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504|【成長思維】建立價值壁壘的破局思維,打破成長天花板的邊界

504|【成長思維】建立價值壁壘的破局思維,打破成長天花板的邊界
共計 2,793  | 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鐘

要個了解一個人是沒有發展的天花板,那就要看這人有沒有向價伯斯所說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人群中,要論技術不是最好,或是經驗也不是最多,有該如何讓人快速成長。其實會發現,有人畢業三年後,就可以獨當一面,有人畢業十年後,還要想辦法透過跳槽來爭取溢價。

這之間的區別就在於,看問題的深度、思考問題的解題邊界,以及接收新事物的適應程度。

01突破成長的天花板:找出規律並放大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一條發展的脈絡,就是以「確定性」的方向來前進,通過對萬物規律的掌握,確定彼此之間的發展規律,最後建立起一套文明世界的生存模式。

這種進步,來自「可重複性」,與「有積累性」,例如:通過數據的不斷演算,讓過往認為是機率的事情,能夠準確知道何時會發生,以利於我在投放資訊時,可以更有效率達到觸及。

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下,過往被認為不可解釋,不能解釋的事情,都能在這背後找出它的規律。如同獵豹移動的執行長傅盛所說:「現象即規律。」

當某個現象發生時,一定有某種規律。我們必須藉由這種現象,看到背後的規律。絕對不認為是運氣好,就直接省略。如果這麼看問題,容易成為一位批判者。

這就好比是把大象裝進冰箱裡,如果是用固定型思維來看,會覺得這不可能做到,然而,對於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這可以把它當作「工程學問題」來看待,首先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把冰箱門大開。
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冰箱。
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再來針對大箱如何裝進冰箱,是要大衣冰箱,還是小一點的大象,這就有方向可以來解決。

02奇蹟,來自心態的轉變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在《心態致勝》的書裡面提到,人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普遍會出現兩種心理心態,分別是:固定型心態、成長型心態。

成長型心態:藉由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勇於嘗試以更新的方式來試驗是否有效。

固定型心態:內心擁有不安,不願意面對難題,容易受到別人評價而有所影響。

綜和來看,固定型心態的普遍特徵在於,認為一件事情就這樣,沒有其他機會或改變的可能,相反的,用成長型心態來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轉變,即便是在普通的事情,也會因為我們一點想法上的轉變,產生不同的結果。

從對應關係來看,對於固定型心態的人來說,一切問題的原因,都歸咎在「外在環境」。因為…導致…什麼的想法,這種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都是外界環境所導致的心態,進一步加深人人在想法上的固化,反而讓環境本身的觀點成為影響個人的來源。

成長型心態的人則認為,即便外界的環境變化不如原先設想,也會持續讓自己適應,在每份經歷中獲取養分,成為成長路徑上的助力。

固定型心態的人,習慣把思維侷限在某個範圍,不願意去跟自身能力有差距的事情,也因為這樣,錯失了很多機會,最終就會不斷在原地踏步,沒有看到任何的成長。




03突破環境受限的問題導向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擁有成長型思維,例如,孩子都會通過不斷的提問,來了解這世界,即便碰到困難與挑戰,也會想積極來回應,但卻因個人的家庭環境與成長環境的影響。

就好比,「如果你不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活,就會隨著你所活的方式去想。」環境本身就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思考的心態。

這也就是在《有限與無限遊戲中》所講,有限遊戲的邊界性,在任何有限遊戲的框架中,人們將會因為環境而被「順化」成環境本身的安定因子,最後整個環境達到淨平衡後,有限遊戲也就到終局,即便成為有限遊戲的最終勝利者,卻也讓有限遊戲本身,走向崩解,讓新的有限遊戲給取代。

要想克服環境所產生的思維僵局,除了具備前面所提到的「成長型心態」,另一個思考點是,我們能對人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其實有時候好的答案,不如好的問題,因為只有好的問題,才能夠喚起人們的深度思考,以及觸及到問題背後的本質性問題。

例如:除去倖存者偏見,在商業市場上的成功,背後所看的的不是做了什麼,而是做這些事情的思考路徑,

思考路徑則是「問題導向」,而判斷好問題的基準,來自於問題是針對本質出發。

再進一步來推論,底層思維的本質性,需要從脫離原有的框架來看,也就是跳脫原本世界給你的條件,從有限遊戲的世界裡,轉向無限遊戲的世界觀,看到延續下去的脈絡。

這也就解釋道,為什麼需要找出底層規律,因為這些底層不變的因素,恰恰是能推論時代發展的核心要素,所有現象級的事件,都只是這些底層規律下所生長出來的事物。

底層規律的探討,主要分為幾個方向,分別向,理論體系、世界觀的模型、思想邊界這些方向的分析,都是在讓我們能夠追求存在於世上的底層規律。

04跨越認知邊界的阻礙:第三視角


要想打破這種認知邊界,就必須給自己一些苦難,讓你能脫離原有的舒適圈,不斷的看到更多的可能與機會。

換言之,生命能否持續活下去,不是生命本生有多強、多厲害,而是生命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後,立即適應新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然而,要想跨出舒適區,又該怎麼行動。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思考,是什麼樣的思維限制住我們看到自己在舒適區。

這就是所謂的「第三視角」。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陷入在有限遊戲的世界裡,行為與觀點都會被限制在某遊戲的規則內。

這時我們往往會把規則當作規律,來進行拆解與分析,找出規則背後的底層因素。

最後所找出來的因素,雖然能讓人們在有限遊戲的世界裡,更進一步達到頂端,卻還是在原有的遊戲條件中進行。

規律本身的侷限性,還是會受到原有的認知局限住,為了解決認知局限,所以才需要從第三視角來檢視。

05建立價值壁壘的破局思維


前面提到擁有固定型心態的人,往往會對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進行進一步的鞏固,以至於,當外界有心的變化時,還是趨向於守住原有的思想。

這種「自信感」反而昇華成「自傲感」,也容易遮蔽了看到新事務的機會。

也就忽略了,環境變化的快速。又或者太過於關注競爭對手,反而陷入僵局,往往是視角被侷限在某個領域中,例如競爭對手、產品、服務等,

這時人們在思考的出發點,都是從「自我」的角度來解讀這些事情。

相反的,當我們能夠以「第三視角」來看到新事物時,就會開始去重新思考這個世界,以及各種不同的變化。

對世界保有好奇心,不斷的提問,是讓我們開始用心的觀點來看世界的強項。

然而,第三視角,除了讓我們看到更宏大的世界觀,同時也是在協助我們具備另一種能力,那就是「預測」。

這個時代努力未必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勇於做出改變,讓你能讓你在變化來臨前,先具備變化下的「適應能力」

最後在具體操作的方向來看,分別從可以從本質性與價值性來看,就有兩個思考方向:

第一,本質性:底層需求的,也就是不變的事情。
第二,價值性:切入邊緣領域,做出垂直市場的第一。

這兩方向都從成長型思維為底層心態,進一步對應到個人潛能來創造自我價值,而這些價值能持續適應,也就是基於無限世界裡的本質來進一步生長。

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下,用有限資源去適應無限時屆時,如何讓每份資源的使用最大化,這就考驗著每個人怎麼使用時間,尤其是注意力資源。

因為當商業的每一步成功,就標示著人類在對自我要求的能力,也需要不斷的提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