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482|《左手指尖的微光》拾:天使的第五臺階(2)號碼牌


共計 2,336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跨越五年的空白,只為再次聽到那名字。那是一個,絕對不能忘記,非常重要的名字。

也許是貪戀著你的離開,曾經讓人心動過,但卻怎麼還有被冰凍的感覺。

即使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不經意的碰觸,都能夠受到曾經燦爛的笑容。最後的最後,只剩一個人,守著你離開以後的世界。


01諸神黎明


雨滴滴答滴答的,從屋簷上緩緩墜落。緣咖啡店窗台邊。小萍望著窗外,對窗戶吐了口氣,在上面寫著雨。一旁的棠緣問到:「在想什麼啊?」你覺感覺雨天就像是一種憂傷的時刻,

棠緣一臉微笑到說:「不要忘了,雨總有停的時候。」

「那時,也就再次迎向曙光的時刻。」

小萍說到:「你這說的好像他的話。」

時空漸漸變暗,棠緣如同回想到過去那個片刻。夜晚的海灘邊,阿健打破沉默說:「好吧,如果你不說也沒關係,我會讓你再一次看到那道黎明時的曙光。」

五年前的同樣時間,你們從諸神黎明的開放系統中,連結出另一套區塊系統,稱為「天使階梯」從序列密碼下的分析配對,以五道系統所設計出來的獨立AI系統。

那次舞會中,你曾經問我這樣的問題,那時,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也許因為這套系統,讓人們意識到,當機器與人都能回答出同樣的話,那我們究竟愛上的又是什麼?

棠緣轉身向背對著小萍輕輕說著:「因為那個名字,讓我知道,即使所有的答案都正確,卻不代表能在一起。」

02命運旋轉門


夜晚會場內,小蓮與小芝在巨大了旋轉盤上,面前有著五道門,分別寫著各自的元素代表,一旁的小海說道:「你們都決定好要往哪個門走了嗎?」

「那我們就走吧,要是再晚點,可能就會被淘汰了。」

雙手緊握小蓮問說:「如果選錯了,是不是還能在選另外一個門走呢?」

小海微微笑著說:「這就是天使試煉的第一道關卡,命運選轉門,一但選擇了你想要走的門,就只能繼續走下去。」

「就如同未來一樣,沒有人會知道,所以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所以,每個選擇本身,就是接受的開始。」

「如果沒有做好這種覺悟的話,即使你知道未來的所有事情,你都不會有滿意的一天。」

小芝慢慢的走向一道寫著「水」的門,這時小蓮問,你怎麼會想選這:「笨蛋問我還不如問你,你的第六感會告訴你的。」

說完小芝在一邊旋轉下,跳進了門裡,小海也走著說:「因為我名字有水字邊,這就是我的命運選擇瞜,掰。」

原本三人現在只剩下小蓮一人在思考,突然下一階段的人群,也準備要進來,於是小蓮匆忙的選擇靠近了離他最近的門。

03維納斯


進門後,來到一個巨大海洋藍空間,整個房間佈滿了透明球狀,就如同是氣泡般,有些氣泡裡有人坐在裡面,好像是上一批還沒測試過的人,正在進行這關卡的測試,空間中有座維納斯的模型佇立在中央。

此時房間也聚集了其他參與者,有三十幾個人,同樣是披著白色布條,彼此看不見,但能確定的是,在我身後的是小海,因為一直拉著我說我是小海。

突然,剛來的大門被關上,房間燈驟然關閉,只剩下中央的聚光燈照應在維納斯身上,房間也傳來大海陣陣的聲音,接著維納斯立體影像開始說話。

維納斯:「歡迎來到,水之流,因為你們的特質,所以進入到了這個空間,但接下來,就是要試煉,你們有沒有真正符合這項特質。」

原本一旁空的氣泡球,被逐漸打開門,維納斯接著說「每個人選擇空的氣泡,進入到以後,就會有好幾道問題等著你們。」

「最後通過的結果,就是你們會收到一張號碼牌,如果時間到沒有拿到好碼牌,就會直接被淘汰。」這時,看到上一批人有些人出來氣球泡,有的人拿著號碼牌,有些則是被一旁的人員給請出去。

04不能忘的名字


小芝想著望向小海說,「你是不是該放手了。」「哈哈,想多跟著妳,那我們接下來就各自努力。」

小芝進入到氣球炮後,裡面有一副十年前被稱為VR的穿態裝置,一旁有一到說明,帶入後即開啟維納斯的挑戰。

小芝坐在氣球泡裡的躺椅上,開始連線進入。

突然小芝眼前走出一位白色薄紗女子,他就是這關的試煉者維納斯:「歡迎來到第二試煉場,元之配對,經過命運之輪的選擇後,接下來,就是審視每個人對是否適合這個關卡,決定你是否配對成功,就在於妳能不能把上面這幾句話給解開,:「愛過,是一段感情,分開,是命中注定,那麼,愛過,就好?」

小芝一臉疑惑,不知道這時要說什麼,但此時想起幾天前,小皓與小莉牽著的模樣,以及在學校門口發生的事情。

這些種種的畫面,讓曾經位一個人心動感覺,如同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心凍。

小芝慢慢的回應到說:「當這份喜歡愈來愈痛,痛到不再喜歡,是不是就會,這麼一來,我就會放棄喜歡你了?」

這時維納斯跟小芝說:「那麼,那個人的名字是?」

只見小芝緩緩的走向維納斯,靠在他耳邊靜靜著用唇語說著。

05入侵


「你還沒好嗎?」,小皓看著正在對著電腦破解程式的阿偉說著。

哪有這麼容易,這套系統連當曾經是本校最厲害的駭客也都被拜倒在這之下,哪有這麼容易。

「哪你還說可以」小皓看著阿偉心情非常焦急的搓揉著手。

「我們又不是要破解,只是沿著這套系統,找出配對的關鍵密碼,讓這些密碼在對應序列之前,牽制住就可以。」阿偉繼續對著螢幕破解著。

突然間有身影在兩人身後,並叫住他們:「你們兩個好了嗎?」

阿偉起身:「小海那邊有訊息了嗎?」

阿成對小皓說:「他們已經到第二關卡,現在知道主元素,接著只要找出小芝配對的序號,我們就可以再進入第三關時,配對到同樣的序號。」

阿偉轉身向小皓看著眼睛說:「不知道能不能破解,但至少我可以把些程序給你看,告訴你回答的結果。」

阿偉從口袋裡拿出一枚耳機「所以,你只要把這耳機藏好不被發現。」

阿成在一旁說:「你這是作弊啊!學長。」

「笨蛋,為了奪回小芝這是必要之惡。」小皓一邊戴著耳機,一邊拿著會場衣服,開始往會場方向前進。

阿成對小皓說:「學長,我已經和小海回訊息,你只要往水門前進,就可以突破命運之門。」

小皓心裏想,即使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都還能感受到妳燦爛的笑容。我絕不允許最後的最後,只剩我一個人,守著你離開以後的世界。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481|《流量池》(2)無限場景,小藍杯luckin coffee場景營銷的流量獲取


共計 2,60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所謂「無限場景」,不再只局限於單一場景下的服務,而是針對定位下的各種相關場景,從線上與線下場景,在無限多種場景下的六感佈局,以「Any moment」即時即刻為理論基礎,讓每個場景都是流量獲取源。

一但理解這理論的基礎,就會理解,在流量稀缺下,已經不再是「人去找商品,而是商品去找人。」這也就是未來所有的企業,必然是數據型企業,因為透過數據驅動直接找用戶,而並非在原地開店等人來找你。

今日頭條之所以在百度佔據的資訊流下,透過數據挖掘用戶需求,並且推薦你所期望的產品給你,也就造成,同樣都是頭條,不同人看到的頭條,各有所不同。

百度本最有實力去做這方面的事情,但卻因為認知架構還停留在「人來找資訊」的角度,反而因成功產品走向失速點的同時,找不到第二成長的驅動力。

今日頭條則是以「不是人去找資訊,而是訊息去找人」的角度出發,透過數據挖掘反推到用戶本身需求。讓用戶黏著度不斷增加,從而產生新品牌認知的習慣。

luckin coffee的無限場景,就是以「不是人去找咖啡,而是咖啡去找人。」的角度出發,讓咖啡場景直接帶入到用戶的生活場景中,而且這個場景不是單一線上或線下,而是在定位下的場景延伸。


01小藍杯崛起背後的邏輯思路


小藍杯從2018.1.1北京、上海上線,5.8正式營運,不到一年時間,成為中國第二大咖啡集團,八百多家門店銷售達一千八百萬杯咖啡。

這些成績的背後,從楊飛luckin coffee聯合創始人CMO以「定位」角度來切入,以「無限場景」為理論基礎,設計出整的流量池的營銷邏輯。

《流量池》書中提到,基本的品牌核心分為三個關鍵:

定位:差異化定位、UPS定位、升維定位
符號:視覺的槌子,聽覺的釘子
場景:品牌作為流量的板機

luckin coffee從「升維定位」為基礎,讓喝杯咖啡不再只是第三空間的習慣,而是無限場景下的生活習慣。

要讓這個定位被展現出來,就需要好幾個方向聯合強調「無限場景的升維定位」

這邊就分為三個大模塊:

第一,品牌賦能
第二,符號標籤
第三,無限場景


02品牌賦能


luckin coffee從「產品強化」、「場景強化」、「效率強化」三方面來強化、支持品牌「升維定位」的賦能。

對於產品強化,通常以物理性質例如,咖啡、咖啡機、研磨等產品與服務來做為驅動。

這條思路本質上,就是從「UPS定位」的角度出發,持續讓產品本身的品質升級,但這種升級背後,必須跳脫出一個邏輯框架,那就是「用戶是否知道它是誰」,這個知道就是像人一樣的精神展現。

例如,蘋果手機在電路板上的設計,也都做到像不必要的堅持,就是為了讓每個產品本身都是一件藝術品。

這個邏輯背後,就是在為產品重新定義,不再以單一角度也就是功能來做區隔。而是以「新物種」亦即人文與科技的結合,來成為市場中的新戰場。

所以品牌營銷,最終極點就是做成一種有「內涵」,有價值觀,可以自我驅動,也就是具備了所謂的「人文情懷」。這就需要結合「場景營銷」讓每個營銷訊息,有效的觸及到用戶面前。


03場景強化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舒茲,對於咖啡、人與空間,這三者的連接重新賦予咖啡店,不再只是商店,而是家與辦公室的第三個生活空間。

無限場景論,則是從跳脫第三空間,從「升維定位」讓空間再次被定義。場景強化,透過門店的不同型態,與不同地區特性,來做像對應的門店展現。

例如,luckin coffee店的型態有分為四種:
旗艦店:【經典】標誌品牌精神的底蘊
門市店:【空間】一般空間與咖啡店結合
快取店:【便利】用戶線上下單,直到店取貨
外賣店:【商聯】與外賣網合作下單

不同店的型態,對應到用戶也就有基本四種場景,連結線上與十二種時間段,基本就有96種基本場景,接著對應到不同社群、生活圈與用戶性質,可以細分到各種用戶情境下的細分化場景。

細分化場景下,如果只是分割成一個又一個的碎片化場景,只會是單點的導購,要創造持續長期回流,需要從「高頻」消費的角度出發,讓每個用戶看到投放的內容後,成為一種認知標籤。要想達到這種效果,要從「數據」角度來思考品牌與效益的應用。


04新零售下的品效合一


傳統線上與線下流量串接,任何一筆付費都必須對應到用戶的注意力,但是當我們要找出用戶,並且抓住眼球的秒數愈來愈短。

這就需要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出用戶的持續記憶點,就已經不是一個點的流量串接,而是一系列的整合。

新零售的概念,透過場景流量導入到線下空間的流量,最終讓線下以「品牌」為主,線上則是以「效果」來做導購,從而讓線上與線下連結成品效合一。

這也意味著,未來企業都必將轉向成為數據型企業,因為不是人去找信息,而是信息去找人。


數據對於品牌營銷,基本有兩大發展脈絡:

AdTech:讓廣告傳送到用戶的眼前,例如像付費廣告、網頁、原生等廣告投放。

另一種則是,MrTech,最大的特點是,即時、不斷優化透過大量標籤,用戶的使用體驗,來實現個性化推送。

這種「技術」驅動效果營銷,讓每一次用戶點進來的流量都是精準營銷下了準確需求。


如同《增長黑客》裡所提到AARRR模型中,最後的口碑推薦,模型架構分別是:

Acquisition(獲取用戶):用戶如何找到我們?
Activation(提高活躍度):用戶體驗好嗎?
Retention(提高留存率):用戶回流的可能?
Referral(增加收入):怎麼讓用戶導購?
Revenue(分享裂變):用戶會推薦給其他人嗎?

推薦分享有一則判斷方式,就是從「淨推薦」(Net Promoter Score,NPS)來衡量用戶對於我們的忠誠與喜好度,

從願意推薦0-10分範圍來填寫,落在10-6屬於批評者,7-8則是被動者,只有9-10分的用戶,才有可能成為口碑的推薦者。

我們最終要創造的效果,就是讓用戶以「口碑」持續裂變出用戶。


05品牌符號的「快」記憶


所以luckin coffee為了要快速在市場獲取聲量,以「無限場景」的方法,從「數據」驅動內容投放,讓每個場景下的流量,匯流線下品牌店,逐步形成記憶認知。

接著在以線下場景,反推回用戶社群裡的口碑效應,逐步讓用戶不斷裂變,

要人們記住,品牌符號的設計,就成了一門學問。通常對於咖啡,聯想到的顏色包含了咖啡色、黃色、褐色、紅色等暖色系調。

luckin coffee最後以「精品藍」做為出發,藍色本身有屬於短波長,但也最容易被記憶住。星巴克以綠色佔據了市場非常好的顏色,同樣以藍色為出發,讓兩種顏色成為鮮明的對比。

另一方面在品牌設計上,都有一套背後的邏輯,但總體來講,符號,要能被記住,最有效的辦法是,在15秒的時間,讓人們反覆記住你。

這個概念,在快時代下,非常重要的營銷觀點。任何一個營銷,都是一場認知戰場,初創企業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就必然要掌握這個概念。

因為當你弱小的時候,隨時有可能被更強大的對手給吞併。所以,所有戰略方向都必須強調快速,「品牌記憶點」也是一樣。

所以與其在15秒講不清楚,不如強化記憶,是初期發展的必要。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480|《流量池》(1):「流量池思維」運營視角的品牌定位,讓流量倒逼品牌策略

共計 2,763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鐘

當流量紅利已消失,追求流量化的結果,只會變成一場燒錢的競賽,即便獲取到流量,也未必能獲得用戶付費,以及到傳遞下的品牌裂變。面對這情況,會出現一個問題,流量都到哪裡去了?

互聯網流量紅利從上半場的BAT百度、阿里、騰訊。到現在互聯網下半場MTD美團、頭條、滴滴等大型頭部平台,佔據各個生活場景地的方方面面。即便定位下想要再從這些領域做競爭,也未必能找出新契機,因為用戶的心理認知已經被近幾年來的線上消費習慣,養成了新一波的消費認知。

另一方面,流量增長速度已經趨向飽和,也就是13億的用戶量中,能夠上網的都已經上網,要再重新增長流量來開創新市場的時代風口也以過去。這就意味的,在獲取新用戶的時候,你需要付出高更的廣告成本,才能吸引到足夠的流量,但這些流量未必是你的精準用戶。

從消費升級下的用戶認知,到現用戶獲取成本的升高。新品牌如何突圍,從市場中找出新藍海,這就需要不一樣視角下的理論基礎來做為支撐。

因為理論基礎,會決定商業模式的型態,進而推動整個組織架構的設計,再到營銷方式的策略依據。


01「流量思維」到「流量池思維」


流量紅利最終成為戰場的同時,轉換新的理論來支撐整個商業模式的發展,這種翻轉,來自流量思維的再生維,從「流量思維」轉向「流量池思維」。

流量思維最基本的理論基礎來自「行銷漏斗理論」,理論架構基本分為四大區塊:

流量引入
流量經營
流量導購
用戶擴散

從上而下的漏斗狀來聚焦用戶,這種思維本質上是「獲取外部流量,實現流量變現」。但對於流量紅利消逝的情況下,每一筆流量,都是最珍貴的資源。你必須好好收藏著。

換言之,從一條河流的用戶轉化,升維到水池,也就是建水壩的概念,讓每一筆進來的流量,都能夠成為我們的用戶。

這種思維上的轉變,就是從「營銷」轉向「運營」的視角。從運營的角度讓每一筆流量再生,最終轉化成品牌裂變的基礎。

一但理解了這個概念,就會延伸出一個議題,那就是「運營品牌?還是運營成效?」我們是把每一筆流量,注入到品牌認知,還是導購的結果。

這兩點都是流量池的重要核心,因為要形成流量池,最終要看的就是讓流量變現,而流量變現的基礎在於流量是否被「精準轉化」這就要建構出一套閉環模型。

讓用戶從引入到經營的過程中,以運營者的角度,讓用戶導購,並最終實現病毒式的用戶裂變。


02品牌,閉環效應的源頭


品牌本身的核心,就是占據用戶的「心理認知」讓用戶想到什麼,就會記得我們。所以,在建構閉環模型的第一階段,首先要打造出屬於我們的品牌核心,也就是流量之井。

就如同我們要獲取流量前,先建構出我們的穩定源頭。品牌,在此就扮演著重要角色。

其實,品牌的建立,都是為了實現三階段的認知養成:認知、認同到認購。每一環節都是在用戶心中烙印下一個點,但是現在在資訊流豐富的時代,讓人們記住你,本身就一場大挑戰。

所以,不論是傳統營銷,還是線上營銷的都要掌握一個美學,那就是「重複」

重複本身是為了在用戶腦海中扎下一個記憶,這代表,我們要推送的營銷訊息就需要朝向「輕量化」的角度來思考,讓每個資訊呈現簡單、直接、重複的效果。

從營銷學的基礎來建構品牌,定位就成為品牌建構的第一環結。


03定位,品牌定位的三大基礎


通常我們在講定位的模型,大致可分為種類型:

第一,「差異化定位」
通常使用差異化定位來自,連你自己都講不清楚,需要找一的行業標竿來做維引導的定位。例如百度跟投資者講我就是中國的GOOGLE,新浪講我就是中國的雅虎等,對標下的差異化定位,讓你可以快速在用戶建立連結。

強調「我這是有人做過的」比「這是沒人做過的」來得有效,因為人們的認知心理會朝向熟悉的事物來做連結。

差異化定位就是套用這樣的心理特徵來做強化品牌記憶點。

第二,「UPS定位」

UPS定位,是針對「物理特徵」來作為強調。例如像OPPO的特徵,充電五分,通話兩小時。透過明確場景,與產品利益點開始,讓產品可以有效的針對獨特情境,給出相對應的記憶。

第三,「升維定位」

不再同樣的場景下競爭,而是以整體升維,從產業的角度來出發,建構出一整到的商業型態。建立這種定位來自好幾的方面的強化,例如可以從產品、效率、模式等方面,同步強化,為你的定位賦能。

升維定位最重要的不是以競爭導向,而是從用戶的需求來做為出發,也就在在在基礎上找出新的需求點來做創新。

奧美集團策略長葉明桂在《品牌的技術和藝術》中提到定位的理論模型「桂氏三乘三定位模組」

其中就解釋道定位分為三層次

產品定位:聚焦
市場定位:功能
營銷定維:情感

每一層的定位邏輯都有這三個階段,分別是
對誰而言:
我是什麼:
給你什麼:

每層定位分別對應到這三階段的邏輯,並且找出每層定位下的特徵。對於產品定位的核心概念就是「聚焦特點」。

產品定位下,你的產品對誰岩鹽有效,我對於這些人來說是什麼,透過我們的產品給了用戶什麼?

這層理論架構下,對應到升維定位的角度,可以更全面思考哪些利益人的策略布局。


04定位,重新定義下的再賦能


同樣是定位,也需要找出定位的場景,例如一些低頻、低效的定位,就需要找出高頻次的回流層面,這也是為什麼滴滴、美團、頭條會成為互聯網下伴唱的流量入口,因為這些用戶場景的需求來自高頻率的需要。

所以,在面對低頻率的使用場景,需要找出一個切入點,這切入點來自「高頻需求」,這個高頻需求來自生活中的習慣,進一步延伸到低頻品牌的連結。

例如送花,這需求屬於低頻次,只有在一些特定的節日才會有需求,像是情人節是需求量最大的時候,但其他時候的需求反而就比較少。

為了創造穩定高頻的需求量,花點時間從用戶轉向來做為出發,過往以男性買花來送給女性,轉向從女性的角度來思考,花對於女性來說是什麼意義。

藉由每周一花的幸福專送,讓買花成為一種生活品味,一種場景的疊加。讓花成為一種必需品。


05品牌為誰而活


定位的方向,會決定你的未來是否持續增長,如果是在存量用戶下的定位,那就是在小市場中的競爭,難以打破市場框架來做創新。

換言之,所謂破壞式創新,或者是跨界打劫,都是在用戶的心理認知下的再突破。這就不能只是在既定用戶的視角中出發,而是跳脫產業邊界來思考,不再從存量用戶的角度來看。

不論是蘋果還是亞馬遜,本質上都是在跳脫原有的產業框架,持續在定位,專注找下一階段的增長飛輪。

《貝佐斯傳》中提到,亞馬遜最初的定位線上賣書,這種視角就會碰上的當時最大線下書店。當時星巴克執行長化華舒茲與貝佐斯對話中提到,兩家電的策略合作,讓亞馬遜做到線下。

但貝佐斯最後否決這項提議,反而回應說:「我們會做到月球上。」直到現在亞馬遜定位仍舊在線上領域,從書店到零售,後來的雲服務,這些定位上的轉變意味著,定位不是不變,而是階段性的轉變,隨著企業增長下,持續邁向下一個成長曲線。

然而,那些不變的則是我們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定位是我們達成願景的手段,而非終極目標。

這也就返回問我們,企業為誰而存在?品牌為誰而活?定為本身也就是倒逼我們持續朝向實踐願景的閉環策略。

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學習最終的成就,不是知道的多少,而是思維模型的邏輯推導能力

479|《這樣讀書就夠了》(1)學習意義:「不創新,就滅亡」學習最終的成就,不是知道的多少,而是思維模型的邏輯推導能力      共計 2,513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

從什麼樣的高度來思考問題,決定你用什麼樣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往往決定人生持續發展,還是停滯成長,一切所有的選擇點,都來自你一生中,最關鍵的10個選擇關口,不會更多,或許更少。

換言之,一切所有學習積累與見識格局的拓展,都是在奠定一個人用什麼樣的邏輯在思考,只有純理性思維,才能看見事物的本質,而非感性化下的決策。所以,成功必然要承受孤獨,因為過程需要經歷力排眾議的考驗。

這也代表,如果「一句激勵的成功話語」或是「感覺認同的觀點」。如果沒有經過邏輯推導所得出的結論,最終都只是雜訊,並非真實性。因為真正有效資訊,就來自底層元素下的邏輯建構,並且一步步搭建起認知框架下的自我解釋。

好比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就是萬物的本質,這代表,邏輯推導底下的「道」,才是所有選擇背後的基礎假設,同時也具備了個人認知框架下的自洽性。

也就是說,道的本質,會因為個人認知框架下的邊界,進而定義了道的本質,當一次次突破道的時候,又會在一個更大的道中世界。更可以說,所以有人都活在自洽世界的認知中,選擇能力的增長,就是打破自洽世界的必唯一出路。

打破自洽世界的基礎,就是個人知識網絡的不斷重塑,亦即「學習能力」。

為了更深入理解,如何看到背後的邏輯,進而達到學習的有效性,這要先知道,人類思考下的基本誤區。


01生存的快速選擇,生長的慢速推導


人類天然有兩個思考模式,這也是《思考快與慢》作者丹尼爾·卡尼曼解釋人類兩大思考模式。絕大多時候,都是以快速反應來做為選擇依據,人類幾千年來,也藉由這個快系統,幫助我們遠離危險。

但是只要停下來思考就會發現,推動人類進步的底層邏輯,都來理性化的思考過程,也就是只有人類獨有的慢思考系統。

例如,當你面對人生中要選擇時,你會停下來思考,每項選擇背後的可能與未來,你會期待未來發展與你所想的有契合。所以就會不斷在腦海內模擬。此時的思考與選擇,就是進入另一個思考系統。

可以說,讀書學習也是同樣,學習到新知識最快化,來自過往經驗中,找出相同性質來作為類比。然而,如果學習到一項新知識,就認為那是之前經驗中的某種事務,就會喪失持續學習的動力。

例如:當你學習到《與成功有約》提到「要事第一」的概念後,接著又在《少,但是更好》《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看到,都是對時間進行選擇,聚焦在重要事情為第一順位。如果直接以過往學習經驗來認為,就很難看到兩本書中其實是從不同視角來切入。

所以,破解思考進入相似性的經驗連結,就需要從「問題」作為引導出口。


02完美解的存在意義


當你的孩子問你「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如果這時你回答:「太陽光線進入大進層後,因為光線的色散速度不同,再依據不同角度就形成我們常見的顏色。」給出「正確知識」只會讓自主學習的動力停止。因為這些知識,上網就可以知道答案,真正的重點在於喚起想要學習的動力。

同樣的,當你要喚起學習者對於學習的渴望,你所給出的,不是正確答案,而是「正確的問題」,只有思考的時候,才會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兩種誤區:

第一,追求正確
第二,見山是山

(1)追求正確下的脆弱

高手學習者與普通學習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追求學習的「正確性」。愈是追求正確、完整,等同於低水平學習者的特色。

因為既有的學習認知,都包含了某領域不可觸及的範圍。換言之,當小概率的學習,絕對無法滿足宏觀世界下的正確之道。

這意味著,認知上具備著學習都有它的完備性,追求最好,最終的結果。認為學習某一領域的基本知識就全面掌握後,反而會遏制人繼續學習的能力。

(2)低水平的勤奮

另一個學習誤區,就是認為上完課程,代表已經學會了某些認知,或者只要考了某一證照,就具備了相對應的能力。

這類型的學習者,通常有一個明顯特徵「見山是山。」

如果聽講或是閱讀時,只是把學習重點重新寫一遍,就只是抄寫重點,即便寫了再多,都是在低水平下的勤勞。因為筆記重點再多,也都只是在同樣思考下來解決眼前的問題。

真正有效的學習,來自「思考的過程」,檢視一個人思考的能力,就看對方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一個問題,就可以看出人是站在什麼樣的高度來看事情。

其實「提問能力」的本質,就是「思考能力」,只有當思考能力夠深、夠廣,從不同維度的思考後,你才會知道,學習本身不一個記住的過程,而是「思考的檢視」。


03知識積累下的再升級


《IBM首席顧問的大人學習法》提出人在學習過程的四階段中,最初的學習,來自大量閱讀學習。其中「核心知識」是人類學習的基礎,因為任何知識領域,都是由這些知識所建立起來的地基。

《這樣讀書就夠了》提到,如何把這些知識輸入到腦內,基本有兩大類型:「培訓」跟「讀書」。

如果用公式化來呈現培訓與讀書就會是;

讀書=核心知識+書面表達
培訓=核心知識+口語表達+X

當我們把「書面表達」跟「口語表達」,認為是同一種輸出方式,前者是個人主動的輸入,後者則是被動的吸收。

最後就會呈現出:培訓=讀書+X

培訓與讀書,本質上都是「核心知識」的積累,以及呈現方式的不同,所以決定點在於「X」。這個關鍵就在於引導問題的重要性,也就是「怎麼推論」。


04思考邏輯的意涵


前面提到,好的學習過程,有一個基礎「引導提問」。提問時,通常不是加一個問句就代表提問,而是要喚起思考脈絡的重要性。

其實提問有兩種方向,一種是為了追求「答案」的提問,另一種是追求「思考」的提問。

追求答案,通常是「追求為什麼」,你可以馬上達到答案,但卻不見的真正西收到。另一種是思考型提問,其重點在於「什麼樣的方式,如何達到?」可以讓我們不斷找出最基礎的本質。

不論是培訓還是讀書本身,如果只是傳遞知識,沒有知識沉澱與連結,就會變成預覽資訊。

另一方面,成人學習的重點,也就在於,跳脫認知框架下的正確性,反而須從「應用面」來思考,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準確達到目標。

所以學習與思考,是雙向並行,「X」就是你用什麼樣的問題來推導結果。

這個問題本身,又會因為個人認知世界的觀點,反推回問題的層次。這代表,追求絕對正確下,就是停止成長的開始,因為當你處在不同認知世界下,來思考問題時,所做出的選擇與行為,終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判斷「X」,也就是提問能力,就在於思考邏輯的過程,是以什麼樣的思維來解構認知,而不是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