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78【行銷策略】認知導向的誤區:產品與顧客的差異


有一種成功後的迷思就是在於,完全被技術研發的獲利可能性迷住了。

有些企業的增長來自於企業內部的產品研發,透過不斷的研發來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有一類的企業,則是偏重於客戶導向,以客戶所需的調整規劃企業發展。

但在這就必須釐清,究竟是產品推動市場需求,還是需求推動產品發展。在《窮人的經濟學》中就提到,教育供給與需求之間,中央政府提供教室、師資等資源,沒有創造需求用戶,那就無法發揮效果;只有當人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未來的影響時,才會讓子女受教或要求政府廣設學校。

也就是說,市場需求來自於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以及看見成效後對生活有改善的事情。如同Uber、Airbnb的崛起,就是因為市場中存有需求,這些企業因應需求而崛起。

商業市場的兢爭中,總是會有這樣的例子,就是透過產品來演變成很成功,卻也因為成功而忽略了其他的聲音。就像是上世紀的亨利‧福特推出人們都買得起的汽車後,讓福特汽車成為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但就是因為產品太過成功,導致思維認知被侷限住,無法跳脫既有的成功框架。最終因為能滿足消費者對汽車樣式的變化,而被通用多元化汽車概念喪失了持續領導的地位。

從人類文明發展來看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就提到,需求才是發明之母,需求帶動文明進步的成長因子,因為要生存從而有需求,這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前人的知識智慧下,不斷更新創造以符合人們的需求而不斷存活著。可以說,只專注在當下的產品如何更好、更新、更快的思維下,往往所忽略的是人們內心真正的心聲,這種心聲容易被眼前的產品導向思維所掩蓋了視線。


1
行銷受忽略


某些成長最快的企業裡,當他們把成功歸功於著重技術研究,其實會有偏差。其實他們是因為大量採用新技術概念,而收穫豐厚。

因此,他們是在一種危險的假象下成長,以為優良的產品能自動銷售出去。有些企業靠著生產優良產品而成功,領導階層自然就會持續以產品為導向,並非以消費那項產品的人為導向。這種公司會發展出一種經營理念:想要持續成長,就要持續進行產品創新與改良。

這企業往往會認為自己是在製造產品,而不是要滿足顧客需求。行銷被視為多餘的活動,是在創造與生產產品這類重要工作完成後,才去做「其他事」。

2
認知偏差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這種認知又是如何形成的?
當我們只從單一面來判定產品是成功因子後,除了過分會注重產品研發與生產外,他們也偏好處理可控制的變數。工程師和科學家在機器、試管、生產線,甚至是資產負債表等具體世界中如魚得水。

讓他們覺得親切得出的概念,那些可在實驗室裡試驗與操作的。簡單來說,那些成長前景看好的新公司,領導階層往往偏愛可做仔細研究、實驗與控制的商業活動,也就是在實驗室、商品和書本中的真實事物。

但是,市場中的真實事物卻被忽視了。消費者是難以預測的,他們變化無常、短視、固執,而且通常很煩人。

這些話,工程師出生的經理人不會說出口,但那卻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們會專注在了解,而且可以控制的事物上,也就是產品研究、設計與生產。一旦產品可用愈來愈低的單位成本來製造,強調生產就變得特別吸引人。

3
消費者被冷落


即使石油公司曾研究過消費者,研究的焦點永遠在於取得相關資訊作為參考,以便改善現有做法。他們試圖找出更具說服力的廣告主題、更有效的促銷做法、不同公司的市場佔有率、顧客喜歡或不喜歡加油站經營者和石油公司的那些地方等等。

很少人問到消費者與市場的基本問題。市場處於領導般的地位:人們會承認他們存在,需要照顧,但不值得多費心思或多加注意。

4
錯的起始與終結

產業是滿足顧客的流程,而不是生產物品的流程,這是所有商人都應該了解的重要觀點。一個產業始於顧客和顧客需求,不是始於一項專利、一種原料,或是一個銷售技巧。考慮到顧客的需求後,產業應該向後推演,首先要確實讓顧客感到滿足。接著進一步向後推演,創造物品,以便在某種程度上讓顧客滿意。

這些物資如何創造,顧客並不在乎,因此,生產、加工等不算是產業的重要層面。向後推演到最後一部,是找出必要的原料製造產品。

顧客沒有被視為「最重要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公司確信沒有這種問題存在,而是主管在公司工作久了,已習慣於既有的想法,無法從相反的方向來看問題。因此,行銷受到冷落。

事實上,在一些科技掛帥的企業,即使銷售也沒有很重視。他們大量的新產品幾乎都已有市場,因此並沒有真的去了解市場是什麼,就好像活在計劃經濟中,專注在產品上而獲得成就,往往就以為自己很穩健,卻不知道烏雲正在市場上。


其他公司必須採用什麼具體做法,以免掉入這命運?顧客導向的做法又會涉及什麼?


5
發自內心的卓越感

為了求生存就必須要做改變,企業就必須去做,適應市場的要求,但這樣做任何人都有辦法生存,卻難以活得漂亮,要能創造出差異,就在於是否有發自內心的企業家卓越感。

人和組織若缺乏一位精力充沛的領導人,懷著鍥而不捨、追求成功的意志努力前進,組織就無法達到卓越的境界。

領導人必須具有恢宏的視野,能吸引許多熱切的追隨者。在商業界,追隨者就是顧客。為了吸引這些顧客,必須把整個企業視為創造顧客與滿足顧客的機制。

領導階層不能認為自家企業是在製造產品,應該自認是在提供顧客對價值的滿意度。領導階層必須在組織內持續不斷盡全力推動這個概念,而且要設法激勵鼓舞組織中的人。否則企業只不過是由烏合之眾湊在一起的組織,不知道方向與目的。

簡單來說,企業必須學會自己不是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而是在爭取顧客,並採取行動,讓人想要跟它做生意。

執行長不可逃避的責任,就是要創造這樣的環境、觀點、態度和抱負。執行長必須設定企業的風格、方向和目標。也就是說,很清楚了解它想要往哪個方向前進,並確保組織中人個個都了解目的地在哪裡。

這是領導力的第一個必要條件,因為領導人若不知道要往哪裡取,可能就會隨波逐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