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290|打破舊思維邊框



共計 1,795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4 分鐘

最近學到一個新概念,產權的保護,只有在物理屬性上,沒有包含它的經濟價值。

例如,今天你開一家飲料店,你店裡的所有器材、桌子、椅子等財物,我不能破壞裡面的任何財務,或者是阻擋顧客進門,因為這些都是受到產權的保護,保護的範圍則是在於物理屬性。

另一種情況是,假設我在你的飲料店對面,開設了一家咖啡館,這時你的顧客,全都因為被我家的咖啡香所吸引,全部轉移到我這店來,導致原本讓你賺的客流量,變成我的吸走了客流量。這時產權它的保護已經無法使用,因為這是屬於經濟上的價值。換句話說,是由消費者本身所決定的,你無法控制。

過去認為產權保護,不只是保障你的經營,還要保障你的生存。後來理解到,這是兩種不同範疇,如果只用保護產權來維護整個產業。這會導致整個產業,沒有人進得來,也沒有人進得去,更也無法進行新一輪的產業升級。

其實,這個概念應用到個人層面,什麼是我們物理屬性上的保護,什麼是經濟價值的增長。可以明顯看出,那些要保護的,如同我們自身內在的驅動因子,包含你的夢想、願景、使命與價值觀,它是我們的核心,就是當我們碰到所有重大挑戰或衝突時,能夠為我們點亮方向的指引燈。

相對於產權外的經濟價值則是「認知概念」,從出生至今,我們都將學習到無數的知識與概念。而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則是取決於它的增量而不是存量。


01進步,源自於市場的經濟價值


當uber或滴滴打車,透過互聯網的方式,讓大眾可以選擇更方便交通方式,更有效的去支付與完成交易。相對於傳統的計程車,它所受到的衝擊就在於本身的利益被瓜分,還有擁有合法牌照的價值也跟著下跌。

於是,就會有計程車司機非常不滿,聯合起來告上法院。他們的核心訴求就包含了計程車牌照價值的下跌,以及載客量被搶走,政府為什麼不去制止。

在美國一名波斯納法官,以一種概念判決互聯網汽車公司勝訴,

他說:「持有咖啡廳營業的人,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阻止另一家茶館的開張。事實上,當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誕生的時候,通常的結果,是老一代的技術戶商業模式會式微甚至消失。

如果老一代技術或者商業模式獲得憲法賦予的權利,將新生事物排除在自己的市場之外,那麼經濟發展可能停滯。我們可能就不會有計程車,而只有馬車;不會有電話,而只有電報;不會有計算機,而只會有算盤。」

如果當一種新技術發展,同時產生出新的服務時,我們就應該獎勵或是鼓勵這種新技術為人們服務。不然,那些新技術永遠沒有辦法普及,也就永遠生活在舊技術的生活裡。

02塵封技術背後的心理成因


馬雲有句話說:「我連拿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有人解讀成自大,但也有人解讀成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了,以至於要時時刻刻的關注那些可能崛起的企業,因為那些默默無聞的企業,只要一忽視就很可能被超越過去。

每當一項新技術產生時,面臨衝擊的,往往都是在該領域的既得利益者。通常會出現兩種態度,第一,看不上,就喪失了對新技術,產生新服務的創新;第二種,拼命的收購,讓各種可能性都加以的混合。

前者的心態是「故步自封」後者的心態則是「敬畏」之心。

可以說,一個人未來可以擁有多大的潛能,就是看這個人對於新事物,是否擁有敬畏之心。

當一個人面對它認知範圍之外的事情時,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講、第一次騎車等做出一些脫離自己舒適圈之外直到恐慌區,這時所產生的情緒,就會是一種非常難得以及美好的體驗。

如果當我們都沒有了敬畏之心,並不表示這個人就很厲害,只能說明這個人的格局太小,只關心自己身邊的事情。

03影響力,來自於社會願意給你多少


市場經濟本身,會趨向於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所以,當有一項新技術、新服務出現時,往往是因為使用的價值不斷被消費者給體驗出來。

從產品的週期角度來看,一開始都只有那一小部份的人為了趕流行,為了想要與眾不同感覺,所以拼命的去追求新技術與新服務的體驗。

隨著接觸產品與服務的人愈多時,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大眾熱門的選擇。可以說,一件商品、一項服務,它都會產生出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大小,取決於市場願意接受你的程度,當你的能力愈大,同樣你能為多少人服務。

英文裡面有句諺語說:「If it pays, it stays.」 如果是有用的東西,它就能夠留下。所以,要創造出影響力,必然需要先創造需求,而創造需求之前,要能夠不斷打破個人邊框,才能再出現新事物時,擁有新的認知重構我們的認知體系。

好比柯林斯在《從A到A+》中提卓越領導者的10字諍言「謙卑而執著,羞澀而無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也是如此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