05「如果…」


聽著走廊上傳來的腳步聲,我嚇到了,因為真怕他走得這麼快,會不會跌倒。當門打開的那瞬間,我送給了他今天的微笑。

他氣喘喘的說著:「生,日、快樂。」

當時我心裡非常高興,原來,他還記得我的生日。

我帶著疑惑的樣子問說:「有沒有帶我的生日禮物?」

只看見他用勉強的笑容回答說:「呵,有吧。」


06無法實現的誓言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是在一個花園裡,他拿著拐杖一拐一拐地走來,腳上的石膏,如同沉重的鎖鏈。我卻從男孩的眼睛中,看到非常幽黯的眼神看著我,我還是用微笑看著他。

男孩的憂傷與難過,只因為我跟他說:「我只剩下三個月的時間。」

雖然,他看著我是微笑的模樣,但我常常躲在醫院的角落裡哭泣過,只是我不想讓別人看到那個哭泣的我。

直到我不經意間說到前男友的事情,眼淚,就怎麼也不爭氣的跑了出來。但是,我卻怎麼想掩飾,也掩飾不了那份絕望。

07默默地擁抱著妳

當我把手稱在床上,想要做起身的動作,卻會被身體的疼痛感給侵蝕。可是他卻貼心的扶著我到輪椅上,緩緩朝向花園的方向前進。

我俏皮的問他:「我的禮物在哪?」

男孩的眼神卻不斷的漂移,好像是在隱瞞著什麼。

他微微顫抖的說:「妳先把眼睛閉上。」

這時我的身體已經痛到非常難耐,我還是對他微微笑點著頭,閉上了雙眼。下一秒後,我可以感覺得到左手被他抬起,並且在無名指上套上了一個物品。

當下的我並沒有張開眼睛,身體卻也顫抖不已的留著眼淚,我已經沒有未來了。

「可不可以,不要對我這麼好」當我微微睜開雙眼時,他卻以溫暖的指尖擦拭掉臉上的淚水,並抱住了我。

「生日快樂,我們結婚吧,我想讓你幸福。」

這一分鐘的擁抱,卻是我這一生最幸福的時刻。

當我們回到病房後,一瞬間,我已知道盡頭到了,內心裡卻不斷吶喊著:「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快走。」

最後,我可以感受到,那份擁抱的模樣,直到我不再有意識。

08不會消失的過去,逐漸消失的未來

過去的記憶不會被消失,但當這份記憶也隨著時間消失,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存在,但是當擁有一個值得讓人去守護的人,是幸福的。即便會消逝,無法在繼續存在參與有你的未來,還是能帶著那份曾經的快樂,走向生命盡頭。

幸福,從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在我們僅剩的時間中,先找到妳的自己。當你第一次說:「我們結婚吧。」那時,感覺到你已經非常的快樂,可是,回想到實際,卻也怎麼無法兌現。

時間的短暫,讓你更加珍惜當下的感動,卻也總是忽略了那份可以長久再一起的幸福。

如果時間長就意味著被稀釋掉,這麼說不代表不再愛了,而是你真的淡忘了,以為此刻就是永遠,卻也忘記了這份永遠的錯覺,其實是有盡頭的。

所以當下,才是我們要珍惜的時刻。而這份幸福感,不是只有我在,還包含了妳的共同。

因為消失的記憶,也許不會存在未來,但卻可以存在我們的心中。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427|《到世界頂尖實驗室CERN上粒子物理課》(1)不甘心,才更要追求完美


共計 3,42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

《翻滾吧,阿信》裡有台詞,非常能打動人:「不光是為自己的夢想奮鬥,也是替那些曾經有夢想了人努力。」因為相信,讓一代又一代人,付出的極大的努力與犧牲,把這份信念,持續的接力下去。

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因為有一群人的努力,對於未來有不同看法,走上了新的高度。正是那個當時不起眼的高度,讓人類文明有了新的里程。

然而,這一切並非一帆風順。所以要成功,就需要學會在冷眼和嘲笑中,始終,依然保持一顆孩子般的初心與毫無保留的熱愛,進化,這個時代。


01會被笑是因為,人們總是看不到未來


1884年,一位奧地利人,用一張圖紙和一輪盤,描繪出美國電力可走近千家萬戶,而絕非只是一種服務供工業。

但兩分鐘不到,卻被當時最有科學權威的愛迪生當場撕毀。所有人嘲笑他不自量力胡言亂語,這個人就是尼古拉特斯拉,那個輪盤,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交流發電機,那張被撕毀的圖紙正式如今220V民用電力的最早藍圖。

1886年,在那個唯一交通工具是馬車的年代,一台噴著火,行動速度比馬車還慢的機器出現在慕尼黑的街頭,馬車店老闆嘲笑發明者買不起馬。

路人用石頭丟這個震耳欲聾的機器,當地交通法也已驚擾行人為由,禁止這個東西上路。正是這個當時連馬車都跑不過的機器,卻載著人類跑向不曾想像過的未來,這個機器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汽車。

1903年北卡羅萊納上空出現一個怪物,發明者聲稱他能像鳥一樣飛翔,但是在起飛不到60秒,這個怪物掉落,最終發明者成了媒體口中的騙子,眾人的笑柄,但是那個怪物,卻是人類史上第一架飛機。

如果不能被當時的人所理解,你需要在冷眼和嘲笑中生存下去。因為我們知道,所做的事情,是對社會,對這世界有所價值的事情,即便人們看不到,我們也會知道,未來就在眼前。

02改變世界,總是相信


開創一家火箭公司,並計畫把人類送上火星,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是很困難或是沒有企業可以做到,但有人就以一家民間企業的力量,做到的這件事情。

如果伊隆·馬斯克當時造火箭、生產電動車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說不可能,只要內心也這麼想,那麼就不會有今天的特斯拉、‎SpaceX。

開創一個時代,需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計畫,或者是百分之百的把握,而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是值得我們用盡一生去努力嘗試。

這並不能保證,成功就會馬上地降臨,沒有被嘲笑過的夢想,都只能算是在妳的舒適圈內所作的調整而已。

如果不把目標放大到「十倍」的標準,目標的驅動力也就會截然不同。

《經營者養成筆記》提到UNIQLO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創造高峰,就是知道,目標的設定標準,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方式。

達到一百萬營業收入,跟一千萬的營業收入,拚的不是說哪個流程在做好,或是改善精進,而是把過往整個流程打掉,從新以新的模式才能支持這樣的行為。

可是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你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問題的根本性在於,我們只用了單一領域的視角在解決同樣的問題。

03多元模型下的第一性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提到價值型投資之所以能夠看到投資項目的價值性,因為他們從基本模型來檢視這一切,就是所謂的「多元模型思維」。

那麼什麼多元模型。

如果有人常說那不可能,那個不行,正也是以單一領域的角度來看到事情未來性,卻忽略的那種可能性只是未來的單一基礎認知。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有一項科學上的新發現,不僅是標誌了人類文明的躍進,也是我們對這世界的理解有了更身準確的認識。

多元模型的論證過程,就是在找尋人類發展脈絡中的關鍵原裡,讓我們能夠更準確的對未知世界的詮釋。

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的存在。但當時卻沒有人能夠證實這項假設是正確的,直到後人於2016年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距離上,觀察兩個黑洞合併的過程中,探測到重力波的存在。

這個實驗上的證實,不僅是開啟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形成「統一場論」好比是人類找出一個更好的公式來解釋這世界的起源。

換言之,如果要你把人類文明從古至今的成就,用一張紙寫下,那麼在不同領域中都,都會有它的最基本原理:

哲學:原子論
數學:幾何學
生物學:自然選擇
經濟學:看不見的手
政治學:人生而平等

各領域的基本認知,就是建構出我們現在世界發展的脈絡。

04現象即規律


基礎物理是探究這世界一切開端的初始,自從有人類以來,就開始不斷的思考,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究竟是怎麼?

什麼形塑了我們所在的世界,為了探究這一切,一代一代人花費了無數的歲月,只為了解答出一個完美的定理,以用來解釋我們所認知的一切萬物。

電影《Interstellar》中人類即將面臨到存亡危機,最後破解了那道無法解決的公式,讓人類有了新的技術創新。

這種情境就如同,艾薩克‧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讓當把當年混雜無章的各種現象,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解釋了這一切。這種認知的上重塑,讓人們理解到,任何現象的存在,都必然存在的可以解釋的方式。

這麼說從人類三大問題的角度來看:

我是誰?
從何而來?
將去哪裡?

三種問題,讓人們相信可以從中找出所謂「人類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最終的本質,生命的意涵,以及我們的未來。

05找尋源頭


對於粒子物理學來說,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就等同於實現了希格斯場存,也就間接證實「希格斯機制」是相符。

如果你在一個由樂高所組成的世界裡,所有基本粒子就是「樂高」,你可以拆開成為一塊又一塊的樂高積木,也可以組合成一個樂高體。

這種追溯源頭,找出萬物的最基本物質的概念,在古希臘的自然哲學裡,把這些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質稱為「原子」。也就是著名的「原子論」的學說。

原子論的概念,由西元前5世紀的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提出,世界萬物的組成,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原子所組成。

如果當時只停留在這樣的理論中,沒有在進一步探究真實性,就無法發掘出原子裡還可以在拆分成電子、質子、中子,質子與中子則是由下夸克上夸克所結合而成。

這種發現也已經把粒子理論模型化,並且在這理論中也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的可能性,這不僅讓粒子模型的理論被證實可行,也可以在暗物質領域上有了新的視角來應證。

06暗物質的新維度


希格斯場的存在,就如同一個海浪,當我們對這個海賦予能量時,所產生的波浪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讓我們理解到「質量」與「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當一個賦予能量的一方,進入到希格斯場的時候,就會逐漸的降低速度,能量遵守不滅定律,這些原本該保持的速度能量,就會被轉化為質量的出現,也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我們能夠看見的一切物質,只佔宇宙5%,其餘的68%暗能量與27%暗物質。暗能量的基礎假設是,這宇宙正在加速的膨脹,以這一論點的假設,就是基於當我們要加速前進時,都必須要在某種媒介物上施加力量,所以,當我們觀測到各星系之間正在不斷的被拉大距離,這代表有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正在推動的這項機制,也就被稱為「暗能量」。

暗物質則是由於觀測家透過觀察星系時,發現所傳送的光跟它的質量並不相符,以及透過運轉速度所需要的重力量,跟他所需的質量都有一段差異,而那種看不到的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也進一步讓我們可以對「暗物質」的理解有新的方式,因為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會和弱交互粒子作用,形成「暗物質」。

這種假設最終成為一種新的觀察宇宙的基本型態,對於新宇宙的見解以及,對於新物理學派有新的假設依據。


07維度擴增


宇宙質量是相對的,當有某種物質的存在,必然會存在它的相反物質,但是現在的宇宙中,物質的存在遠比反物質多,其餘的物質去了哪裡,如果有是否可見,又或者以其他力的形式呈現,這些都是現在所面臨到的問題點。

這也可以說,我們身處的維度讓我們無法察覺,或者說是只是觀測到點,如同二維生物看三維生物的差異性。但是每一次對宇宙的理解,都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提升。

牛頓的力學,造就了火箭動力、航天飛機的可行性;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理解,讓我們掌握了核能的技術,甚至到核聚變。

物理學的每一次進展,都是對虛無,雜亂無章的想像,有了清晰的解釋,正式因為相信才有能讓人類文明有了新的高度。

即便理論不是完美,都是進步的動力,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讓我們所身處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解釋。

人生的旅程,如同試探就宇宙的真相,還沒有到達終點前,都可以不斷探究各種可能性。

這一切源自你所相信的價值,這才會使你驅動想要的未來,然而,只停留於單領域的公式來解釋宏大的宇宙觀,如同一維生物想要探究十一維度的世界,也就會無法想像。

同樣,沒有一條公式能夠解釋成功,但唯一的那一條,都有著共通的特徵性,追朔源頭,本質上就是在趨近真相的過程。

當你理解了物理學的基本,以及粒子物理學對世界的貢獻,等同於打開了你的新維度視角。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426|一字幸福:每天十秒相遇的瞬間,卻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刻


共計 3,090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裡提到: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看著妳照顧孩子的樣子,總是這麼氣轟轟,但那時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不管怎麼樣妳,都還是這麼美。」

當時看了三毛這句話,讓我有勇氣,提筆寫下屬於我們的情書,因為我知道:「人只有這一輩子」。

對我來說,即便是一瞬間的悸動,都想把份感動,留存到永遠。


01


一直還記得,在那老舊的抽屜盒子裡,放滿了曾經的信。

每天早上到學校時,總是會經過一條隧道,雖然不會說很長,但是對於要遲到的時候,就變得極為長。

總是喜歡在隧道裡快速的衝刺,因為能享受那種突破隧道口的感覺。從一片黑暗,到後來你可以看隱約的微光,當你不斷的加速時,一小點的光芒,變愈來愈大。

也因為喜歡這種一路追著光的感覺,漸漸地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02


隧道的兩頭是完全不同的風景,靠近家這邊的出口,有兩排高大的椰子樹,有時樹上的椰子還會無預警的掉下來,但那種高度的對於一般來人說,也許,不會有生命危機,但也可能會昏倒。

隧道的另一端則是學校,你可以聞得到濃濃的海水味,因為在學校的一旁就是港口。

這個隧道可以說一面朝著海洋,一面朝的山陵。

每天早上衝往學校的時候,都喜歡那種迎面而來的海水味以及湛藍的大海,總是能讓人忘記學校繁雜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一如往常的網隧道口衝的時候,一片湛藍的光芒中,出現了一到身影。


03


那時我直接進入隧道後,像往常一樣追逐著光的感覺,卻忽然間看到有一個人也騎著腳踏車過來,當時距離還很遠,只能看見她身穿米白色的制服和黑色長裙,正在一點一點地向我靠近。

但我也沒有想要放慢速度,還是一如往常一樣飛快的衝過去。其實每次要衝出隧道口時,都會不自覺的大叫,這次也不例外的大喊,卻忽然聽到後方一震刺耳的煞車聲。

當我回頭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剛才擦肩而過的女孩,這時我才看清楚她的身影,當我雙眼看到她的眼睛時,看到了這輩子從來都沒見果那一雙清澈的雙眼,不自覺的被迷惑,而妳卻一臉疑惑著望著我,像是在說為什麼要突然大叫一聲?

這時的時間如同被靜止一般,一切都停止了下來,我也就呆呆地站在那看著妳。

過了一會,妳轉過身,繼續往隧道的另外一頭騎了出去,消失在隧道盡頭的光影中。這時我才恍過神來,迷迷糊糊地踩著踏板往學校的方向騎去。

那時的我心想,原來,在這世上還有這麼耀眼的光芒。


04


這一天在學校裡,腦海中不時的浮現出她的身影,一直思考著之前有見果她嗎?還是在這附近?

於是到了隔天到學校的途中,我一股腦地衝到隧道口外,這時發現兩旁的椰子樹已經開始在節熟果子了,但還不至於會掉下來。

我也就在那裏等,等待著她出現在隧道裡,然後我再裝作若無其事地騎過去。後來在隧道裡出現了一點小黑影,但我卻確信那就是昨天遇到的妳,於是踩上踏板,深吸一口氣,慢慢地朝著妳騎了過去。

當我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進時,我故意放慢了速度,只為了再次看見妳的身影。當時妳的臉一點一點的清晰,我完全忘了看前面的路,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她。

然而,那位女孩卻完全沒有正眼看我,甚至是沒有看到我一般地繼續往前騎,直到擦肩而過後,我如同洩了氣的氣球,毫無生氣一般。

當我回頭看時,她微微地抬起頭,看著兩旁的椰子樹,感覺連樹都比我還要有魅力。

05


這次騎在隧道裡,騎得非常慢,因為已經不想再追著光,第一次有想要停留在黑暗裡的感覺,因為這時的我對於外面的湛藍海洋已經不再美麗。

到了學校裡後,看有朋友分享三毛所寫的書裡提到一句話說:「每想你一次,天上便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當時的我沒聽懂,直到後來才明白,原來,在我心中也已經形成了一座薩哈拉。那時,我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讓女來注意到我。

隔天,我同樣守在椰子林這頭的隧道口,手裡握著一張紙,那時的手緊張到
冒手汗,連紙都快變濕了,但是我卻沒有發現。

因為我專注著盯著隧道的那一頭,只期望她的出現。

後來,一個身影突然出現,我確信是她,於是跨上腳踏車,慢慢地朝她騎了過去。當時她還是微微地抬起頭,注視著椰子樹,完全沒有看到我。

當我們在交會的那一瞬間,我伸長了手,把那張紙丟進了女孩車前的鐵籃子。

頓時,聽見一聲「几」的聲音,我知道那是她突然煞車的聲音,我也停了下來,回頭看著她。

她把手伸進鐵籃子裡,拿出那張紙後,把這張對摺的紙打開。然後,她就回了頭,用很淺很輕的微笑對我說點點頭。

接著,她又繼續轉身過去,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我才回過神來。這時的我,高興地全速衝進了隧道,不斷的大聲叫著。

但我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她,也聽到了這個聲音。

06


之後的每一天,我都重複著這件事情,等待著她在隧道口的出現,並且在擦肩而過的時候,把那封信丟進她的鐵籃子裡。

每次,她也都只是輕輕地點個投,又繼續地往前騎。

接下來的幾個月,雖然只有投信,卻沒有任何的交談,我連她是誰都不知道,雖然只是點個頭的微笑,卻也讓我開始心急了。

因為那時的我已經高三了,再過幾個愈就要畢業,我怕畢業以後,到外地讀書就再也見不到她。

其實,在我內心裡也一直想寫很多個字,想告訴她,但是又擔心她會怎麼想?連我也無法預測她的反應。

萬一她生氣了,從此不再對我微笑,我該怎麼辦?

儘管內心依舊焦急,但卻還是讓日子一天一天地這樣過去了,直到我畢了業。

07


這是我最後一次在這顆椰子樹下等她,我很清楚,在這次擦肩而過後,或許,以後就再也不法再碰到了。

當我看見她出現在隧道的那一頭時,我也伸長了手,準備把這封信給丟進她的鐵籃子中。

但卻不知道怎麼了,我突然被重擊似的跌倒在地。

她也停下車來,蹲在我旁邊對我說:「妳沒事吧?」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她的聲音,感覺非常的輕柔,卻也讓我難以忘記這個聲音。

「我…我沒事。」我看見她滿臉笑容,頓時,痛也已經不是痛了。

「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被椰子打中。」她繼續說道。我第一次看到她笑得這麼燦爛。

我摸著摸著頭說,「我也是第一次被椰子打到。」我不知道那時的我,是傻笑,還是真的笑,但這種笑,卻帶幸福的味道。

08


一開始的她一直注視的椰子樹,讓我對椰子樹感到非常的氣憤,如今,我卻是最感謝椰子樹的人,因為有它的存在,讓我在最後一次的機會中,聽見了她的聲音,以及看到那最甜的笑容。

我這麼想,卻只放在心底。

我拍著拍著屁股,牽起腳踏車,跟她說「我今天要畢業。」

「真的嗎?恭喜妳」她回到她的車旁,輕輕地笑著說。
「那…再見。」我當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免強想到這句話。
「再見。」她回完後,也點點頭,轉身騎著車離開。

我卻後悔了,一直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再次地消失。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寫的信,還在我的手上,而這封信卻是我想了很久才寫好的。

也許,這就是緣分吧。


09


二十年後,我和我老婆在整理房間,我們的女兒也一同跟整理,但是,她總是喜歡到處亂翻,跟本沒有整理的樣子,後還在幫媽媽整理化妝台時,女兒發現一個很舊的牛皮紙袋。

當時我在一旁驚覺,那不是普通的紙。

我輕輕地從女兒手中,把這封牛皮紙袋中拿了過來,拆開後發現,裡面裝了厚厚一疊的日曆紙,每一張都是二十年前的日子,這不是我以前寫的字嗎,每張日曆上,都只寫了一個字「早」。

二十年前,我完全不知道該跟她說什麼,於是只想到寫這個字。但是在這信封裡,還有一疊測驗紙,也是被折疊好好的。當我打開後,裡面也只寫了一個字「早」。

這時老婆走進房來說你在做什麼,並且還附加一句「這些你不是之前就看過了嗎。」

我站起身來,微微地笑容,輕輕地對著妳說「要不是妳把信放在我的鐵籃子裡,也許,我們在那一天後,就真的再也見不到了。」

「每天那十秒鐘的相遇,雖然,沒有語言,卻也是我一天動力的開始。」

一直到現在。




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425|《心態致勝》(1)認知僵局:你的成長與否,取決於你有多少的「刻板印象」


共計 2,319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如果說,有三個問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思想源頭,那麼就必然會提到這三個: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去哪裡?

這三個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也是能夠證明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思想提問。如同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其實,人類所有重大的進步與發展,都是在這些問題點上的再次突破。例如達爾文在1859年寫下的《物種起源》揭示人類是從演化而來,更是奠定一項核心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能夠隨著時代不斷存活下來的物種,並不是最強大、最厲害的物種,反而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物種。

「適應」就成了生命能否持續生存下去的唯一真理。

01更快,已成現實


二戰時古德里安提出以戰車與裝甲部隊為獨立作戰單位的推動,讓二戰呈現出與一戰時期不同的戰爭型態,其中就已「閃電戰」更為著名。

閃電戰的基本戰略就是以機械化部隊為基礎,以空軍打開缺口,再由機械化裝甲部隊進攻,步兵則跟隨在後。

這個概念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一項新挑戰,因為那時的坦克和各種裝甲車,都只是作為步兵的協助,並非獨立出來。

由於古德里安提出裝甲部隊必須獨立編成,並解集中利用,而不是分散給步兵部隊。在之後的波瀾戰役中,這種概念被首次應用到了戰場,也就著名的閃電戰。

這種新戰術,讓人們意識到,原來機械化部隊不是一種輔助,而是未來作戰的新形態,但是當察覺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02連結,促使效率的提升


瓦特在推出蒸汽機後,開啟英國朝向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後來內燃機的問世,更加速了生產效率的增加,讓人類的生產力不再侷限於獸力的極限,更影響勞工的需求。

不管在十九世紀或是近現代,這種機械化進步的過程,都極大的加速了人類在,「效率」上的提升。

如果以這種發展的脈絡來看,你不然發現,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是我們要不要接受的選擇,而是你怎麼運用。然而,這些效率化的提升,都會引來兩種類型的反應,「接受」與「抗拒」。

而那些持續動世界,邁向另一種可能,都是因為先接受,並解發揮了它的效益。這就會引申出一個議題,是人們天然的想抗拒,還是本能的會接受新的可能性高。

03「不變」的選擇


《致勝心理》裡提到,人類天然會有兩種心態:「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所謂成長,就是能夠不斷探究新事物,並且會努力把事情做到更好;相對於,定型心態,則是以我覺得這樣就好,或是侷限在某種點上。

但是這不能解釋為什麼人會有這兩種心態,必須要更深一層來探討,這兩種心態的共同觀點。

一但深入探究就會有一個結論,這種種心態的本身,都是對於一件事情他是否「不變」為核心。

換句話說「不變」是區分這兩種人的開端。

04心態決定未來


所謂成長心態,他會有不斷精進,覺得自己可以邁向更好的目標前進,你不會感受到「不變」的感受。因為所有的開展都是從「可能不一樣」為主。

你會在這一群人的身上,感受到強烈的感受:「任何的限制,都不會是一種限制。」也就是,任何外界給予的訊息,都不會是一種侷限,更傾向於自主,自律,自發性的朝向自己所要成就的目標。

另一方面,對於「定型心態」的人來說,他們會認為,這件事情就這樣,有一種強烈的「刻板印象」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既定。

對於這群人來說,你可以從言詞裡聽出來,也就是「既定印象」。這種既定印象,最常見的就是會以「應該」的視角出發,如果不照著他這種想法呈現,就會出現不悅、難過等低落的情緒。

換言之,如果一個人的情緒愈容易被外界任何一點風吹草動給干擾,就會心神不寧,或是挫折沮喪,就是定型心態的象徵。而且,這種心態的比例佔了絕大多數。


05這世界上總充滿你所不知道的「黑天鵝」


除了解析這表象說明,還必須從更根本性來探討,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都屬於「定型心態」。

人類所有思想的源頭都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歸納法;另一種則是演繹法。我們絕大多數或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以「歸納法」來思考一件事情。

這邊簡單定義「歸納」跟「演繹」的方式:

所謂歸納就是你在英國看到白天鵝,中國看到白天鵝,非洲看到白天鵝,你就會認為這世界上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是歸納法的基礎假設。

最著名的演繹法就是:

只要是人都會死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這種思考方式間接影響了我們對於事物判斷的真實與否。因為,當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容易把身邊相關的屬性歸納在一塊。

《部落領導學》中也提及到,人類聚焦的過程中,大腦會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給簡化,這種方式才會符合我們的能量使用,以及適應性,於是就衍伸出大腦的特性:「一般性」。

這種一般性,就是幫助我們大腦降低外界複雜訊息的干擾,以最低能量損耗在思考。所以「歸納法」的思考方式,是人性的基本,但這就不表是沒有問題。

因為,直到人們到了澳大利亞才發現,原來是世界上還有「黑天鵝」。

06認知僵局


受限的過程就是我們對於事物的想像有了既定的印象,最明顯的就是標籤化。因為標籤化幫助我們認知這個人就是這樣,不用再進一步探討內部的真實性。

當這種標籤化的習慣久了,就會形成我們的刻板印象,對於任何事物不再有新的探索與理解。

會有這種認知源自於我們在歸納法中的基礎假設,「過去跟未來都是一樣」因為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對於未來發生的改變往往是模糊、甚至是不會去探究。

另一方面,我們只知道「當下」,卻忽略的時間是會改變的事實。例如我們做的個種測驗,它們所得出來的結果往往只是當下你的模樣,卻不代表未來會一樣。

所以,定型心態的成形,是由於環境給我們認為的一致性,以及人類大腦的歸納邏輯,最終形成當我們活得愈久,對於既定的「刻板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以至於到最後你會發現,很多以經驗豐富著稱的人,往往也被這些經驗所帶來的刻板印象給侷限住。

要怎麼突破這樣的「認知僵局」,只有一個關鍵,任何事物都是有可能發生,不是你能不能達到,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核心則是由自我相信開始。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424|《部落領導學:全球百大CEO採用的組織改造計畫》(1)堅持的動力:寫下你的希望動力表


共計 2,500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每當人類歷史中出現了新的工具,總是會把人類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認為工具本身是違背過往的精神,所以抗拒接受;另一種人則是因為新工具的出現,把握住新工具所帶來的效益,最終把人類文明帶向新的紀元。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人解讀觀點上的差異,某種程度來講,都是個人潛意識的投射。例如,常用「應該」這種話語,常常就是侷限人的一種觀點。他「應該」會怎麼樣,消費者「應該」會有哪些行為反應。恰恰都說明了,那是一種我個人主觀想法,卻沒有真正的從另一個視角來觀察。

換言之,要能夠產生持久性的驅動力,並非是個人的想要,而是我們對於一件事情解讀上的差異,一旦想法上面出現了轉變,那種曾以為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會隨之轉變。


01理性1%都是用來解釋99%的感性


要創造持續增長的動能,首先都要先問我們自己,什麼樣的東西值得我去努力。這個問題本身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我們是為何而做。

然而,這些觀點都是我們常常聽到與理解到,但是,即使知道源頭,為何而做,還都只是表層,也就是你需要更深一層理解,為何而做這件事情背後的驅動邏輯。

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是出自於我們的感性,直覺性的想法。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當你說出原因時,你以為是你的真實原因,但這只是你的理性大腦在為你的感性大腦所呈現的行為,做出一場邏輯性的假設。

換句話說,任何人的經驗總結的想法,都只是感性選擇後,我們用理性想法的邏輯給整理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即便你模仿了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方法,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種原因就在於,感性直覺不具有可複製性。因為你所看到的世界,跟我所看到的世界有著極大的差別。而我們的教育過程則是以邏輯性概念,不斷強調一致性、共通性,因為這是教育最高效率的方法。

這就會連帶影響到一件事實,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更不知道你為什麼而做,真的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嗎?

對於這件事情,需要從另一個觀點「反轉性思考」。也就是當我們擁有理性邏輯後,如何在探究那感性的真我,從而找到生命動力的源頭。

02「無知」造就了現在的你


在你還小的時候,會覺得整天充滿了動力,覺得這世界太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在等著你探索,那種想要去理解、認識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樣形成的。

於是,你就會不停的問「為什麼?」,不斷的去用感官、身體去體驗,這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

動力的源頭,就是源自於我們的「無知」,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整天充滿動力的想要填補起這些空白,逐步了解這世界的樣貌。

然而,在我們不斷的積累後,這些動能卻慢慢地消逝了。原因就在於你已經都知道,認為填滿了空白,這種時候你的安全感,存在感漸漸的被這種「已知」想法給逐步套牢。

這也是為什麼說常保有好奇心的人,比其他人的學習能力要來的強,因為他們把過去的已知給放下,更多的嘗試,接納新事物,如同一件新工具的出現,往往「無知」反而能成就新一輪的變革。

03堅持的源頭,源自對個人的不滿足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會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而有的人卻對一些事務完全起不了興趣,究竟是個人的原因,還是外在環境的影響。

這種觀點,需要以生命的本質來看,也就是我們為何而活,一但理解這一層概念,你就會知道,原來,每個人活著都是有他活著的意義,只是有的人明白地知道,有的人卻遺失的這種能力。

這能力其實就在於我們的想法上,一個人如果想要吃點什麼,就會去找,如同古代時候人們完全沒有任何的工具下,為了生存,你會去跟一些巨大的動物抗爭,那種由生存意念所產生的動力,就是源自我們想要最核心根本。

但是到了近代,由於生存的本身已經不是問題,那種活著的基本驅動力也就漸漸地喪失,以至於有些人活著,但卻如同死了 一般,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為何而活,而是基本的環境發生的改變。

這就可以知道,當你對事物有不滿足,你才會去想要去追求那更美好的你所努力。

04你就是自己的主人


之前提到我們都是以感性來直覺性的判斷,這是人類一萬多年演化下來的生曾基因。如果在環境發生了改變,個人的潛意識還是用古代的獸性腦來驅動,就只會造成一種現象,活著等同於死了一般。

有些人,為什麼即便失去了所有依然會很快樂。不是因為他們的生存意義被剝奪,正恰恰是因為當他環境發生的變化,讓某部分人們發現原來人生還可以另外一種視角來看到自己為何而活。

有個經典案例,二戰時期在集中營裡的人意識到自己來日不多,但卻會在希望出現時有活力,喪失的同樣也失去了活著的價值,在1944年的耶誕節前夕,集中營裡的人,認為他們會在聖誕節後獲得自由,也就是二戰會獲勝。但是當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那種以為的希望,卻沒有帶來任何一點實際的現實。

最終在聖誕節後,有一大群人突然的死去。那些曾經以為的希望,卻無法實現的時候,活著的意義就盪然消失,也就無法在支撐著他們想要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

如果要讓你有生活的動力,做自己的主人給予希望。

05構建你的希望動力表


然而,要怎麼做到成為自己的主人,可以從盤點自己的事務「那些會的到活力」、「那些會喪失活力」,以及兩者皆有的,從「活力」的角度區分成三類:

得到活力:使你有動力
喪失活力:讓你降低熱誠
兩者皆有:兩種都有只是比例上的不同(例如80%活力20%喪失、又或是40%活力,60喪失),依據個人對這件事務的觀感來做盤點。


你會得出例如像是下列表:

活力事情:
完成一項任務
與有自我驅動力的人共識
學習新知識

喪失活力:
等待時間過長
與負面態度沒活力的人共識

兩者皆有:
打手游(60%活力40%喪失)
養青蛙(80%活力20%喪失)

一但歸納出你日常生活中,這些事項某種程度上都代表的你,也就是說,因為你的選擇,而造就了現在這樣的類別。

例如,當你常選擇你想要做的事情時,卻都選擇了那些讓你喪失動力的事情,你卻不願再去調整或改變,也就自然而然地喪失掉做這件事情的動力,最終成為只是做事情,卻沒有做出事情本身的價值。

這個分類方式,是幫助我們找到那些你真正感到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務。也就是每個人認為有活力的事情都不盡相同,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感性認知不同,造就了我們選擇不同的活力。

最後一件事情的活力,取決於個人的感受,他人主觀意識所認為的活力行為,並不代表個人的活力行為,一但有了這個概念,你就可以知道,生命的意義,取決於我們怎麼選擇做屬於你的活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